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辉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协助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合理用药协助组委员,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哮喘协助组常委广东省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呼吸疾病,擅长呼吸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功能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怎样让感冒好得快

    感冒后可通过多方面来促进康复,包括保证充足休息与睡眠、补充足够水分、调整饮食(增加维生素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还有各自需注意的地方,如儿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老年人注意基础病及并发症、孕妇谨慎用药等。 一、休息与睡眠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感冒时身体需要能量来对抗病毒,良好的休息能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比如儿童可能需要10-14小时左右的睡眠。尽量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熬夜,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促进康复。 二、补充水分 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帮助痰液稀释,促进痰液排出。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较为适宜,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比如幼儿每天大约500-1000毫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充足的水分摄入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 三、饮食调整 1.增加维生素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研究表明,适当补充维生素C可以缩短感冒的病程。蔬菜方面,如西兰花、菠菜等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为身体提供营养支持。 2.选择易消化食物:感冒时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米饭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身体恢复。 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一般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减少室内病毒的浓度,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对于有儿童的家庭,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 五、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冒时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措施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果儿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感冒缓解药物,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但非必要不轻易用药,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2.老年人:老年人感冒后恢复相对较慢,且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感冒时要更加注意休息,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如果老年人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新的症状,如咳嗽加重、胸痛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引发其他并发症。 3.孕妇:孕妇感冒后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感冒时要多休息、多喝水,尽量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来对抗感冒。如果感冒症状较为严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孕妇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为感冒而产生焦虑情绪,这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2025-10-14 16:26:16
  • 出现感冒症状怎么治疗好

    一般感冒症状有非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症状应对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保暖、补充水分、饮食调整;鼻塞流涕可用生理盐水等缓解,咳嗽分情况处理,发热低热物理降温、高热遵医嘱用药;儿童要密切观察病情、谨慎用药护理;老年人防并发肺炎、避免药物过量、遵医嘱用药;孕妇用药谨慎,轻感冒先非药物治疗,重感冒遵医嘱。 补充水分:多饮用温开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水分需求略有差异,儿童新陈代谢快,需水量相对按体重计算更多。充足的水分摄入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饮食调整: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等症状。例如,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导致咳嗽加剧;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恢复。 针对不同感冒症状的应对 鼻塞、流涕: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来缓解。生理盐水能够减轻鼻腔黏膜的水肿,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对于儿童,使用生理盐水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如果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和睡眠,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时间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但要注意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咳嗽:如果是干咳,可以适当饮用蜂蜜水(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蜂蜜有一定的润肺止咳作用。对于有痰的咳嗽,不建议盲目使用止咳药,可通过多饮水、翻身拍背等方式帮助痰液排出。儿童咳嗽时,家长要避免随意给儿童使用成人止咳药,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成人药物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发热:低热时(体温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对于儿童,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的退热方式,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且儿童精神状态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但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 特殊人群感冒症状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冒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感冒药物,避免使用成分不明或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护理,保证其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冒后容易并发肺炎等并发症。老年人感冒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咳嗽加重、咳痰带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在用药方面,要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具有相似成分的药物,防止药物过量。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孕妇:孕妇感冒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轻度感冒时可先尝试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如果感冒症状较重,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以提高自身抵抗力来对抗感冒。

    2025-10-14 16:25:47
  • 感冒初期怎么压下去

    感冒初期可通过一般生活方式调整、物理缓解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应对。一般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保证充足休息睡眠和进行饮食调整;物理缓解方法有鼻部护理(生理盐水洗鼻、热敷鼻部)和穴位按摩(迎香穴按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儿童要密切关注体温等,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饮食等且防并发症,孕妇要谨慎处理、症状重时遵医嘱。 一、一般生活方式调整 (一)休息与睡眠 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感冒初期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建议7-9小时,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比如婴幼儿12-16小时等。睡眠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对抗感冒病毒,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很重要。 (二)饮食调整 1.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每天饮水量可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儿童则要按照年龄适当调整,比如幼儿每天可能需要1000-1500毫升。 2.清淡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身体集中精力对抗感冒。例如,辛辣食物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感冒症状加重。 二、物理缓解方法 (一)鼻部护理 1.生理盐水洗鼻: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够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病原体等,减轻鼻塞症状。可以购买正规的生理盐水洗鼻器,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洗鼻压力和方式,避免造成不适。 2.热敷鼻部:用温热的毛巾敷在鼻部,每次10-15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数次。热敷可以促进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二)穴位按摩 1.迎香穴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按摩时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按摩100-200下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摩迎香穴有助于改善鼻部通气状况,缓解鼻塞等感冒初期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按摩力度可适当调整,儿童按摩力度要轻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冒初期除了上述一般方法外,更要密切关注体温等情况。如果出现发热等情况,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方法,如松散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等。同时,儿童的饮食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且容易消化,保证充足的休息,家长要加强护理,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如果儿童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冒初期要特别注意保暖,但也要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出汗过多。饮食上要注意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感冒初期要多休息,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果出现咳嗽加重、发热持续不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感冒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炎等。 (三)孕妇 孕妇感冒初期要谨慎处理。生活方式调整上要保证充足休息,饮食要均衡营养。物理缓解方法可以适当采用,如生理盐水洗鼻等,但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果感冒症状较重,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

