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乙流会有哪些症状
乙流起病急骤有高热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有胃肠道等非典型症状,儿童可能现惊厥等神经表现,老年人恢复慢易并发肺炎等,孕妇可致流产早产且用药需谨慎。 一、典型症状表现 乙流起病急骤,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甚至更高,儿童体温波动可能更明显;全身症状表现为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儿童全身不适表现相对成人更突出;呼吸道症状常见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儿童呼吸道症状可能较成人更易被忽视。 二、非典型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与乙流病毒影响胃肠道功能有关;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乙流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例如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能出现心悸等不适,需格外关注。 三、不同人群症状特点 1.儿童患者:乙流症状可能不典型,除常见发热、呼吸道症状外,可能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表现,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及病情变化。 2.老年人患者:乙流后恢复较慢,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症状可能不典型,应加强对其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监测。 3.孕妇患者:乙流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症状多有发热、咳嗽等,但用药需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2025-08-15 11:44:43 -
测量体温一般需花费多少分钟为标准
体温测量的口测法标准时间为三分钟,需将体温计置于舌下紧闭口唇避免用口呼吸,适用于神志清楚且能配合的成人,儿童不建议使用以防体温计被咬碎;腋测法标准时间为五到十分钟,要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夹紧,儿童使用时需确保固定好避免因好动影响结果;肛测法标准时间为三分钟,需涂以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约三四厘米,适用于小儿、昏迷或其他不能配合口测的患者,操作时要轻柔以防损伤小儿娇嫩的肛门黏膜。 一、口测法 标准时间为3分钟,将体温计置于舌下,紧闭口唇,避免用口呼吸,以保证测量准确,适用于神志清楚且能配合的成人,但儿童不建议使用口测法,以防体温计被咬碎。 二、腋测法 标准时间为5-10分钟,需将腋窝汗液擦干,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夹紧,由于腋窝散热较慢,需要足够时间让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儿童使用腋测法时要确保体温计固定好,避免脱落,因儿童好动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 三、肛测法 标准时间为3分钟,将体温计涂以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约3-4厘米,适用于小儿、昏迷或其他不能配合口测的患者,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肛门黏膜,因小儿肛门黏膜娇嫩,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以保障安全。
2025-08-15 11:43:39 -
人感染禽流感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感染禽流感早期多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有发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轻度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发病初有咳嗽,进展可现肺炎相关表现,重症可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严重症状,儿童感染有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重症风险高需加强病情监测。 一、早期流感样症状 人感染禽流感患者早期多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常可达到39℃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流涕、鼻塞等轻度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二、呼吸系统表现 发病初期患者可出现咳嗽,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肺炎相关表现,如胸闷、气短,肺部听诊可能闻及湿啰音等。重症患者肺部病变进展迅速,可在发病数日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衰竭表现。 三、重症表现 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发展为重症病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儿童感染禽流感时,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特别警惕病情变化。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感染禽流感后重症风险相对较高,应加强病情监测,一旦出现病情恶化迹象需及时干预。
2025-08-15 11:42:25 -
晒太阳体温会升高吗
晒太阳时体温通常会升高,人体通过皮肤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皮肤血管扩张传导热量致体温上升,不同人群情况略有不同,健康人群多在正常生理波动范围,儿童、老人及特殊病史人群需注意相关情况。 从生理机制来看,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散热和吸热器官之一,当皮肤接受阳光照射时,皮肤血管会扩张,以促进血液循环,将皮肤吸收的热量向身体内部传导,从而导致体温出现上升趋势。不过这种体温升高一般是轻度的,且人体自身有体温调节机制来进行平衡调控。 对于不同人群来说情况略有不同。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嫩,晒太阳时体温升高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而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需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导致体温过度升高引发不适;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晒太阳时体温升高可能相对缓慢,但同样要关注体温变化情况;健康人群在适度晒太阳时,体温升高幅度一般在正常生理波动范围内,通常不会超出正常体温(口腔温度36.3~37.2℃,腋下温度36~37℃)过多;而本身有发热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晒太阳可能会进一步干扰体温调节,导致体温波动更明显,这类人群晒太阳需谨慎,若晒太阳后体温异常升高或出现不适,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5-08-15 11:41:11 -
运动以后体温会升高吗
运动以后体温通常会升高,运动时肌肉活动产热、交感神经兴奋及激素分泌致物质氧化分解产热等使体温上升,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及有基础疾病人群运动后体温升高情况有差异,儿童体温升高更明显,老年人相对较小,男性同等强度下可能稍高,长期缺乏运动者更显著,有基础疾病者需谨慎关注。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在运动后体温升高可能相对更为明显,因为儿童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运动产热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运动后体温升高幅度可能相对较小,这与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肌肉量减少等因素有关。在性别方面,通常男性和女性运动后体温升高情况无显著本质差异,但由于男性一般肌肉量相对较多,在同等运动强度下,男性可能会有相对稍高的体温上升趋势。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例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后体温升高可能比经常运动的人更为显著,因为经常运动的人身体适应了运动产生的热量,体温调节机制更为高效。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运动后体温升高需要更加谨慎关注,因为体温升高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等,运动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根据身体反应调整运动强度。
2025-08-15 1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