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辉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吸痰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吸痰先后顺序为先吸气管内痰液,再吸口鼻腔痰液,先吸气管内痰液可防肺部感染,操作要无菌、控深度时长及观察患者情况,再吸口鼻腔痰液时要清洁吸痰管、轻柔操作并避病变部位。 先吸气管内痰液的原因及操作要点:气管内是下呼吸道,若先吸口鼻腔的痰液,可能会将口鼻腔内的细菌等带至气管内,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迅速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适当深度(一般成人插入深度约10-15cm,小儿适当减少),然后左右旋转并向上提拉吸痰管进行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以免造成患者缺氧。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的患者,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因为这类患者本身呼吸功能较差,吸痰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氧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气道较窄,更要轻柔操作,严格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和吸痰时间,防止损伤气道黏膜。 再吸口鼻腔痰液的操作要点:在吸完气管内痰液后,再清洁吸痰管,然后进行口鼻腔痰液的吸引。吸引口鼻腔时,要分别清洁口腔和鼻腔,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鼻腔黏膜。对于有口腔疾病或鼻腔病变的患者,如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吸痰时更要注意操作力度和方式,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例如口腔有溃疡的患者,吸痰管接触溃疡面可能会引起疼痛和出血,所以操作时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开溃疡部位。

    2025-08-06 15:00:54
  • 做痰培养要多长时间

    痰培养时间因细菌而异,普通细菌培养通常3-5天出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需2-8周甚至更久,儿童、老年人、长期吸烟、有基础病史、免疫抑制等人群痰培养时间主要由细菌生长特性决定,留取标本时需注意相关规范保证结果准确性。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进行痰培养时,要注意其呼吸道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儿童留取痰标本相对困难,可能需要特殊的方法协助留取,但痰培养时间基本遵循上述普通细菌和特殊细菌培养的大致时间范围。对于老年人,其身体机能下降,呼吸道感染时痰培养时间可能受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但培养时间本身主要还是由细菌生长特性决定。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其痰液情况可能复杂些,但痰培养时间不受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主要还是基于细菌的生长规律。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其痰培养时间与无基础病史人群在时间上没有本质区别,但在留取痰标本时可能需要更注意操作规范以保证标本质量,从而影响培养结果的准确性,不过培养时间还是由细菌本身决定。特殊人群如免疫抑制患者,其痰培养中细菌生长情况可能有差异,但培养时间依然是根据细菌的一般生长特性来确定,免疫抑制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培养过程中是否有特殊病原体生长,但时间上还是遵循常规的大致范围。

    2025-08-06 14:46:27
  • 戴口罩正确方式

    正确佩戴口罩的方式包括:洗手、分清正反、佩戴口罩、调整口罩、检查口罩。佩戴口罩应注意定期更换,避免触摸口罩外部,儿童需选择适合脸型的口罩,老人或呼吸疾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佩戴。 1.洗手:在佩戴口罩前,应先洗手,以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口罩。 2.分清正反:口罩有正反两面,通常颜色较浅的一面朝外,颜色较深的一面朝内。 3.佩戴口罩:将口罩平展,双手平拉推向面部,捏紧鼻夹使口罩紧贴面部。 4.调整口罩:用双手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更好覆盖口鼻。 5.检查口罩:佩戴口罩后,应进行深呼吸,检查口罩是否有漏气的地方,如有漏气应调整口罩或更换口罩。 需要注意的是,口罩应定期更换,一般情况下,口罩的使用寿命为4-8小时。此外,在佩戴口罩时,应避免触摸口罩的外部,以免污染口罩。如果口罩被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脸型的口罩,并在家长的指导下佩戴。对于老年人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佩戴口罩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佩戴口罩。 总之,正确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养成良好的佩戴口罩习惯。

    2025-08-06 14:41:20
  • 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法

    肺部感染治疗分抗感染依据病原体选药,对症支持有缺氧者氧疗、体温超38.5℃伴不适者物理降温配药退热,特殊人群里儿童选药慎重、老年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合并基础疾病者要统筹兼顾基础疾病控制。 一、抗感染治疗:依据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取对应药物,若为细菌感染,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若是病毒性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等,需凭借病原学检查结果精准用药。二、对症支持治疗:1.氧疗,针对存在缺氧表现的患者,按照血氧状况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等不同氧疗方式;2.退热,当患者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像温水擦浴等)配合药物辅助退热,但要留意儿童等特殊人群退热的特殊处理,杜绝不恰当用药。三、特殊人群考量:儿童罹患肺部感染时,需更加慎重地选择药物,优先在非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合理用药,规避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老年人出现肺部感染通常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用药时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肝肾功能影响等;对于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肺部感染时要统筹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需留意血糖波动对感染恢复的影响等。

    2025-08-06 14:37:16
  • 新型肺炎何时结束

    新型肺炎何时结束受病毒变异、全球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不同人群防护及生活方式、病史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无精准绝对时间点,需持续关注多方面因素变化来综合判断。 在不同人群方面,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疫情防控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如佩戴合适的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型肺炎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在疫情防控中更需要加强防护,如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等。而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升整体人群的免疫力,对疫情防控有积极意义。病史方面,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在疫情期间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严格遵循防控措施,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精准确定新型肺炎何时结束的绝对时间点,这是一个动态变化且受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全球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以及不同人群在其中的应对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变化来综合判断疫情结束的时间。

    2025-08-06 14:25: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