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慢性肾衰不知道可不可以治愈
慢性肾衰目前难以完全治愈,其早期通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可延缓进展,但中晚期肾脏损伤多不可逆,治疗目标为延缓进展等;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基础病因、患者年龄、生活方式、并发症情况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慢性肾衰患者有各自特点,总体需长期综合管理来延缓病情进展。 不同阶段的特点及预后差异 早期阶段:在慢性肾衰竭早期,通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并发症等措施,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例如,对于由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引起的慢性肾衰,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轻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使肾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一般也无法完全逆转已经受损的肾脏结构和功能。 中晚期阶段: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肾脏的损伤已经较为严重,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往往是不可逆的。此时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延缓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很难实现肾脏功能的完全恢复。 影响预后的因素 基础病因:如果基础病因能够被有效去除或控制,可能会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比如由肾前性因素(如严重脱水、失血等导致肾灌注不足)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发展为慢性肾衰的情况,在及时纠正肾前性因素后,部分患者肾功能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相关的基础病因,通常预后相对较差。 患者年龄:年轻患者相对来说可能在身体的耐受性、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还是取决于肾脏损伤的程度等因素;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肾脏储备功能本身就下降,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慢性肾衰患者至关重要。例如,合理的饮食控制,严格限制蛋白质、磷等的摄入,可以减轻肾脏负担;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整体状况,延缓疾病进展。反之,不注意生活方式,如大量摄入高蛋白饮食、吸烟酗酒等会加重肾脏损害。 并发症情况:慢性肾衰患者常并发贫血、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会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比如严重的高血压会持续加重肾损害,而纠正贫血等并发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耐受性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慢性肾衰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损伤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指标;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要特别注意合并症的管理,用药时更要权衡药物对肾脏等多器官的影响;女性慢性肾衰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等。总之,慢性肾衰竭总体上难以治愈,需要长期的综合管理来延缓病情进展。
2025-10-16 13:20:13 -
什么病需要做血液透析
慢性肾脏病进展到肾衰竭阶段,当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或出现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时需血液透析;急性肾衰竭中急性肾损伤持续不缓解且有严重症状时需血液透析;药物或毒物中毒且肾脏排泄困难时也可考虑血液透析,儿童和老年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需特殊谨慎评估和监测。 一、慢性肾脏病进展到肾衰竭阶段 1.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当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持续低于15ml/(min·1.73m2)时,肾脏已经无法有效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此时通常需要考虑血液透析。例如,一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发展,肾小球逐步硬化、纤维化,滤过功能进行性丧失,当达到上述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时,往往需要血液透析来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 2.出现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可能出现高钾血症,血钾水平显著升高,可达到6.5mmol/L以上,高钾血症会影响心脏的节律,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还可能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血液pH值低于7.2,患者会有深大呼吸等表现;同时伴有明显的水肿,即使限制水分摄入,水肿仍难以消退,影响心肺功能等,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急性肾衰竭 1.急性肾损伤持续不缓解:在急性肾衰竭中,如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情况,若患者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后,肾功能仍持续恶化,出现少尿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并且伴有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同时存在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就需要进行血液透析。例如,一些因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患者,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血液透析来帮助肾脏排出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三、其他一些特定情况 1.药物或毒物中毒且肾脏排泄困难:当某些药物或毒物过量中毒,如长效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且中毒物质能够通过血液透析被清除,同时患者伴有肾功能受损或出现了中毒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意识障碍、电解质紊乱等,此时也可以考虑血液透析。因为血液透析可以利用其半透膜的原理,将血液中的毒物转运到透析液中,从而达到清除毒物的目的,帮助患者脱离危险。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考虑血液透析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相关指标,确保透析的安全和有效。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特别注意透析过程中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和参数等。
2025-10-16 13:19:57 -
慢性肾炎治愈吧
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其预后受病理类型、蛋白尿程度、血压水平等因素影响,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长期稳定病情,部分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总体很难完全治愈,但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不同患者病情转归差异大且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一、慢性肾炎的定义与特点 慢性肾炎全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肾小球疾病,其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影响慢性肾炎预后的因素 1.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炎相对预后较好,而一些病理表现为严重增生、硬化等情况的肾炎预后较差。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患者的某些病理类型可能有不同的转归,但总体而言,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关键因素之一。 2.蛋白尿程度: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会加重肾小球的损伤,加速病情进展。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蛋白尿的控制情况类似,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因蛋白尿变化而影响病情。生活方式方面,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加重蛋白尿对肾脏的损害,所以需低盐饮食。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的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会使蛋白尿难以得到良好控制,加速慢性肾炎向肾衰竭发展。 