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长期干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干咳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发,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与遗传、过敏原等及气道炎症相关,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因鼻部疾病致分泌物倒流刺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由胃酸反流刺激,感染后咳嗽是感染后气道修复期神经敏感所致,肺部肿瘤则因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非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药物性咳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致缓激肽升高)、心理性因素(精神紧张等致神经内分泌失衡);不同人群中儿童需警惕异物吸入及感染后迁延,老年人要高度警惕肺部肿瘤、胃食管反流,女性伴鼻部症状重点排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特殊类型哮喘,主要表现为长期干咳,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中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气道炎症是核心病理机制,炎症细胞浸润及介质释放引发气道痉挛和干咳。 2.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常由鼻部疾病所致,如鼻炎、鼻窦炎等。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部感受器引发咳嗽反射。相关研究显示,鼻腔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释放会持续激活咳嗽通路,导致长期干咳。 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下括约肌,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干咳。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0%-40%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以干咳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反流物对食管黏膜及咽喉部的刺激是关键诱因。 4.感染后咳嗽:多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感冒)后发生,气道黏膜受损处于修复期,仍存在神经敏感性增高,导致持续干咳。一般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气道修复延迟等因素可使干咳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肺部肿瘤:肺部肿瘤生长过程中刺激支气管黏膜,可引发长期干咳。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肺部肿瘤的重要手段,肿瘤的占位效应及对气道的刺激是导致干咳的原因,且随着肿瘤进展,干咳可能逐渐加重并伴随其他症状如咯血等。 二、非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药物性咳嗽:某些药物可引起干咳副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较为常见。临床观察发现,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中约有5%-20%会出现干咳症状,其机制与药物导致体内缓激肽水平升高,刺激咳嗽感受器有关。 2.心理性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导致功能性干咳。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可影响咳嗽反射通路,表现为长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基础的干咳,通过心理评估可发现相关心理异常因素。 三、不同人群长期干咳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长期干咳:需警惕异物吸入史,儿童气道相对狭窄,玩耍时误吸小物件易导致长期干咳,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后迁延不愈的情况,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咳嗽恢复时间可能相对成人较长,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仔细观察伴随症状。 2.老年人长期干咳:应高度警惕肺部肿瘤、胃食管反流等疾病,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肿瘤发生率相对增高,且胃食管反流在老年人中发病率也较高,需通过相关检查如胃镜、胸部CT等明确病因。 3.女性长期干咳:若伴随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等),要重点排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女性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鼻部黏膜状态,增加鼻部疾病发生风险,从而引发干咳。
2025-10-14 16:36:12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呼吸症状、全身症状及其他相关表现。呼吸症状包括咳嗽加重、咳痰量增且性状改变、气短或呼吸困难;全身症状有发热(程度因人群而异)、乏力(不同人群表现不同);其他相关表现有喘息(不同人群表现有别)、胸闷(不同人群感受有差异)。 咳痰:痰液量增多,可由白色黏液痰变为黄色脓性痰。急性加重时气道炎症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分泌亢进,大量黏液分泌形成痰液。儿童患者咳痰可能相对困难,因为儿童咳嗽反射和排痰能力不如成人;老年患者可能因咳嗽无力等原因,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导致痰液在气道内潴留,加重气道阻塞。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急性加重时咳痰情况往往较平时明显加重,痰液性状变化更显著。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突出的症状。患者在平地行走甚至休息时都可能感到气短。这是由于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以及肺组织弹性减退等原因,导致气体交换受阻,机体缺氧,从而产生呼吸困难。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在相同病情下因体力相对较弱等因素,感觉气短的程度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更明显。年龄方面,儿童患者由于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少,急性加重时气短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明显;老年患者随着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急性加重时气短症状往往更严重,活动耐量明显降低。有肥胖病史的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呼吸负荷增加,急性加重时气短可能更显著。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至中度发热,如体温在37.3℃-38.5℃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这是因为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刺激,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急性加重时发热可能相对更常见,而且体温波动可能较大;老年患者发热时可能体温升高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更需要密切关注,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机体反应迟钝等情况。