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晶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从事小儿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儿神经发育及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及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展开
  • 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有什么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形成血栓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与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相关)和脑栓塞(身体其他部位栓子随血液循环入脑动脉阻塞血管致脑缺血,如房颤患者心房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达脑部需关注心脏节律及抗凝治疗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致血压波动时血管破裂出血,好发基底节区,高血压是关键危险因素,老年人因血管弹性减退更易受影响)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动脉瘤形成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动脉硬化等有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诱发需避免诱发血压骤升因素)。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脑梗死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主要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形成血栓,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其发生与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2.脑栓塞: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源性栓子、脂肪栓子等)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引起脑缺血。例如,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可随血流到达脑部导致脑栓塞,该类人群需关注心脏节律及抗凝治疗等。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一)脑出血 多由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引起,血压波动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区等部位,高血压是关键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弹性下降,形成微动脉瘤,血压骤升时易破裂出血。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退,更易受高血压影响而发生脑出血。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动脉硬化等有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该类患者需注意避免诱发血压骤升的因素。

    2025-10-27 10:13:17
  • 太阳穴涨

    太阳穴发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紧张性头痛、睡眠问题、眼部问题、高血压等。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保持良好姿势、放松技巧、充足睡眠、管理压力、饮食健康、眼部保健等措施来缓解太阳穴发胀。如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咨询医生。 1.紧张性头痛:太阳穴发胀可能是紧张性头痛的表现。长期的压力、焦虑、疲劳或不良的姿势可能导致头部和颈部肌肉紧张,进而引发太阳穴发胀和疼痛。 2.睡眠问题:缺乏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规律可能导致太阳穴发胀。 3.眼部问题:近视、远视、散光等眼部问题可能导致眼睛疲劳,进而引起太阳穴发胀。 4.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有时会出现头部发胀的症状,包括太阳穴部位。 5.其他原因:感染、过敏、药物副作用、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等也可能引起太阳穴发胀。 如果太阳穴发胀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发生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太阳穴发胀: 1.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保持头部和颈部的正直。 2.放松技巧:尝试深呼吸、冥想、瑜伽或其他放松技巧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3.充足的睡眠: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4.管理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运动、爱好、社交活动等。 5.饮食健康:均衡饮食,减少咖啡因和糖分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 6.眼部保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正确的阅读距离和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如果太阳穴发胀的问题持续存在或加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此外,如果太阳穴发胀与特定的活动或因素有关,如特定的姿势、用眼过度、饮酒等,可以尝试避免这些因素来减轻症状。

    2025-10-27 10:12:21
  • 喝酒导致慢性脑病该如何处理

    长期饮酒者出现慢性脑病相关表现首要立即彻底戒酒以创造神经恢复基础,需补充B族维生素并保证均衡饮食纠正营养失衡,使用神经营养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缺损开展专业康复训练,老年人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并监测,孕妇优先营养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基础病史者需综合考量基础病调整策略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一、早期干预 长期饮酒者若出现慢性脑病相关表现,首要步骤是立即彻底戒酒。持续酒精摄入会进一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加速脑病进展,因此必须坚决终止酒精摄取,为神经系统恢复创造基础条件。 二、营养支持 酒精会干扰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尤其易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如硫胺素缺乏可加重脑病症状)。需补充B族维生素制剂,同时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纠正营养失衡状况,为神经修复提供物质基础。 三、药物辅助 可使用神经营养类药物,如甲钴胺等,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但具体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四、康复训练 针对慢性脑病导致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缺损,需开展专业康复训练。由康复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力、注意力训练)、运动功能康复(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因肝脏、肾脏代谢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下调整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监测身体反应。 孕妇:孕妇饮酒导致的慢性脑病需格外谨慎,优先以营养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为主,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通过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促进神经系统健康。 有基础病史者:如本身患有肝病、其他脑部疾病等,处理时需综合考量基础病情况,调整治疗策略,确保在治疗慢性脑病的同时,不对基础病产生不良影响,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2025-10-27 10:10:57
  • 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和步骤是什么

    急救需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并监测生命体征,收缩压过高可适当降压;一般治疗要保证氧气供应、控制血糖在合适范围、用脱水剂控脑水肿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依据脑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判断选择去骨瓣减压等术式;康复是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含物理、言语、认知等治疗的个性化方案且依不同患者调整。 一、急救处理 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发窒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血压等)。若患者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可适当降压,但需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 二、一般治疗 1.生命体征维持:保证患者氧气供应,必要时吸氧。监测血糖并将其控制在8~10mmol/L,高血糖或低血糖均可能加重脑损伤。 2.脑水肿控制: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依据患者情况调整补液量与电解质成分。 3.并发症预防: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早期活动下肢或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必要时使用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综合患者脑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判断,如大脑半球出血量>30~40ml、小脑出血量>10ml或直径>3cm、脑室出血致梗阻性脑积水等情况通常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包括去骨瓣减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脑室穿刺引流术等,依据出血部位与情况选择,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及改善预后。 四、康复治疗 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涵盖物理治疗(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认知康复(改善认知功能)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康复强度与方式有调整,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老年患者兼顾身体机能衰退特点,有基础病史者康复中需持续控制基础疾病以保障进程。

    2025-10-27 10:08:32
  • 眩晕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眩晕原因包括耳源性的梅尼埃病好发中青年人女性相对多见与劳累情绪等相关有反复发作耳鸣听力下降等表现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老年人更易发生与头部外伤耳部疾病等有关头部位置变化时短暂眩晕;中枢性的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高发与慢性病及生活方式相关颅内肿瘤各年龄均可发病有长期头痛视力改变面部麻木等表现肿瘤压迫前庭神经结构引发眩晕;其他原因的全身性疾病中高血压与生活方式相关低血压体质虚弱者易出现与营养不良体位变化快有关感染性疾病的前庭神经元炎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感染致前庭神经炎症引发眩晕。 一、耳源性原因 1.梅尼埃病:由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好发于中青年人,女性相对多见,发病常与劳累、情绪波动等生活方式相关,病史中可能有反复发作的耳鸣、听力下降等表现。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因耳石脱落后移位诱发头部位置变化时短暂眩晕,老年人更易发生,可能与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内耳手术史)等病史有关。 二、中枢性原因 1.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中老年人高发,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史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因基础疾病影响发病风险不同,生活方式中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增加风险。 2.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等,各年龄均可发病,病史方面可能有长期头痛、视力改变、面部麻木等异常表现,肿瘤生长会压迫前庭相关神经结构引发眩晕。 三、其他原因 1.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与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生活方式相关,血压控制不佳时易诱发眩晕。 低血压:体质虚弱者易出现,可能与营养不良、体位变化过快(如从卧位快速站立即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有关,病史中可能有长期乏力、头晕等表现。 2.感染性疾病:如前庭神经元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后发病,各年龄均可发生,感染导致前庭神经炎症引发眩晕症状。

    2025-10-27 10:07: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