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辉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支原体感染患者是在夜晚还是白天更易咳嗽

    支原体感染患者咳嗽时段存在个体差异儿童夜间相对更突出成人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基础病史等也会影响咳嗽具体时段表现。 一、支原体感染患者咳嗽节律的一般特点 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咳嗽节律存在个体差异,但部分患者夜间咳嗽可能更显著。这与夜间人体生理变化相关,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升高,气道反应性增强,使得呼吸道黏膜受刺激时更易引发咳嗽反射。例如,有研究指出,支原体感染患者夜间睡眠时,气道分泌物积聚及气道平滑肌收缩等因素叠加,可能导致咳嗽频率增加。不过,也有部分患者白天因活动、接触外界刺激(如过敏原、刺激性气体等)影响,咳嗽同样较为明显,这与个体的气道敏感性、环境暴露等因素有关。 二、年龄因素对咳嗽时段的影响 (一)儿童支原体感染患者 儿童支原体感染时夜间咳嗽更易突出。儿童气道相对狭窄且更敏感,夜间睡眠时,呼吸道分泌物易积聚在气道内,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进一步刺激气道,使得咳嗽症状在夜间更为明显。同时,儿童夜间睡眠时体位变化相对较少,分泌物引流不畅,更易刺激气道引发咳嗽。 (二)成人支原体感染患者 成人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咳嗽时段个体差异更大。部分成人可能因白天活动时接触较多外界刺激因素(如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异味等)导致白天咳嗽明显,而部分成人则因夜间休息时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夜间咳嗽为主的情况。 三、其他相关因素影响 (一)环境因素 夜间睡眠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流通较差,若存在室内过敏原(如尘螨等)、空气干燥等情况,会加重呼吸道刺激,引发或加重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咳嗽。而白天外界环境相对开放,空气流通好,部分刺激因素被稀释或清除,可能使咳嗽相对减轻,但如果白天接触到强烈刺激源,也会导致白天咳嗽加重。 (二)基础病史 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支原体感染患者,其咳嗽时段可能更不规律。例如,本身有哮喘等基础病的患者,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可能因气道高反应性而出现咳嗽,且夜间可能因基础病情波动而咳嗽加剧。 总之,支原体感染患者咳嗽在夜晚或白天哪个时段更易发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夜间咳嗽更显著与夜间生理变化及呼吸道分泌物等因素相关,儿童患者夜间咳嗽相对更突出,同时环境因素、基础病史等也会影响咳嗽的具体时段表现。

    2025-10-14 14:00:51
  • 患有伴咳血的支气管炎应如何处理

    伴咳血的支气管炎需明确咳血量、颜色、病原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并借血常规、胸部影像学等检查辅助判断,一般处理为适当休息、少量咳血取舒适体位、大量咯血取患侧卧位、适当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根据病原体情况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导致的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少量咳血可继续观察病情变化,中量及大量咳血需及时就医行止血处理,儿童患者需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干预并告知病史,孕妇患者选药要考虑胎儿安全并告知妊娠状态,老年患者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并提供既往病史用药史。 一、病情评估 首先需明确伴咳血的支气管炎患者咳血的量(如少量痰中带血、中量或大量咯血)、颜色(鲜红或暗红等),同时评估支气管炎的病原体类型(如细菌、病毒等)及病情严重程度,可通过血常规、胸部影像学等检查辅助判断。 二、一般处理 1.休息与体位: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少量咳血时可采取舒适体位,大量咯血时需取患侧卧位,防止血液流入健侧气道。2.呼吸道湿润:适当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痰液稀释排出,减轻咳嗽对呼吸道的刺激。 三、针对支气管炎的治疗 若支气管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可根据病原体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若是病毒感染导致,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使用祛痰药物等缓解咳嗽、咳痰症状。 四、针对咳血的处理 1.少量咳血:可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密切关注患者一般状况,避免紧张焦虑。2.中量及大量咳血:需及时就医,可能涉及止血等处理,但具体止血措施需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实施,避免自行盲目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伴咳血的支气管炎需格外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抑制咳嗽反射且不适合儿童的镇咳药物,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适当加湿空气等,且就医时需向医师详细告知儿童病史等情况。2.孕妇患者:孕妇患伴咳血的支气管炎时,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就医时需明确告知妊娠状态以便医师合理选药。3.老年患者:老年伴咳血的支气管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就医时应详细提供既往病史、用药史等信息,以便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5-10-14 14:00:27
  • 大人体温37.3算发烧吗

