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炳蔚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癫痫,抽动症,神经内系统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现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具有10多年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诊治的临床经验,现为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 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了《临床脑电图图谱》及《癫痫:癫痫发作、综合征和治疗》,参与翻译《贝勒医学院神经科疑难病例讨论》。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癫痫,抽动症,神经内系统疾病诊治。展开
  • 腔隙性脑梗塞是严重的疾病吗

    腔隙性脑梗塞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判断,部分患者症状轻、基础病少则病情较轻,经及时治疗可较好控制;少数患者症状重、有多种严重基础病则病情较重,恢复困难易留后遗症且复发风险高,要据具体病情等综合评估,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一、病情较轻的情况 1.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头痛、头晕,或者轻度的肢体无力、麻木等,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只是感觉手指或脚趾有轻微的麻木感,不影响正常的行走和握持物品等基本活动。从影像学角度看,病灶较小,一般直径在1-15毫米之间,病变范围局限。 对于年龄较轻,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机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好,即使发生腔隙性脑梗塞,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自身的调节,病情可能恢复较快,预后相对较好。比如一位30多岁的健康人群,因短暂头晕就医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一般不遗留明显后遗症。 2.治疗干预后 如果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等,病情通常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改善脑供血药物等,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很多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二、病情较重的情况 1.症状表现 少数患者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肢体瘫痪,如一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或者伴有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等。这是因为病灶可能累及了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域,影响了神经传导和脑的正常功能。例如,病灶累及了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就会导致言语不利;累及了运动中枢相关区域,就会引起肢体瘫痪。 对于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龄患者(年龄>75岁)同时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冠心病等,腔隙性脑梗塞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导致病情复杂难控。高龄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脑的储备功能下降,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后,机体的恢复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从而影响预后。 2.预后情况 病情较重的患者恢复相对困难,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而且再次发生腔隙性脑梗塞或者其他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控制基础疾病(如血压、血糖等),复发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加重病情。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有的病情相对较轻,有的则可能较为严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基础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估其严重程度。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以改善预后。

    2025-10-11 12:45:32
  • 小儿癫痫有哪些症状

    小儿癫痫症状多样,全身性发作包括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小儿常见,意识丧失、全身收缩等,各年龄段可发生,与神经系统发育等有关)和失神发作(多见于5-14岁小儿,意识突然丧失等,与遗传等有关,疲劳等可诱发);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意识清,有运动或感觉性发作等,与脑部局部病灶有关,玩耍兴奋等可诱发)和复杂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伴自动症等,与颞叶病变等有关,情绪波动可诱发),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以提高小儿生活质量。 全身性发作: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是小儿较常见的发作类型,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出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表现为四肢强直、伸直,头后仰,眼球上翻,喉部痉挛,发出叫声,面色发绀,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持续1-3分钟后进入昏睡期,苏醒后可能有头痛、乏力等不适,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此型发作在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生,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若患儿有脑部发育异常等病史,更易诱发该类型发作。 失神发作:多见于5-14岁小儿,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停止,发呆,呼之不应,手中物品可能落地,但不跌倒,双眼凝视前方,持续数秒后意识恢复,继续原来的活动,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这种发作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有癫痫家族史的小儿患失神发作的风险相对较高,日常生活中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发作。 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可分为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等。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常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足趾等部位,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感觉性发作可表现为躯体感觉异常,如麻木感、针刺感等,也可出现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异常感觉,如看到闪光、听到异常声音等。该类型发作与小儿脑部局部病灶有关,若小儿有脑部外伤、感染等病史,局部病灶刺激可能引发单纯部分性发作,在小儿玩耍兴奋等情况下,也可能因脑部兴奋灶被激发而出现发作。 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自动症,如反复咀嚼、吞咽、舔唇、摸索等无意识的动作,还可能出现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异常,如恐惧、焦虑、记忆障碍等。此型发作与小儿颞叶等部位的病变有关,若小儿颞叶有发育异常等情况,更容易出现复杂部分性发作,在小儿情绪波动较大时,可能诱发该类型发作。 小儿癫痫的症状表现因发作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儿的异常表现,一旦发现疑似癫痫发作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患有癫痫的小儿,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等,以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

