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晶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从事小儿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儿神经发育及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及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脑梗塞和脑血栓发病前有什么症状没

    脑梗塞和脑血栓发病前可能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症状,包括任何年龄性别都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单眼一过性黑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等)及其他伴随症状(如头晕、头痛等,有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疾病者症状可能不同),还可能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有心脏病史或家族史者表现有差异),有高危因素人群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预防。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症状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影响:任何年龄、性别都可能出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恢复。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因血管痉挛等原因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则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男性和女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恢复能力有所不同,一般年轻患者恢复相对较快。 具体症状表现:可表现为单眼一过性黑矇,这是因为视网膜短暂缺血所致;也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比如患者突然感觉一侧手臂或腿部无力,拿东西拿不稳,或者有麻木感,就像穿了袜子或手套的那种感觉;还可能出现言语不利,说话不清楚,表达困难等情况。 其他伴随症状 生活方式相关影响:如果患者本身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且发作时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症状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比如高血压患者可能本身血压波动就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血压的波动可能会加重头晕等不适症状。 具体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头晕可以是眩晕感,也可以是头重脚轻的感觉;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是轻微胀痛,有的可能相对较剧烈。 二、其他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 全身症状 不同病史患者的差异: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心房颤动等,发病前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可能更为敏感,发病前可能会更关注自身身体的细微变化。 具体全身症状:可能出现乏力、精神萎靡,患者感觉浑身没劲儿,不想活动,精神状态不佳;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不想吃饭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脑梗塞和脑血栓发病前的症状可能并不具有特异性,有些症状可能很轻微且容易被忽视,当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预防脑梗塞和脑血栓的发生。

    2025-10-22 11:59:39
  • 头痛按哪里

    通过按压头部(百会穴、太阳穴)、颈部(风池穴)、肩部(肩井穴)特定穴位可缓解头痛,不同人群按揉时需注意力度等事项,如儿童、孕期女性、有基础病史人群等按揉各有要求,长期不良姿势等人群可通过按揉相应穴位缓解因肌肉紧张等引发的头痛。 一、按压头部特定穴位缓解头痛 (一)百会穴 1.位置: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2.按摩方法:用食指或拇指按压百会穴,按压力度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可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1-3分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按揉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成年人可适当增加力度,但以自身能耐受为准。如果是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头痛人群,可在工作间隙进行按揉,每次按揉时间可根据休息情况调整。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按揉时要注意力度适中,若按揉后头痛无缓解或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二)太阳穴 1.位置: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两侧太阳穴,可做环形按揉,顺时针逆时针各3-5圈左右。青少年人群在学习疲劳出现头痛时,可快速按揉太阳穴来缓解;女性在经期出现头痛时也可按揉太阳穴,但要注意手法轻柔;老年人如果有头痛情况,按揉时要缓慢,力度适中,若头痛频繁发作,需进一步检查病因后再综合处理。 二、按压颈部穴位辅助缓解头痛 (一)风池穴 1.位置: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 2.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按揉时可由轻到重,以穴位处感到酸胀为度,每次按揉1-2分钟。对于长期低头玩手机导致头痛的人群,每低头一段时间就按揉风池穴,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孕期女性出现头痛时,也可适当按揉风池穴,但手法要轻柔,因为孕期身体较为特殊,若按揉后头痛无改善或有其他不适,应咨询医生;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按揉风池穴时需注意力度,如果按揉后颈部疼痛加重或头痛加剧,应停止按揉并就医。 三、按压肩部穴位对头痛的缓解作用 (一)肩井穴 1.位置: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 2.按摩方法:用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按揉肩井穴,两侧肩井穴可同时按揉,按揉力度以穴位处感到酸胀并能向头部放射为宜,每次按揉1 2分钟。对于长期保持不良坐姿导致头痛的人群,定期按揉肩井穴有助于放松肩部肌肉,从而缓解因肩部肌肉紧张引发的头痛;体力劳动者肩部肌肉容易疲劳出现头痛时,按揉肩井穴可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儿童一般较少出现因肩部问题导致的头痛,但如果是因长时间背着过重书包导致肩部不适进而引发头痛,可适当轻柔按揉肩井穴,但要注意力度和时间。

