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支气管炎能治愈吗
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均能治愈。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病程短,经对症及抗感染等治疗多可在1-2周内治愈,儿童、老年人因自身特点治疗有别;慢性支气管炎由多种因素致气管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通过规范治疗与长期管理可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戒烟等维持治疗,及时规范治疗及调整生活方式可达临床治愈、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 一、急性支气管炎 1.病因与病程: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起病较急,病程相对较短。一般来说,由普通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支气管炎,经过适当处理,多数在1-2周内可治愈。例如,由鼻病毒等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通过休息、多饮水等一般支持治疗,再配合针对症状的药物对症处理,如使用止咳化痰药物等,大多能恢复健康。 不同人群情况: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生理特点,可能需要更谨慎的处理。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大多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在治疗上同样以对症支持为主,如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止咳药物,但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而老年人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可能更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所以治疗需要更加综合,除了针对支气管炎的治疗外,还需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治疗周期可能相对稍长,但通过积极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 2.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对症治疗包括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等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原菌选择。 二、慢性支气管炎 1.病因与病程特点: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主要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长期的管理,也可以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发作,实现临床缓解。例如,患者通过戒烟、避免接触有害环境因素、规范使用药物等综合措施,可以使病情稳定,达到临床治愈的状态,即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肺功能等恢复到相对较好的水平。 不同人群情况: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和管理上需要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要严格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同时,要定期监测肺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年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虽然相对老年人病情进展可能较慢,但也需要重视,积极去除病因,如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工作环境等,通过规范治疗也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治疗方式:包括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缓解期的防治。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等治疗;缓解期主要是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长期维持治疗,以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 总之,无论是急性支气管炎还是慢性支气管炎,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等,大多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4 16:41:31 -
头疼发烧浑身酸痛怎么办
出现头疼、发烧、浑身酸痛时,先观察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相关人群情况。儿童要留意精神状态等,成年人要考虑生活方式等。可通过休息、调节环境、补充水分进行非药物干预,体温38.5℃以下儿童用温水擦浴、成人与儿童用退热贴物理降温。需就医的情况包括儿童体温持续超38.5℃伴精神萎靡等,成年人症状持续3天不缓解伴呼吸困难等,就医后医生会做血常规等检查,根据情况对症治疗或用抗生素等,轻度情况先非药物干预,严重或不缓解及时就医。 一、初步判断与观察 首先要观察头疼、发烧、浑身酸痛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等情况。如果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轻度症状,可先通过非药物方式尝试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需及时就医。 (一)对于儿童群体 儿童出现头疼发烧浑身酸痛时,要特别留意其精神状态。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比如婴儿如果出现囟门饱满伴随上述症状,可能提示有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需紧急处理。对于幼儿及儿童,还需观察是否有抽搐等表现。 (二)对于成年人 要考虑近期生活方式,是否有过度劳累、受凉等情况。如果是长时间加班后出现,可能与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关。同时要询问是否有接触传染病患者等情况,排查是否为传染性疾病引起。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休息与环境调节 1.保证充足休息:找一个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的环境卧床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应避免过度活动。 2.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水分有助于散热以及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喂水,防止一次喝太多引起呕吐等情况。 (二)物理降温(针对发烧情况) 1.