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急性加重时发热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需要更加谨慎处理。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与机体缺氧、炎症反应消耗能量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乏力可能表现为玩耍时精力不如平时;老年患者乏力可能更严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女性患者可能在相同病情下因体力相对较弱,乏力感可能更明显。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急性加重时乏力症状可能更突出。 其他相关表现 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时伴有喘鸣音,这是由于气道痉挛、狭窄以及气流受限等原因导致。儿童患者喘息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气道更易发生痉挛;老年患者喘息时可能伴有呼吸频率加快等表现。有过敏史的患者,急性加重时喘息可能因气道高反应性在接触过敏原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胸闷:患者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与气道阻塞导致通气不畅,肺组织过度充气等因素有关。不同性别、年龄等因素下,胸闷的感受可能因人而异,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对胸闷的耐受力相对较好,但也会明显影响其活动和情绪,老年患者胸闷时可能更易出现焦虑等情绪问题,因为其本身心肺功能储备差,胸闷会进一步加重其担忧。
2025-10-14 16:35:31 -
38.5度要吃退烧药吗
38.5度是否吃退烧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成人无明显不适可先物理降温,儿童38.5℃需依年龄等情况处理,特殊人群如患基础疾病、老年人也有不同考量;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有擦拭身体、用退热贴等方法及缓解不适等意义;儿童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难安抚、抽搐,成人发热超3天不退或反复升高伴多种症状、本身有免疫缺陷等特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一、38.5度是否要吃退烧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一)一般情况的考量 对于成人来说,若没有明显不适症状,38.5℃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如果伴有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也可考虑使用退烧药。而对于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特殊,38.5℃时更需谨慎对待。一般6个月以上儿童,若体温38.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退烧药;6个月以下婴儿体温38.5℃时则需及时就医,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二)特殊人群情况 1.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本身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体温38.5℃时可能更容易诱发惊厥等问题,所以这类人群即使体温未达到通常认为的使用退烧药的标准,也可能需要更早干预,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使用退烧药。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体温38.5℃时身体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可能存在多种潜在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其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必要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优先选择温和的物理降温方法,若需用药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二、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具体操作及作用 (一)物理降温方法 1.擦拭身体: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分钟以上,通过传导散热来降低体温。对于儿童,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着凉。 2.使用退热贴:退热贴中的成分可以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贴在额头等部位能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而且相对比较方便,儿童也较容易接受。 (二)非药物干预的意义 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温,缓解因发热带来的不适,同时避免过早使用退烧药可能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尤其对于一些轻度发热的情况,非药物干预是很好的初始处理方式,而且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可以尝试,只是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调整操作细节。 三、何时必须就医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即使体温38.5℃也需要及时就医: (一)儿童方面 1.儿童精神萎靡、嗜睡,或者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安抚的情况,即使体温38.5℃也需尽快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这些表现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2.儿童出现抽搐等情况,无论体温多少,一旦发生抽搐都要立即就医。 (二)成人方面 1.发热持续超过3天不退,或者体温反复升高,同时伴有咳嗽加重、胸痛、呼吸困难、严重头痛、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以明确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严重疾病引起。 2.本身有免疫缺陷等特殊情况的成人,体温38.5℃时也应及时就医,因为这类人群抵抗力差,发热可能提示更严重的感染等问题。
2025-10-14 16:34:34 -
肺炎支原体lgM阳性严重吗
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提示近期可能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但病情是否严重需综合多方面判断,要结合感染后的病情表现、不同人群差异及进一步评估病情的相关检查,如胸部影像学、CRP、血常规等综合判定,不能仅依据该指标判定病情。 一、感染后的病情表现差异 1.轻症情况 部分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轻度咳嗽、低热等,一般精神状态较好,饮食睡眠不受明显影响。这种情况下,虽然肺炎支原体IgM阳性,但病情相对不严重,通过适当休息,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例如一些免疫功能正常的青少年患者,感染后可能主要以轻微咳嗽为表现,经过短期观察,病情可逐渐好转。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只是出现轻度的支气管炎表现,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高热持续不退等情况,也属于相对较轻的病情。 2.