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辉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多久能好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多数预后良好,病程一般1-2周左右,受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健康状况、治疗干预等因素影响,婴儿中月龄小、病情重、有基础病者恢复稍慢,大龄儿童相对快;及时有效治疗可缩短病程,一般护理要保室内适宜温湿度、让患儿多休息、合理喂养,早产儿及有基础病患儿需特殊关注护理。 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 对于月龄较小的婴儿,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病情相对可能较重,恢复时间可能稍长,部分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而6个月-2岁的患儿,病情相对轻一些的,病程多在1-2周内。例如,研究发现6个月以下婴儿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时,由于其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如气道较狭窄等,恢复时间往往比稍大婴儿长。 年龄较大的儿童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病情通常较轻,病程多在1周左右。 病情严重程度: 轻症患儿仅表现为流涕、咳嗽、轻度喘息等,经过适当护理和一般治疗,多在1周左右恢复。例如,只是有轻微咳嗽、喘息,精神状态好,进食正常的患儿。 重症患儿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表现,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久,而且重症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会进一步延长病程。 基础健康状况: 如果患儿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时,恢复时间会相对延长。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等,使身体恢复能力下降。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在感染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后,身体需要克服基础疾病带来的影响来恢复,所以病程会比健康儿童长。 治疗干预情况: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例如,给予氧疗改善缺氧状况、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喘息等治疗措施得当的患儿,恢复时间可能会缩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延长病程。 促进恢复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护理方面: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患儿呼吸道舒适,促进恢复。 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 对于小婴儿,要注意喂养,尽量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呛奶,因为呛奶可能会加重呼吸道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 对于早产儿,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时恢复时间可能更久,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包括呼吸系统,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护理时要严格遵循儿科护理原则,如做好保暖,维持体温稳定等,以促进其恢复。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除了针对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在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同时,要继续按照基础疾病的管理要求进行护理和治疗相关监测。

    2025-10-14 15:33:35
  • 如何会感冒

    感冒受多种因素影响,病原体方面主要由鼻病毒等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人体免疫力上儿童因免疫系统未熟、老人因免疫衰退及基础病、其他人群因不良状态易感冒,环境因素里气温骤降、湿度不适、通风不良均会增加感冒发生风险。 一、感冒的病原体感染 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其中鼻病毒是引发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此外,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可导致感冒。这些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容易侵入上呼吸道黏膜,从而引发感冒。例如,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病毒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健康人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空气、物品等后,病毒便有机会进入呼吸道引发感染。 二、人体免疫力因素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3岁以下幼儿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对呼吸道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所以感冒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儿童如果缺乏足够的营养摄入,如维生素C、蛋白质等摄入不足,会进一步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冒的易感性。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都有所下降,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也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免疫状态,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感冒,且感冒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时间也较长。 其他人群: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过度节食减肥、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的人群,身体的免疫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精神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增加感冒的发生风险。 三、环境因素影响 气温变化:当气温骤降时,人体的呼吸道黏膜血管会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这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没有及时添加衣物,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引发感冒。 湿度不适: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环境都不利于呼吸道健康。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其对病原体的阻挡能力;而过于潮湿的环境则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增加感染的机会。例如,在空气湿度较低的北方冬季室内,如果不使用加湿器,空气过于干燥,容易引发呼吸道黏膜的不适,增加感冒发生概率;而南方一些梅雨季节湿度较大的地区,环境中微生物繁殖活跃,也会增加感冒的发生风险。 通风不良:在密闭、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会逐渐升高,人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从而容易诱发感冒。比如,冬季很多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空气不流通,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室内传播,导致多人相继感冒。

    2025-10-14 15:33:00
  • 老是胸闷气短还伴有点咳怎么引起的

    胸闷气短、咳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中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致相关症状,心力衰竭因心脏功能障碍致肺循环淤血也会引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里COPD因长期吸烟等致气道慢性炎症出现症状,肺炎因病原体感染致肺部炎症产生症状,还有神经官能症因精神心理因素可导致此类症状。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 1.冠心病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年龄方面,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和病史因素会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例如,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的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比不吸烟者快很多,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当心肌供血不足时,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若累及气道相关神经,还可能伴有咳嗽。 2.心力衰竭 发病机制: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老年人群更易患心力衰竭,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围绝经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心脏功能。有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病史等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可引起胸闷气短,同时,肺淤血刺激气道也可能导致咳嗽。 二、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发病机制: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年龄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相对更易患病。患者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是因为气流受限使肺通气功能下降,而咳嗽是气道炎症刺激引起的。例如,长期吸烟的COPD患者,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增多,既影响通气又刺激咳嗽反射。 2.肺炎 发病机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肺部引起炎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老年人抵抗力下降也易患病。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表现略有不同,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肺炎等。肺炎时,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引起胸闷气短,炎症刺激气道黏膜会引发咳嗽。比如,肺炎患者肺部有炎性渗出,影响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出现胸闷,而气道受炎症刺激就会咳嗽。 三、其他可能的原因 1.神经官能症 发病机制: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相对更易受情绪因素影响。患者可出现多种躯体症状,如胸闷气短、咳嗽等,但各项医学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其胸闷气短可能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呼吸调节,而咳嗽可能是一种神经反射性表现。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精神高度紧张,易出现神经官能症相关症状。

