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晶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从事小儿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儿神经发育及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及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小儿癫痫病大发作怎么治疗

    小儿癫痫病大发作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依发作类型选药、单药起始、规律长期用药)、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且有明确病灶者可考虑,术前评估严格,术后继续用药复查)、生酮饮食治疗(专业指导下进行,监测指标和调整方案),日常护理需发作时正确护理、生活规律管理、关注心理,同时特殊人群要考虑年龄等因素影响及避免诱发因素营造安全环境。 一、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是小儿癫痫病大发作的主要治疗手段,需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类型选择抗癫痫药物,如全面性发作常选用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药物;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药物治疗应遵循单药治疗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有效控制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止,且需长期规律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经评估有明确癫痫病灶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致痫灶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2.注意事项:手术前需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脑电图、影像学(如头颅MRI等)等检查,以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和范围,手术医生需具备丰富的儿科神经外科经验,术后仍需继续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 三、生酮饮食治疗 1.原理及适用: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疗法,适用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尤其是儿童难治性癫痫。其通过模拟身体饥饿状态,产生酮体来控制癫痫发作。 2.实施要点: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酮体水平、电解质等指标,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便秘、低血糖等,且饮食方案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进行个体化调整。 四、日常护理 1.发作时护理:当小儿癫痫大发作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和误吸;切勿强行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损伤。 2.生活管理: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作息,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 3.心理关怀: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由于癫痫可能会对患儿的生活、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疾病,融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生长发育等的影响。例如,儿童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使用抗癫痫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对于女性患儿,还需考虑癫痫药物对其青春期发育、月经等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相关方面的观察和管理。同时,要避免让患儿接触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如强光、噪音等,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2025-10-22 12:21:40
  • 脑供血不足吃什么

    多种食物对改善脑供血不足有益,深海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血液黏稠度;绿叶蔬菜等富含叶酸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可降血脂保持血管通畅;浆果类等抗氧化食物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坚果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益血管健康,但不同人群食用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改善脑供血。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是优质来源,每100克三文鱼中约含有1.8-3克的Omega-3脂肪酸,研究表明,经常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有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状况。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在保证不过敏的情况下,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Omega-3脂肪酸对自身和胎儿的血管健康也有益处;而对于有海鲜过敏史的人群则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二、富含叶酸的食物 叶酸对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至关重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之一。绿叶蔬菜如菠菜、芦笋等是叶酸的良好来源,每100克菠菜中叶酸含量约为194微克。充足的叶酸摄入可以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脑供血。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需要注意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叶酸来维持身体健康;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叶酸吸收的人群,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叶酸制剂,但应谨慎使用,避免过量。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能够帮助降低血脂,如全谷物食品(燕麦、糙米等),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每100克燕麦约含10.6克膳食纤维。降低血脂可以减少血管壁上脂质的沉积,保持血管通畅,有利于脑供血。肥胖人群由于往往伴随血脂异常等问题,通过增加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来控制体重、改善血脂,进而改善脑供血不足较为重要;而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时应逐渐增加,避免引起胃肠不适。 四、抗氧化食物 蓝莓等浆果类食物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管损伤。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蓝莓等抗氧化食物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和功能,对脑供血有积极影响。儿童可以适量食用蓝莓等作为健康零食,但要注意避免呛噎;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蓝莓含糖量相对较高,需要控制摄入量,选择合适的食用时机。 五、坚果类食物 坚果如核桃、杏仁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每100克核桃中约含13.2克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含量约为43.21毫克。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它们都对血管健康有益,能够辅助改善脑供血不足。对于儿童,坚果食用时要注意避免整颗吞咽,防止窒息;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需要控制坚果的摄入量,因为其脂肪含量较高。

    2025-10-22 12:19:21
  • 间歇性头痛这是什么症状

    间歇性头痛是头痛呈间断性发作与缓解交替的头部疼痛,有紧张性头痛多表现为头部紧箍样压迫性胀痛常因精神紧张等诱发、偏头痛呈单侧搏动性头痛伴相关症状等常见类型,病因涉及压力与情绪、内分泌变化、睡眠因素、环境刺激、饮食诱因等,发作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间歇期症状消失,儿童需关注情绪学业睡眠,女性经期前后易偏头痛要注意生活方式,老年需警惕器质性疾病,特殊生活方式人群要规律作息等预防。 一、定义阐释 间歇性头痛是指头痛症状呈间断性出现,并非持续存在的头部疼痛表现,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一)紧张性头痛间歇性发作 多表现为头部紧箍样、压迫性胀痛,发作间歇期可无明显不适,常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颈部肌肉紧张等诱发,常见于成年人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者。 (二)偏头痛间歇性发作 典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发作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间歇期症状消失,女性患者常与月经周期、内分泌变化相关。 三、可能病因 (一)生理因素 1.压力与情绪:长期高压力状态、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引发间歇性头痛,如职场人士长期高强度工作易出现此类情况。 2.内分泌变化:女性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诱发偏头痛样间歇性头痛,孕期或更年期女性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头痛间歇发作。 3.睡眠因素: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可使大脑疲劳,引发间歇性头痛,学生群体因学业负担重、熬夜学习易受影响。 (二)环境与饮食因素 1.环境刺激:强光、噪音、异味等环境因素可诱发头痛间歇发作,长期处于嘈杂工作环境的人群风险较高。 2.饮食诱因:部分食物如巧克力、奶酪、红酒等含酪胺等成分,可能触发偏头痛间歇性发作;过多摄入咖啡因后突然戒断也可能引发头痛。 四、临床表现细节 间歇性头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时可能仅为头部轻微不适,重时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能恢复正常状态,但再次接触诱因可能再次引发头痛。 五、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出现间歇性头痛需关注是否与情绪紧张、学业压力、睡眠不足相关,例如小学生因作业量多、考试压力可能引发紧张性头痛间歇发作,需保证充足睡眠、合理疏导情绪。 (二)女性群体 育龄女性月经前后因雌激素变化易出现偏头痛间歇性发作,需注意经期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症状。 (三)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出现间歇性头痛需警惕脑血管病变等器质性疾病,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需监测血压变化,若头痛伴随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四)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者,身体代谢及神经调节易出现紊乱,增加间歇性头痛发作风险,此类人群应注重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来预防头痛发作。

