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晶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从事小儿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儿神经发育及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及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轻微的脑梗死严重吗

    轻微脑梗死严重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从梗死部位看关键部位轻微梗死可致严重后果,个体情况中伴严重基础疾病者易加重病情,其一般表现轻但可能进展,约1/3患者会复发加重,不同人群有不同风险,需详细评估并从多方面进行后续管理以降低不良风险。 轻微脑梗死的一般表现与潜在风险 轻微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相对较轻,如轻度的肢体麻木、轻微的言语不清、一过性的头晕等。但这些看似轻微的症状可能是脑梗死的早期信号,如果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进展。有研究表明,约有1/3的轻微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数天至数周内可能复发加重,发展为更严重的脑梗死。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轻微脑梗死恢复相对较慢,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如肺部感染等,因为年龄大的患者咳嗽反射减弱,脑梗死导致吞咽困难后易出现误吸,从而引发肺部感染。女性患者在轻微脑梗死时,由于生理特点,可能在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恢复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情绪等方面对病情的影响,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血压等指标,不利于脑梗死的恢复。而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轻微脑梗死发生后,继续保持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严重阻碍病情的好转,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酗酒会影响肝脏功能以及导致血压波动等,都对脑梗死的预后不利。 轻微脑梗死的评估与后续管理 对于轻微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明确梗死灶的情况,还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通过这些评估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后续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在后续管理中,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加强护理,如定期翻身预防压疮等;对于女性患者,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要进行健康宣教,帮助其戒烟限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等,以降低轻微脑梗死复发及病情加重的风险。

    2025-10-11 10:40:08
  • 开颅后癫痫如何治疗

    癫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酮饮食治疗、康复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常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儿童需谨慎选药;手术治疗适用于规范药物治疗无效、病灶明确的患者但有风险;生酮饮食适用于部分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儿童需专业指导并监测;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和运动康复,生活方式要规律作息、避免诱因、戒酒及育龄女性避孕。 手术治疗 适应证评估:如果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癫痫仍频繁发作,影响日常生活,且病灶定位明确,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由明确的脑内病变(如脑肿瘤、脑囊肿等)引起的开颅后癫痫,若病变可切除且切除后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神经功能缺损等,对于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要谨慎评估。 生酮饮食治疗 适用人群及机制: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疗法,适用于部分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其机制可能与产生酮体,改变脑内能量代谢,稳定细胞膜等有关。对于儿童患者,生酮饮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但需要在专业的营养师和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电解质、血脂等指标,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 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康复、运动康复等。对于因开颅后癫痫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认知训练,帮助改善记忆力、注意力等。运动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癫痫发作。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对于有饮酒习惯的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因为酒精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诱发癫痫。对于育龄期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孕问题,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2025-10-11 10:38:00
  • 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是怎么回事

    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在左侧颞极部位形成的蛛网膜囊性病变,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胚胎时期神经管发育异常有关。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力下降等症状。对于没有症状的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有症状的囊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和观察随访。 1.病因和形成机制: 目前,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它可能与胚胎时期神经管发育异常有关。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蛛网膜下腔的某些部分未能完全闭合,形成了一个充满脑脊液的囊腔。 2.症状: 大多数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囊肿通常在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时偶然发现。 当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力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取决于囊肿的大小、位置和是否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 3.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诊断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 头颅MRI是诊断囊肿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4.治疗: 对于没有症状的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 如果囊肿较大或出现明显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观察随访。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囊肿,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手术方式包括囊肿穿刺抽吸、囊壁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等。 5.注意事项: 对于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患者,应注意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避免头部受到剧烈撞击,以免导致囊肿破裂。 如果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可能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如果对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有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神经外科医生,以获得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

    2025-10-11 10:36:37
  • 脑梗病人控制不住发笑怎么回事

    脑梗病人控制不住发笑与脑损伤影响情绪调节中枢有关,病变部位不同发笑表现及伴随症状有别,病情越严重发笑频率可能越高,对老年及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脑梗患者影响不同,需关注相关方面。 相关衍生情况及分析 病变部位与发笑表现的关系 如果脑梗病变累及左侧额叶,可能还会伴有一些语言或认知方面的异常表现;若病变累及右侧额叶,除了发笑外,可能在空间感知、情绪表达的协调性等方面出现问题。不同部位的脑梗对发笑症状的影响以及伴随症状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不同脑区有着不同的功能分工,病变影响到相应脑区就会出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表现。 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笑频率的关联 一般来说,脑梗病情越严重,脑损伤范围越大,控制不住发笑的频率可能越高。重度脑梗患者由于脑部大面积受损,神经功能紊乱程度更严重,情绪调节机制遭到更明显的破坏,所以发笑可能更加频繁且难以控制。而轻度脑梗患者脑损伤相对较轻,发笑症状可能相对较轻,频率也较低。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脑梗患者 老年脑梗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脑梗导致的控制不住发笑会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家属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和日常行为表现,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情绪的刺激。同时,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脑梗的治疗和康复,因为基础病情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缓解发笑症状。 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脑梗患者 如果脑梗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不住发笑可能会因为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不利于血压的稳定。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在关注脑梗相关治疗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保持患者情绪的相对平稳,避免因发笑等情绪问题诱发基础疾病的波动。 脑梗病人控制不住发笑是脑梗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表现,其发生机制与脑梗导致的脑区损伤相关,并且会受到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对不同特殊人群也有不同的影响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2025-10-11 10:33:57
  • 癫痫可以遗传吗

    癫痫有可能遗传,其遗传机制复杂,有单基因、多基因及线粒体遗传等方式,不同类型癫痫遗传倾向有差异,有癫痫家族史人群生育前要遗传咨询,孕期注意相关事项,儿童要密切观察发作表现,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要合理调整药物并规划妊娠以控病情、降风险。 一、遗传因素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癫痫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可能与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线粒体遗传等多种遗传方式相关。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例如,某些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神经元的离子稳态,使得神经元容易出现异常放电,进而引发癫痫。 二、不同类型癫痫的遗传倾向差异 1.单基因遗传癫痫:某些罕见的癫痫综合征具有明确的单基因遗传模式,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部分患者存在特定基因的突变,其遗传方式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中若有患者,亲属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多基因遗传癫痫:大多数常见的癫痫类型属于多基因遗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这类癫痫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但不是唯一因素,环境因素如脑部感染、头部外伤、精神压力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这类人群在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后代患癫痫的风险。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评估遗传风险。女性在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 2.儿童群体: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的发作表现,如突然的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 3.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因为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同时,要做好孕前的规划,尽可能将癫痫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妊娠,以降低遗传风险和孕期癫痫发作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2025-10-11 10:31: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