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名词解释
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CD)是一组临床病理表现相同但病因不同、好发于儿童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主要病变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MCD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是主要临床表现。儿童患者多于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但多数患儿不伴肉眼血尿。成人患者起病隐匿,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MCD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初治病例泼尼松1mg/(kg·d),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如果激素依赖或复发,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MC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因素。饮食上应注意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肾毒性药物。 对于MCD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5-06-19 17:51:16 -
慢性肾炎能不能同房
慢性肾炎患者能否同房应根据病情决定,稳定时可适当同房,不稳定时应避免。 慢性肾炎患者能否同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患者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一般可以同房;但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出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或者肾功能不全,同房可能会加重病情,应尽量避免。 同房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体力消耗增加,使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能使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加重病情。此外,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等,也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因此,建议慢性肾炎患者在同房前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是否同房。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积极控制血压和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总之,慢性肾炎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同房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决策。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025-06-19 17:50:54 -
膜性肾病一期怎么治疗
膜性肾病一期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主要方法有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感染、劳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同时需定期复查和注意饮食、休息。 膜性肾病一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进行干预,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感染、劳累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并发症治疗主要是针对膜性肾病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进行治疗,如水肿、蛋白尿等。 需要注意的是,膜性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以专业医生的建议为准。
2025-06-19 17:50:42 -
肾病脸部浮肿怎么办
肾病脸部浮肿怎么办? 及时就医:肾病脸部浮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尿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等,以减轻脸部浮肿的症状,保护肾脏功能。 饮食调整: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高盐、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建议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奶类等。 休息与运动: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肾病脸部浮肿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25-06-19 17:50:42 -
糖尿病和尿毒症是一样的病吗
糖尿病和尿毒症不一样,糖尿病是代谢疾病,表现为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症状有恶心、呕吐等,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糖尿病和尿毒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尿毒症则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使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素无法排出,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皮肤瘙痒、水肿等。尿毒症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 因此,糖尿病和尿毒症不是一样的病。如果您有糖尿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025-06-19 17: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