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辉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被冻到了纯发烧不感冒

    人体被冻到后可能纯发烧不感冒,原因是寒冷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产热增散热减,症状有体温升高、全身表现,应对需保暖复温、补水、监测,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机制 人体在被冻到后出现纯发烧不感冒的情况,主要是寒冷刺激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寒冷环境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上升;同时外周血管收缩,散热减少,从而引起体温升高。一般来说,短时间轻度受冻,机体通过自身调节可能仅表现为单纯体温升高,未立即引发感冒相关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典型感冒表现,但如果受冻时间过长或程度过重,后续也可能出现感冒症状。 二、症状表现 1.体温升高:体温可超过正常范围,多在38℃-39℃左右,具体数值因受冻程度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2.全身表现:可能伴有畏寒、寒战等,这是机体产热增加的早期表现,之后体温上升过程中可能感觉燥热,但仍有身体发冷的主观感受,一般无明显的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常见呼吸道症状。 三、应对措施 1.保暖复温: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转移到温暖舒适的室内,添加衣物、被褥等进行保暖。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更不完善,受冻后更易出现体温异常,应使用合适厚度的保暖用品,如给婴幼儿包裹好保暖被等。 2.补充水分:多喝温水,既可以补充因体温升高而丢失的水分,又有助于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散热。儿童需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引起不适。 3.观察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对于儿童,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加强体温监测。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受冻后纯发烧更需重视。保暖时要注意方法得当,避免过热导致捂热综合征。同时,儿童患病后恢复能力虽强,但病情变化快,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送医,不能自行盲目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受冻后纯发烧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保暖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温差过大刺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若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他不适,应尽快就医,且就医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措施的持续实施。 3.孕妇:孕妇受冻后纯发烧需谨慎处理。保暖时要选择安全舒适的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过热保暖设备。要及时监测体温,若体温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2025-10-14 14:58:03
  • 39.5度算是高烧吗

    39.5度属于高烧范畴,高烧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儿童易惊厥、脱水,成年人会极度不适且影响器官功能,老年人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应对需物理降温并及时就医,儿童要密切观察和正确用药,老年人要注意舒适体位并及时就医告知基础病史。 一、39.5度属于高烧范畴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左右,而当体温达到39.5℃时,已经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属于高烧情况。从医学角度来看,发热分为不同等级,低热是37.3℃-38℃,中度热是38.1℃-39℃,高热则是39.1℃-41℃,所以39.5℃处于高热区间。 二、高烧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应对要点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烧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因为儿童的大脑对体温变化较为敏感,39.5℃的高烧可能会刺激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抽搐等症状。而且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高烧时水分散失快,容易出现脱水等问题。 成年人:成年人在39.5℃高烧时,可能会感到极度不适,如头痛剧烈、全身乏力明显,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在高温下受到一定影响,例如心脏需要更快地跳动来维持血液循环,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等。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高烧时身体的耐受性较差。39.5℃的高烧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因为高烧会使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而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难以适应这种代谢变化,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情况。 应对措施 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 及时就医:高烧39.5℃时,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查找引起高烧的原因,可能是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在高烧39.5℃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在物理降温时要选用合适的毛巾温度,避免过冷刺激儿童皮肤。同时,不要盲目给儿童使用成人退烧药,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用药不当可能会对儿童造成损害。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39.5℃高烧时,家属要注意保持老年人的舒适体位,保证其呼吸通畅。同时,要及时陪同老年人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老年人的基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治疗。

    2025-10-14 14:57:29
  • 男性咳嗽两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顿火锅吗

    一顿火锅不太可能直接导致持续两年咳嗽但长期频繁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可作为慢性咳嗽诱发或加重因素男性长期咳嗽两年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包括胸部X线或CT肺功能测定过敏原检测胃镜等并询问病史有辛辣饮食偏好者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摄入观察变化特殊人群如合并吸烟史需警惕相关疾病建议戒烟合并胃病史关注胃食管反流因素过敏体质者排查过敏原长期咳嗽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规范诊疗。 一、火锅作为短期诱因对咳嗽的影响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中的辣椒等成分)可对咽喉及气道黏膜产生短期刺激,引发暂时性咳嗽。但通常此类因饮食刺激导致的咳嗽具有自限性,若仅因一顿火锅不太可能导致持续两年的慢性咳嗽。 二、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排查 1.慢性支气管炎:与长期吸烟、职业粉尘暴露(如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等)、大气污染等因素相关,患者多有长期咳嗽、咳痰病史,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 2.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多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冷空气、运动后诱发,患者常具有过敏体质。 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刺激咽喉部及气道引发咳嗽,患者常伴有反酸、烧心等消化系统症状,且咳嗽在卧位时加重。 4.鼻后滴漏综合征: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咳嗽,常见病因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患者多有鼻塞、流涕、鼻痒等鼻部症状。 三、火锅与慢性咳嗽的关联分析 虽然一顿火锅不太可能直接导致持续两年的咳嗽,但长期频繁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作为慢性咳嗽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例如,长期食用火锅等辛辣食物可能反复刺激气道黏膜,削弱气道防御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进而诱发或加重慢性咳嗽。 四、针对长期咳嗽的建议 若男性咳嗽持续两年,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胸部X线或CT、肺功能测定、过敏原检测、胃镜等,以明确具体病因。同时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吸烟史、职业暴露情况、过敏史、消化系统症状等,综合评估可能的致病因素。对于有辛辣饮食偏好的患者,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观察咳嗽变化,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男性患者,若合并吸烟史,需警惕吸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可能,建议戒烟以减轻对气道的持续损伤;若合并胃病史,需关注胃食管反流因素,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过敏体质者需注意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咳嗽的物质。总之,长期咳嗽不可忽视,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规范诊疗措施。

