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根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展开
  • 憋气多久肺功能算好的

    正常成年人憋气30-60秒算肺功能较好,儿童随年龄肺功能渐完善,憋气时长随增;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憋气时长缩短;常运动者肺功能好、憋气时长较长,吸烟会致肺功能下降、憋气时长缩短;患呼吸系统疾病者憋气时长短,需遵医嘱治疗;孕妇肺功能受子宫增大影响,憋气时长有变化,异常需告知医生。 一、正常人群憋气时长的一般参考 正常成年人进行憋气测试时,通常可以憋气30-60秒左右算肺功能较好。这是基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在正常呼吸状态下,肺部能够储存足够的氧气并维持一定时间的气体交换平衡来衡量的。例如,通过一些肺功能测试相关研究发现,健康的中青年人群一般能达到这个憋气时长范围,这反映了他们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处于较好状态,能够在短时间内储存和利用氧气。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及意义 儿童:儿童的肺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一般来说,3-5岁儿童憋气时长可能在10-20秒左右,6-12岁儿童可能达到20-30秒左右。这是因为儿童的肺部、胸廓等结构还在发育过程中,其肺功能的成熟度不如成年人。比如,新生儿的肺功能相对较弱,随着年龄增长,肺泡数量增加、胸廓弹性改变等因素使得憋气时长逐渐增加。如果儿童憋气时长明显低于同年龄段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肺部发育异常、呼吸道疾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肺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憋气时长可能会缩短,一般可能在20-40秒左右。这是由于老年人肺泡弹性减退、胸廓僵硬、呼吸肌力量减弱等原因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例如,一些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肺功能逐渐衰退,憋气时长较中青年有所减少。如果老年人憋气时长过短,可能需要关注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应及时就医评估肺功能。 三、生活方式对憋气时长的影响及相关肺功能关联 运动锻炼: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的人群,如长期坚持跑步、游泳等运动的人,肺功能往往较好,憋气时长相对较长。因为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部的通气效率,增加肺活量等。例如,有研究对长期游泳的人群进行肺功能测试,发现他们的憋气时长比不经常运动的人群要长,这是因为游泳等运动能使肺部得到更好的锻炼,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 吸烟人群:吸烟会损害肺部功能,导致憋气时长缩短。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肺泡结构等,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比如,长期吸烟的人肺功能会逐渐下降,通过憋气测试可以发现其憋气时长明显短于不吸烟的人。所以,戒烟对于保护肺功能、延长憋气时长非常重要。 四、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如哮喘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他们的肺功能本身已经受到疾病影响,憋气时长往往短于健康人群。这类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病情,定期监测肺功能。在进行憋气测试时可能结果不理想,此时不应过于焦虑,应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尽量维持和改善肺功能。 孕妇:孕妇的肺功能会因为子宫增大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憋气时长可能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孕妇需要注意合理的呼吸方式,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呼吸锻炼来维持肺功能。如果孕妇憋气时长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因为这可能与孕期身体变化或潜在的肺部问题有关,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评估,确保母婴健康。

    2025-10-14 16:45:22
  • 轻度肺气肿能逆转吗

    轻度肺气肿一般难完全逆转,但积极干预可控病情进展、缓症状、提生活质量。影响其逆转的因素有病因、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控制进展的措施包括戒烟、避有害暴露、呼吸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有不同注意事项,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个性化方案并长期坚持。 一、影响轻度肺气肿逆转的因素 病因:如果是由吸烟引起的轻度肺气肿,戒烟是关键的干预措施,持续吸烟会持续损伤气道和肺组织,阻碍逆转;而对于因职业性粉尘或化学物质暴露导致的轻度肺气肿,脱离相应环境后,病情进展可能会减缓,但已受损的肺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年龄:年轻人的肺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在积极干预下,病情进展可能相对容易控制;老年人肺组织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轻度肺气肿逆转的难度相对较大。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在面对轻度肺气肿时,通过规范干预,更有可能较好地控制病情;而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病情控制相对复杂,轻度肺气肿逆转也更具挑战。 二、控制轻度肺气肿进展的措施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能显著减缓肺气肿的进展速度。对于吸烟者,无论年龄大小,立即戒烟都可以减少对气道和肺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为病情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避免有害颗粒和气体暴露:如职业性粉尘暴露者需脱离相应工作环境;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对肺的刺激。 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肌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等。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患者平卧,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训练2-3次。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一般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开始运动时强度不宜过大,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以运动时不出现明显气促加重为宜。 药物治疗: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轻度肺气肿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的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药物主要是改善症状和控制病情,不能使已受损的肺组织完全逆转。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轻度肺气肿:儿童轻度肺气肿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或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如果是儿童,家长需格外重视,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干预。例如,因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儿童轻度肺气肿,要积极控制感染,同时按照儿科呼吸康复的要求进行合适的呼吸训练,且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肺气肿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肺功能发育。 老年轻度肺气肿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干预轻度肺气肿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时,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避免因训练强度过大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同时,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帮助老人坚持戒烟等干预措施。 总之,轻度肺气肿难以完全逆转,但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并长期坚持。