3.血压水平: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反过来损害肾脏。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都会促进病情进展。在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会导致血压波动,不利于血压控制。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如果不能规律监测和控制血压,会加速慢性肾炎的恶化。 三、慢性肾炎的治疗与病情转归 1.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一般治疗方面,强调休息,避免劳累,根据病情适当运动。对于蛋白尿和高血压的控制是关键,常用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2.病情转归情况: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稳定病情,蛋白尿减少、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病情进展缓慢,对生活质量和寿命影响较小。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等。这其中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等;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总体来说,慢性肾炎很难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不同患者的病情转归存在较大差异,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2025-10-16 13:19:12 -
肾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有哪些
肾功能评估涉及多项指标,血肌酐是肾功能不全诊断重要指标但受肌肉等因素影响,尿素氮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其他指标,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金标准,血尿酸升高对肾功能不全有提示作用但需排除干扰,尿常规中尿蛋白等指标与肾功能不全相关,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肾脏形态结构辅助诊断。 一、血肌酐(Scr) 血肌酐是肾功能不全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在肌肉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肌酐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反比。当肾功能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不过,血肌酐受肌肉含量、饮食等因素影响,比如肌肉量少的人群(如老年人、消瘦者)血肌酐可能偏低,此时单纯依据血肌酐评估肾功能可能不够准确。 二、尿素氮(BUN) 尿素氮也是常用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泄。但尿素氮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等情况可导致尿素氮升高,所以尿素氮升高不一定单纯由肾功能不全引起,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三、肾小球滤过率(GFR) 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金标准。可以通过血清肌酐、年龄、性别、体重等公式来估算GFR,如CKD-EPI公式等。GFR能更准确地反映肾脏滤过功能的整体情况,当GFR下降时提示肾功能受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GFR的正常范围不同,例如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生理性减退,GFR会较年轻人低,评估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四、血尿酸(UA) 血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尿酸排泄减少,可导致血尿酸升高。但血尿酸升高还可见于痛风、高嘌呤饮食等情况,所以血尿酸升高对肾功能不全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需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于有痛风病史的人群,在评估肾功能时更要关注血尿酸变化,因为这类人群肾功能不全时血尿酸异常更易发生。 五、尿常规 尿常规中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也与肾功能不全相关。尿蛋白阳性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可能出现问题,可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等情况;尿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尿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而慢性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影响肾功能。对于不同性别,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相对更易发生,在评估肾功能时需结合尿常规综合判断。 六、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可能出现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形态学改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肾脏超声表现也有差异,儿童肾脏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肾脏超声表现不同,通过肾脏超声可以辅助判断肾脏的大体结构是否正常,协助肾功能不全的诊断。
2025-10-16 13:18:55 -
低压高一定是肾病吗
低压高即舒张压高原因多方面,非肾病相关因素有年龄与性别、生活方式(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精神心理因素;肾病相关因素是因肾病致水钠潴留或RAAS激活等,不过低压高不一定是肾病,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来明确是否由肾病引起。 一、非肾病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 中青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单纯舒张压高的情况。这与该年龄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等因素有关。女性在某些生理阶段,如月经周期、孕期等,也可能出现舒张压的波动,但不一定是肾病导致。例如,育龄女性在孕期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血管系统也会有相应调整,可能出现舒张压的改变,但多数并非肾病引起。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升高较为明显,但部分老年人也可能存在舒张压高的情况,这与外周血管阻力等因素相关,而非必然由肾病导致。 生活方式 饮食:高盐饮食是导致舒张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量摄入钠盐会使人体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舒张压。比如长期每天钠盐摄入超过6克,就可能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与肾病并无直接关联。 吸烟与饮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引起舒张压升高;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者舒张压升高的风险明显增加,这并非肾病所致。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体重增加,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就包括舒张压升高。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血管调节功能减弱,容易出现舒张压异常,与肾病关系不大。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舒张压升高。例如一些长期面临工作高压的人群,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舒张压升高,但这通常不是肾病引起的。 二、肾病相关因素导致舒张压高 肾病引起舒张压高主要是因为肾脏疾病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或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机制。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增多,可引起舒张压升高;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进而引起水钠潴留,也可能出现舒张压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舒张压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肾病,只是肾病是导致舒张压高的一个可能原因。 要明确舒张压高是否由肾病引起,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比如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水肿、蛋白尿等肾病相关表现,进行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来综合判断。如果怀疑是肾病导致的舒张压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肾病的具体类型等,以便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2025-10-16 13: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