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根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展开
  • 口腔量体温要几分钟

    口腔量体温正常需3-5分钟,正常范围36.3℃-37.2℃;儿童量体温要成人监护防咬破,不配合可选腋下;成人有口腔疾病可换其他方式;老年人要保证时间、操作轻柔,有假牙先取出。 一、正常情况下口腔量体温的时间 一般来说,口腔量体温需要3-5分钟。正常口腔体温范围通常在36.3℃-37.2℃之间。这是因为口腔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需要充分与口腔内的组织接触以准确测量体温,经过3-5分钟能使体温计的示数稳定在准确反映体温的数值。 二、不同人群口腔量体温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腔量体温时需谨慎,因为儿童可能不太配合,容易咬破体温计。对于儿童,口腔量体温时间仍建议控制在3-5分钟,但要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正常口腔体温范围与成人相近,但儿童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体温可能会有一定波动。如果儿童不配合,也可以选择腋下量体温等其他方式,腋下量体温一般需要5-10分钟。 成人:成人相对较配合口腔量体温,按照正常的3-5分钟进行测量即可。但如果成人有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量体温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可能需要考虑其他部位量体温的方式,如腋下或直肠量体温,但直肠量体温一般不作为常规的体温测量方式,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可能相对较慢,口腔量体温时仍需保证3-5分钟的测量时间。同时,老年人如果有神经系统疾病等,可能对体温的感知和调节有影响,测量体温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老人不适。另外,老年人如果口腔有假牙等情况,需要先将假牙取出后再进行口腔量体温,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025-07-21 17:25:24
  • 为什么支原体肺炎感染后会低烧

    支原体肺炎感染后低烧主要因机体免疫反应,免疫系统激活释放炎症介质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肺部炎症的病理改变持续刺激免疫应答,不同年龄人群低烧情况有别,有基础病史者低烧需密切监测,不良生活方式会延长低烧恢复时间,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助应对感染减轻症状。 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来看,支原体感染引发肺部炎症,炎症过程中会有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这会持续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使得体温处于相对升高但未达到高热程度的状态。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支原体肺炎患者体内,多种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等会明显升高,这些促炎因子参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使得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进而出现低烧现象。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支原体肺炎感染后低烧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支原体肺炎感染后,免疫系统对支原体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更容易出现低烧的情况,而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不稳定,低烧持续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一些。而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成熟,对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相对协调,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出现低烧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支原体肺炎感染后低烧可能提示机体免疫反应异常,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更不典型,低烧可能是病情隐匿进展的一个信号。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得支原体肺炎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低烧且恢复时间延长,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有助于机体更好地应对支原体肺炎感染,减轻低烧等症状。

    2025-07-21 17:15:16
  • 流行性感冒主要传播途径是哪些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或污染物也可能感染,气溶胶传播较为罕见,还可通过消化道、母婴等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加强通风、注意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等,特殊人群应尤其注意。 1.飞沫传播:流感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感染流感。这是流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接触传播: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表面,如果有病毒存活,其他人接触这些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也可能感染流感。 3.气溶胶传播:在特定环境下,如医疗机构的病房中,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为罕见。 4.其他传播途径:虽然较少见,但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消化道、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 对于预防流感的传播,以下措施是有效的: 1.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后。 2.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3.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尤其是在发病初期。 4.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5.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6.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和严重程度。 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更应该加强预防措施。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在流感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025-07-21 17:12:05
  • 喘息性支气管炎严重吗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症状严重程度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如果症状较轻,患者可能能够通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缓解。然而,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呼吸功能,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医疗关注。 2.患者的健康状况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肺病或免疫系统问题,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 3.病因和诱因 了解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诱因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过敏、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4.治疗反应 对治疗的反应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对常规治疗方法(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反应,症状能够得到控制,那么病情可能相对较轻。然而,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持续加重,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5.并发症的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使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综上所述,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控制症状并减轻病情。然而,对于某些高危人群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避免诱因、正确使用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2025-07-21 17:06:51
  • 哮喘传染人吗

    哮喘不会传染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哮喘患者亲属患病风险增加,是遗传物质传递)和环境因素(过敏原、刺激性气体、呼吸道感染等,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发哮喘)有关,儿童因免疫系统和气道发育未完全成熟需注意避免接触易诱发因素,家族有哮喘病史要关注儿童呼吸健康、定期体检,营造良好生活环境降低患病风险或减轻发作程度 哮喘的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那么亲属患哮喘的风险会相对增加,但这不是传染导致的,而是遗传物质的传递。例如,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哮喘的易感性相关,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使子代更容易发生哮喘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环境因素:包括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工业废气等)、呼吸道感染等。接触过敏原等环境因素可触发哮喘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和痉挛,导致哮喘发作,但这些环境因素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而引发哮喘。比如,一个人接触了花粉引发哮喘,不会将花粉传播给他人并导致他人患哮喘。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和气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易诱发哮喘的环境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哮喘病史,要关注儿童的呼吸健康,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一旦发现有疑似哮喘的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和管理。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避免在儿童面前吸烟等,以降低儿童患哮喘的风险或减轻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2025-07-21 17:03: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