    2025-10-11 12:42:54
  • 病毒性脑膜炎严重吗

    病毒性脑膜炎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起病急有发热、头痛等表现,部分患者病情轻可恢复,部分有明显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儿童和老年患者情况特殊需关注,其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需综合评估及时治疗。 一、病情轻重的判断因素 病毒性脑膜炎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从病原体方面看,不同病毒引起的脑膜炎严重程度有所差异,例如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相对常见,但也有一定的病情轻重变化;从患者自身情况来看,年龄是重要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严重情况。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在进行中,受到病毒侵犯时可能导致更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病毒性脑膜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预后相对更差。 二、一般表现及轻度情况 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起病较急,早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免疫状况良好,感染的病毒毒力较弱,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头痛、低热,经过适当休息和对症处理后,一般在数周内可逐渐恢复,这种情况相对不严重,对神经系统功能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害。 三、严重情况及表现 神经系统损伤方面: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较为严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还可能出现惊厥发作,这是因为病毒侵犯了大脑皮层等神经结构,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减退、癫痫、肢体运动障碍等,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对成年人则会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危及生命的情况:极少数病情极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因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脑疝,脑疝是一种非常危急的情况,会压迫重要的脑组织和神经,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及生命。 四、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患病毒性脑膜炎时,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特点,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精神萎靡、频繁呕吐、头痛加剧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在加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因为患病期间身体消耗较大,合理的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患病毒性脑膜炎后,要注意加强护理,防止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免疫力低,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总之,病毒性脑膜炎的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可良好恢复,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及时治疗。

    2025-10-11 12:41:40
  • 癫痫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表现多样,包括全面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癫痫持续状态,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各有相关诱因及好发情况等。 全面性发作: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发作前期可能无明显先兆,发作时首先出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收缩,表现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持续数秒后进入阵挛期,即肌肉交替性收缩与松弛,可伴有口吐白沫、面色发绀、大小便失禁等,发作持续1-3分钟后逐渐停止,患者进入昏睡状态,清醒后常感头痛、乏力等。这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的癫痫患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常见,多与脑部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失神发作(小发作):主要发生于儿童,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一般不超过30秒,发作时患者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中断,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如眨眼、咀嚼等,发作后立即清醒,继续发作前的活动,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脑部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儿童长期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可能诱发失神发作。 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搐,常见于一侧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等部位,可扩展至一侧肢体,发作后可能遗留暂时性的肢体瘫痪(Todd麻痹);感觉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的异常感觉,如麻木感、针刺感、电击感等;自主神经性发作,可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如腹痛、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精神性发作,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错觉、情感异常等。这类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病因可能与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局部病变有关,对于有脑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 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可出现类似梦游的表现,如无目的的摸索、行走、奔跑等自动症,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发作后不能回忆发作经过。多见于颞叶癫痫,与颞叶的病变相关,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饮酒等可能诱发该类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这是一种严重的癫痫发作类型,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患者可出现持续的抽搐、意识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常见于突然停药、不规范治疗的癫痫患者,以及有脑部严重病变的患者,如严重脑外伤、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等,在患者未规范控制癫痫病情时,生活中如遇到诱发因素(如感染、饮酒、睡眠不足等)容易引发癫痫持续状态。

    2025-10-11 12:39:43
  • 婴儿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婴儿脑出血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出血量而异,有意识改变、呼吸改变、颅内压增高表现、眼部症状、运动障碍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手术治疗等,需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家属要配合治疗照料婴儿。 一、临床表现 婴儿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出血量等不同而有差异。常见的表现有: 意识改变:轻度出血可能仅有短暂的激惹,随着出血量增加,可出现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例如,出血量较大时,婴儿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处于昏迷状态。这是因为脑出血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干扰了意识的调节中枢。 呼吸改变:可能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如呼吸急促、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等。这是由于脑出血累及了呼吸中枢相关区域,影响了呼吸的正常调控。比如,出血部位靠近呼吸中枢时,会直接干扰呼吸的节律和频率。 颅内压增高表现:前囟饱满、隆起,这是因为婴儿囟门未闭,颅内压力增高可导致囟门膨出。还可能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 眼部症状:可能有凝视、斜视等,如双眼固定向一侧凝视,这与脑出血导致眼部神经功能受损有关。另外,瞳孔可能出现改变,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可能有脑疝形成,这是病情危急的表现。 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肢体瘫痪,如一侧肢体活动减少或无力,这是因为脑出血损伤了运动传导通路。例如,出血灶对侧的肢体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活动受限。 二、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保持婴儿安静,避免过多搬动,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这是因为过多的搬动可能加重出血,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有助于维持婴儿的血氧供应,保证重要器官的功能。 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合适药物),通过静脉输注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甘露醇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降低颅内压。 控制出血:根据病情可能会使用止血药物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某些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脑出血可能需要针对性的止血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有脑疝形成倾向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脑室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婴儿的生命。但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 对于婴儿脑出血,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由于婴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各种治疗措施对婴儿的影响,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并且,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给予婴儿精心的照料,因为婴儿的康复情况与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良好的护理密切相关。

    2025-10-11 12:38: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