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高霞主任医师(35)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高霞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儿童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什么是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是由肾功能下降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 一、症状表现: 1.若病情较为严重且无明显症状时,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还会导致腹胀或腹泻,严重情况下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等症状。此外,还会有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情况,也可能引起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不良状况。 二、诊断方式: 1.可到医院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2.同时要进行病理学检查。 三、治疗方法: 1.可根据医生指导选择药物治疗,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酸亚铁片等。 2.严重时需采取肾移植手术治疗。 四、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总之,肾功能不全需要引起重视,要及时了解其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一病症。

    2025-06-16 17:17:54
  • 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通常指的就是胡桃夹综合征。 一、胡桃夹综合征主要是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夹住左肾静脉,致使左肾静脉受压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胡桃夹现象也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在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中较为多发,儿童则多发于13到16岁,是儿童非肾性血尿常见原因之一。 1.具体而言,就是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过程中,处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处受到挤压,进而夹住左肾静脉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2.临床上诊断本病常借助超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以及左侧腰腹部疼痛。 二、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具体状况,并在医生指导下开展针对性治疗。 总之,了解胡桃夹综合征的特点和诊断方法等,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

    2025-06-16 17:17:45
  • 正常尿是什么颜色

    正常尿液颜色通常可分为透明色或者淡黄色。 一、尿液是人体的代谢物,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部分尿酸、无机盐、水、尿素等物质会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下流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其中水分通常占比最重,所以如果平时喝水较多,水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就会使尿液呈现透明色;而若长时间不喝水,尿液中的尿胆素浓度会增高,从而让尿液变成淡黄色。 二、尿液颜色出现异常往往提示着一些问题。比如排出的尿液呈深黄色,可能意味着存在上火的情况;若尿液为红色,则提示排泄者的泌尿系统有病变,像肾炎、尿路结石等;若是尿液为蓝色或是暗绿色,则可能是斑疹伤寒、原发性高血钙症等所导致。 如果尿液颜色出现异常,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总之,尿液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一些状况,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2025-06-16 17:17:04
  • 单独肌酐高是什么原因

    血肌酐和尿肌酐是人体体内的代谢废物,若单纯尿肌酐升高可能与吃肉多有关,可继续监测评估;而单纯血肌酐升高则要考虑肾功能衰竭,需积极诊治。 一、肌酐和尿素等均为人体每天会产生的代谢废物,其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而肌酐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1.若只是单纯尿肌酐升高,其他检查都无异常,那么可能是近期进食肉类较多导致的,此时应定期监测尿肌酐的变化情况。 二、如果是血肌酐升高,这就提示肾功能衰竭,意味着肾脏损害很严重,必须要高度重视,积极前往医院进行诊治。血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等,需要结合病史、用药情况以及检查结果等来寻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总之,对于血肌酐和尿肌酐的情况要加以关注,根据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06-16 17:16:42
  • 肌酐低是什么原因孕妇

    孕妇肌酐低可能是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贫血或患有某些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同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肌酐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孕妇营养不良:如果孕妇在孕期摄入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足,可能会导致肌酐偏低。 2.孕妇身体瘦弱:有的孕妇本身体质较弱,身体瘦小,也会出现肌酐低的情况。 3.孕妇贫血: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这也会导致肌酐偏低。 4.其他:孕妇患有某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也可能会导致肌酐偏低。 如果孕妇发现肌酐偏低,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6-16 17:16: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