    成人腋下体温正常范围36℃-37℃,37.3℃属低热,体温受运动、进食、环境等因素影响,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情况,低热时可先非药物干预并观察病情变化,体温持续上升超38℃或伴明显不适需就医查因并治疗。 一、成人37.3℃是否算发烧 成人腋下体温正常范围一般在36℃-37℃之间,37.3℃属于轻度发热(低热)范畴。不过,体温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比如运动后、进食后、环境温度较高时等,都可能使体温短时间升高到37.3℃。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及应对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可使体温升高至37.3℃左右。一般休息半小时左右,体温可恢复正常。所以运动后不宜马上测量体温,应休息稳定后再测。 进食因素:进食辛辣食物、热饮后,也可能导致体温短暂上升到37.3℃。这是因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身体消化吸收食物时会产生额外热量。这种情况稍作休息,待食物消化一部分后再测量,体温通常会恢复正常。 环境因素: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人体散热困难,体温也可能达到37.3℃。此时应转移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体温会逐渐回落。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正常体温范围相对成人会稍高,一般腋下体温在36℃-37.2℃算正常,若儿童体温达到37.3℃,需要结合儿童的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如果儿童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因环境等因素导致;但如果儿童伴有咳嗽、流涕等不适,即使体温37.3℃也需密切观察,必要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若体温37.3℃,要格外关注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因为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轻微的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肺部感染等,应及时就医检查。 四、低热时的处理原则 非药物干预:首先要让患者适当休息,多饮用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头痛、咽痛、咳嗽等。如果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或者伴有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发热原因,如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确定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3:59:54
  • 气喘如牛的症状是什么

    气喘如牛表现为呼吸频率远超正常成人静息状态、呼吸深度大幅改变且伴明显喘鸣音,可合并胸闷、咳嗽、发绀等症状,儿童与儿童哮喘等相关、老年人多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等有关、有吸烟史人群需警惕慢阻肺进展、有过敏史者要考虑过敏性哮喘发作、有基础病史者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一、呼吸频率显著异常 气喘如牛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分钟,而患者呼吸频率可远超30次/分钟,这是由于气道狭窄或痉挛等致使气体交换受阻,机体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尝试获取足够氧气。 二、呼吸深度大幅改变 患者吸气与呼气均极为费力,胸廓运动幅度显著增大,肋间肌、辅助呼吸肌等会参与呼吸过程,表现为颈部、胸部肌肉明显起伏,以辅助完成艰难的呼吸动作。 三、伴随明显喘鸣音 呼吸时能听到明显的高调喘息声,此为气流通过狭窄气道产生湍流所致。例如支气管哮喘引发的气喘如牛,喘鸣音多在呼气时更为显著;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气喘如牛,喘鸣音可能在呼气和吸气时均存在。 四、合并其他相关症状 1.胸闷:患者自觉胸部有压迫感,呼吸时这种胸闷感会加剧。 2.咳嗽:可能伴随咳嗽症状,咳嗽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如哮喘引起的咳嗽可能为刺激性干咳等。 3.发绀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紫(发绀),这是由于缺氧导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引起。 五、不同人群特点体现 儿童:儿童出现气喘如牛可能与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相关,常表现出烦躁不安,因呼吸费力影响活动与情绪,需特别关注其呼吸频率、面色等变化,及时评估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气喘如牛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心力衰竭等有关,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若出现此情况需警惕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需更谨慎全面评估。 有吸烟史人群:长期吸烟人群出现气喘如牛需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吸烟是该疾病重要诱因,应关注吸烟史对病情的影响。 有过敏史人群:有过敏史者出现气喘如牛要考虑过敏性哮喘发作可能,需回顾过敏史情况,评估过敏原接触等因素。 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哮喘病史者再次出现气喘如牛提示哮喘急性发作可能;有心脏病史者需警惕心源性哮喘等情况,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病情。

    2025-10-14 13:59:34
  • 鼻塞,喉咙有痰咳嗽不出来该吃什么药

    针对病因的药物选择方面,缓解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的鼻塞可考虑含减充血剂成分的伪麻黄碱制剂但特殊人群需谨慎,祛痰可选用能降痰液黏度的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儿童用祛痰药需选儿童专用剂型并成人监护;特殊人群中儿童非药物干预应重视,用药需儿科医生指导;孕妇用药极谨慎先咨询妇产科医生和药师,优先非药物干预必要时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老年人用药要考虑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一、针对病因的药物选择 (一)缓解鼻塞药物 若鼻塞是由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可考虑使用含有减充血剂成分的药物,如伪麻黄碱制剂,但需注意特殊人群使用限制,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的人群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遵医嘱使用。 (二)祛痰药物 当喉咙有痰咳嗽不出来时,可选用祛痰药,常见的有氨溴索,其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还有乙酰半胱氨酸,它能使痰液中的黏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黏度,适用于黏痰不易咳出的情况。需注意儿童使用祛痰药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鼻塞、喉咙有痰咳嗽不出来时,非药物干预更应重视,如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等。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剂型,建议在儿科医生指导下选用儿童专用的祛痰、缓解鼻塞药物,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不当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二)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用药需极其谨慎。应先咨询妇产科医生和药师,评估病情后再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何种药物。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通过生理盐水洗鼻缓解鼻塞,适量饮水稀释痰液等,若必须用药,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例如,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使用祛痰或缓解鼻塞药物时要警惕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2025-10-14 13:58: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