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感冒嗓子疼咳嗽有黄痰怎么办
感冒嗓子疼咳嗽有黄痰通常因细菌感染致呼吸道炎症,需先明确病因,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环境调节,药物治疗有抗感染及止咳化痰药物,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病因 感冒嗓子疼咳嗽有黄痰通常提示合并了细菌感染,比如常见的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发呼吸道炎症,导致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多,出现黄痰。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辅助判断,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常支持细菌感染的诊断。 二、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要清淡,多喝温水,每日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嗓子疼和咳嗽症状。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70%,可使用加湿器等调节湿度,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加重不适。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抗感染药物: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不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 止咳化痰药物:对于咳嗽咳痰症状,可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索等,能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感冒嗓子疼咳嗽有黄痰时,更需谨慎处理。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用药需格外注意。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多喝温水等。若需用药,应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剂型,并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用量,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皮疹、腹泻等不适要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特别谨慎。出现感冒嗓子疼咳嗽有黄痰时,首先尝试非药物方法缓解,如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若病情需要用药,应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致畸或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在处理感冒嗓子疼咳嗽有黄痰时,要更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用药方面需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应及时就医。
2025-10-14 14:14:25 -
长期咳痰,每天都咳应该如何处理
明确病因需尽快行胸部影像学、痰液等检查并结合病史考量,感染性病因按细菌、结核、病毒分别处理,非感染性病因针对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分别处理,生活中要调节室内空气等环境、饮水并进行呼吸锻炼,儿童长期咳痰要防误吸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长期咳痰需关注基础病及用药并保暖。 一、明确病因诊断 1.医学检查排查:应尽快至医疗机构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观察肺部结构有无炎症浸润、占位等异常;同时进行痰液检查,包括痰涂片镜检、痰培养等,明确是否存在病原菌感染(如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还可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排查肺癌等,不同病因的影像学及实验室表现具特异性,如肺部感染时胸部CT可见斑片状阴影,肺结核有典型结核病灶影像等。 2.病史综合考量:需结合患者病史,如长期吸烟史、职业粉尘接触史、既往肺部疾病史等,长期吸烟人群慢性支气管炎风险增高,有职业粉尘接触史者需警惕间质性肺疾病等,这些因素影响病因判断。 二、针对病因的处理原则 1.感染性病因处理:若为细菌感染致肺部炎症咳痰,依病原菌类型遵医嘱考虑抗感染治疗(不涉具体用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咳痰需规范抗结核治疗;病毒感染咳痰多以对症支持为主。 2.非感染性病因处理:支气管扩张患者需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必要时体位引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避免寒冷刺激,冬季注意保暖;肺癌患者按病情采取手术、放化疗等相应治疗。 三、生活方式干预 1.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用加湿器使湿度维持40%-60%,减轻呼吸道黏膜刺激;规避油烟、雾霾、花粉等刺激性物质,以防咳痰加重。 2.饮水与呼吸锻炼:每日饮水1500-2000ml,稀释痰液助咳出;行腹式呼吸锻炼,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每次10-15分钟,增强呼吸肌力量,利痰液排出。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长期咳痰:留意咳痰时有无呛咳,防误吸窒息,儿童不会有效咳痰可拍背辅助排痰,优先非药物干预,如保湿、饮水等,伴发热、呼吸急促等及时就医,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咳祛痰药。 2.老年人长期咳痰:常伴基础疾病(如慢阻肺、心衰),密切关注呼吸状况,预防呼吸道感染致咳痰加重,用药考虑肝肾功能,优先选对其影响小的干预方式,生活中注意保暖。
2025-10-14 14:14:21 -
病毒性感冒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引发,传播途径有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流感病毒易变异易致大流行,鼻病毒血清型多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方面 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例如,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公交车、商场等,人员密集,病毒很容易通过飞沫在人群中传播。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为接触到含有病毒的飞沫而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集体生活中接触病毒的机会较多,更容易受到空气飞沫传播的影响。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长期疲劳的人,身体免疫力可能较低,也更易通过空气飞沫感染病毒性感冒。有过病毒性感冒病史的人,如果再次接触到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病毒,也容易再次发病。 接触传播:病毒可以污染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健康人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就会感染病毒。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而感染,儿童可能因为喜欢用手触摸各种物体且不注意手部卫生,更容易通过接触传播感染病毒性感冒。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生活方式上不注意手部清洁的人,比如不勤洗手的人,感染风险较高。