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童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肾区疼痛是怎么回事

    泌尿系统疾病相关有肾结石因代谢等致肾区绞痛伴血尿、肾盂肾炎细菌上行致肾区胀痛伴发热尿频等、肾小球肾炎因病因致肾区隐痛伴水肿蛋白尿等;腰部肌肉骨骼问题有腰肌劳损因不良姿势致肾区附近肌肉酸痛、腰椎间盘突出因退变等致疼痛放射伴下肢症状等;其他因素有肾囊肿较大时牵拉包膜致肾区胀痛、肾肿瘤生长致肾区隐痛伴消瘦血尿等;不同人群中儿童需警惕先天畸形等、女性孕期及感染需注意、老年人常合慢病肾区痛需重视早期筛查。 一、泌尿系统疾病相关 1.肾结石: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刺激尿路黏膜,引发肾区剧烈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常伴随肉眼或镜下血尿,其发生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因素相关,不同成分结石形成机制有别,如草酸钙结石与尿液中草酸、钙含量过高等有关。 2.肾盂肾炎:多由细菌感染上行累及肾盂所致,肾区表现为胀痛或酸痛,常伴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女性因尿道短等解剖特点更易发病,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等常见。 3.肾小球肾炎:多种病因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区隐痛或胀痛,常伴有水肿(多始于眼睑、颜面)、蛋白尿(尿液中泡沫增多)、血尿等表现,不同类型肾炎(如急性、慢性)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存在差异。 二、腰部肌肉骨骼问题相关 1.腰肌劳损:长期不良姿势(久坐、弯腰等)、过度劳累等致腰部肌肉慢性损伤,肾区附近肌肉出现酸痛,疼痛程度多较轻,与活动密切相关,休息、按摩等处理后可缓解。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使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疼痛可放射至肾区,常伴下肢麻木、无力,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外伤史人群,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可明确椎间盘突出情况。 三、其他因素相关 1.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较常见,较小囊肿多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牵拉肾包膜可引起肾区胀痛,通过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囊肿存在,其发生与肾小管憩室增多等因素有关。 2.肾肿瘤:肾细胞癌等肾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可导致肾区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伴随消瘦、肉眼血尿等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是确诊关键。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肾区疼痛需警惕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肾小球疾病等,儿童表述疼痛可能不精准,家长需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如排尿异常、发热等),及时就医排查。 女性:孕期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肾脏,产后子宫恢复等也可能影响肾区,此外,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需注意个人卫生,孕期定期产检关注肾脏情况。 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肾区疼痛需考虑慢性肾病进展、血管病变等,因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应重视早期筛查,如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

    2025-10-23 14:17:28
  • 肾衰竭吃什么药

    治疗肾衰竭常用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控制血压等类型药物,使用时需注意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治疗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依患者具体情况选药并监测。 一、治疗肾衰竭的常用药物类型 (一)纠正贫血的药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常用药物,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因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现肾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造血,改善贫血状况。对于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来调整用药,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二)调节钙磷代谢的药物 1.磷结合剂:如碳酸钙等,慢性肾衰竭时肾脏排磷减少,血磷升高,钙磷乘积升高会导致异位钙化等问题,磷结合剂可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减少磷的吸收,降低血磷水平。在儿童中使用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根据体重等因素谨慎选择合适剂型和剂量范围。 2.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骨化三醇等,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活化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但在不同年龄人群中使用需注意剂量差异,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三)控制血压的药物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这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m2)的患者要慎用,儿童使用时更要谨慎评估肾功能等情况。 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肾衰竭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和药物代谢、排泄的差异。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需精确根据儿童的体重、贫血程度等调整,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过敏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肾衰竭时,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减退,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对于调节钙磷代谢的药物,要更密切监测血钙、血磷水平,防止出现高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果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在使用治疗肾衰竭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ACEI类药物时,要注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等指标的影响,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无论何种人群使用治疗肾衰竭的药物,都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出现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使用ACEI类药物可能出现干咳、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肾衰竭的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

    2025-10-23 14:17:27
  • 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水肿的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导致水肿的机制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水钠潴留,炎症反应激活RAAS进一步使水钠潴留加重水肿,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水肿,不同年龄人群机制有相似处也可能存在差异表现。 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水钠约99%-99.5%被肾小管重吸收,仅1%-1.5%形成终尿。当GFR下降时,水钠滤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从而导致水钠潴留。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使得肾小球对水钠等物质的滤过能力显著降低,进而引发水钠在体内的蓄积。这种情况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影响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从而出现因GFR下降导致的水钠潴留及相应水肿表现。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炎症反应可激活RAAS。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作用于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使其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血管紧张素Ⅱ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进一步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在不同年龄人群中,RAAS激活机制相似,但儿童由于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炎症刺激下RAAS激活对水钠代谢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比如,有研究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体内RAAS相关指标会出现明显异常变化,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醛固酮分泌增多,从而促使水钠潴留加重,引发水肿。 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肾小球基底膜等结构因炎症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可从肾小球滤过膜漏出,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液体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而回流减少,进而引起水肿。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受损,使得原本不能滤过的蛋白质等物质漏出到尿液中,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就会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导致水肿形成。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血管弹性等方面与年轻人存在差异,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水肿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总体机制是相似的,都是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出现水肿。

