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无明显原因的咳嗽是怎么回事
咳嗽可因呼吸系统的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初期、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引发,也可由非呼吸系统的胃食管反流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因素、心理性因素导致,儿童需警惕异物吸入等情况,老年人要警惕肿瘤等,女性需考虑内分泌等相关因素。 一、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可能仍遗留咳嗽,一般为自限性,机体修复呼吸道黏膜过程中可出现短暂无明显原因的咳嗽,多不伴严重不适,随时间推移可逐渐缓解。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初期:病毒或细菌感染累及气管、支气管,早期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无明显发热等全身症状,咳嗽程度轻重不一,可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 3.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特殊类型哮喘,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多在接触冷空气、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刺激性气味等情况下诱发咳嗽,以干咳为主,夜间或凌晨咳嗽往往较明显,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 4.肺炎:部分肺炎初期可能无明显发热等典型感染表现,仅以咳嗽为突出症状,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病原体感染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 5.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接触职业粉尘等人群易患,气道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每年咳嗽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时间,早期可能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病情进展可伴有咳痰等表现。 二、非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尤其在平卧、进食后易诱发,部分患者无典型反酸、烧心症状,仅表现为咳嗽,多见于肥胖、喜食高脂饮食及夜间进食较多人群。 2.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导致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常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咳嗽,可伴有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多见于有基础心脏病史人群。 3.药物因素:某些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服用后约10%~30%患者可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干咳,一般在用药数周后出现,停药后咳嗽多可缓解。 4.心理性因素:长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躯体化表现,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咳嗽,情绪缓解后咳嗽可能减轻,多见于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需警惕异物吸入,儿童好奇心强,玩耍时易将小玩具、豆类等异物吸入气道,除咳嗽外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喘息等表现,家长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排查;同时,儿童出现无明显原因咳嗽还需考虑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需结合年龄、症状持续时间等综合判断。 2.老年人:无明显原因咳嗽需警惕肿瘤,如肺癌,肺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咳嗽,尤其是长期吸烟的老年人,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痰中带血、消瘦等表现,应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排查;此外,老年人还需考虑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可能。 3.女性:部分女性无明显原因咳嗽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如月经周期相关的咳嗽,或与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变化相关;同时,需注意是否因服用特殊药物导致咳嗽,如ACEI类降压药引起的干咳在女性中也可能发生。
2025-10-14 16:30:37 -
半夜咳嗽是肺癌吗
半夜咳嗽不一定是肺癌,常见非肺癌相关原因有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环境因素(空气干燥、过敏原刺激);肺癌导致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病情进展可加重,还伴有全身症状(消瘦、乏力、低热)和局部症状(胸痛、声音嘶哑、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出现半夜咳嗽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半夜咳嗽不一定是肺癌 半夜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肺癌。 (一)常见非肺癌相关的半夜咳嗽原因 1.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在夜间时,人体的迷走神经相对兴奋,气道反应性增高,同时鼻腔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半夜咳嗽。一般还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可恢复。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则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夜间睡眠时,支气管内分泌物积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患者还可能伴有咳痰,急性支气管炎咳痰初期多为白色黏液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 2.胃食管反流病:夜间平卧时,胃酸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进而引起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肥胖、进食过饱、食用过多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导致半夜咳嗽。 3.环境因素 空气干燥: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时,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半夜咳嗽。尤其是在冬季使用暖气或空调的房间,空气湿度较低,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过敏原刺激:卧室中存在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夜间睡眠时接触过敏原,可引起气道过敏反应,出现咳嗽症状,常伴有打喷嚏、鼻痒等症状,有过敏体质的人更易发生。 