    2025-10-14 15:32:31
  • 感冒喘不上气妙招

    感冒喘不上气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变体位、清理分泌物;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通过检查判断病情并针对性处理;儿童要密切观察、避免用抑制呼吸药物、保证休息,老人要观察生命体征、缓慢调整体位、及时就医遵方案。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改变体位:如果是儿童感冒喘不上气,可将其抱起,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这样能利用重力作用使呼吸道相对通畅,利于呼吸。对于成人,也可尝试不同体位,寻找相对舒适且有助于呼吸的姿势。比如半靠在床头,身体微微前倾,使气道更开放。 2.清理分泌物:如果感冒伴有较多痰液导致喘不上气,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及时清理鼻腔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儿童可使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清理鼻腔;成人可以用力咳出痰液,若痰液过于黏稠难以咳出,可尝试通过吸入水蒸气等方式稀释痰液后再排出。 二、通风换气 1.环境通风:确保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打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让患者直接吹风,尤其是儿童和老人,防止因吹风导致病情加重。一般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呼吸顺畅。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室温不能过低,可使用空调或暖气适当调节温度;老人则要避免温度骤变带来的不适。 三、及时就医评估 1.病情判断:如果感冒后喘不上气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听诊、血常规等检查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例如,通过听诊可以初步了解肺部呼吸音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炎症等问题;血常规检查能帮助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对于儿童,医生会格外关注其呼吸频率、是否有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情况来评估病情。 2.针对性处理:若经医生评估存在肺部感染等情况,可能会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家长或患者不要自行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冒喘不上气时,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除了上述处理措施外,要避免给儿童使用可能抑制呼吸的药物,及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呼吸负担。 2.老人:老人感冒喘不上气时,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观察老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等变化。在调整体位等操作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老人不适加重。同时,老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喘不上气可能会诱发其他并发症,所以更需要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2025-10-14 15:31:35
  • 感染了新冠感染有什么症状

    新冠感染症状多样,常见发热、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全身症状(乏力、肌肉酸痛),还有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眼部症状、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表现个体差异大,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严重时及时就医。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反应的一种体现。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等特点,发热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需更谨慎监测处理;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热可能持续时间或有不同特点等。 呼吸道症状 咳嗽:较为常见,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后的反应。一般人群感染后都可能出现咳嗽,而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感染新冠后咳嗽可能会加重,影响呼吸功能等。 咽痛:部分患者会感觉咽喉部位疼痛,这是病毒累及咽喉部所致。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拒食等与成人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咽痛不适。 鼻塞、流涕:类似于普通感冒的呼吸道卡他症状,病毒引发鼻腔黏膜等炎症反应导致出现鼻塞、流涕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儿童可能因鼻腔较窄等,鼻塞可能对呼吸、吃奶等产生一定影响。 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对于生活方式较为活跃的人群,感染后乏力症状可能对其日常工作、运动等产生明显影响;老年人本身活动相对较少,但感染后乏力可能会使其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等,这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炎性反应等有关。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述肌肉酸痛,但会表现出肢体活动减少等情况;老年人肌肉本身可能有一定退化等,肌肉酸痛可能会使其行动更加不便。 不典型症状 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新冠后出现消化道症状相对较常见,且要注意防止脱水等情况;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减退,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等。 眼部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结膜炎等,表现为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不同人群眼部感染后的表现可能无特殊差异,但都需注意眼部卫生等。 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这也是新冠感染比较有特点的症状之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甚至丧失,味觉也可能受到影响,吃什么东西都感觉没有味道等。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不太能明确表述嗅觉、味觉的变化,但可能会出现饮食兴趣改变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全部出现,感染后的症状表现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症状较轻,有些人可能症状相对较重,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更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不退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

    2025-10-14 15:30: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