印根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展开
  • 头热但不发烧是感冒了吗

    头热但不发烧不一定是感冒,环境、情绪、剧烈运动后、局部炎症、神经系统问题、内分泌因素等都可能导致,若单纯头热不发烧且无其他明显不适可先休息调整环境观察,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应对需考虑各自生理特点。 非感冒因素导致头热但不发烧的情况 环境因素:在高温环境下停留过久,人体散热不畅,可能会有头热的感觉,但体温不一定升高。例如,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处于户外,身体散热受到环境限制,就可能出现头热但不发烧的状况。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高温环境中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转移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中。 情绪因素:剧烈的情绪波动,如极度紧张、愤怒等,可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头部血液循环加快,出现头热的感觉,但体温通常不会升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情绪因素出现这种情况,比如青少年在面临重要考试等压力情境时,可能会出现头热但不发烧的现象。 剧烈运动后:剧烈运动后,身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头部血液循环也会相应加快,可能会有头热的感觉,但体温可能处于正常范围。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较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在过度玩耍后也可能出现,家长需要注意让孩子适当休息,补充水分。 局部炎症:头部局部的一些炎症,如外耳道炎、鼻窦炎等,可能会引起头部发热的感觉,但体温不一定升高。例如,鼻窦炎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有发热不适的情况,但体温可能正常。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治疗局部炎症的方式需要有所考虑,儿童患鼻窦炎时,用药需更加谨慎,要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 头热但不发烧的其他可能情况及应对建议 神经系统问题:某些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能导致头热但不发烧的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其发生可能与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人群,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引起头热但不发烧的情况。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前期,可能会有身体发热、多汗等感觉,但体温不一定升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患内分泌相关疾病的情况不同,对于儿童来说,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对较少见,但也不能忽视,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等相关表现;成年人则需要关注自身内分泌的平衡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出现头热但不发烧的情况,首先要观察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果只是单纯头热但不发烧,且无其他明显不适,可以先通过休息、调整环境等方式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如果头热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应对这种情况时需要考虑各自的生理特点,儿童要特别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适当的处理。

    2025-10-14 15:51:00
  • 戒烟肺大泡会不会好

    戒烟对肺大泡有积极影响,可降低进一步损伤风险、利于肺部自我修复与改善,不同人群戒烟对肺大泡情况不同,成年人群戒烟能延缓肺功能恶化,老年人群戒烟可减少并发症风险,有基础疾病人群戒烟关键且需遵医,已形成的肺大泡通常难完全恢复正常,患者需长期关注肺部状况定期检查。 降低进一步损伤风险 吸烟会持续刺激呼吸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障碍等,进一步加重肺部损伤,促使肺大泡进一步增大或数量增多。而戒烟后,可以停止对肺部的持续有害刺激,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肺部进一步受损的风险,有助于阻止肺大泡的进展。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的人群戒烟后,其呼吸道炎症指标会逐渐改善,肺部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得到延缓。 利于肺部自我修复与改善 人体肺部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虽然肺大泡已经形成的结构改变难以完全逆转,但戒烟后,肺部的微环境会逐渐改善。肺部的纤毛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使其更好地发挥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作用,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而肺部感染也会加重肺大泡相关病情。对于一些早期轻度肺大泡的人群,戒烟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过,对于已经较大的肺大泡,其形态结构的改变通常无法自行消失。 不同人群戒烟对肺大泡的具体情况 成年人群 成年吸烟者戒烟后,上述降低损伤风险和改善肺部微环境的作用较为明显。不同年龄的成年人,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肺部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对于已经存在较严重肺大泡结构改变的人群,戒烟主要是防止病情恶化。例如,40-50岁的成年吸烟者戒烟后,其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会比继续吸烟者减慢。 特殊人群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往往肺功能本身已经有所减退,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戒烟对于老年肺大泡患者同样重要,虽然肺部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但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因肺大泡相关问题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的风险。老年人群戒烟时需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戒烟方式,比如可以从减少每天吸烟量开始逐步过渡到戒烟,同时要密切关注戒烟过程中身体的反应,如出现明显不适需及时就医调整。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于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同时合并肺大泡的患者,戒烟尤为关键。戒烟可以减轻肺部炎症,延缓COPD的进展,从而间接减轻对肺大泡的不良影响。这类人群在戒烟过程中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可能需要同时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管理,比如在戒烟的同时,根据病情合理使用一些维持肺部功能的药物等,但戒烟是首要的干预措施。 总之,戒烟对肺大泡患者是有益的行为,能够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改善肺部的整体状况,但已形成的肺大泡通常无法完全恢复正常,患者需要长期关注肺部状况,定期进行肺部相关检查,如胸部CT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5:50:18
  • 哮喘病人吃哪些东西比较好

