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为什么会咳嗽到底什么原因
咳嗽原因涉及呼吸系统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非呼吸系统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不同人群中儿童因免疫不完善易因感染等引发且病情变化快,老年人常因基础病加重咳嗽,女性特殊时期有相应影响,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环境及有病史者咳嗽风险有别需综合分析。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等病毒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多伴随流涕、鼻塞等症状,儿童因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更易受感染影响。 2.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冷空气刺激等引起,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刺激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则是长期气道炎症,气道结构和功能持续受损,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病程较长,吸烟者发病率较高。 3.肺炎: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肺部,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肺泡和支气管受累,出现咳嗽,常伴发热、咳痰等,不同年龄段肺炎表现有差异,儿童肺炎症状可能更隐匿。 4.支气管扩张:气道结构异常导致扩张,分泌物易潴留,引发反复感染,刺激气道引起咳嗽,且咳嗽常伴有大量脓痰。 5.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冷空气等刺激后,气道痉挛、黏液分泌增加,出现发作性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有过敏史人群高发。 二、非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液体渗入肺泡和间质,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常伴有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表现,老年人有心血管基础病史者需警惕。 2.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中,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咽喉,可引起咳嗽,平卧位时更易发生,肥胖、妊娠等人群因腹压增加易诱发。 3.环境因素:吸入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化学气体)、粉尘等,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的人群风险更高。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导致咳嗽副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可能引起干咳,用药过程中出现新咳嗽需考虑药物因素。 5.神经精神因素:习惯性咳嗽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长期存在咳嗽症状,儿童若出现需排除心理因素影响。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 1.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因呼吸道感染、异物吸入(如误吸小玩具等)引发咳嗽,且病情变化快,需密切关注,避免延误治疗。 2.老年人:常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咳嗽可能是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状态。 3.女性特殊时期:月经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呼吸道黏膜状态,妊娠期因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胸腔,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从而诱发咳嗽。 4.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慢性炎症,咳嗽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者;长期接触污染环境的人群,呼吸道长期受刺激,咳嗽风险升高。 5.病史因素:有过敏史人群易因过敏反应引发支气管哮喘导致咳嗽;有心血管病史者需警惕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咳嗽,需结合病史全面分析咳嗽原因。
2025-10-14 16:18:36 -
肺囊性纤维化是怎么回事
肺囊性纤维化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CFTR基因缺陷致CFTR蛋白异常,引外分泌腺黏液异常,肺部为主受累。病理有黏液堵塞致反复感染,临床表现有呼吸及生长发育问题,诊断靠汗液、基因检测及影像,治疗含呼吸、抗感染、营养支持,儿童和成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肺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CFTR蛋白功能异常会导致外分泌腺的黏液分泌增加且变得黏稠,进而影响多个器官,其中肺部是主要受累部位。 二、肺部病理表现 黏液堵塞:黏稠的黏液会堵塞气道,使肺部容易发生反复感染。气道堵塞后,气体交换受阻,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反复感染:由于黏液积聚,肺部的防御机制受到破坏,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肺部定植并繁殖,引发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等,且感染会反复发生,导致肺部炎症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三、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长期慢性咳嗽,咳嗽伴有大量黏稠痰,有时痰中带血。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咳嗽、喘息,影响生长发育。 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有呼吸困难。 生长发育迟缓:由于肺部功能受损,患者摄入的氧气不足,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导致儿童患者身高、体重增长低于正常同龄人。 四、诊断方法 汗液检测:汗液中氯化钠含量升高是囊性纤维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汗液氯化物检测,若汗液中氯含量>60mmol/L可辅助诊断。 基因检测:检测CFTR基因的突变情况,若发现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可明确诊断。 