    2025-10-14 14:56:59
  • 咳嗽时出现白色痰液是怎么回事

    白色痰液可因感染因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初期、细菌性感染早期)、过敏反应相关(接触过敏原致呼吸道黏膜水肿分泌亢进)、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白泡沫痰、支气管哮喘发作时黏液分泌增加)引发,儿童出现白色痰液需留意伴随症状及时就医,老年人要警惕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过敏体质人群应避过敏原并遵医处理。 一、感染因素导致的白色痰液 1.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初期,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刺激黏膜分泌增加,产生白色较稀薄痰液。例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早期多表现为白色黏液痰,常伴随咳嗽、鼻塞等症状,儿童因呼吸道黏膜娇嫩,感染后更易出现白色痰液。 2.细菌性感染早期:某些细菌感染初期,呼吸道黏膜炎症导致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分泌增多,可出现白色黏液痰,如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轻度肺部感染早期,痰液以白色为主,但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痰液性状改变。 二、过敏反应相关的白色痰液 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呼吸道黏膜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产生白色稀薄痰液。常见于过敏性鼻炎累及下呼吸道时,出现咳嗽伴白色黏痰,患者多有过敏史,症状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或加重,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对过敏原更敏感,易出现此类情况。 三、慢性呼吸道疾病引发的白色痰液 1.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刺激气道,导致气道慢性炎症,黏液腺增生、分泌亢进,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病情稳定期多为白色黏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老年人因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更易罹患慢性支气管炎,出现白色痰液。 2.支气管哮喘:气道慢性炎症伴高反应性,发作时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可出现白色黏稠痰,部分患者痰液呈透明拉丝状,儿童哮喘患者若接触变应原等诱因,易出现咳嗽伴白色痰液,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咳嗽出现白色痰液时,需留意是否伴随发热、呼吸急促等,因儿童病情变化较快,若白色痰液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避免低龄儿童自行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慢性咳嗽伴白色痰液,需警惕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注意环境通风,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若痰液性状改变或伴随发热等,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3.过敏体质人群:明确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防尘螨等,若频繁出现咳嗽伴白色痰液,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过敏相关检查及处理。

    2025-10-14 14:55:51
  • 咳嗽时喉咙有痰该如何处理

    咳嗽有痰时非药物干预包括保证合适水分摄入、维持室内湿度50%-60%、对儿童采用合适体位辅助排痰及避免接触刺激因素,儿童需特殊护理、孕妇哺乳期女性用药谨慎、有基础肺部疾病者留意痰液变化,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用止咳化痰药,成人需在医生评估下用祛痰药且注意相关禁忌。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可稀释痰液,使其更易咳出。不同年龄段人群需维持合适饮水量,例如成人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儿童可根据年龄按每千克体重30~50毫升左右补充水分,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2.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助于稀释痰液,一般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较为适宜。可使用加湿器调节湿度,但需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对呼吸道造成不良影响。 3.体位引流辅助排痰:对于儿童,可采用适当体位促进痰液引流。例如婴幼儿可由家长抱起,轻拍背部;年龄稍大的儿童可采取侧卧等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使痰液向大气道移动,便于咳出。但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损伤。 4.避免刺激因素:应避免接触烟雾、粉尘、过敏原等可刺激呼吸道的物质,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从而降低痰液分泌量。例如吸烟者应暂时戒烟,过敏体质者需远离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咳嗽有痰时,需格外注意护理。由于儿童气道较狭窄,排痰能力相对较弱,非药物干预是首选,如上述的适量饮水、保持室内湿度等。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止咳化痰药物,若痰液较多且影响呼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给予恰当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此类特殊人群出现咳嗽有痰时,使用药物需谨慎。非药物干预仍为基础处理方式,若病情需要用药,应在医生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3.有基础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患者,咳嗽有痰时除采取上述一般措施外,需更加留意痰液情况。若痰液性状、量等发生明显变化,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基础疾病加重。 三、药物辅助情况(需谨慎) 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使用止咳化痰药,成人若需药物辅助祛痰,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祛痰药物,但需注意不同药物的适用情况及可能存在的禁忌。例如氨溴索等祛痰药可促进痰液排出,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尤其对于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行滥用药物。

    2025-10-14 14:55: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