有免疫缺陷等病史的人群,接触到病毒后更易感染。 病毒自身特性方面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变异后人群对其缺乏免疫力,容易引起大流行。例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曾引起全球性的流感疫情。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更严重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上经常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环境的人,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增加。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 鼻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血清型众多,人群普遍易感。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都容易感染鼻病毒而引发病毒性感冒,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由于接触频繁,很容易感染鼻病毒。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增加鼻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有过敏史等情况的人群,感染鼻病毒后可能会加重相关症状。
2025-10-14 14:13:24 -
感冒不发烧正常吗
感冒不发烧是正常情况,感冒分多种类型,轻症病毒性感冒或局部感染为主的细菌性感冒可能不发烧,不发烧时一般人群多休息、多饮水等,儿童要密切观察精神等情况,老年人要留意病情变化,还需警惕感冒不发烧但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新症状等特殊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 一、感冒的不同类型与不发烧的情况 病毒性感冒中的轻症:常见的鼻病毒引起的感冒,很多患者主要症状是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咽部不适等,体温可能正常或仅有轻微波动。这是因为鼻病毒感染主要局限在上呼吸道黏膜,人体免疫系统的初始反应可能还未引发明显的全身性发热反应。 细菌性感冒的局部感染为主型:比如链球菌引起的咽炎,以咽部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可能不伴有明显发烧,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局限在咽部,人体的炎症反应尚未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明显的体温调定点上移。 二、感冒不发烧时的应对措施 一般人群:若感冒不发烧,但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通过多休息、多饮水来促进身体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多饮水可以湿润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等。还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鼻塞、流涕症状。 儿童:儿童感冒不发烧时,同样要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鼻腔分泌物情况等。如果儿童有鼻塞影响呼吸和吃奶(婴儿),可以适当抬高头部睡眠,或者使用婴儿专用的鼻屎清理工具小心清理鼻腔分泌物。同时,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儿童直接吹风受凉。 老年人:老年人感冒不发烧时,也需重视休息,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要留意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感冒后可能病情变化较隐匿,如出现咳嗽加重、咳痰性状改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三、需警惕的情况 虽然感冒不发烧多为普通情况,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警惕。比如,感冒不发烧但症状持续超过1周仍不缓解,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如头痛剧烈、呼吸困难等,可能提示合并了其他并发症,如鼻窦炎、肺炎等。对于儿童,即使不发烧,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严重感染等问题;老年人感冒不发烧但出现尿量减少、意识模糊等情况,也可能是身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状况,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以明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4:12:56 -
咳嗽喉咙有痰怎么快速去除
非药物干预包括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蒸汽吸入、体位引流、适度运动,儿童咳嗽有痰严禁用成人药需选儿童专用制剂并轻柔拍背,孕妇严重症状需遵医嘱用药,老年人饮水防呛咳、体位引流需家人协助且用药谨慎,若咳嗽有痰持续不缓解伴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可稀释痰液,利于其排出。成人每日需摄入1500~2000毫升水,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儿童需根据年龄适量增加饮水量,一般1~3岁儿童每日约900~1300毫升,4~6岁约1300~1600毫升,以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降低痰液黏稠度。 2.蒸汽吸入法:通过吸入温热水蒸气湿润气道、松解痰液。可在浴室中打开热水形成蒸汽,人在其中停留5~10分钟;或使用医用蒸汽吸入器,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及气道。 3.体位引流:对于痰液较多人群,可利用重力促进痰液排出。例如,病变位于肺部下叶时,可采取俯卧位,胸部垫枕,头低脚高,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若病变在上叶,可采取坐位或站立位,轻拍背部协助排痰,但需注意力度适中。 4.适度运动:进行如慢走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气道蠕动,帮助痰液排出,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咳嗽咳痰症状。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咳嗽有痰时,严禁自行使用成人止咳祛痰药,因其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选择儿童专用祛痰制剂。护理时可轻柔拍背帮助排痰,拍背时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注意力度避免损伤儿童胸廓。 2.孕妇:孕妇出现咳嗽有痰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证水分摄入、适度休息等。若症状严重需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3.老年人:老年人咳嗽有痰时,饮水需注意防止呛咳,可少量多次饮水。体位引流时需家人协助,避免自行操作导致跌倒等意外。用药需谨慎,应咨询医生后选择合适药物,避免使用可能抑制咳嗽反射而导致痰液滞留的药物。 三、需警惕的情况 若咳嗽有痰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体温≥38℃)、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可能提示存在肺炎、支气管扩张等严重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2025-10-14 14: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