    哮喘患者可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等、维生素E的坚果等)、Omega-3脂肪酸(如三文鱼等深海鱼类)、膳食纤维(全麦面包等全谷物食物)以及清淡易消化(小米粥等粥类)的食物来改善病情,如维生素C减轻气道炎症、Omega-3脂肪酸抗炎、膳食纤维维持肠道健康间接影响免疫、粥类易消化不加重胃肠负担等,不同人群食用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气道炎症,对哮喘病人的病情控制有一定帮助。例如,橙子中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适当食用可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健康。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可将其制作成果泥等适合儿童食用的形式,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过程中发生呛咳。 2.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坚果(如杏仁、榛子)、橄榄油等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杏仁中维生素E含量较为可观,每100克甜杏仁中约含维生素E18.53毫克,适量摄入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气道功能,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老年人哮喘患者在选择坚果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防止因咀嚼不充分导致呛咳。 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1.深海鱼类: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其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具有抗炎作用。研究发现,哮喘患者体内往往存在炎症反应,摄入Omega-3脂肪酸可减轻气道炎症。例如,每100克三文鱼中Omega-3脂肪酸含量约为2.7克,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类,每次食用量约100克左右,有助于调节哮喘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炎症水平。对于孕妇哮喘患者,深海鱼类的摄入需要注意选择汞含量低的品种,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全谷物食物:全麦面包、燕麦等全谷物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间接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肠道菌群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膳食纤维是肠道有益菌群的食物,可促进有益菌群生长。全麦面包每100克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9.1克,适量食用全谷物食物可帮助哮喘患者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儿童哮喘患者食用全谷物食物时,要注意制作成软烂易消化的形式,如燕麦粥等。 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粥类:小米粥、南瓜粥等粥类容易消化,不会给哮喘患者的胃肠道带来过重负担。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机体提供能量,南瓜粥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南瓜中胡萝卜素含量约为897微克,适当食用粥类可补充能量,且不会刺激呼吸道。对于老年哮喘患者,粥类是较好的饮食选择,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红枣等食材增加营养,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烫或过凉刺激呼吸道。

    2025-10-14 15:48:56
  • 持续发烧怎么回事

    持续发烧可由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引发,也可由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暑、甲亢等)导致,儿童持续发烧需警惕感染及热性惊厥等,老年人发烧可能隐匿要留意肿瘤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中高温工作者易中暑,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者要防复发需及时就医。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持续发烧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持续发烧,如流感病毒引发的流行性感冒,除发烧外常伴头痛、肌肉酸痛等;EB病毒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长期发烧、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相关研究显示,流感病毒感染后体温可波动于38℃~40℃,持续数天至一周不等。 2.细菌感染:常见的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患者除持续发烧外,可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尿路感染时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持续发热。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烧体温多较高,可达39℃以上。 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常表现为长期持续发烧,体温可在38℃左右波动,可持续2~3周,同时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持续发烧 1.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可出现持续发烧,多为弛张热,体温波动较大,24小时内温差可达2℃以上,同时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皮疹等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也可因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发持续发烧。 2.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可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出现持续低热或高热,同时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其他实体肿瘤如肾癌、肝癌等晚期也可能出现持续发烧的情况,机制与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3.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中暑可导致持续发烧,多发生在高温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机体散热困难而出现持续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也可引起持续低热,同时伴有心悸、多汗、消瘦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持续发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持续发烧需尤其警惕,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呼吸道病毒感染。同时要注意热性惊厥风险,若儿童持续发烧伴反复抽搐,需及时就医。此外,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对少见,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在儿童期有较高发病率,需关注关节症状。 2.老年人:老年人持续发烧可能隐匿性更强,需警惕肿瘤、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发烧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细致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消瘦、乏力等表现,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工作的人群易发生中暑导致持续发烧,需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出现持续发烧时要高度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2025-10-14 15:48:17
  • 新冠发烧几天能退烧

    成人感染新冠多数3天左右退烧部分超4-5天超5天高热不退需排查其他感染或并发症,儿童发烧通常2-5天婴幼儿超24小时精神差拒奶要立即就医,老年人发烧持续可能3-7天甚至更久需关注基础病变化,免疫力较强人群发烧多3天左右退烧,免疫力低下人群超5天甚至更久,新冠发烧期间可通过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保持适宜室温通风、充足休息、吃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等非药物方式辅助退烧。 一、一般成人新冠发烧的退烧时长 一般情况下,成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发烧症状,多数会在3天左右逐渐退烧。这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在感染初期被激活,经过3天左右的免疫应答过程,机体逐步控制病毒复制,体温多能恢复至正常范围。但也有部分成人可能发烧持续4-5天,若超过5天仍高热不退,需警惕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排查。 二、儿童新冠发烧的退烧时长及特殊情况 儿童感染新冠后发烧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通常2-5天较为常见。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儿童可能发烧持续时间稍长。需注意的是,婴幼儿(尤其是3月龄以下)感染新冠出现发烧时需高度重视,因为其病情变化较快,若发烧超过24小时且精神状态差、拒奶等,应立即就医。对于儿童发烧,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避免自行滥用退烧药,尤其是低龄儿童。 三、老年人新冠发烧的退烧时长及特殊考量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新冠后发烧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一般3-7天甚至更久。且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烧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因此,老年人感染新冠出现发烧时,除关注体温外,还需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变化,若发烧持续超过3天未见好转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同时要保证充足休息、合理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不同免疫力人群发烧时长的差异及原因 免疫力较强人群:自身免疫系统能较快识别并应对病毒,发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多在3天左右退烧。这是因为其免疫反应迅速且有效,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促使体温恢复正常。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感染新冠后发烧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可能超过5天甚至更久。原因在于其免疫系统难以有效对抗病毒,病毒持续在体内复制,导致体温难以快速恢复正常,需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并密切观察病情。 五、促进退烧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无论何种人群,在新冠发烧期间都可通过非药物方式辅助退烧。例如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散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22℃-24℃)、通风良好;保证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汤等,为机体提供能量支持。

    2025-10-14 15:46: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