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感冒咳嗽右侧肋骨疼怎么回事
感冒时右侧肋骨疼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肌肉牵拉因素,即咳嗽致胸部及右侧肋骨周围肌肉反复收缩舒张易劳损;胸膜受刺激因素,感冒炎症可能波及胸膜致右侧肋骨疼;肋骨本身问题因素,感冒致抵抗力下降易诱发肋软骨炎等肋骨疾病;肺部病变累及因素,严重感冒发展为肺炎等肺部病变可累及右侧肋骨周围组织致疼。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受影响程度有别,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更易出现相关情况。 一、肌肉牵拉因素 咳嗽时的肌肉运动:感冒咳嗽时,身体会频繁进行咳嗽动作,这会导致胸部及右侧肋骨周围的肌肉,如肋间肌等反复收缩和舒张。剧烈或频繁的咳嗽使得这些肌肉过度劳累,可能引起肌肉劳损,进而出现右侧肋骨疼的情况。例如,长时间、较强烈的咳嗽会使肋间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感冒咳嗽时,由于肌肉的发育程度和耐力不同,儿童可能因咳嗽相对较频繁但肌肉力量较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如果本身肌肉力量较弱或感冒症状较重,也可能受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在感冒咳嗽时,肌肉的耐受能力较差,更易发生肌肉牵拉导致的右侧肋骨疼。 二、胸膜受刺激 感冒引发的炎症波及胸膜:感冒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可能蔓延至胸膜。当胸膜受到刺激时,会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牵涉到右侧肋骨部位。比如病毒性感冒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波及胸膜,导致胸膜的敏感性增加,从而感觉到右侧肋骨疼。不同性别在感冒时,由于生理差异,女性的胸膜对炎症刺激的敏感性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炎症波及胸膜是常见的原因之一。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人群,其胸膜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基础,感冒时更容易出现胸膜受刺激导致右侧肋骨疼的情况。 三、肋骨本身的问题 感冒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诱发肋骨相关疾病:感冒使身体整体抵抗力降低,可能诱发肋软骨炎等肋骨本身的疾病。肋软骨炎发作时,可表现为右侧肋骨部位的疼痛,尤其是在感冒咳嗽等胸廓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感冒时更易因抵抗力下降诱发此类肋骨本身的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相对较弱,也是易感人群。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等会影响身体抵抗力,增加感冒时诱发肋骨本身疾病导致右侧肋骨疼的风险。 四、肺部病变累及 感冒引发肺炎等肺部病变:严重的感冒可能发展为肺炎,肺部的病变如炎症、渗出等可能累及右侧肋骨周围的组织,引起右侧肋骨疼。例如肺炎导致肺部组织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可能传导至右侧肋骨部位产生疼痛。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患肺炎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肺炎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老年人肺炎症状可能较隐匿。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冒后更易诱发肺部病变累及右侧肋骨出现疼痛。
2025-10-14 15:37:10 -
感冒不发烧但头疼是什么原因
感冒不发烧但头疼是由炎症介质刺激神经、头部肌肉紧张、鼻腔堵塞影响头部气压平衡、病毒直接侵袭神经组织、睡眠质量下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认识症状并采取缓解措施,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 一、炎症介质刺激神经 感冒时,病原体入侵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产生如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头部的神经末梢,从而引发头疼。例如,有研究发现,在感冒引发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前列腺素E2等物质会作用于颅内的血管和神经,导致头疼症状出现。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免疫系统的成熟度不同,炎症介质的产生和作用可能会有差异,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稚嫩,可能对炎症介质更为敏感,头疼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 二、头部肌肉紧张 感冒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导致头部、颈部的肌肉紧张。这是因为身体为了应对病原体的侵袭,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长时间的肌肉紧张会引起头疼。对于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的人群,本身肌肉柔韧性较差,感冒时更容易出现头部肌肉紧张导致的头疼。而老年人可能因为肌肉力量减弱、颈椎等问题,在感冒时肌肉紧张引发头疼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三、鼻腔堵塞影响头部气压平衡 感冒常常伴有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导致鼻腔堵塞。鼻腔堵塞会影响鼻窦与外界的气压平衡,进而引起头疼。比如,上颌窦、额窦等鼻窦与鼻腔相通,当鼻腔堵塞时,鼻窦内的气压变化可能会刺激神经,引发头疼。儿童的鼻窦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鼻腔堵塞时更易影响到鼻窦的气压平衡,从而导致头疼的概率相对较高。 四、病毒直接侵袭神经组织 部分感冒病毒可能会直接侵袭头部的神经组织,引起神经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头疼。像一些常见的引起感冒的病毒,如鼻病毒等,有可能在感染人体后,通过鼻腔等途径侵入到头部的神经周围,引发神经的炎症,最终导致头疼症状。不同性别在感冒时,病毒侵袭神经组织引发头疼的机制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神经的敏感性产生影响,可能会让头疼的感受有所不同。 五、睡眠质量下降相关 感冒时身体的不适会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也会引发头疼。当人处于感冒状态,身体的各种症状如鼻塞、咳嗽等会干扰正常的睡眠,长期睡眠不佳会导致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头疼。老年人的睡眠本身相对较少且易受干扰,感冒时睡眠质量下降引发头疼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睡眠,感冒时睡眠受影响对头疼的影响也较大。 总之,感冒不发烧但头疼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感冒相关症状,在应对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如保证充足休息、尝试缓解鼻腔堵塞等,若头疼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025-10-14 15:36:28 -
乙型流感的症状是什么
乙型流感有不同症状表现,全身症状包括多数患者高热及全身酸痛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儿童有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状态改变;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易致基础疾病加重且病情进展迅速。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部分儿童可能体温波动更为明显,且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3~5天,但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因为乙型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发热反应,免疫系统被激活后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来对抗病毒,其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导致产热增加,从而出现发热症状。 全身酸痛:常见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症状。这是由于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的代谢发生变化,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因素导致肌肉细胞代谢紊乱,酸性物质堆积,进而引起全身酸痛。 呼吸道症状 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咳嗽程度因人而异。儿童可能因呼吸道相对狭窄,咳嗽时症状可能更为明显。病毒感染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咳嗽反射,试图清除呼吸道内的刺激物。 咽痛:咽部充血、疼痛,吞咽时可能加重。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咽部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咽部黏膜红肿、敏感,从而出现咽痛症状。 鼻塞、流涕: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出现鼻塞、流涕表现。 儿童特殊表现 胃肠道症状:儿童感染乙型流感时,胃肠道症状相对常见,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毒感染后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及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例如,2~5岁的儿童感染乙型流感后,约有10%~20%会出现呕吐症状,腹泻发生率相对更低,但也可能出现。 