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人文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小儿间质性肺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呼吸学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法学分会医疗与企业事务学组副组长,广东优生优育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儿童营养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曾受卫生部指派赴河南协助当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2015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2017年当选首届南粤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上有名。
展开-
化痰
快速化痰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查明病因:若咳痰是因急性感染引起,就必须针对不同病原体实施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二、使用化痰药物:如痰液粘稠难以咳出,可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化痰药物,同时还能进行雾化吸入来促进痰液稀释,便于排痰。 三、特殊患者处理:对于长期卧床且活动不便的患者,可通过拍身、拍背以及体位引流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 四、其他辅助方法: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此外,要避免食用生痰食物,像油腻、过甜的食物;而多吃些具有润肺、清肺、化痰作用的食物,如梨、罗汉果、百合、枇杷等,同时还要戒烟,因为香烟会损害纤毛功能,导致痰液增多。 总之,想要实现快速化痰,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从治疗病因到运用药物,再到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要加以注意。
2025-06-04 17:13:08 -
半夜高烧在家如何处理
半夜高烧在家可采取以下步骤处理: 1.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了解发热程度。 2.补充水分:发烧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多喝水有助于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3.服用退烧药:如果体温超过38.5℃,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4.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5.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症状是否加重,以及是否出现其他不适。 6.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手心、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 7.及时就医:如果体温持续不降、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适用于一般人群。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在处理高烧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不适,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2025-06-04 17:12:06 -
感冒咳嗽可以吃红薯吗
感冒咳嗽时可以吃红薯,但要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式,胃溃疡及胃酸过多、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红薯。 感冒咳嗽时可以吃红薯,但需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式。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红薯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效,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缓解感冒咳嗽症状。此外,红薯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宿便在体内的堆积,对于缓解感冒咳嗽引起的便秘也有一定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红薯在胃中产生酸,所以胃溃疡及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食用。红薯的糖分多,身体一时吸收不完,剩余部分停留在肠道里容易发酵,使腹部不适。中医认为,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红薯。
2025-06-04 17:11:06 -
感冒能不能喝茶
感冒时可以适量喝茶,但要注意饮用方法和时间。 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兴奋中枢神经的成分,能兴奋大脑皮层,使头脑清醒,帮助提神,这对感冒的痊愈是有好处的。同时,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缓解感冒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在喝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喝浓茶:浓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含量较高,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不适,还会影响药效。 2.不要空腹喝茶:空腹喝茶会使肠道吸收过多的咖啡因,导致心慌、尿频等症状,还可能加重胃部负担。 3.不要在睡前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有兴奋作用,睡前喝茶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风寒感冒患者可以适量喝些红茶,风热感冒患者则适合喝绿茶,而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喝茶,以免影响药效。
2025-06-04 17:09:14 -
感冒绿色的痰怎么治疗
感冒时咳出绿色的痰可能是细菌感染,需用抗菌药,特殊人群需谨慎。 感冒时咳出绿色的痰,可能是合并了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可以在一周左右自愈。但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了并发症,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果咳出绿色的痰,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同时,还可以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溴己新等,帮助痰液咳出。此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同时,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更加谨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了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6-04 1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