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辉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甲流最怕茶叶是真的吗

    目前无科学依据表明茶叶能对抗甲流,预防甲流可通过接种疫苗、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治疗甲流需隔离休息、在医生指导下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特殊人群更要重视预防和治疗,应对甲流要靠科学预防和治疗手段。 预防甲流的科学方法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降低感染甲流的风险以及减轻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群都应根据自身情况适时接种流感疫苗。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合格的口罩。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坚持适量运动可增强体质;充足睡眠,成年人一般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增强免疫力。 治疗甲流的科学方式 隔离休息:感染甲流后应进行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同时要多休息,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病毒。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这些药物需要在甲流感染早期使用(一般发病48小时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用药。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甲流后更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感染甲流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更要做好预防和及时治疗;孕妇感染甲流后也需要特别重视,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处理。总之,不存在茶叶能对抗甲流的说法,应对甲流需依靠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2025-10-14 13:03:22
  • 新冠感染早期症状几天出现

    新冠感染早期症状出现时间有个体差异,多数在1-4天内开始出现,常见发热、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感染后情况各有不同。 常见早期症状及出现情况 发热:部分感染者早期可出现发热症状,一般是低热到中度发热,多数在感染后1-3天内开始发热,体温可达到37.3℃-38℃左右,也有少部分人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但相对较少。对于儿童群体,发热也是常见早期症状之一,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婴儿可能表现为精神差、吃奶量减少等,年长儿童可能会诉说身体不适后出现发热。 呼吸道症状:咳嗽是比较常见的早期呼吸道症状,多在感染后1-3天开始出现,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鼻塞、流涕也较为常见,一般在感染后2-4天左右开始出现,部分人会感觉鼻腔不通气、有分泌物流出。咽痛也是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一般在感染后1-3天内开始出现咽部不适、疼痛等感觉。 全身症状:乏力是常见的全身症状,感染后1-2天内可能就会感觉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部分人还可能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腰背部、四肢肌肉,一般在感染后2-3天内开始出现酸痛不适,儿童可能会表现得比较烦躁、哭闹不安,因为他们不太能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但会通过情绪变化等体现出来。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早期症状出现时间可能与无基础疾病人群无明显差异,但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进展。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感染后可能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等情况,而高血压患者可能在感染后血压更容易出现不稳定。对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早期症状出现后可能进展相对较快,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感染后早期症状可能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有所不同,可能症状出现后恢复相对较慢等。

    2025-10-14 13:02:56
  • 哮喘发作怎么办

    哮喘发作时要立即脱离触发因素,采取正确体位,使用随身携带的缓解药物(若有),未缓解则及时呼叫急救,后续儿童、成年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分别有相应注意事项,包括记录情况、总结调整及密切监测等。 一、立即脱离触发因素 哮喘发作时首先要尽快脱离可能的触发因素,比如如果是接触了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导致发作,应迅速离开相关环境。对于有明确冷空气诱发哮喘的患者,要尽快进入温暖的室内空间。 二、采取正确体位 让患者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呼吸,能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将其抱起呈半卧位,确保气道通畅。 三、使用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若携带) 如果患者随身携带了速效缓解哮喘症状的吸入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但需注意,药物使用仅为举例,具体药物使用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对于儿童患者,要在成人监护下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四、及时呼叫急救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哮喘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要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对于有哮喘病史且病情较重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求助。对于老年哮喘患者,因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作时病情变化可能更快,需格外重视及时呼叫急救。 五、后续的注意事项 1.对于儿童患者:要记录此次哮喘发作的诱因、发作时的表现等情况,以便后续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参考。家长要教育儿童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了解哮喘发作时的自我简单处理方法(在成人指导下)。 2.对于成年患者:要总结此次发作的相关情况,如接触的环境因素等,在缓解后尽快就医,评估哮喘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哮喘患者,哮喘发作可能会加重心血管方面的负担,要更加密切监测自身状况,遵循医生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更好地管理哮喘。

    2025-10-14 13:02:20
  • 戒烟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综合行为干预需制定个性化戒烟计划并改造环境规避触发因素,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包含心理疏导及借助社会网络助力,药物辅助干预有尼古丁替代疗法和非尼古丁类药物,特殊人群戒烟则针对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结合身体状况减少吸烟次数、年轻人利用科技手段等制定方案。 一、综合行为干预 1.制定个性化戒烟计划:明确设定戒烟目标日期,记录每日吸烟习惯,包括吸烟时间、频率及环境触发因素,据此逐步减少吸烟量,例如从每天固定支数开始递减。2.环境改造与触发因素规避:移除家中、车内等常吸烟环境中的烟草及相关物品,避免与吸烟人群接触,减少因特定场景引发的吸烟冲动。 二、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 1.心理疏导:通过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式应对戒烟初期的焦虑、烦躁等戒断反应,可借助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活动缓解情绪。2.社会网络助力:向家人、朋友公开戒烟意愿,寻求他们的监督与鼓励,必要时参与戒烟互助小组,从同伴处获取支持与经验分享。 三、药物辅助干预 1.尼古丁替代疗法:使用尼古丁贴片、口香糖、inhaler等,通过逐步降低尼古丁摄入来减轻戒断症状,此类方法经临床验证可有效提高戒烟成功率。2.非尼古丁类药物:如伐尼克兰等,作用于大脑尼古丁受体,减少吸烟欲望并缓解戒断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 四、特殊人群戒烟要点 1.孕妇: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通过心理辅导、行为调整逐步减少吸烟,因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在专业医护人员全程监护下进行。2.老年人:结合其身体状况,可从减少每日吸烟次数入手,同时关注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戒烟方式,如先降低吸烟频率再尝试完全戒烟。3.年轻人:利用社交平台、戒烟APP等科技手段记录戒烟进程,参与户外运动、兴趣社团等转移对吸烟的注意力,结合自身生活方式特点制定灵活可行的戒烟方案。

    2025-10-14 13:01:57
  • 肺癌咳血怎么办

    肺癌患者咳血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利血液咳出防窒息,呼吸困难等紧急状况速就医行气管插管保障气道,尽快完善胸部CT等影像学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早期身体状况允许者可手术切除病灶降咳血可能,不适宜手术局部晚期肺癌用放疗缩小病灶控进展缓解咳血,存在远处转移等情况用化疗控制肿瘤负荷减轻咳血,老年患者处理需谨慎评估治疗耐受性,儿童肺癌罕见咳血要首要确保气道安全尽快明确病因且治疗时权衡化疗等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选影响小策略。 一、紧急处理要点 当肺癌患者出现咳血时,应立即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气道内血液咳出,防止血液堵塞气道引发窒息。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状况,需迅速就医进行气管插管等急救操作以保障气道通畅。 二、医疗评估流程 需尽快完善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咳血的具体部位以及肺癌的分期等情况;同时结合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血液系统基本状况,精准评估出血风险。 三、病因针对性治疗 1.手术治疗:针对早期肺癌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若咳血与肿瘤局部病灶密切相关,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从根源上降低咳血发生的可能性。 2.放疗:对于不适宜手术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放疗能够缩小肿瘤病灶,控制肿瘤进展,进而缓解咳血症状。 3.化疗:借助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对于存在远处转移等情况的肺癌患者,化疗可控制肿瘤整体负荷,减轻咳血等相关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在处理肺癌咳血时需更为谨慎地评估各项治疗的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儿童患者:儿童肺癌较为罕见,若出现咳血情况需高度重视,首要确保气道安全,尽快明确病因,治疗时需权衡化疗等治疗手段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取对儿童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策略。

    2025-10-14 13:01: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