    2025-10-22 12:16:06
  • 什么是麻痹的不同类型

    按病变部位分类中枢性麻痹由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神经纤维受损引起,常见病因有脑卒中、脑肿瘤等,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周围性麻痹由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神经纤维受损所致,常见病因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临床特点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等;按麻痹范围分类单瘫是单一肢体瘫痪,偏瘫是一侧上下肢同时瘫痪多由对侧大脑半球运动区病变导致,截瘫是双下肢瘫痪常由脊髓胸段或腰段病变引起,四肢瘫是四肢均出现瘫痪可由高颈段脊髓或双侧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引起。 一、按病变部位分类 (一)中枢性麻痹(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 由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受损引起。常见病因包括脑卒中(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其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腱反射亢进(深反射如膝跳反射等增强)、出现病理反射(如巴氏征阳性),一般无肌肉萎缩(早期可能因废用出现轻度萎缩,后期明显),瘫痪分布以肌群为主,如偏瘫(一侧上下肢瘫痪)、截瘫(双下肢瘫痪)等。在儿童中,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可能导致中枢性麻痹;老年人多因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引发;有脑血管病病史者再次发生中枢性麻痹风险增加。 (二)周围性麻痹(下运动神经元性麻痹) 由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受损所致。常见病因有吉兰-巴雷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如外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临床特点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常伴有肌肉萎缩,瘫痪分布以肌群或肌群的一部分为主,如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周围神经发育缺陷、感染后免疫相关周围神经损伤等出现周围性麻痹;成人周围神经损伤多与外伤、职业暴露等相关;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损害周围神经易发生周围性麻痹。 二、按麻痹范围分类 (一)单瘫 单一肢体出现瘫痪,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局部病变(如大脑皮质局部病变)或周围神经局部损伤引起,常见于脑局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卡压等情况。 (二)偏瘫 一侧上下肢同时出现瘫痪,多由对侧大脑半球运动区病变导致,如脑卒中时大脑单侧半球血管病变累及运动传导通路,儿童罕见,成人及老年人多见,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者更易发生。 (三)截瘫 双下肢出现瘫痪,常由脊髓胸段或腰段病变引起,常见病因有脊髓外伤、脊髓肿瘤、脊髓炎等,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脊髓发育畸形、脊髓感染等导致,成人则与外伤、脊髓退行性病变等相关。 (四)四肢瘫 四肢均出现瘫痪,可由高颈段脊髓病变(如高颈段脊髓外伤、肿瘤)或双侧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如双侧脑卒中)引起,儿童可能因先天性高颈段脊髓异常、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导致,成人多与严重脑血管病、脊髓严重损伤等相关。

    2025-10-22 12:15:12
  • 昏睡是什么

    昏睡是意识障碍状态需较强刺激才能唤醒醒后简短应答停止刺激迅又睡具唤醒阈值升高生理反射存等表现,常见原因有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中毒等,与嗜睡(唤醒阈值低可正常交谈)、昏迷(意识全失无反应反射多消失)鉴别,儿童昏睡需警惕感染性脑病等要查,老年人昏睡多与心脑血管等病相关需关注基础病,妊娠期女性昏睡要排查妊娠相关并发症等及时就医。 一、昏睡的定义 昏睡是一种意识障碍状态,患者处于深度睡眠样状态,需较强的刺激(如反复大声呼唤、用力推搡等)才能唤醒,醒后能做简短应答,停止刺激后迅速又陷入睡眠。 二、昏睡的表现特征 1.唤醒阈值升高:需较强烈的外界刺激才能打破睡眠状态,唤醒后言语反应简短,不能进行连贯、有效的交流。 2.生理反射存在:通常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基本生理反射仍可存在,但反应可能较迟钝,随病情变化反射可能逐渐减弱或消失。 三、常见引发昏睡的原因 1.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因脑部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出血,影响脑功能而出现意识障碍;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病原体侵袭脑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干扰神经功能也可致昏睡。 2.全身性疾病: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可扰乱神经细胞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导致意识改变; 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神经功能,可出现昏睡,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时间未进食者; 中毒:如药物中毒(镇静催眠药过量)、一氧化碳中毒等,毒物干扰神经系统正常代谢或功能,引发意识障碍。 四、与其他意识障碍的鉴别 1.嗜睡:患者可被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进行正常交谈及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又很快入睡,唤醒阈值较昏睡低。 2.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包括强痛刺激,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也多消失,病情较昏睡更为严重。 五、特殊人群昏睡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昏睡需高度警惕感染性脑病、颅脑外伤、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应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精神状态、有无抽搐等表现,及时就医进行头颅影像学、脑脊液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2.老年人:老年人昏睡多与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急性加重)、慢性疾病急性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致呼吸衰竭进而影响脑供氧)等相关。需关注老年人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送医。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昏睡要排查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严重贫血等妊娠相关并发症,同时需考虑其他内科疾病可能,因妊娠期生理状态特殊,诊断及处理需谨慎,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22 12:14: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