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从事小儿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儿神经发育及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及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展开-
左右摇头对脑梗病人有好处吗
左右摇头对脑梗病人有好处。 脑梗塞通常是因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存在缺血缺氧等情况而引发。而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是预防脑梗塞的关键要素。一、左右摇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所以对脑梗病人是有益处的。不过在进行摇头时要特别注意,速度绝对不能太快,不然可能会导致头晕等不适状况。二、脑梗病人除了适当进行左右摇头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其他一些有助于康复的措施,比如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饮食清淡且营养均衡等,这些对于脑梗病人病情的稳定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左右摇头对脑梗病人有一定好处,但要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同时结合其他康复措施和良好生活习惯,以更好地促进病情恢复。
2025-04-01 22:50:44 -
脑梗影响吞咽怎么办
脑梗吞咽困难的处理方法包括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胃管或鼻饲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 一、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早期阶段,可以先让患者尝试进食清淡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对吞咽功能进行训练,当吞咽功能有一定改善后,再逐步添加半流质食物乃至固体食物。 二、胃管或鼻饲饮食:可采用置入胃管的方式来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同时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的吞咽辅助功能。 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规范服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以抑制脑部病变对吞咽功能产生的损害,必要时还可同时服用能修复脑神经损伤的药物,如甲钴胺胶囊等,这有助于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总之,对于脑梗吞咽困难的情况,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促进其恢复正常的饮食能力。
2025-04-01 22:50:32 -
慢性脑梗塞能不能治好
慢性脑梗塞难以治愈,常需药物控制病情,严重时得手术。 一、慢性脑梗塞指脑梗塞时间超半年,局部脑组织坏死且脑细胞无法再生,所以治愈困难。其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1.药物控制病情方面,患者可合理用药降低复发几率,比如复方血栓通软胶囊、血塞通片等。 2.日常还可服用抗血小板凝聚物进行治疗,防止局部血栓形成,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片等。 二、当病情严重时需手术来延缓。慢性脑梗塞多因患者脑部动脉腔变狭窄,狭窄程度影响脑部供血,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影响。 1.比如影响走路,导致走路不平稳。 2.还常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 总之,慢性脑梗塞治愈不易,需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和延缓发展。要重视其复发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做好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025-04-01 22:50:32 -
老年痴呆临终前有什么症状
老年痴呆患者临终前症状多样,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生活不能自理,包括进食、如厕、穿衣、洗漱等都需他人照顾,无法独立行走,内脏机能逐渐退化,部分患者手脚僵硬;二是记忆力严重减退,初期确诊时记不起某些事,后期基本什么都不记得,甚至连自己是谁、想做和过去的事都忘了,有时会忘记吃饭且不觉饿;三是行为异常,晚期身体行为不受大脑控制,会做些不自知的事,比如乱走或整天呆坐发呆。 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如下: 一、改善劳动环境。 二、避免抽烟、喝酒。 三、多吃含蛋白质、无机盐类、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食物,其中维生素B1、B2、B6、维生素C和维生素E尤为重要。 四、保持精神愉快,利于长寿和预防疾病。 总之,了解老年痴呆的临终症状和掌握预防方法很重要,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2025-04-01 22:50:32 -
老年痴呆的前兆表现
老年痴呆的前兆表现有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兴趣丧失、情绪行为发生改变等。 一、记忆力减退:这是老年痴呆患者的首要突出症状,且会贯穿整个病程。患者的记忆力会明显下降,尤其是近事遗忘非常显著,随着病情的发展,过去的事情也会逐渐被遗忘。 二、语言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常会忘记简单词语,而用不常见词语替代,他们所说的话会让人难以理解,有时甚至不能准确说出日常用品的名称,如手表、桌子等,而且此时患者会相对沉默寡言。 三、兴趣丧失:表现为患者对以往的爱好兴趣明显减退或完全失去兴趣。 四、情绪行为发生改变:老年痴呆患者的情绪变得极为不稳定,比以往更加容易抑郁和冷漠,或者容易激动和不安,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总之,当出现这些前兆表现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关注和采取相应措施。
2025-04-01 22: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