精神状态改变:部分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这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以及感染病毒后全身不适等因素有关,由于身体不适,儿童无法像平时一样正常活动和表达,从而表现出精神状态的异常。 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特殊表现 基础疾病加重:对于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乙型流感后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感染乙型流感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增多且性质改变等情况,这是因为病毒感染进一步损伤呼吸道黏膜,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同时加重心脏的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缺血等情况。 病情进展迅速: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乙型流感后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容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需高度警惕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人的机体恢复能力较差,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难控制。
2025-10-14 15:34:37 -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多久能好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多数预后良好,病程一般1-2周左右,受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健康状况、治疗干预等因素影响,婴儿中月龄小、病情重、有基础病者恢复稍慢,大龄儿童相对快;及时有效治疗可缩短病程,一般护理要保室内适宜温湿度、让患儿多休息、合理喂养,早产儿及有基础病患儿需特殊关注护理。 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 对于月龄较小的婴儿,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病情相对可能较重,恢复时间可能稍长,部分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而6个月-2岁的患儿,病情相对轻一些的,病程多在1-2周内。例如,研究发现6个月以下婴儿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时,由于其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如气道较狭窄等,恢复时间往往比稍大婴儿长。 年龄较大的儿童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病情通常较轻,病程多在1周左右。 病情严重程度: 轻症患儿仅表现为流涕、咳嗽、轻度喘息等,经过适当护理和一般治疗,多在1周左右恢复。例如,只是有轻微咳嗽、喘息,精神状态好,进食正常的患儿。 重症患儿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表现,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久,而且重症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会进一步延长病程。 基础健康状况: 如果患儿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时,恢复时间会相对延长。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等,使身体恢复能力下降。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在感染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后,身体需要克服基础疾病带来的影响来恢复,所以病程会比健康儿童长。 治疗干预情况: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例如,给予氧疗改善缺氧状况、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喘息等治疗措施得当的患儿,恢复时间可能会缩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延长病程。 促进恢复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护理方面: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患儿呼吸道舒适,促进恢复。 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 对于小婴儿,要注意喂养,尽量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呛奶,因为呛奶可能会加重呼吸道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 对于早产儿,患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时恢复时间可能更久,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包括呼吸系统,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护理时要严格遵循儿科护理原则,如做好保暖,维持体温稳定等,以促进其恢复。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除了针对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在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同时,要继续按照基础疾病的管理要求进行护理和治疗相关监测。
2025-10-14 15:33:35 -
如何会感冒
感冒受多种因素影响,病原体方面主要由鼻病毒等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人体免疫力上儿童因免疫系统未熟、老人因免疫衰退及基础病、其他人群因不良状态易感冒,环境因素里气温骤降、湿度不适、通风不良均会增加感冒发生风险。 一、感冒的病原体感染 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其中鼻病毒是引发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此外,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可导致感冒。这些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容易侵入上呼吸道黏膜,从而引发感冒。例如,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病毒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健康人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空气、物品等后,病毒便有机会进入呼吸道引发感染。 二、人体免疫力因素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3岁以下幼儿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对呼吸道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所以感冒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儿童如果缺乏足够的营养摄入,如维生素C、蛋白质等摄入不足,会进一步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冒的易感性。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都有所下降,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也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免疫状态,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感冒,且感冒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时间也较长。 其他人群: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过度节食减肥、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的人群,身体的免疫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精神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增加感冒的发生风险。 三、环境因素影响 气温变化:当气温骤降时,人体的呼吸道黏膜血管会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这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没有及时添加衣物,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引发感冒。 湿度不适: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环境都不利于呼吸道健康。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其对病原体的阻挡能力;而过于潮湿的环境则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增加感染的机会。例如,在空气湿度较低的北方冬季室内,如果不使用加湿器,空气过于干燥,容易引发呼吸道黏膜的不适,增加感冒发生概率;而南方一些梅雨季节湿度较大的地区,环境中微生物繁殖活跃,也会增加感冒的发生风险。 通风不良:在密闭、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会逐渐升高,人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从而容易诱发感冒。比如,冬季很多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空气不流通,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室内传播,导致多人相继感冒。
2025-10-14 1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