温水擦浴: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情况,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儿童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每次10~15分钟左右;成年人也可进行类似擦拭,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等敏感部位。擦浴过程中要观察儿童或成年人的反应,如有寒战等不适要停止擦浴。 2.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帮助散热降温,儿童和成年人都可使用,但要注意及时更换退热贴,保持其散热效果。 三、就医指征与进一步处理 (一)需要就医的情况 1.儿童出现头疼发烧浑身酸痛且体温持续超过38.5℃,或者伴有精神萎靡、呕吐、颈部僵硬等情况;成年人头疼发烧浑身酸痛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或者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呕吐、意识模糊等情况,都应及时就医。 2.如果怀疑是传染病引起,如流感等,且有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明确病史,也需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流感病毒检测等,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二)就医后检查与可能的处理 就医后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来初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情况。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等,可能会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总之,当出现头疼发烧浑身酸痛时,要根据自身及相关人群(如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轻度情况先通过非药物干预尝试缓解,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及时就医。
2025-10-14 16:41:11 -
感冒了声音变了一直不好怎么办
感冒后声音不好因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影响声带振动,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不同人群情况有别。一般要充分休息、增加水分摄入;针对感冒本身,普通感冒多自限,流感需用抗流感药,继发细菌感染要就医用抗生素;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防喉梗阻,老年人要综合健康状况,孕妇用药需遵医嘱。 一、了解声音变化原因 感冒后声音不好主要是因为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影响了声带的振动。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是常见原因,不同年龄人群情况略有差异,儿童的喉部组织相对娇嫩,感冒时更易出现喉部不适导致声音改变;而成年人可能因感冒后用嗓不当等因素加重症状。 二、一般处理措施 1.充分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能量来对抗感冒病毒。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学龄儿童也需要10-12小时;成年人则建议每天7-9小时的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说话,让喉部得到充分休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过度用嗓都会加重喉部黏膜的负担,使声音变化不易恢复。 2.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温水,保持喉部黏膜湿润,有助于减轻喉部充血水肿。儿童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天的饮水量要根据年龄调整,一般幼儿每天约500-1000毫升,学龄儿童约1000-1500毫升;成年人每天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 可以适当饮用一些蜂蜜水(1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蜂蜜有一定的润喉作用,但1岁以下婴儿禁止饮用蜂蜜,以防肉毒杆菌中毒。 三、针对感冒本身的处理 1.病毒感染的一般应对 大多数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具有自限性。如果是儿童,要注意观察体温等一般情况,体温低于38.5℃且精神状态良好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高于38.5℃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成年人感冒后若症状较轻,也可通过多休息、多饮水等方式等待自愈。 对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儿童和成年人都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和禁忌证等。 2.继发细菌感染的处理 如果感冒后声音不好持续不缓解,且伴有黄脓痰、高热不退等情况,要警惕继发细菌感染,如合并急性喉炎等。此时儿童和成年人都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嘱。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感冒后声音变化更需关注,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喉部更容易出现问题。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喉炎导致喉梗阻等严重情况。同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感冒后声音不好恢复可能更慢,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处理感冒和声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用药等要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孕妇 孕妇感冒后声音变化要谨慎处理,很多药物在孕期使用有禁忌。要尽量通过非药物方式缓解,如保证休息、充足饮水等,如果需要用药,必须咨询妇产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2025-10-14 16:40:42 -
感冒后睡觉出汗怎么回事
