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睡着老是喉咙痒想咳嗽
睡着老是喉咙痒想咳嗽可能由环境因素(空气干燥、过敏原存在)、上呼吸道疾病(鼻炎、咽炎)、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环境调整(控制湿度、减少过敏原)、针对上呼吸道疾病处理、胃食管反流相关调整来应对,若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一)环境因素 1.空气干燥:若室内空气湿度较低,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喉咙黏膜,导致喉咙痒想咳嗽。例如,长时间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会使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影响类似,儿童可能因皮肤和黏膜更娇嫩,受干燥空气影响更明显。 2.过敏原存在:如室内有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睡觉时接触后会引发过敏反应,出现喉咙痒、咳嗽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在床单、被褥中接触尘螨较多,成年人可能因接触户外花粉等致敏。 (二)上呼吸道疾病 1.鼻炎:患有鼻炎时,鼻腔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喉咙引起痒感和咳嗽。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鼻塞、流涕外,夜间睡眠时分泌物倒流问题可能更明显,儿童鼻炎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和呼吸情况。 2.咽炎:急慢性咽炎都可能导致喉咙痒想咳嗽。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慢性咽炎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咽炎的诱因和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易患慢性咽炎。 (三)胃食管反流 睡眠时体位改变,如平躺,可能使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咽喉,导致喉咙痒想咳嗽。尤其本身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肥胖人群发生胃食管反流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应对建议 (一)环境调整 1.控制湿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对于儿童,要注意加湿器的清洁,避免滋生细菌;成年人也可根据自身舒适程度调整湿度。 2.减少过敏原:定期清洁床铺,使用防螨寝具;花粉季节尽量关闭窗户,减少户外花粉进入室内。儿童的床铺清洁更要频繁,因为儿童在床单上活动较多,接触尘螨机会大。 (二)针对上呼吸道疾病 1.鼻炎处理: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等治疗;对于非过敏性鼻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儿童鼻炎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明确诊断后,选择适合儿童的治疗方式。 2.咽炎应对:急性咽炎若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需使用抗生素,但需遵医嘱;慢性咽炎要注意避免刺激因素,如戒烟限酒等。儿童咽炎同样要谨慎用药,以缓解症状为主,同时注意日常护理。 (三)胃食管反流相关 睡眠时可适当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减少胃酸反流。肥胖人群应注意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 如果睡着老是喉咙痒想咳嗽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咳血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5:53:29 -
肺栓塞的症状
肺栓塞可引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烦躁不安等表现,其发生机制各有不同,且在不同人群中存在表现差异及鉴别诊断需考虑的不同因素,同时下肢肿胀、疼痛与肺栓塞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重要危险因素。 一、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肺栓塞时,栓塞部位肺组织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同时肺内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组胺等物质刺激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这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人群差异: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肺栓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可能更易被忽视,且活动耐力下降会使呼吸困难表现相对更突出;年轻患者若既往无基础心肺疾病,突发的呼吸困难往往较易察觉。 二、胸痛 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肺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胸膜引起胸膜炎性胸痛,多为位于患侧的胸膜性疼痛,咳嗽或呼吸时加重;二是大面积肺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样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人群差异:女性患者在胸痛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无明显本质差异,但需注意与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等进行鉴别;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肺栓塞引起的胸痛可能被误判为冠心病复发,需仔细鉴别。 三、咯血 发生机制:肺栓塞后,肺组织梗死可出现咯血,多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其发生是由于梗死区肺泡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 人群差异:儿童患者发生肺栓塞相对罕见,若出现咯血需高度警惕,因为儿童的病因可能与成人不同,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疾病导致的肺栓塞,咯血表现需结合儿童的整体病情进行综合判断;老年患者咯血还需考虑与肺部感染、肿瘤等其他疾病鉴别。 四、晕厥 发生机制:大面积肺栓塞时,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可导致晕厥,这是肺栓塞较为严重的表现之一。 人群差异:年轻患者发生晕厥可能首先考虑肺栓塞等心血管原因,而老年患者晕厥原因更复杂,肺栓塞导致的晕厥需与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晕厥相区分,且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 五、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发生机制: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与机体缺氧、病情带来的恐惧等多种因素有关。 人群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通过哭闹、烦躁等非特异性表现来体现类似情绪,需要医护人员更细致地观察其整体状态;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对疾病的耐受和心理反应与年轻患者不同,更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及相关表现对病情判断的影响。 六、下肢肿胀、疼痛 发生机制: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多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患侧腓肠肌压痛等。 人群差异: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术后患者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时需警惕肺栓塞可能;儿童患者下肢肿胀、疼痛若与外伤等无关,也需排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等疾病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肺栓塞。
2025-10-14 15:52:37 -
发烧咳嗽有痰是冠状病毒吗
发烧、咳嗽、有痰不一定是冠状病毒感染,多种病原体感染均可引发,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冠状病毒感染有不同特点,鉴别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需采取不同应对建议,要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和处理。 一、发烧、咳嗽、有痰不一定是冠状病毒感染 发烧、咳嗽、有痰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多种病原体感染都可能引发这些表现,并不特异指向冠状病毒感染。比如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也会出现类似症状;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等疾病,也可出现发烧、咳嗽、有痰等情况。 二、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特点 1.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有痰等呼吸道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痛等表现。但这些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并无绝对特异性区分,需结合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例如,有明确的新冠病毒接触史,或者在新冠病毒流行地区出现上述症状,需要高度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可能。 2.其他冠状病毒:如引发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症状相对较轻,发烧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咳嗽一般为轻中度咳嗽,有痰症状也相对较轻,病程通常较短,一般1-2周左右可自行缓解。 三、鉴别诊断的相关要点 1.流行病学史:了解发病前14天内是否到过新冠病毒疫情高发地区,或是否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对于普通感冒相关冠状病毒感染,需关注近期周围人群中是否有类似呼吸道感染患者聚集情况等。 2.