重症情况 当肺炎支原体感染累及下呼吸道,引起肺炎时,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比如高热持续不退(体温可超过39℃,且持续时间较长)、剧烈咳嗽,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精神萎靡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等,此时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住院治疗。例如一些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 二、不同人群的差异影响 1.儿童人群 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如果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增快、鼻翼扇动等表现,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而学龄儿童感染后,相对婴幼儿来说,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一些,但也需关注是否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病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预防病情恶化。 2.成人人群 年轻健康的成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部分可表现为轻症,但也有部分成人可能出现较严重的肺炎表现。例如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等)的成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部损伤可能相对更明显。而老年成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重症肺炎等严重情况,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时需要重点关注其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状态。 三、进一步评估病情的相关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是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肺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如果胸部影像学显示只是肺部有少量的斑片状阴影,病变范围较小,则病情相对较轻;若肺部出现大片实变影、肺不张等情况,则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2.实验室检查 除了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外,还需要结合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等检查。如果CRP明显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也提示感染较为严重。例如CRP超过正常范围较多,往往提示机体的炎症反应较强烈,病情可能较重。 总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只是提示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其病情是否严重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2025-10-14 16:33:49 -
喘气粗重是怎么回事
喘气粗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气道相关原因包括儿童气道异物、各年龄段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部相关原因有哮喘(儿童常见)、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的成年人);心血管相关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老年人高发,儿童少见);其他原因包括肥胖(各年龄段)和剧烈运动后(各年龄段,休息可缓解)。 一、气道相关原因 (一)气道异物 对于儿童来说,误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后吸入气道,可能导致喘气粗重。比如儿童在玩耍时误吸小珠子、小玩具等,异物阻塞气道会影响气流通过,引起呼吸不畅、喘气粗重。年龄较小的儿童因为好奇心强且吞咽反射不完善,发生气道异物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气道炎症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如感冒时,会引起鼻腔、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影响通气,出现喘气粗重的情况。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频繁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喘气粗重。 支气管炎:各种病原体感染支气管,引发炎症反应,使支气管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气道受阻,导致喘气粗重。成年人长期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也可能诱发支气管炎出现喘气粗重,儿童则可能因病毒感染等原因引发支气管炎。 肺炎:肺部发生炎症,肺泡内有炎性渗出物,影响气体交换,患者会出现喘气粗重、咳嗽、发热等症状。不同年龄段都可发病,老年人、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肺炎后喘气粗重的表现可能更明显,因为他们的肺功能相对较弱,对炎症的耐受和代偿能力较差。 二、肺部相关原因 (一)哮喘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冷空气、剧烈运动等诱因时,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狭窄,出现喘气粗重、喘息、咳嗽等症状。儿童哮喘较为常见,有一定遗传易感性,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出现喘气粗重的典型表现。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多见于长期吸烟的成年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患者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导致气道狭窄、肺组织弹性减退,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喘气粗重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喘气粗重会逐渐加重。 三、心血管相关原因 (一)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患者会出现喘气粗重,尤其在活动后加重,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多为粉红色泡沫痰)、水肿等症状。老年人是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常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关,儿童心力衰竭相对少见,多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四、其他原因 (一)肥胖 过度肥胖的人群,体重过大增加呼吸肌的负担,同时腹部脂肪堆积可能压迫肺部,影响肺的扩张,导致喘气粗重。肥胖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因为体重因素出现喘气粗重的情况,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喘气粗重的程度可能加重。 (二)剧烈运动后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机体需氧量增加,若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一时不能满足需求,会出现喘气粗重的现象,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各个年龄段人群在剧烈运动后都可能出现喘气粗重,儿童在剧烈玩耍后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相对成年人恢复较快。
2025-10-14 16: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