二、肺癌相关的半夜咳嗽特点及其他表现 1.肺癌导致半夜咳嗽的特点 肺癌引起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有的患者可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能会加重,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 肺癌导致的咳嗽一般不会随普通的感冒治疗等而缓解,如果肺癌肿瘤阻塞气道,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2.肺癌的其他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体重可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 局部症状:肿瘤侵犯胸膜可引起胸痛,侵犯喉返神经可导致声音嘶哑,侵犯上腔静脉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面部、颈部肿胀,上肢及上胸部静脉怒张等。 如果出现半夜咳嗽的情况,不能仅凭这一症状就判断是否患有肺癌,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如每天吸烟20支以上,持续20年或更长时间)、职业暴露史(长期接触石棉、铀等物质)、其他伴随症状等综合判断。如果半夜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痰中带血、消瘦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胸部CT、痰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例如,胸部CT是筛查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发现肺部较小的病变,对于直径小于1cm的肺部结节也能较好地显示其形态、边缘等特征,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2025-10-14 16:30:01 -
发烧出汗了是怎么回事
人体发烧出汗是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平衡维持体温稳定的过程,常见原因有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发热(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暑),不同人群发烧出汗有特殊情况及应对,如儿童需防着凉补水、老年人要保暖监测、女性生理期注意卫生、有基础病史人群关注心血管变化。 一、发烧出汗的生理机制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维持体温稳定。当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等因素影响而发烧时,免疫系统被激活,身体会增加产热,如肌肉收缩等,当体温达到一定程度后,身体启动散热机制,其中出汗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汗腺分泌汗液,汗液蒸发时会带走热量,从而降低体温,这是身体自我调节以恢复体温平衡的过程,是一种常见的机体应对发烧的生理反应。 二、发烧出汗常见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后出汗 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细菌在体内引发炎症反应,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当机体启动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来清除细菌时,会出现发烧情况,随着病情发展,身体通过出汗来散热降温,这是身体在对抗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通过出汗可能将体内的毒素等随汗液排出一部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病毒感染:像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体温上升,之后机体开始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出汗是身体试图恢复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流感患者发烧出汗后,体温可能会有所下降,身体感觉会相对舒适一些。 2.非感染性发热后出汗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出现发烧,之后身体可能会通过出汗来调整体温,出汗后体温可能会波动变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烧出汗情况可能会反复出现,需要长期关注体温和身体状况。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出现发烧,之后机体为了散热会出汗,中暑患者发烧出汗时,需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等进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脱水等更严重的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烧出汗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出汗时需要密切观察,避免着凉。如果儿童发烧出汗后衣物潮湿,应及时更换干爽的衣物,防止再次着凉加重病情。儿童发烧出汗时水分流失较多,要适当给儿童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喂水,预防脱水。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烧出汗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出汗后受凉导致病情加重。老年人发烧出汗时,要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反复或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烧出汗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为复杂。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发烧出汗,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因为发烧出汗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生理期出汗后更换卫生用品要注意清洁双手等,防止感染。 有基础病史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烧出汗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心率、血压等变化,因为发烧出汗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如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评估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2025-10-14 16:29:26 -
口罩可以开水烫吗
