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尘肺可以治愈吗
尘肺目前医学上尚无法完全治愈,其发病是粉尘致肺部炎症和纤维化,临床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等,不同人群在病情影响、治疗及风险等方面有差异,重点在于早期预防,已患病者需规范治疗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角度 尘肺的发生是粉尘进入人体肺部后,引发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粉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会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肺部的损伤和纤维化进程。随着病情的进展,肺组织的正常结构被破坏,气体交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而纤维化一旦形成,很难完全逆转。 临床治疗现状 目前对于尘肺的治疗主要是采取综合措施,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例如,通过氧疗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缓解呼吸困难;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等。但这些治疗都无法使已经纤维化的肺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不同年龄:对于儿童尘肺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尘肺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更为严重,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儿童的呼吸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尘肺导致的肺纤维化会极大限制其肺功能的正常发展,对未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长期而严重的影响。而成年尘肺患者,虽然身体发育已成熟,但肺组织一旦发生纤维化,也难以逆转,只是相对儿童来说,病情进展的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和接触粉尘的程度有所不同。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尘肺的治愈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在治疗过程中,女性患者可能会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例如,女性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对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关于尘肺能否治愈的关键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尘肺导致的肺纤维化难以逆转的本质。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尘肺患者,吸烟会进一步加重肺部的损伤,使病情恶化更快,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改善。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无法治愈尘肺。 特殊人群风险:患有尘肺的患者本身肺功能已经受损,若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会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例如,尘肺合并肺心病的患者,治疗时需要同时考虑肺和心脏的病变,但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尘肺导致的肺纤维化无法治愈。 总之,尘肺目前尚无法治愈,重点在于早期预防,如在职业环境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粉尘的吸入,以降低尘肺的发生率。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4 14:50:43 -
肺炎支原体弱阳性是什么意思
肺炎支原体弱阳性指肺炎支原体相关检测结果为弱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包括支原体抗体IgM和IgG检测的意义,不同人群感染后的情况及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综合多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明确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相关检测及意义 支原体抗体IgM检测:IgM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抗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开始升高,3-4周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所以IgM弱阳性如果结合临床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考虑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但还需要动态观察抗体滴度的变化,如果后续IgM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则更支持近期感染。 支原体抗体IgG检测:IgG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IgG弱阳性如果同时IgM阴性,可能提示既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现在已处于恢复期;如果IgG弱阳性且IgM也弱阳性,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来综合分析是否为新近感染。 可能的临床情况及应对 儿童人群: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如果肺炎支原体弱阳性,对于儿童来说,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发热是否持续、咳嗽是否加重等。如果有发热,要注意监测体温,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体温超过38.5℃且儿童精神状态不佳时,可考虑适当物理降温等,但要避免滥用退热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和休息,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促进新陈代谢。 成人人群:成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肺炎支原体弱阳性时,成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有咳嗽症状,可以适当多饮水,湿润呼吸道。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与其他情况的鉴别 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需要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等其他病原体感染相鉴别。例如病毒性肺炎可能有相应的病毒感染流行病史,相关病毒检测可能呈阳性;细菌性肺炎可能有白细胞升高等表现,痰培养等可能发现相应细菌。通过综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以明确到底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还是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相关症状。 总之,肺炎支原体弱阳性需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不能仅根据一个弱阳性结果就做出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4 14:49:34 -
流行性感冒临床特点
