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小儿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从事小儿神经内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儿神经发育及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及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员。
展开-
头晕目眩是怎么回事
头晕目眩常见病因有耳源性的耳石症、梅尼埃病,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癫痫,心血管系统的心律失常、低血压,全身性疾病的贫血、低血糖,眼部因素的屈光不正未矫正,不同人群中老年人脑血管病风险高耳石症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儿童感染及用眼问题常见,女性生理期和妊娠期易头晕,出现时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及时就医,不同病因需相应处理,特殊人群有对应注意事项。 一、常见病因分类 1.耳源性因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多因耳石脱落,头部位置改变时刺激内耳感受器引发短暂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头部快速运动时症状明显。 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眩晕、听力下降、耳鸣,中青年发病较多,发作时眩晕剧烈且伴自主神经症状。 2.神经系统因素: 脑血管疾病:如后循环缺血,老年人易发,因脑血管狭窄或堵塞致脑部供血不足,可伴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还有小脑病变,也会引起平衡失调与眩晕。 癫痫:部分癫痫发作前或发作中可出现头晕目眩表现,多有癫痫病史相关特点。 3.心血管系统因素: 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率异常改变影响心输出量,导致脑部供血短暂不足引发头晕; 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体位变化时血压骤降致脑灌注不足; 4.全身性疾病: 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不足影响携氧能力,全身组织器官供氧受限,可出现头晕目眩,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人群; 低血糖: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不当或空腹时间过长易发生,血糖过低影响脑细胞能量供应,出现头晕、多汗、心慌等表现; 5.眼部因素: 屈光不正未矫正者,长时间用眼后可出现眼疲劳,进而引发头晕目眩,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因用眼习惯不良易致屈光问题。 二、不同人群特点 1.老年人: 脑血管疾病风险高,需关注血压、血脂变化,耳源性疾病如耳石症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老年人对头晕耐受差,易发生跌倒风险,需注意环境安全。 2.儿童: 感染(如感冒、中耳炎等)是常见诱因,鼻窦炎可因鼻腔堵塞影响通气,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出现头晕;还需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致屈光不正引发头晕。 3.女性: 生理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出现头晕,妊娠期易因血压波动、贫血等出现头晕目眩,需定期产检监测身体状况。 三、应对与注意事项 出现头晕目眩时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如就地坐下或躺下防止摔倒,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前庭功能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对于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如耳石症需行复位治疗,贫血者纠正贫血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头晕时需有人陪伴避免意外,儿童头晕要排查感染及用眼问题,女性生理期或妊娠期头晕需关注自身健康状态并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1 12:45:31 -
小脑梗死能恢复吗
小脑梗死能否恢复及恢复程度受梗死面积大小、治疗是否及时、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急性期后需康复治疗,康复是长期过程,部分患者可不同程度恢复,特殊人群康复有其特点,少数患者可能遗留严重后遗症。 一、影响恢复的因素 1.梗死面积大小:如果小脑梗死的面积较小,对小脑功能的损害相对较轻,那么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反之,梗死面积较大时,脑组织受损严重,恢复会比较困难,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小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在积极治疗后多数能较好恢复正常生活功能,而大面积梗死患者往往会遗留严重的共济失调等问题。 2.治疗是否及时:发病后能够尽快接受正规治疗至关重要。例如,在发病超早期(一般指4.5小时内)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有可能使堵塞的血管再通,减少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从而有利于恢复。如果延误治疗时机,脑组织缺血缺氧时间过长,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恢复效果。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存在差异。年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相对更有利于恢复;而老年患者或者本身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恢复能力往往较弱,而且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也会影响恢复进程。比如,老年患者血管条件通常较差,侧支循环建立相对困难,恢复相对缓慢。 二、恢复过程及康复措施 1.急性期治疗后:在急性期经过药物治疗(如使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药物)病情稳定后,就需要进入康复阶段。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运动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例如,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从坐位平衡逐渐过渡到站位平衡、行走平衡等;作业治疗则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方面的训练。 2.长期康复及预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济失调、头晕等症状。但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很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不过,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如长期存在明显的行走不稳、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小脑梗死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防护,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平衡能力就相对较差,加上小脑梗死导致的共济失调,更容易发生摔倒受伤。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利于康复。对于儿童小脑梗死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康复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康复训练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康复治疗方案要更加个性化,并且要注重心理关怀,因为疾病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2025-10-11 12:43:58 -
癫痫病人日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癫痫病人需在生活规律、饮食、避免诱发因素及特殊人群等方面注意:生活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饮食要合理膳食、控制饮水、避刺激性食物;避免强光刺激、情绪激动,不做高空作业和水上活动;儿童病人家长要加强护理、按医嘱用药,老年病人要控基础病、注意饮食和居住安全。 一、生活规律方面 癫痫病人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睡眠不足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适度,例如长时间连续加班、高强度的体育竞赛等都可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 二、饮食方面 1.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橙子等)。研究表明,某些维生素缺乏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充足的维生素摄入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2.控制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因为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使血液稀释,血中抗癫痫药物浓度降低,从而诱发癫痫。一般建议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500毫升。 3.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引发癫痫发作。 三、避免诱发因素方面 1.避免强光刺激:强烈的闪光、紫外线等强光刺激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所以癫痫病人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强光直射环境下,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距离,尽量选择画面柔和的节目。 