    2025-10-23 14:17:11
  • 眼睛肿是肾脏的问题吗

    眼睛肿可能由肾脏问题或非肾脏因素引起,肾脏问题导致的眼睛肿常伴尿液异常、血压升高、腰酸腰痛等,非肾脏因素包括睡眠、过敏、眼部疾病、血液循环问题等,可通过伴随症状和医学检查区分,发现眼睛肿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其他可能导致眼睛肿的原因 非肾脏因素 睡眠相关:睡眠不足、睡眠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引起眼睛肿。如果前一晚熬夜或者枕头过低,影响面部血液回流,晨起时容易出现眼睛肿,这种情况通常起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可逐渐缓解。对于儿童来说,睡眠不足还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等,长期睡眠不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 过敏: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化妆品等,可引起眼部过敏反应,出现眼睛肿,常伴有眼睛瘙痒、发红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或玩具过敏,成人则可能因工作环境等接触不同过敏原。 眼部疾病:麦粒肿、霰粒肿等眼部局部炎症也会导致眼睛肿,同时可能伴有眼部疼痛、红肿等表现。比如麦粒肿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麦粒肿等眼部感染性疾病。 血液循环问题: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可能更容易出现眼睛肿。此外,长时间低头工作、久坐等人群,由于头面部血液回流不畅,也可能导致眼睛肿。 如何区分眼睛肿是否由肾脏问题引起 伴随症状 肾脏问题相关伴随症状:肾脏疾病引起的眼睛肿往往还伴有其他表现,如尿液异常,可能出现泡沫尿(提示蛋白尿)、血尿等;还可能有血压升高,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腰酸、腰痛等表现。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除了眼睑水肿外,长期可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非肾脏问题相关伴随症状:如果是过敏引起的眼睛肿,除眼睛肿外,多有接触过敏原的病史,且瘙痒明显;睡眠因素导致的眼睛肿,去除相关因素后可很快缓解;眼部疾病引起的眼睛肿,局部症状较突出,如麦粒肿会有眼部红肿热痛等表现。 医学检查 尿液检查: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尿中蛋白、红细胞等情况,若尿蛋白阳性、有红细胞等,提示肾脏可能有病变。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确地评估尿蛋白排出量,有助于判断肾脏受损程度。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若肾功能异常,提示肾脏可能存在问题。对于儿童,肾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年龄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异常。 眼部检查:眼科医生通过眼部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是眼部本身疾病导致的眼睛肿,如裂隙灯检查等。 如果发现眼睛肿,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明确原因。如果怀疑是肾脏问题引起,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肾脏疾病的具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23 14:16:53
  • 横纹肌溶解症损伤了肾怎么办

    横纹肌溶解症损伤肾的处理包括立即停止诱因,补液促进代谢废物排出,碱化尿液防肌红蛋白沉积,防治高钾血症,严重时血液净化,针对原发病治疗,还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考虑儿童生理特点调整。 一、立即停止诱因 如果是药物、运动等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损伤肾,首先要立即停止相关诱因。比如因服用特定药物引起的,应遵医嘱停用可疑药物;因过度运动引起的,要让患者休息,避免继续剧烈运动。这是因为持续的诱因会进一步加重横纹肌溶解对肾的损伤。 二、补液治疗 目的:通过补充水分来增加尿量,促进肌红蛋白等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肌红蛋白对肾小管的堵塞。 具体方法:一般采用静脉补液,常用等渗盐水等。对于成人,补液速度和量需根据患者的脱水情况、心肾功能等调整,通常要保证尿量维持在100-150ml/h以上。儿童则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补液量和速度,以避免补液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三、碱化尿液 原理:碱性尿液可以减少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常用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 具体操作: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碳酸氢钠的用量,通过静脉滴注等方式给予。但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尤其是血钾等,因为碱化尿液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四、防治高钾血症 原因:横纹肌溶解时细胞内的钾释放到细胞外,容易导致高钾血症,而高钾血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监测与处理: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当血钾升高时,可使用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对抗钾对心脏的毒性,同时可使用胰岛素-葡萄糖溶液促进钾进入细胞内,还可使用排钾利尿剂等。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剂量的精确计算,避免因高钾血症导致严重后果。 五、血液净化治疗 适用情况:当患者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等情况时,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方式选择:可选择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等方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毒素、过多的水分以及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血液滤过则更侧重于清除中大分子物质等。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设备和模式,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血管通路建立等问题。 六、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如果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原发病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损伤肾,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年龄等因素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 七、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电解质、尿量等情况。对于儿童,要频繁监测相关指标,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同时,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少尿、无尿、水肿、心悸等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3 14:16: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