口罩一般不建议用开水烫,开水烫虽有一定消毒作用,但会破坏口罩纤维结构影响过滤性能。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开水烫后防护性能丧失,普通民用口罩开水烫后过滤效果变差。儿童用口罩开水烫需谨慎,过敏体质人群开水烫口罩要注意材质可能引发过敏风险,处理口罩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一、口罩用开水烫的效果及原理 1.消毒方面:开水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消毒作用。高温可以使口罩上的部分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一定的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活性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多数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难以存活。例如,相关实验发现,流感病毒在100℃水中短时间内就会失去活性。 2.损坏口罩结构方面:但开水烫会破坏口罩的纤维结构。口罩通常是由多层纤维材料构成,高温作用下,纤维可能会发生变形、断裂等情况,进而影响口罩的过滤性能。比如,一些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的过滤层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纤维结构,开水烫后纤维结构被破坏,过滤效率会大幅下降,无法再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等。 二、不同类型口罩开水烫的影响 1.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般不建议用开水烫。其外层防水层、中间过滤层和内层吸湿层都有特定的材质和结构要求,开水烫容易破坏这些结构,导致口罩防护性能丧失。而且,医用外科口罩有使用期限和保存条件要求,不当的处理方式会使其失效,无法在医疗环境等场景中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2.N95口罩:N95口罩同样不适合用开水烫。N95口罩的过滤效率是通过精确的纤维构造来实现的,开水烫会严重破坏其内部的纤维结构,使其过滤效率大大降低,无法满足对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高效过滤要求,也就失去了其防护的核心意义。 3.普通民用口罩:普通民用口罩如果用开水烫,也会面临纤维结构被破坏的问题,虽然其防护要求相对低一些,但经过开水烫后,过滤效果会变差,不能再很好地阻挡灰尘、飞沫等。不过,普通民用口罩如果只是短暂用温水清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但也不能保证完全安全和有效,且不建议频繁这样操作。 三、特殊人群使用口罩及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使用的口罩更应谨慎对待,不建议用开水烫口罩。儿童皮肤娇嫩,口罩材质可能相对更敏感,开水烫可能会引起口罩材质的变化,而且儿童佩戴口罩需要保证舒适和正常的呼吸,破坏口罩结构后会影响佩戴体验和防护效果。如果儿童使用的口罩有污染等情况,建议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清洁方式,比如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但也不是所有口罩都适合肥皂水清洗,需看口罩材质说明),并且要确保清洗后口罩能正常干燥和使用,同时要注意清洗过程中避免儿童接触到有害的清洗物质等。 2.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使用的口罩如果用开水烫,要特别注意口罩材质在高温下是否会释放更多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有些口罩材质在正常使用下可能相对安全,但经过开水烫后,其化学性质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增加过敏的风险。所以这类人群在处理口罩时,除了考虑消毒等因素,更要关注口罩材质对自身过敏情况的影响,若可能的话,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关于适合的口罩处理方式。
2025-10-14 16:28:38 -
气短、有痰咳嗽并伴有胸痛是否可能是肺癌的症状
肺癌患者出现气短、有痰咳嗽伴胸痛可能因肿瘤阻塞支气管致气短、刺激黏膜或引发炎症致咳嗽咳痰、侵犯胸膜或胸壁致胸痛,其他疾病如慢支、肺炎、胸膜炎也有类似表现但各有特点,鉴别靠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肺癌常现占位性病变等,肺炎多为片状浸润影,胸膜炎可见胸腔积液等)及病理学检查(肺癌病理有癌细胞特征,其他疾病不同),老年人肺癌症状不典型且常合并基础疾病需细致检查,长期吸烟人群肺癌可能性高要及时检查,儿童肺癌少见先考虑感染性疾病且检查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综合判断。 一、肺癌相关症状表现及机制 肺癌患者出现气短、有痰咳嗽并伴有胸痛时,肿瘤生长可能阻塞支气管,影响通气功能从而导致气短;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或引发炎症反应可引起咳嗽、咳痰;若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组织则会造成胸痛。然而,并非仅有肺癌会出现这些表现,其他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支气管炎症、黏液分泌增多可出现有痰咳嗽,病情加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导致气短,但一般较少出现胸痛(若合并胸膜炎症时可能有胸痛);肺炎患者主要因肺部炎症反应出现咳嗽、咳痰,炎症累及胸膜时也会有胸痛,不过气短相对较少作为肺炎的主要突出表现(重症肺炎时可能出现气短);胸膜炎主要以胸痛为突出表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气短相对不是胸膜炎的典型伴随主要表现。 二、鉴别诊断的关键检查 1.影像学检查:胸部CT较胸部X线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肺癌在胸部CT上常表现为肺部占位性病变、结节影等特征性影像,结节可能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表现;肺炎在胸部CT上多为片状浸润影,边界可能较模糊;胸膜炎时胸部CT可能发现胸腔积液等表现;心力衰竭患者胸部CT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等影像改变。 2.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理组织进行检查是明确是否为肺癌的金标准,肺癌的病理切片中可观察到癌细胞的形态特征,而其他疾病如肺炎的病理表现主要是炎性细胞浸润等,与肺癌的病理表现有明显区别。 三、不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肺癌症状可能不典型,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这些基础疾病的表现可能与肺癌症状混淆。因此,对于老年人群出现气短、有痰咳嗽伴胸痛,需更细致全面地进行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多项检查,以排除肺癌等疾病,同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和病情判断的干扰,需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 2.长期吸烟人群:长期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该类人群出现气短、有痰咳嗽伴胸痛时,肺癌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胸部CT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病变。由于长期吸烟可能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等情况,在进行检查时要注意与吸烟相关的气道改变和肺癌病变的鉴别,尽快明确病因。 3.儿童:儿童肺癌相对少见,出现气短、有痰咳嗽伴胸痛时,首先要考虑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常见病因。在检查方面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辐射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低剂量胸部CT等。同时,要结合儿童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避免过度医疗,也要防止漏诊肺癌等罕见但可能的疾病。
2025-10-14 1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