    2025-10-14 16:44:49
  • 呼吸道感染病例如何治疗

    呼吸道感染处理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包括保证充足休息与多饮水、采取隔离防护,针对病毒感染多数自限性流感发病48小时内可考虑用抗流感药其他对症,细菌感染明确时用抗生素遵医嘱,对症治疗有物理或药物退热、用止咳祛痰及生理盐水等缓解鼻塞,特殊人群中儿童密切观察病情用药慎,老年人防基础病加重用药注意肝肾功能,孕妇用药遵医嘱,需监测体温等症状生命体征,症状加重及时调整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 1.1休息与水分补充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同时需多饮水,一般成人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机体代谢废物排出。 1.2隔离防护呼吸道感染多具传染性,如病毒性感冒、流感等,应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止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尤其在家庭、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 二、针对病原体的处理 2.1病毒感染处理多数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呈自限性,如普通感冒,一般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对于流感病毒感染,若发病≤48小时,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需由医生评估后选择);若为其他病毒感染,如鼻病毒等,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遵循病情自然发展规律。 2.2细菌感染处理当明确存在细菌感染时,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等,可选用抗生素治疗,需依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 三、对症治疗措施 3.1退热处理体温<38.5℃且无明显不适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一般擦拭时间10~15分钟。若体温≥38.5℃或伴有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儿童避免使用含氨基比林等成分的退热药物,老年人用药需兼顾肝肾功能情况。 3.2止咳祛痰对于咳嗽咳痰症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儿童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且用药前需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3.3缓解鼻塞流涕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以减轻鼻腔黏膜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症状;若鼻塞严重,也可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但需注意使用时长,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儿童儿童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用药方面严格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婴幼儿应避免使用含有右美沙芬等可能影响呼吸中枢的镇咳药物,出现呼吸急促、高热不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4.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呼吸道感染易引发基础疾病加重,如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心力衰竭等。用药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 4.3孕妇孕妇呼吸道感染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致畸或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在孕期禁用,整个治疗过程需密切关注胎儿情况。 五、病情监测要点 需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若患者症状加重,如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呼吸困难、胸痛等表现,或原有基础疾病恶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住院进一步诊治。