    2025-10-22 11:59:02
  •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隔离、护理)、对症治疗(高热、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的处理)、抗病毒治疗(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早期可试用干扰素)、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注意事项,儿童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谨慎用药等,老年人要监测重要脏器功能、谨慎处理高热等,孕妇治疗要权衡胎儿和自身情况、谨慎选药。 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等变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保证患者营养供应,对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对症治疗 高热:采用物理降温为主,如用冰袋冷敷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温水擦浴,也可使用药物降温,如安乃近滴鼻等,但要注意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虚脱。 惊厥或抽搐:针对惊厥或抽搐的原因进行处理,如因脑水肿引起的,应给予脱水治疗,常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每6-8小时一次;如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致脑细胞缺氧引起,应及时吸痰、给氧;如因脑实质炎症引起的抽搐,可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使用人工呼吸器等机械通气治疗。 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在疾病早期可试用干扰素等,但疗效尚不确切。 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 功能锻炼:对于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者,如肢体瘫痪等,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及功能锻炼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影响。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和意识状态。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等器官有较大损伤的药物,对于惊厥等情况的处理要及时准确,防止因病情延误导致严重后果。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时,要注意监测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其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下降。在对症治疗中,对于高热的处理要避免过度降温导致血压下降等情况,对于呼吸衰竭等情况的处理要更加积极且谨慎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孕妇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在治疗时要权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药物选择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状况,如胎儿的发育情况等。

    2025-10-22 11:57:04
  • 帕金森手抖怎么治疗

    帕金森手抖可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生活方式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治疗。药物有多巴胺替代疗法(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手术可选脑深部电刺激术;康复包括运动(平衡、步态训练)和作业治疗;生活方式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老年患者注意药物副作用和康复安全,儿童患者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谨慎用药。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等,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起到与多巴胺类似的作用,对于帕金森手抖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手抖症状。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异动症的患者可考虑此手术。通过在脑内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发放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调节神经传导,从而减轻手抖等症状。多项临床研究显示,DBS手术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包括手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平衡训练:帕金森患者由于平衡功能减退容易摔倒,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间接缓解手抖相关的身体不稳情况。例如让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站立、重心转移等训练,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 步态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如调整步幅、步速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对减轻手抖也有一定帮助。一般建议每天进行2-3次步态训练,每次15-20分钟。 作业治疗:通过让患者进行一些日常作业活动,如编织、书法等,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从而缓解手抖。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周进行2-3次作业治疗,每次30分钟左右。 生活方式调整 适度运动:帕金森患者应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对缓解手抖有帮助。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 饮食:保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同时,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过量蛋白质可能会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帕金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低血压、嗜睡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儿童帕金森患者:儿童帕金森非常罕见,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康复训练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治疗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025-10-22 11:55:49
  • 面瘫痊愈后出现大小眼

    面瘫痊愈后出现大小眼,原因包括神经修复不完全、眼部肌肉萎缩或挛缩,需通过详细检查评估程度,情况轻可康复训练,严重可能需医疗干预,且不同年龄患者评估及干预有差异。 一、神经修复不完全因素 面神经在面瘫发病及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神经纤维修复不彻底的情况。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等眼部相关肌肉的功能,若神经修复不完全,会导致患侧眼轮匝肌的运动功能与健侧存在差异,从而出现大小眼。例如,在贝尔面瘫的恢复过程中,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眼部肌肉运动不协调问题,进而表现为大小眼。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面神经的再生能力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人面神经再生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完全保证恢复至完全正常状态;而老年人面神经再生能力较弱,遗留大小眼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一些。 二、眼部肌肉萎缩或挛缩因素 肌肉萎缩:面瘫患病期间,患侧眼部肌肉因神经支配障碍,长时间处于废用状态,可能发生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会使患侧眼部组织相应变小,与健侧形成大小眼。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肌肉萎缩可能对眼部的正常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关注眼部的生长情况;成年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外观上的不对称。 肌肉挛缩:部分患者在面瘫恢复过程中,眼部肌肉可能出现异常的挛缩情况,导致患侧眼部肌肉过度收缩,使眼部形态与健侧不同,表现为大小眼。这种情况在有过长时间面瘫病史且恢复过程不顺利的患者中相对更易出现。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从事眼部过度劳累工作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肌肉挛缩相关问题,因为眼部肌肉频繁处于紧张或不良状态会影响恢复。 三、评估与后续干预 评估方法:需要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面神经功能评分等,来评估面神经的恢复情况以及眼部肌肉的功能状态。还可以借助眼部相关的检查,如眼裂宽度测量等,精确了解大小眼的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会有一定调整,儿童的眼裂宽度测量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的正常范围;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糖尿病等可能影响神经恢复的疾病,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对神经修复的影响。 后续干预:如果大小眼情况较轻,可考虑进行眼部肌肉的康复训练,通过特定的眼部运动训练来促进患侧眼部肌肉功能的改善。对于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如考虑眼部整形手术等,但手术需要谨慎评估,尤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儿童患者进行眼部整形手术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成年患者在决定手术时要综合自身的美观需求、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2025-10-22 11:54: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