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根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展开
  •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吸烟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等致风险增加,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致风险升高,空气污染会损伤气道黏膜上皮致患病概率增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重要原因之一,且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发病风险上有差异,如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更易受影响。 一、吸烟 1.相关机制: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致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2.人群差异: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病风险越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长期吸烟都会对呼吸道产生损害,尤其对于有家族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人群,吸烟会进一步增加发病几率。 二、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1.相关机制: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和化学物质,如接触棉尘、蔗尘等有机粉尘,或接触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无机气体,这些粉尘和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及其功能,导致气道清除功能下降,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 2.人群差异: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如煤矿工人、化工行业从业者等,由于长期暴露于职业环境中的粉尘和化学物质,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相同职业暴露情况下,体质较弱、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的人群更容易发病。 三、空气污染 1.相关机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多,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例如,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气道长期受到有害气体刺激,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会增加。 2.人群差异:儿童由于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全,对空气污染更为敏感,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更容易引发呼吸道炎症,进而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功能逐渐衰退,对空气污染的抵御能力下降,也更容易受其影响患上慢性支气管炎。 四、感染因素 1.相关机制: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等多见。这些病原体感染可引起气道黏膜的炎症、水肿、渗出,导致气道狭窄,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反复感染可使病情迁延不愈,逐渐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2.人群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感染,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更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一旦受到病原体感染,也较难有效清除病原体,从而增加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此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的人群,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更容易发生感染并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2025-10-14 16:11:12
  • 干咳嗽怎么办最有效

    干咳嗽可通过维持适宜环境湿度、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等非药物方式缓解,感冒后咳嗽多具自限性可非药物缓解,过敏性鼻炎致鼻后滴漏需避过敏原、用空气净化器或遵医嘱用抗过敏药,胃食管反流病要调整饮食习惯、抬高床头,儿童干咳嗽优先非药物干预且持续不缓解等要就医,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措施,老年人需考虑基础疾病综合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干咳嗽持续不缓解伴发热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缓解干咳嗽 1.维持适宜环境湿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调节至40%~60%,湿润的空气可减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程度,从而缓解干咳嗽。例如,在干燥季节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合理使用加湿器能有效改善呼吸道不适状况。 2.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应远离烟雾、粉尘、冷空气等易刺激呼吸道的物质。如吸烟人群需戒烟,外出时可佩戴口罩以阻挡冷空气及粉尘等刺激源,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进而缓解干咳嗽。 3.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多饮水可稀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使呼吸道保持湿润状态,有助于减轻干咳嗽症状。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分多次饮用,维持身体水分平衡。 二、疾病相关干咳嗽的应对 1.感冒后咳嗽:多数感冒引起的干咳嗽具有自限性,一般1~3周可自行缓解。在此期间可通过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若症状较轻,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 2.过敏性鼻炎致鼻后滴漏:若干咳嗽由过敏性鼻炎引发的鼻后滴漏所致,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室内过敏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来减少鼻部分泌物,从而缓解因鼻后滴漏引起的干咳嗽。 3.胃食管反流病引起:患者需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可适当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以减少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引发干咳嗽。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甜等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的食物。 三、特殊人群干咳嗽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干咳嗽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证室内湿度适宜、适当多饮水等。需特别注意避免给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止咳药,若干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2.孕妇:孕妇发生干咳嗽时,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非药物措施缓解症状。如通过调整生活环境湿度、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方式来减轻干咳嗽,若症状严重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干咳嗽时,需考虑是否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应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来选择缓解方式,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四、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干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咯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可能提示存在肺炎、肺结核、肺癌等严重疾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或CT、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6:10:36
  • 夏天感冒喝姜水有用吗

    夏天感冒喝姜水有一定作用但有局限性,需根据感冒类型及不同人群情况而定。若为受凉引起的风寒感冒且症状轻可适量喝姜水观察,但风热感冒、症状重或儿童、老年人、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喝姜水要谨慎,不对症或不适宜人群应及时采取正确医疗措施。 一、夏天感冒喝姜水可能的作用 1.散寒解表方面:如果夏天感冒是因受凉引起,比如在空调房待久后着凉,姜性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缓解因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导致的感冒初期症状有一定帮助。有研究表明,姜中的姜辣素等成分能刺激人体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有助于汗液排出,而汗液的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帮助身体驱散风寒之邪,缓解像怕冷、轻度发热等症状。 2.缓解不适症状方面:夏天感冒可能也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姜水可能对缓解这些症状有一定辅助作用。姜的气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鼻腔黏膜,使鼻腔通气稍有改善,不过这种改善相对较轻微。 二、夏天感冒喝姜水的局限性 1.针对性局限:如果是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等症状,喝姜水就不合适了。因为姜水的温热性质会加重风热感冒的症状,风热感冒需要清热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此时喝姜水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加重病情。 2.不能替代正规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感冒,如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仅仅依靠喝姜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及时就医进行正规的医疗处理。 三、不同人群喝姜水的情况 1.儿童:儿童的体质与成人不同,夏天感冒时如果考虑喝姜水,要特别谨慎。儿童的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温度的调节和药物食物的反应与成人有差异。如果是风寒感冒的儿童,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少量尝试,但一定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儿童对温热药物的耐受程度较低,过量饮用姜水可能会引起上火等不适症状,如流鼻血、口舌生疮等。而对于风热感冒的儿童,绝对不能喝姜水,否则会加重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夏天感冒喝姜水时,要考虑姜对血压、血糖等的影响。姜可能会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于高血压老人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对于糖尿病老人,姜的摄入如果不加以控制,也可能影响血糖的稳定。所以老年人喝姜水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喝以及饮用的量。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比如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夏天感冒时喝姜水也要谨慎。这类人群本身可能体内有一定的内热情况,喝姜水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体内的热象,不利于感冒的恢复。而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容易出汗的人,如果是风寒感冒,喝姜水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也要注意饮用后的身体反应,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脱水等情况。 总之,夏天感冒时是否喝姜水要根据感冒的类型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风寒感冒且症状较轻,可以在适量饮用姜水后观察症状变化,但如果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者是风热感冒,则不应饮用姜水,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2025-10-14 16:10:11
  • 胸闷和喘不过气的原因是什么