    2025-10-14 16:43:39
  • 早晨起来老咳嗽什么原因

    早晨起来咳嗽的原因多样,包括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如慢性咽炎、鼻窦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还受环境因素(室内空气问题)和药物因素(ACEI类药物)影响,不同病因在人群差异上各有特点,如慢性咽炎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儿童易患鼻窦炎相关晨起咳嗽等。 一、上呼吸道慢性炎症 1.慢性咽炎 成因:长期吸烟、饮酒,或经常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刺激因素,可引发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刺激咽部感受器,导致早晨起来咳嗽。例如,长期在污染环境工作的人群,慢性咽炎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人群差异:成年人中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慢性咽炎进而晨起咳嗽的情况较为常见,男性可能因吸烟等因素发生率略高,但无绝对性别差异。 2.鼻窦炎 成因:鼻窦黏膜的炎症,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尤其在早晨起床后体位变化时,分泌物刺激更明显。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若未有效控制病情,易并发鼻窦炎,从而出现晨起咳嗽症状。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鼻腔结构特点及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患鼻窦炎相关晨起咳嗽;成年人则可能因过敏、上呼吸道感染迁延等因素诱发。 二、气道高反应性相关疾病 1.咳嗽变异性哮喘 成因: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早晨气温较低、空气湿度等变化可能诱发气道痉挛,导致咳嗽。研究表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介质释放增加,使气道敏感性增高。 人群差异: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在患病率上无显著差异,但过敏体质者中性别分布无明显偏向。 2.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成因: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气道炎症,导致咳嗽。具体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早晨气道分泌物积聚等因素可能加重咳嗽症状。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可能与个体免疫状态相关。 三、胃食管反流病 1.成因:夜间睡眠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部,引发早晨咳嗽。尤其是本身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人群,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相关的晨起咳嗽。 人群差异:中老年人相对多见,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男性和女性在患病率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肥胖人群(无论男女)因腹压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更高,更易出现晨起咳嗽。 四、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 室内空气问题:室内空气干燥、存在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有刺激性气味(如油烟、香水味等),都可能刺激呼吸道,导致早晨起来咳嗽。例如,冬季使用暖气或空调时,室内空气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引发咳嗽。 人群差异:所有人群均受环境因素影响,儿童因呼吸道黏膜娇嫩,对环境变化更敏感;老年人呼吸道功能减退,也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晨起咳嗽。 2.药物因素 ACEI类药物:某些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可能引起咳嗽不良反应,多在晨起时较明显。例如,服用卡托普利等ACEI类药物的患者,约10%-30%会出现咳嗽症状。 人群差异:服用ACEI类药物的人群均可能出现相关咳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老年人因基础疾病较多,服用此类药物的概率相对较高,需密切关注。

    2025-10-14 16:43:01
  • 慢阻肺晚期症状是什么

    慢阻肺晚期有多种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为最突出症状,与肺功能受损等有关,年龄大、长期吸烟患者更明显;咳嗽、咳痰加重,痰量多且黏稠,因气道炎症等,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有低氧血症等表现,与肺功能严重下降有关,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风险更高;可致右心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有体循环淤血表现,因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负荷加重,老年患者预后差;还会体重下降消瘦,因活动少消耗多、摄入少,年龄大、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患者更严重。 影响因素:与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有关,肺组织弹性减退,气道狭窄加重,气体交换障碍,导致机体缺氧,进而使患者感知到呼吸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心肺储备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且程度可能更重;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其肺部损伤已较为严重,晚期呼吸困难表现往往更为显著。 咳嗽、咳痰 具体表现:咳嗽可能较前加重,咳痰量增多,多为脓性痰,部分患者可出现痰中带血。晚期患者咳嗽频繁,白天和夜间均有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例如,有的患者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咳嗽,且咳出大量黄色或绿色脓性痰液。 产生原因: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气道黏膜受损,分泌功能亢进,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同时纤毛运动功能障碍,痰液排出困难。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防御机制减弱,更容易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且不易控制的情况;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也会使咳嗽、咳痰症状恶化。 呼吸衰竭 具体表现: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相关表现,如口唇、甲床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节律紊乱。例如,患者可能表现出意识模糊,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或者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 发生机制:慢阻肺晚期肺功能严重下降,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导致气体交换功能严重障碍。对于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慢阻肺晚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右心衰竭(肺源性心脏病) 具体表现: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下肢水肿、腹胀、食欲减退、肝大等。例如,患者双下肢可出现明显水肿,按压有凹陷,长时间不消退;肝脏肿大,可伴有压痛。 形成原因: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后,心功能进一步恶化,预后相对较差;女性患者在慢阻肺晚期发生肺源性心脏病时,由于生理特点,可能在症状表现和病情进展上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以右心衰竭相关表现为主。 体重下降和消瘦 具体表现:患者体重明显减轻,身体消瘦,肌肉萎缩,体质虚弱。例如,原本体重正常的患者,在数月内体重可下降5-10公斤甚至更多。 相关因素:由于呼吸困难导致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增加,而患者食欲可能因胃肠道淤血、缺氧等因素受到影响,摄入减少,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年龄较大的消瘦患者,由于营养储备不足,体重下降后恢复更加困难;合并有恶性肿瘤等其他消耗性疾病的慢阻肺晚期患者,体重下降情况往往更为严重。

    2025-10-14 16:42: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