感冒后睡觉出汗常见于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和身体虚弱,一般护理要保持皮肤清洁、补充水分营养,儿童需密切观察体温等,老年人要防跌倒及关注基础疾病。 一、感冒后睡觉出汗的常见原因 (一)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感冒时,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引发炎症反应,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例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后,体内的致热原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升高体温。而当病情开始缓解或使用退热药物后,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机体需要通过散热来降低体温,出汗就是散热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在睡眠时,身体活动减少,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所以感冒后睡觉易出汗。不同年龄人群体温调节能力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出现体温波动和出汗情况;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功能也会减弱,感冒后睡觉出汗的情况可能相对更明显。 (二)身体虚弱 感冒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使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无论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患病期间身体的代谢加快,而摄入的营养相对不足,导致体质虚弱。在睡眠时,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虚弱的身体需要通过出汗来进行一定的调节,以恢复体力。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本身体质就相对较弱,感冒后身体虚弱的状态会更明显,睡觉出汗的情况可能更突出;而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的患者,感冒后身体更为虚弱,也更容易出现睡觉出汗的现象。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方面 保持皮肤清洁:感冒后睡觉出汗,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避免着凉。对于儿童,要轻柔地帮助其更换衣物,防止弄醒孩子,同时注意保暖,更换衣物后可适当给孩子盖好被子。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更换衣物时动作要轻缓,选择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补充水分和营养:出汗会导致身体丢失水分和电解质,要适当多喝温水,也可以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在饮食上,要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帮助身体恢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感冒后身体虚弱,更要注意补充营养,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味选择合适的食物;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要注重易消化,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二)特殊人群的特别关注 儿童:儿童感冒后睡觉出汗,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防止再次着凉。如果出汗较多,除了及时更换衣物外,可在孩子背部垫一块干爽的毛巾,方便及时吸收汗液。同时,要保证孩子的睡眠环境舒适,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5℃左右。另外,儿童感冒后身体虚弱,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家长要营造安静的睡眠氛围,让孩子好好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感冒后睡觉出汗,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因为出汗后衣物潮湿,身体感觉不适可能会频繁翻身,而老年人的骨骼、肌肉功能下降,平衡能力减弱,容易在翻身或起床时跌倒。所以要确保老年人睡眠环境中没有障碍物,床边可适当放置扶手等辅助设施。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出汗后要注意血糖的变化,必要时监测血糖;患有慢性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遵循医生的饮食和治疗建议。
2025-10-14 16:39:59 -
肺良性磨玻璃ct表现
肺良性磨玻璃CT表现包括:病灶形态上大小各异、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且边界较规整;密度特点为内部密度均匀、可见血管纹理穿行且边界清楚;动态变化上短期复查无明显增大或有缩小趋势、经规范治疗后有明显吸收好转;伴随征象为无明显淋巴结肿大。 一、病灶形态 大小:肺良性磨玻璃病灶大小各异,部分较小,直径多在几毫米至2厘米左右,也有少数可稍大,但一般边界相对清晰,与周围肺组织分界可辨,这与恶性磨玻璃病灶可能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大且边界常呈浸润性改变不同。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良性磨玻璃病灶大小特点有所体现,比如儿童出现的良性磨玻璃病灶,多因炎症等良性原因,大小相对更受炎症控制情况影响,而成人则可能因多种良性病因导致不同大小表现。 形状:多呈圆形、类圆形,边界较规整。这与恶性磨玻璃病灶常呈不规则形、分叶状等不同。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人群肺部可能因慢性刺激出现一些良性磨玻璃病灶,但形状仍多为相对规整的圆形或类圆形,而非吸烟人群的良性磨玻璃病灶形状特点类似,主要由其病因决定,如感染导致的多呈规整形状。 二、密度特点 内部密度:磨玻璃密度较为均匀,可见血管纹理穿行其中,这是因为良性病变主要是肺泡内的轻度炎性渗出、增生等,未破坏肺的正常结构及血管走行。不同病史人群有差异,有肺部感染病史的患者出现的良性磨玻璃病灶,其内部密度均匀性可能与感染控制程度相关,若感染处于稳定期,密度更均匀;有既往肺部良性肿瘤切除史的患者,再次出现的良性磨玻璃病灶密度也多保持均匀特点。 边界情况:边界清楚,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明晰,这是由于良性病变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出现良性磨玻璃病灶时边界清楚这一特点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由病变本身性质决定,无论是女性因内分泌等因素导致的良性炎性磨玻璃病灶还是男性的相关良性病灶,边界多清晰。 三、动态变化 短期变化:在短期内(一般3-6个月内)复查CT,病灶无明显增大,或有缩小趋势。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良性磨玻璃病灶,其短期动态变化可能因血糖控制情况受一定影响,若血糖控制良好,病灶可能更倾向于稳定或缩小;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出现的良性磨玻璃病灶短期动态变化可能与免疫状态相关,免疫状态不稳定时可能影响病灶变化。 长期变化:经过规范的抗炎等治疗后,病灶有明显吸收好转。不同年龄长期变化有不同体现,儿童良性磨玻璃病灶经合理治疗后吸收较快,而成人可能因病因复杂,如有的是肺间质良性病变等,长期变化相对儿童稍慢,但总体也会呈现出在有效干预下逐渐改善的情况。生活方式方面,戒烟后的人群出现的良性磨玻璃病灶,在长期随访中更易出现良好的动态变化,因为戒烟去除了不良刺激因素,有利于肺部良性病变的恢复。 四、伴随征象 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一般无明显增大,这与恶性磨玻璃病灶常伴随淋巴结转移、肿大不同。对于有家族肿瘤病史的特殊人群,出现良性磨玻璃病灶时虽要关注,但淋巴结无肿大这一伴随征象可作为良性判断的一个依据,不过仍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因为个别特殊良性情况也可能有轻微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但一般程度很轻。
2025-10-14 16: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