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小儿癫痫,抽动症,神经内系统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现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具有10多年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诊治的临床经验,现为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 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了《临床脑电图图谱》及《癫痫:癫痫发作、综合征和治疗》,参与翻译《贝勒医学院神经科疑难病例讨论》。
展开-
手指头发麻是什么情况
手指头发麻多是因劳累过度、外伤、神经炎、颈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导致的。 1.劳累过度 患者长期使用手指头进行劳作,导致手指头处的肌肉和韧带长期处于牵拉的状态,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可引起机体出现手指头麻木的情况。 2.外伤 若患者手指头曾遭受外力冲击,导致手指头处的神经受损,神经传导出现阻碍,会引起机体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等症状。 3.神经炎 若患者手指头处遭受病原体感染,导致末梢神经受损,引起了神经炎,神经功能异常,可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情况,患者也可感觉到手指头发麻的情况。 4.颈椎间盘突出症 若患者本身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颈椎压迫周围神经根或血管,可导致手部神经受损或血液循环不畅,手指处无法及时接受神经传导,且出现短暂缺血、缺氧的情况,也可出现发麻、僵硬的现象。
2025-04-01 13:04:16 -
嗜睡的表现症状
正常情况下,嗜睡的表现症状主要有白天犯困、睡眠瘫痪、猝倒等。 1、白天犯困 如果在晚上睡眠充足的情况下,白天仍然会出现犯困的症状,可能是出现了嗜睡症。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锻炼,能增强自身的体质,能有效的缓解白天嗜睡的问题。 2、睡眠瘫痪 患者在入睡和醒来时暂时不能进行活动,会持续几分钟的时间,患者此时会在睡眠和清醒状态之间徘徊,可能是嗜睡的表现症状。建议平时多注意休息,避免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运动,必要时前往医院检查。 3、猝倒 发作时会使人的肌肉质量突然消失,使身体或头部出现无意识的瘫痪,持续几秒或者几分钟的时间,严重者可能会使膝盖虚脱。会在人大笑、兴奋、愤怒时出现猝倒,原因是肌肉质量的放松使其大脑突然进入短时间的睡眠导致,可能为嗜睡的表现症状,建议观察自身的情况,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2025-04-01 13:04:16 -
老是犯困嗜睡什么原因
老是犯困嗜睡,考虑可能与贫血、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因素有关,需要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1.贫血 如果是由贫血引起的,也会产生经常犯困、嗜睡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头晕、耳鸣、眼花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与贫血引起神经或肌肉组织缺氧有关。 2.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也可能会引起困倦、嗜睡,同时伴有身体乏力等,需要及时给予降糖治疗。 3.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有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由于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困倦、嗜睡等症状,还可能伴随相关的精神神经症状,比如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等。 4.颈椎病 常见的有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由于椎动脉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也可能出现犯困、嗜睡的症状。 如果总是反复出现犯困、嗜睡的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025-04-01 13:04:16 -
经常偏头痛吃什么药
经常偏头痛常用药物,包括发作期用药和预防性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盲目滥用药物而给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1、发作期用药 若是轻中度头痛的患者,可口服布洛芬片、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有利于缓解头痛症状;若是头痛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应用曲坦类药物,比如佐米曲普坦片、琥珀酸舒马普坦片、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等;若是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建议遵医嘱应用麦角胺类的药物,如麦角胺咖啡因片等。 2、预防性用药 经常偏头痛的患者,建议遵医嘱应用一些预防性的用药,比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有利于降低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减轻发作的程度;还可以应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常用的有盐酸帕罗西汀、盐酸舍曲林、盐酸度洛西汀等,可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减少偏头痛发作。
2025-04-01 13:04:16 -
嗜睡是什么原因
嗜睡可能是由营养不良、感冒和怀孕初期等原因引起的,一般可以通过服用药物、调整饮食以及规范的生活习惯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营养不良 饮食不当造成了营养不良,使身体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下降,导致嗜睡。患者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1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吃一些油炸辛辣食物,比如烧烤、麻辣烫和炸鸡等。 2、感冒 一般表现为头晕和流鼻涕等症状,头晕就使得患者嗜睡。一般可以通过服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怀孕初期 孕早期会出现畏寒、头晕、倦怠嗜睡等妊娠反应,一般于妊娠12周左右消失。孕早期的孕妇应保持健康规律地生活,注意饮食均衡、加强营养,保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运动,增强体质。
2025-04-01 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