流行性感冒临床特点包括:症状表现有起病急的全身症状(高热、畏寒等)和呼吸道症状(咳嗽等),小儿呼吸道症状可能不典型;病程特点为无并发症者多自限,3-4天体温消退,全身症状好转,1-2周恢复体力,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易引发并发症致病程迁延;体征特点是查体可见咽部充血等,小儿有特殊表现;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等有相应特点,病毒学检查发病初期抗原检测等可呈阳性;影像学并发肺炎时可见肺部相应影象表现。 全身症状:起病急,多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儿童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成人更明显,婴幼儿流感时全身症状如烦躁、拒食等表现较为突出。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流感后可能使基础疾病加重,例如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损伤等情况。 呼吸道症状:可有咳嗽、咽干、咽痛、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呼吸道症状,小儿流感的呼吸道症状相对成人可能不典型,有时以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 病程特点 流感为自限性疾病,无并发症的患者通常病程呈自限性,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但在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免疫低下的患者中,流感容易引发并发症,病程可能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例如,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容易并发肺炎,病程会延长,且病情相对较重。 体征特点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等。小儿查体时需注意其特殊表现,如婴幼儿流感可能出现呼吸增快、三凹征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特点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加,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例如,在无并发症的流感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多呈现白细胞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特点。 病毒学检查:发病初期(3天内)行抗原检测(如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可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检测到流感病毒核酸,病毒分离是流感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通常在科研中使用。对于儿童患者,病毒学检测同样适用,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检测。 影像学特点 并发肺炎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斑片状、磨玻璃影等,严重时可出现双肺弥漫性浸润影等表现。在儿童流感并发肺炎的情况下,胸部X线或CT检查能帮助明确肺部病变情况,例如流感病毒性肺炎在影像学上有其特定的表现特点,可与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相鉴别。
2025-10-14 14:48:35 -
新冠感染体温会忽高忽低吗
新冠感染患者体温可忽高忽低,与免疫反应及病情发展阶段有关,儿童、老年、孕妇人群体温忽高忽低各有特点及需注意事项,儿童要细察精神状态等,老年人要关注对基础疾病影响,孕妇要特重对胎儿的影响。 免疫反应角度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免疫系统在与病毒抗争过程中会释放如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例如,当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时,免疫细胞活跃,会产生较多致热物质,使体温上升;而当机体的免疫反应有所缓解,或者通过自身的一些调节机制起作用时,体温又可能下降,从而出现体温忽高忽低的情况。 病情发展阶段角度 在新冠感染的不同阶段,体温表现会有变化。初期病毒刚侵入人体,免疫反应逐渐启动,体温可能先有波动上升,然后又有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期,炎症反应等情况不稳定时,体温也可能呈现忽高忽低;即使到了恢复期,身体的免疫状态还在调整,也可能出现体温的小幅度波动。 不同人群体温忽高忽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感染新冠后体温忽高忽低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对病毒的反应更敏感,而且儿童的代谢等生理功能与成人有差异。在观察儿童体温时要更加细致,因为儿童体温波动可能更快更明显。同时,儿童皮肤薄,散热快,在体温下降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体温骤降而导致着凉,加重病情。例如,当儿童体温忽高忽低时,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群 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感染新冠后体温忽高忽低可能会对其基础疾病产生影响。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本身就有所下降,对病毒感染的应激反应不如年轻人强烈,所以体温波动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明显但也需重视。要注意老年人在体温变化时的身体耐受情况,比如体温升高时,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负担加重等情况,所以当老年新冠感染患者体温忽高忽低时,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监测,必要时就医调整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 孕妇人群 孕妇感染新冠后体温忽高忽低需要特别关注。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体温的异常波动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孕妇的体温调节也会因为孕期激素等变化而有所不同,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的同时,注意自身的舒适度和胎儿的状况,如胎动等情况,如果体温波动较大且伴有其他不适,如头痛、乏力等,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进行处理。
2025-10-14 14:46:13 -
肺心病晚期症状是什么表现
肺心病晚期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呼吸衰竭时呼吸困难加重、有发绀,呼吸频率、节律改变;右心衰竭有体循环淤血表现,如水肿从下肢开始、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全心衰竭有左心衰竭表现如咳泡沫痰、呼吸困难;其他系统受累有神经系统(缺氧等致精神神经症状)、消化系统(胃肠淤血致食欲差等)、血液系统(长期缺氧致红细胞增多等)表现,老年及儿童表现各有特点。 心力衰竭相关表现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患者会出现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尤其是踝关节部位,傍晚时水肿可能加重,休息一夜后可稍有减轻。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向上蔓延至全身,出现腰骶部、腹部等部位的水肿。还会有颈静脉怒张,这是因为右心衰竭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充盈、怒张。肝脏也会肿大、有压痛,长期肝淤血可导致肝功能损害、黄疸等。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右心衰竭时心功能差,水肿可能更为顽固;儿童肺心病右心衰竭时,由于儿童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水肿出现可能更迅速,且可能伴有肝脾肿大等表现更突出。 全心衰竭:当肺心病晚期发展为全心衰竭时,除了上述右心衰竭的表现外,还会有左心衰竭的表现,如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因为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水肿,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可有所缓解。 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能伴有扑翼样震颤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肺心病晚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更容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儿童肺心病晚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可能提示病情危重,需密切关注。 消化系统表现:胃肠道淤血可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长期胃肠道淤血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老年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本就有所减退,肺心病晚期消化系统受累时症状可能更明显;儿童肺心病晚期消化系统表现可能以食欲下降等为主。 血液系统表现:长期缺氧可导致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等。患者可能出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的情况。老年人血液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肺心病晚期血液系统改变可能对其血液循环产生更显著影响;儿童肺心病晚期血液系统改变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出现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2025-10-14 14: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