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晶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从事小儿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儿神经发育及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及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头晕、恶心、走路发飘怎么办

    头晕、恶心、走路发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BPPV、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血管疾病、低血压、贫血、药物副作用、颈椎病、低血糖、心律失常等。建议立即坐下或躺下,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通畅,尝试深呼吸和放松练习。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立即就医。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这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通常由于耳石脱落引起。当头位改变时,会突然出现短暂的头晕、恶心和视物旋转。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治疗。 2.梅尼埃病:一种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抗组胺药等)和中耳减压治疗。 3.前庭神经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前庭神经炎症,导致头晕、恶心和平衡障碍。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4.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也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和走路发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5.低血压:低血压时,大脑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等方法来改善。 6.贫血: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也可能导致头晕、恶心。需要检查血常规,明确贫血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7.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果正在服用某种药物,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8.其他原因:颈椎病、低血糖、心律失常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走路发飘的症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受伤。 2.保持安静,避免头部晃动。 3.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通畅。 4.尝试深呼吸和放松练习。 5.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意识丧失等,应立即就医。 对于儿童,头晕、恶心、走路发飘可能与中耳炎、内耳感染、低血糖等有关。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就医前,应尽量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治疗,以免掩盖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晃动。如果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2025-10-11 11:13:52
  • 你好,夜晚难入睡易醒多梦怎么调理,

    调理睡眠的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刺激性物质、管理压力和焦虑、限制白天睡眠时间、调整饮食、建立睡前常规、注意环境因素、管理疼痛和不适、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夜晚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影响白天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调理睡眠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床铺舒适。 2.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的摄入,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避免过度进食或饮水,特别是在睡前。 3.管理压力和焦虑: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温和的运动。可以尝试通过放松技巧来减轻日常压力,如泡个热水澡或听柔和的音乐。 4.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盹,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5.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可以在晚餐后适量饮用一些温牛奶或花草茶,有助于放松身心。 6.建立睡前常规:在睡前30分钟到1小时内,逐渐减少刺激性活动,如使用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阅读、放松肌肉或听柔和的音乐。 7.注意环境因素:保持房间安静,减少噪音和光线干扰。可以使用耳塞或眼罩来改善睡眠环境。 8.管理疼痛和不适:如果有身体疼痛或其他不适,及时治疗以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 9.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在睡前至少1-2小时内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它们会发出蓝光,干扰睡眠。 10.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调理睡眠的方法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在采取任何新的睡眠改善措施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如果睡眠问题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

    2025-10-11 11:10:49
  • 小儿癫痫能自愈吗

    小儿癫痫能否自愈分情况,部分良性癫痫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有自愈可能,机制与神经系统发育完善有关;大多数癫痫需治疗,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及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通常无法自愈,家长发现患儿有癫痫症状应及时就医,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治疗中关注生长发育,注意生活护理避免诱发因素。 有些小儿癫痫属于良性癫痫,比如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等。以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为例,多在3-13岁发病,男孩多见,发作多在入睡后不久或清醒前,表现为一侧面部或口角短暂抽搐,可伴有感觉症状,一般到15岁左右有自愈倾向。这类癫痫自愈的机制可能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成熟,异常放电的情况得到改善。 大多数癫痫需治疗才能控制发作 病因方面:如果小儿癫痫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如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颅内感染等导致的癫痫,通常无法自愈。因为脑部的器质性病变不会自行消失,异常放电的病灶持续存在,就会不断引发癫痫发作。例如,由先天性脑发育异常中的脑回畸形引起的癫痫,畸形的脑回结构是固定存在的,会持续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必须通过医疗干预来控制发作。 癫痫类型方面:一些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多见于1-8岁儿童,发作形式多样,包括强直发作、非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等,智力发育多落后,这种类型的癫痫几乎不会自愈,需要长期规范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发作,减少对患儿脑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小儿癫痫的具体情况较为复杂,家长一旦发现小儿有癫痫发作症状,如反复的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发呆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以明确癫痫的类型和病因,从而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而不能盲目等待自愈,延误治疗时机。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都可能对小儿的智力、认知等产生影响,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癫痫的小儿,要注意生活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

    2025-10-11 11:09:08
  • 脑溢血昏迷14天能醒吗

    脑溢血昏迷14天能否苏醒受出血部位、出血量、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需通过影像学、生命体征、神经系统评估来监测,可通过控制颅内压、营养支持、康复促醒等措施促进苏醒,老年和年轻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要密切关注指标变化争取苏醒机会。 相关的评估与监测 1.影像学评估:通过头颅CT、MRI等检查,持续监测脑出血的吸收情况、脑组织水肿的变化等。例如头颅CT可以清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等,医生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从而推测患者苏醒的可能性。 2.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的监测。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是患者能够苏醒的重要基础,比如血压如果波动过大,可能会导致再次出血等情况,影响患者的苏醒进程。 3.神经系统评估:通过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运动和感觉等方面的评估,动态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比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工具可以量化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随着治疗的进行,评分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转归,帮助判断是否有苏醒的迹象以及苏醒的程度。 促进苏醒的相关措施 1.控制颅内压: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等,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常用的有甘露醇等药物,通过降低颅内压,为脑组织的恢复创造相对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患者苏醒的可能性提高。 2.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对于昏迷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等。 3.康复促醒手段:早期可以进行针灸、理疗等康复手段,刺激神经系统的恢复。例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能对患者苏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手段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苏醒进程。对于年轻患者,虽然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好,但也不能忽视并发症的预防,同时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在整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最大程度地争取患者苏醒的机会。

    2025-10-11 11:06:29
  • 婴儿真菌脑膜炎

    婴儿真菌脑膜炎是真菌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有新型隐球菌多发生于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婴儿群体病因包括免疫因素及接触感染临床表现有一般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诊断靠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延误治疗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有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等、治疗要遵方案不可擅自增减药量及停药、免疫低下婴儿可合理喂养增强抵抗力但避免盲目用免疫增强剂。 一、定义 婴儿真菌脑膜炎是由真菌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新型隐球菌等,多发生于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的婴儿群体。 二、病因 1.免疫因素: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免疫功能更脆弱,易受真菌侵袭。2.接触感染:新生儿可在分娩时通过产道接触隐球菌等真菌;婴儿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环境、物品等也可能感染。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常出现发热、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呕吐等,部分婴儿前囟饱满、张力增高。2.神经系统体征:可表现为惊厥、嗜睡,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 四、诊断 1.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涂片镜检找真菌、真菌培养以及生化指标检测,如脑脊液中真菌抗原检测等有助于确诊。2.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可辅助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情况。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选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需依据患儿具体病情由专业医师制定用药方案。 六、预后 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者预后相对较好,若延误治疗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运动障碍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儿) 1.护理方面:保持婴儿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真菌接触机会;密切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体温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2.治疗依从性:严格遵循医师制定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3.免疫支持: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可在医师评估下适当考虑通过合理喂养等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但需避免盲目使用免疫增强剂。

    2025-10-11 11:05: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