    2025-10-14 16:24:32
  • 咳嗽伴鼻塞应如何解决

    咳嗽伴鼻塞的应对可通过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通风、水分补充多饮温水、鼻腔清理用生理盐水滴鼻等、休息保障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非药物干预,若需用药可考虑含减充血剂成分缓解鼻塞的药物但要注意特殊人群禁忌,儿童非药物干预需更细致优先非药物,孕妇优先非药物需咨询医生,老年人非药物为首选用药需谨慎考虑相互作用。咳嗽伴鼻塞的应对可通过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定期通风换气)、水分补充(多饮温水,儿童适量多次)、鼻腔清理(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儿童操作轻柔,教大儿童正确擤鼻)、休息保障(保证充足休息)进行非药物干预;需用药时可考虑含减充血剂成分缓解鼻塞的药物但要注意特殊人群禁忌,儿童非药物干预更细致优先非药物,孕妇优先非药物且需咨询医生,老年人非药物为首选用药需谨慎考虑相互作用。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缓解鼻腔黏膜干燥及减轻咳嗽不适,同时减少空气中的刺激物对呼吸道的影响;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但需避免直接吹风刺激。 2.水分补充:多饮用温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同时湿润鼻腔黏膜,减轻鼻塞症状,儿童需适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过量引起不适。 3.鼻腔清理:对于鼻塞明显者,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生理盐水能有效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堵塞,儿童操作时需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年龄较大儿童可教导其正确擤鼻方法,协助排出鼻腔分泌物。 4.休息保障:保证充足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儿童需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成人也应避免过度劳累,让机体处于良好的恢复状态。 二、药物干预要点(仅提及药物名称) 若需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可考虑使用含减充血剂成分缓解鼻塞的药物(如伪麻黄碱类药物),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低龄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含此类成分的药物,孕妇使用相关药物需谨慎评估利弊,优先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使用;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使用药物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且以缓解患者舒适度为主要考量,而非机械按指征用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咳嗽伴鼻塞时,非药物干预需更加细致,如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损伤儿童稚嫩的鼻腔黏膜;优先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通过调整室内湿度、保证水分摄入等,仅在非药物干预无效且经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不恰当药物。 2.孕妇:孕妇出现咳嗽伴鼻塞时,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调节室内环境、适当饮水等缓解症状;若需使用药物,必须咨询医生,严格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3.老年人: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出现咳嗽伴鼻塞,非药物干预应作为首选,如精心调节室内湿度、适度饮水等;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充分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缓解症状,以保障用药安全和机体舒适度。

    2025-10-14 16:23:31
  • 干咳是什么症状

    干咳是咳嗽时无或极少痰液的呼吸道表现,病因分感染性(病毒、细菌感染致呼吸道炎症等)和非感染性(气道异物、过敏、胃食管反流、气道高反应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儿童要防异物吸入等,老年人需排查慢性病,女性可能与内分泌等相关,吸烟人群易因吸烟致咳,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影像、特殊检查等辅助。 一、干咳的定义 干咳是指咳嗽时无痰液或痰液分泌量极少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表现。 二、病因分类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早期,炎症刺激气道黏膜可引发干咳,常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2.细菌感染:百日咳杆菌感染引发的百日咳,早期多表现为干咳,随后可出现痉挛性咳嗽;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肺炎也可能以干咳起病。 (二)非感染性因素 1.气道异物:儿童尤其易发生,误吸入异物后刺激气道导致干咳,多有明确异物吸入史。2.过敏性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部或气道,可引起鼻后滴漏综合征导致干咳,常伴鼻痒、打喷嚏等过敏表现;支气管哮喘非发作期也可表现为干咳,多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后发作。3.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喉部咳嗽感受器引发干咳,常伴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4.气道高反应性疾病:除支气管哮喘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也可表现为干咳,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敏感。5.药物副作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后,约5%-20%患者可出现干咳不良反应。 三、不同人群表现特点及影响 (一)儿童 幼儿不会咳痰,呼吸道感染初期常以干咳为表现,需警惕异物吸入,若伴随呼吸急促、喘息要及时就医;学龄期儿童过敏性因素导致的干咳可能与接触校园环境中的过敏原相关,如花粉、宠物毛发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干咳需重点排查慢性疾病,如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因老年人机体反应性降低,症状可能不典型,常需借助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明确病因。 (三)女性 部分女性干咳可能与内分泌因素相关,如月经周期中激素变化影响气道敏感性,或与孕期、哺乳期的生理变化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四)吸烟人群 长期吸烟可刺激气道黏膜,导致气道炎症,易出现干咳,且增加肺部肿瘤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吸烟史是干咳病因排查的重要病史因素。 四、诊断相关要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接触史(如近期是否接触过敏原、异物等)、用药史(特别是ACEI类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史(如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 (二)体格检查 重点进行肺部听诊,了解呼吸音情况,有无异常啰音等。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如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粒细胞升高提示过敏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可能),C反应蛋白可辅助判断炎症程度。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排查肺部器质性病变,如肺炎、肺癌、气胸等。3.特殊检查: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性因素;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相关干咳。

    2025-10-14 16:22: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