2.避免情绪激动:剧烈的情绪波动,如大喜、大悲、过度紧张等都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病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来舒缓情绪。例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冥想练习,有助于稳定情绪。 3.避免高空作业和水上活动:癫痫发作具有突发性,在高空作业(如建筑施工、高楼清洁等)或水上活动(如游泳、划船等)时,一旦发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意外事故。所以癫痫病人应避免这类具有危险性的活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癫痫病人: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生活护理,保证儿童的饮食营养,督促儿童按时休息,不要让儿童过度玩耍而疲劳。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发作情况,记录发作的时间、表现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另外,儿童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代谢等与成人有所不同,要避免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癫痫病人:老年癫痫病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生活中要更加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糖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行动要缓慢,防止因癫痫发作而摔倒受伤,居住环境要尽量避免有尖锐物品等危险设施。
2025-10-11 12:42:53 -
儿童癫痫病引起的原因
儿童癫痫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许多癫痫具遗传倾向,家族有癫痫患者儿童患病风险增加,特定基因缺陷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癫痫)、脑部结构异常(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脑部外伤、脑部肿瘤可致癫痫)、感染因素(颅内感染致脑组织炎症反应引发癫痫)、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影响神经元功能引发癫痫)、其他因素(发热可致高热惊厥部分发展为癫痫,睡眠不足等可诱发儿童癫痫发作)。 脑部结构异常 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药物、辐射等,可出现大脑皮质发育不良、灰质异位症等。这些脑部结构的异常会导致神经元的分布和连接异常,容易引发癫痫。例如,无脑回畸形患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常常在婴幼儿期就出现癫痫发作。 脑部外伤:儿童时期脑部受到外伤,如车祸、坠落等导致颅脑损伤,可能会引起局部脑组织的损伤、出血等,进而导致癫痫。外伤的严重程度不同,对脑部结构的破坏程度不同,癫痫发生的风险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外伤越严重,发生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脑部肿瘤:儿童时期脑部肿瘤相对少见,但也可引起癫痫。肿瘤的生长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元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癫痫。例如,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等脑部肿瘤都可能与儿童癫痫的发生相关。 感染因素 颅内感染:儿童时期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颅内后,会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引发癫痫。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导致颞叶等部位的病变,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代谢紊乱 低血糖:儿童如果长时间未进食或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会影响大脑神经元的能量供应,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引发癫痫。一般来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包括癫痫发作。 低血钙:儿童时期钙代谢异常可导致低血钙。低血钙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影响神经元的稳定性,从而引发癫痫。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由于钙吸收障碍,容易出现低血钙,进而可能发生癫痫。 其他因素 发热:儿童在感染等情况下容易出现高热,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与发热相关的癫痫样发作。虽然大多数高热惊厥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发展为癫痫。高热可导致儿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发热引起的脑部代谢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等有关。 睡眠因素: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也可能诱发儿童癫痫发作。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睡眠过程中脑部的生理活动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稳定性。例如,一些儿童在睡眠剥夺后更容易出现癫痫发作,因此保证儿童充足且良好的睡眠对预防癫痫发作有一定意义。
2025-10-11 12:39:43 -
罹患小脑萎缩应如何治疗
小脑萎缩目前病因性治疗有限主要对症处理,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平衡、步态、协调性训练)及语言功能训练,生活方式需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温和运动,给予心理支持,儿童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康复循序渐进且用药谨慎,女性治疗综合激素因素,有基础病史者兼顾基础病控制调整策略。 一、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小脑萎缩的病因性治疗较为有限,主要是针对相关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对于伴有共济失调相关症状的患者,可在循证医学依据下使用部分药物改善症状,但需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具体药物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评估后选用。 二、康复治疗 1.运动功能康复:包括平衡训练,通过让患者在不同平衡状态下练习站立、行走等,增强平衡感;步态训练,指导患者调整步幅、步速等,改善行走姿势;还可进行针对肢体协调性的训练,如使用平衡板、体操球等辅助工具,帮助维持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需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并监督实施。 2.语言功能康复:若患者存在语言障碍,可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发音练习、词汇和语句表达训练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改善语言功能,提升沟通能力。 三、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与饮食: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饮食上需均衡营养,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维持合理体重,以降低代谢相关风险对病情可能产生的影响。 2.适度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损伤。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机体功能,但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四、心理支持 小脑萎缩患者可能因病情进展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家属及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关怀,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氛围,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特别谨慎药物使用,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如早期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康复训练要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为前提进行针对性干预。 老年患者: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损伤;药物使用时要谨慎评估不良反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根据肝肾功能等调整可能的用药方案。 女性患者:治疗中需综合考虑激素等因素对病情的潜在影响,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全面权衡各方面因素,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基础病史患者:在治疗小脑萎缩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不同疾病的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定期监测基础病指标及小脑萎缩相关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025-10-11 12: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