    胸闷喘不过气的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供血不足及心律失常致心输出量减少,呼吸系统的肺炎感染致气体交换受损、气胸致肺通气障碍、COPD因气道慢性炎症气流受限、哮喘因气道高反应性痉挛狭窄,全身性疾病的贫血携氧能力下降、甲亢代谢亢进致心脏负担重,精神心理的焦虑症致主观胸闷,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警惕先心病、孕妇因血容量等压迫易胸闷、老年人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要及时就医。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可引发胸闷、喘不过气,多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胸闷不适。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者风险更高。 2.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脏节律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发生,房颤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而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发于各年龄段。 二、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肺炎:肺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炎症反应使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常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 2.气胸:肺组织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组织,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多见于瘦高体型年轻人或有肺部基础疾病者。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气道慢性炎症、气流受限,患者长期存在胸闷、喘息,活动后症状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多见于中老年吸烟人群。 4.支气管哮喘: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等诱因后,气道出现高反应性,发生痉挛、狭窄,引发发作性胸闷、喘憋,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好发于有过敏史人群及儿童、青少年。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贫血: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在育龄女性及儿童中较常见。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伴多汗、消瘦、手抖等表现。 四、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原因 焦虑症:患者可出现主观的胸闷、喘不过气感觉,多与情绪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相关,常伴有过度担忧、坐立不安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在生活压力大的人群中易出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若出现胸闷喘不过气,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病情,儿童期发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孕妇:孕期血容量增加、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肺部等,易出现胸闷气促,若症状明显需及时评估,排除心肺等异常情况,保障母婴健康。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出现胸闷喘不过气时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衰等,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2025-10-14 16:09:28
  • 感冒鼻涕带血有危害吗

    感冒鼻涕带血情况需分情况看待,偶尔出现危害一般不大,频繁或严重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掩盖其他严重疾病,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并采取相应观察或就医等应对措施。 一、偶尔感冒鼻涕带血的一般情况及危害程度 感冒时鼻涕带血多是因为炎症导致鼻黏膜充血、干燥,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偶尔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危害不大,多数是感冒本身鼻黏膜受刺激引发的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随着感冒好转,鼻涕带血情况通常也会消失。例如普通病毒性感冒引发的轻度鼻黏膜炎症,导致的偶尔鼻涕带血,只要感冒恢复,出血情况多能自行缓解,对身体整体健康影响较小。 二、频繁或严重感冒鼻涕带血的潜在危害 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如果感冒鼻涕带血频繁发生且量较多,可能提示underlying疾病加重,比如感冒引发了鼻窦炎等并发症,鼻窦炎会进一步刺激鼻黏膜,导致更严重的血管损伤出血,此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鼻塞、头痛等症状加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对于儿童来说,频繁的鼻涕带血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其心理状态。 掩盖其他严重疾病:虽然多数感冒鼻涕带血是感冒本身引起,但也有可能是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早期表现被感冒症状掩盖。比如白血病患者早期可能会有鼻黏膜出血表现,感冒时鼻涕带血可能会让患者忽视这一可能的严重疾病信号,延误诊断。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感冒时血压波动加上鼻黏膜出血情况,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为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控制,进而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三、不同人群感冒鼻涕带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冒时鼻黏膜相对娇嫩,感冒引发鼻涕带血较常见。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病情,家长需密切观察。如果儿童感冒鼻涕带血,要注意保持儿童鼻腔湿润,避免儿童用力擤鼻。因为儿童用力擤鼻会加重鼻黏膜损伤,导致出血加重。同时,要关注儿童全身情况,如是否有发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等情况,若有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严重疾病。 成年人:成年人感冒鼻涕带血时,若只是偶尔发生,可先观察感冒恢复情况。但如果是中老年人,本身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出现感冒鼻涕带血要格外谨慎。要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因为感冒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加重出血风险。同时,成年人也要留意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频繁或量增加,应及时就诊,排查是否有其他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感冒后鼻涕带血,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加强护理,保持鼻腔清洁湿润。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处理感冒鼻涕带血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等(在就医明确情况前)。例如老年人常服用的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凝血有影响,若不谨慎可能会加重出血问题。 总之,感冒鼻涕带血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危害程度,偶尔的一般危害较小,但频繁或严重时需警惕潜在问题,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观察和应对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4 16:08: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