实验室检查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等中的新冠病毒核酸,若为阳性则提示新冠病毒感染。 血常规等检查: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等,但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只是辅助判断,不能确诊具体病原体感染。 四、不同人群的应对建议 1.儿童:儿童出现发烧、咳嗽、有痰时,需特别关注。如果是新冠病毒感染,要根据儿童年龄、体温等情况进行护理。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咳嗽有痰时,可适当多喂水,帮助稀释痰液。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对于普通感冒相关冠状病毒感染的儿童,同样要关注症状变化,加强护理,保证充足休息等。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出现发烧、咳嗽、有痰等症状时,不管是何种病原体感染,都要更加谨慎对待。需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情况,若发烧持续不退或出现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尽快就医,因为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3.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本身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发烧、咳嗽、有痰等症状时,无论是否考虑冠状病毒感染,都要更加积极处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需要及时评估病情,必要时住院治疗等。
2025-10-14 15:51:24 -
冬天经常感冒怎么回事
冬天经常感冒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病毒因素有关。自身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影响)和生活方式不当(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环境因素有气温变化(致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降低)和室内通风不良(致病毒浓度高易感染);病毒因素是感冒病毒种类多样且易变异,致人体易反复感染。 一、自身因素 (一)免疫力低下 1.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在冬天经常感冒,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例如,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免疫细胞活性和数量较年轻人明显降低,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在冬季寒冷环境下更易受到病毒侵袭而感冒。 2.基础疾病影响: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身体状况较差,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以糖尿病患者为例,高血糖环境不利于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使身体抵御感冒病毒的能力下降,在冬天寒冷刺激下,更易频繁感冒。 (二)生活方式不当 1.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肌肉力量减弱,心肺功能不佳,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在冬季,如果运动量过少,身体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变差,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扰,导致冬天经常感冒。 2.饮食不均衡:挑食、偏食或过度节食的人,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维生素C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缺乏时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例如,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使机体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在冬天更易经常感冒。 3.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免疫物质的合成等修复工作,睡眠不足时,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在冬季寒冷环境下,更容易遭受感冒病毒侵袭而频繁感冒。 二、环境因素 (一)气温变化 冬季气温较低且波动较大,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在寒冷空气刺激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局部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更容易侵入呼吸道引发感冒。例如,当气温从10℃左右骤降到0℃以下时,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明显下降,增加了感冒发生的几率。 (二)室内通风不良 冬季为了保暖,人们多关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室内空气中的感冒病毒浓度相对较高。如果室内有人携带感冒病毒,其他人更容易通过呼吸等途径感染病毒而频繁感冒。比如在密闭的办公室或家庭居室内,病毒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增加感冒发生的频率。 三、病毒因素 (一)感冒病毒种类多样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多种,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这些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人体对变异后的病毒缺乏有效的免疫力,在冬季频繁接触这些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时,就容易经常感冒。例如,鼻病毒有众多血清型,人体感染一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对其他血清型的鼻病毒不起作用,所以在冬季多种鼻病毒传播时,就容易反复感冒。
2025-10-14 15:50:18 -
H7N9禽流感预防方法
个人卫生防护需频繁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流动洗手并注意关键时刻洗手,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手肘遮口鼻并妥善处理纸巾及洗手;环境防控要保持场所通风换气及定期对物体表面用合适消毒剂消毒;避免接触传染源要远离活禽及人员密集禽鸟场所;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减少接触禽鸟场所并注意相关症状就医,儿童需家长监管不随意接触活禽及教导正确习惯并及时就医,慢性病患者要做好防护及发病及时就医;增强自身免疫力要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来实现。 一、个人卫生防护 1.手部清洁:日常需频繁用肥皂或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洗手时长应不少于20秒,尤其是在接触禽鸟或其排泄物后、制备食物前、进食前、接触口鼻眼前以及外出回家后等关键时刻,通过规范洗手可有效减少手上沾染的病毒等病原体。 2.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部位遮掩口鼻,避免飞沫直接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妥善丢弃并及时洗手。 二、环境防控措施 1.通风换气:保持居住和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长建议不少于30分钟,良好的通风有助于降低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浓度。 2.物体表面消毒:定期对家具、电器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尤其是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桌椅扶手等部位。 三、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活禽接触:尽量避免接触活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不购买无正规检疫证明的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减少与禽类直接接触的机会,因为活禽可能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 2.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禽鸟场所:如非必要,应避免前往活禽市场、禽类屠宰场等人员密集且易有禽类接触的场所,若必须前往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口罩。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1.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应尽量减少前往可能有禽类接触的场所,日常生活中更要严格做好手部清洁和呼吸道卫生,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禽类接触史。 2.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监管,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接触活禽,教导儿童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呼吸道卫生习惯,如咳嗽打喷嚏遮口鼻等,一旦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 3.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机体抵抗力和耐受力相对较弱,更要做好上述各项防护措施,降低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若发病应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诊治。 五、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食物等;坚持适量的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每周可进行多次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每天保持7-8小时的良好睡眠,通过这些方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抵御病毒的侵袭。
2025-10-14 15: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