肺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纹理增粗、紊乱,有斑片状阴影等改变,晚期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等表现。 五、治疗与管理 呼吸治疗 物理排痰:包括胸部物理治疗,如体位引流、振动排痰等,帮助患者排出黏稠的痰液,改善通气。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正确的体位引流等操作。 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相应的抗生素,但用药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营养支持:由于患者机体消耗增加且消化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儿童患者,要提供富含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可使用营养补充剂。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囊性纤维化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需要密切监测生长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帮助患儿进行呼吸治疗等相关操作。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如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源,坚持呼吸康复训练等,以维持肺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要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4 16:17:34 -
感冒有点发烧怎么办
感冒发烧时可通过物理降温(适用于多数情况,不同人群有不同操作)、补充水分(成人和儿童饮水有别,可少量多次或喝淡盐水)、观察体温变化(监测频率和判断标准需注意),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需分别妥善处理。 一、物理降温 1.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当感冒有点发烧时,首先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于成人和儿童(除婴儿外),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有助于散热。一般每次擦拭10-15分钟左右,可多次进行。对于婴儿,不建议大面积用湿毛巾擦拭,可适当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因为婴儿皮肤娇嫩,大面积擦拭可能引起不适。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让患者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有利于散热,避免穿着过厚加重发热症状。 二、补充水分 1.原因:发烧会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可以多喝温开水,成人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左右,儿童根据年龄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年龄越小,每公斤体重所需水分相对越多,婴幼儿可能需要每公斤体重120-150ml左右的水分摄入。 2.方式:可以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也可以适当喝一些淡盐水,对于因发热出汗较多导致电解质丢失的情况有一定补充作用,但要注意盐的用量,避免过咸。 三、观察体温变化 1.监测频率:密切关注体温的变化情况,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是成人,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正常腋下体温范围是36-37℃左右;儿童测量体温可以选择腋下、口腔或直肠,但婴儿不建议口腔测温,可选择腋下或直肠测温。 2.判断标准: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先采用上述物理降温等方法;如果体温超过38.5℃,且患者伴有明显不适,如头痛、肌肉酸痛等,需要根据不同人群采取进一步措施。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要密切监测体温,避免体温过高引起惊厥等不良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冒发烧时,除了上述一般处理外,要特别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自行使用退热药物,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果儿童体温较高,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及用何种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要立即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感冒发烧时,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更加密切监测体温,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意识状态、呼吸等情况。如果老年人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体温反复,或者伴有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及时处理。 3.孕妇:孕妇感冒发烧时,要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休息。如果发烧情况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2025-10-14 16:16:51 -
咳痰时出现白色液体是怎么回事
咳痰少量白色稀薄液体无不适可能是正常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理性因素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等致气道炎症黏液腺增生分泌亢进)、慢性咽炎(咽部炎症致腺体分泌亢进)、肺炎恢复期(炎症吸收时排出白色黏液痰)、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窦炎(过敏致鼻腔分泌物倒流),儿童需观察伴随表现防过敏原,老年人防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特殊病史人群痰况改变需及时就医。 一、正常生理现象相关情况 呼吸道黏膜会持续分泌黏液,起到湿润气道、吸附灰尘等保护作用。当咳痰仅为少量白色稀薄液体,且无其他不适症状时,可能是正常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例如,晨起时可能因夜间呼吸道分泌的黏液积聚,咳痰时出现少量白色液体,这与夜间呼吸过程中黏液的自然分泌及体位变化后排出有关,通常不伴随发热、咳嗽加重等异常表现,与个体的生活环境湿度等因素也有一定关联,若环境过于干燥可能导致黏液分泌相对浓稠,但仍为白色。 二、病理性因素相关情况 (一)慢性支气管炎 多见于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颗粒物的人群,气道长期受炎症刺激,黏液腺增生、分泌亢进,可出现长期反复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浆液泡沫性,在寒冷季节或受凉后症状易加重,因气道炎症导致黏膜分泌增多,从而咳痰时出现白色液体。 (二)慢性咽炎 咽部受炎症持续刺激,黏膜下腺体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较多黏液,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可出现频繁清嗓、咳痰,咳出白色黏液样分泌物,多因咽部炎症导致局部腺体异常分泌所致,与长期用嗓过度、烟酒刺激等因素相关。 (三)肺炎恢复期 肺炎患者在炎症逐渐吸收过程中,肺部渗出物等逐渐被清除,可能会有白色黏液痰排出,提示病情处于恢复阶段,此时白色液体是炎症消退过程中气道排出的修复相关分泌物。 (四)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窦炎 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后,鼻腔及鼻窦黏膜发生过敏反应,腺体分泌增加,鼻腔分泌物可倒流至咽喉部,咳痰时便会出现白色液体,常伴有鼻痒、打喷嚏等过敏症状,与过敏原刺激导致的呼吸道黏膜过敏反应引发腺体分泌异常有关。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呼吸道黏膜较娇嫩,上呼吸道感染初期易出现咳痰带白色液体的情况,需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表现。若为过敏性因素导致,要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湿度适宜,儿童应避免自行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家长需留意儿童日常接触环境以排查过敏原。 (二)老年人 老年人呼吸道功能减退,纤毛运动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若咳痰时出现白色液体且伴有咳嗽加重、气短等症状,需警惕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应注意保暖,减少去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家人可协助老年人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但要注意力度适中。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若咳痰时白色液体情况改变(如量明显增多、颜色变黄等),提示可能有病情变化,需及时就医评估,遵循原有疾病的管理方案,如哮喘患者需关注是否因分泌物增多影响气道通畅,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4 16:16:14 -
感冒发热全身酸痛
感冒发热全身酸痛的原因包括免疫系统激活产生炎性介质及代谢产物堆积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别。非药物缓解可通过休息、物理降温与缓解酸痛、补充水分来进行。药物干预需遵循相应原则,儿童用专用安全药,成年人和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不适严重影响生活时合理用药。 一、感冒发热全身酸痛的原因 感冒发热时全身酸痛主要是因为机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后,免疫系统被激活,会产生如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作用于神经末梢,导致全身酸痛感;同时,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无氧代谢增加,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也会引起肌肉酸痛。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因病毒感染引发强烈免疫反应导致全身酸痛;成年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感冒时全身酸痛可能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感冒发热全身酸痛后恢复时间可能更长,且需警惕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休息 充足的休息非常重要,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感冒发热全身酸痛时都应保证足够的睡眠。儿童需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有利于身体恢复,因为休息时身体的代谢会趋于平稳,有助于减轻肌肉的酸痛感以及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对抗病原体。成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尽量减少活动量,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利于恢复。老年人休息时要注意床垫舒适度等,保证休息质量,促进身体恢复。 (二)物理降温与缓解酸痛 1.温度调节:可以通过适当增减衣物来调节体温,儿童要注意衣物不要过厚,避免影响散热,但也不能过少防止着凉,根据体温情况灵活调整;成年人和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感觉调整,保持身体处于相对舒适的温度环境中,有助于缓解因发热带来的不适和全身酸痛。 2.局部按摩:对于全身酸痛,可以进行轻柔的局部按摩,比如儿童的四肢肌肉部位,用轻柔的手法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酸痛,但要注意力度适中;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可以自己或由他人帮助按摩酸痛的肌肉群,不过要避免用力过猛加重不适。 (三)补充水分 多喝温水对于感冒发热全身酸痛的人群很关键,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防止一次饮水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水分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和代谢废物,有助于减轻全身酸痛的感觉,还能帮助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对退热也有一定帮助。 三、药物干预相关原则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需要药物干预时,要遵循一定原则。儿童感冒发热全身酸痛,应避免使用含有不合适成分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经过严格验证安全有效的药物来缓解症状;成年人和老年人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比如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时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来缓解发热和全身酸痛症状,但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随意用药。同时,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来考虑是否用药,而不是机械地按体温来用药,当全身酸痛等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合理用药缓解。
2025-10-14 16: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