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儿童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急进性肾炎会有什么症状
急进性肾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出现肉眼血尿(儿童易被忽视)、尿中泡沫增多(受不良生活方式影响)、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的水肿(儿童眼睑水肿易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的血压升高(儿童表述受限)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老年人因基础肾功能减退风险更高)。 一、血尿 表现:患者多出现肉眼血尿,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等。这是因为急进性肾炎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能力受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若发现尿液颜色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血尿可能被忽视,因为儿童对自身身体状况描述不准确,而家长可能未及时察觉尿液颜色改变,所以对于有急进性肾炎风险的儿童,如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等情况,更需关注日常尿液情况。 二、蛋白尿 表现:尿中泡沫增多是常见表现之一,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出增加,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形成较多泡沫。不同年龄段人群蛋白尿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因饮食等因素,泡沫情况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本身有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蛋白尿情况,因为高盐饮食会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等,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使蛋白尿加重。 三、水肿 表现:多从眼睑、颜面开始水肿,逐渐可波及全身。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水钠潴留,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对于儿童患者,眼睑水肿可能更易被发现,因为儿童颜面部相对较为娇嫩,水肿时外观变化明显。 病史因素影响:若患者本身有其他基础肾脏疾病病史,如既往有肾小球肾炎等病史,发生急进性肾炎导致水肿的情况可能更复杂,需要综合既往病史来判断病情进展等情况。 四、高血压 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对于成年人,可能会主动诉说头痛等不适,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烦躁不安等情况,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等。 年龄与血压关系:不同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不同,儿童有其特定的血压正常范围,急进性肾炎导致的高血压在儿童中需严格监测血压变化,因为儿童血压波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等情况。 五、肾功能急剧恶化 表现:患者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迅速升高,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情况。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对于老年人,本身肾功能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减退,发生急进性肾炎时肾功能恶化可能更迅速,需更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特殊人群风险:老年人有基础肾功能减退,在急进性肾炎发生时,肾功能恶化风险更高,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早期发现少尿、无尿等情况并积极就医。
2025-10-23 14:03:32 -
肾病综合征可以完全治愈吗
肾病综合征预后因原发性病理类型而异,微小病变型儿童预后较好成人复发略高,系膜增生性轻中度预后好重度易复发肾功能减退,系膜毛细血管性治疗难进展快预后差,局灶节段性易复发部分进展肾衰竭;继发性预后取决于基础疾病;影响预后因素有病理类型、治疗反应、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情况,部分经规范干预可缓解但需具体评估。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情况 1.微小病变型肾病:此型在儿童中多见,约80%~90%的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经规范治疗后多数可达到临床缓解,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有自发缓解倾向,但存在复发可能,不过随着规范管理复发频率可能降低。而成人患者经治疗后也有一定缓解率,但相对儿童患者复发风险可能略高。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病理改变者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部分可缓解,预后较好;重度病理改变者治疗较困难,易复发,肾功能可能逐渐减退。 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此型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多缓慢进展,肾功能易逐渐恶化,预后较差。 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约半数患者经治疗后可达临床缓解,但易复发,部分患者数年内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预后相对较差。 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情况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基础疾病。例如,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病综合征,若能有效控制过敏性紫癜的病情,部分患者肾病综合征可缓解,预后较好;由糖尿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其预后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肾脏病变进展速度等相关,若血糖控制不佳且肾脏病变进展快,则预后较差;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其预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活动度、累及肾脏的严重程度等有关,病情活动期控制不佳则易反复且影响肾功能。 三、影响肾病综合征预后的相关因素 1.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决定了基本的预后走向,如微小病变型相对预后较好,而一些病理类型较严重的则预后较差。 2.治疗反应:对药物治疗敏感,能较快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相对预后较好,而治疗反应差、易复发的患者预后相对欠佳。 3.患者年龄:儿童患者中微小病变型肾病预后相对成人中该类型的预后较好;成人随着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发生风险增加且机体恢复能力相对减弱,可能影响预后。 4.基础疾病情况: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其肾病综合征预后相对更优,如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稳定控制则利于肾病综合征相关预后改善。 总体而言,部分肾病综合征通过规范的医疗干预可以达到临床缓解,但不同患者因病理类型、治疗反应及个体基础情况等不同,不能简单判定能否完全治愈,需具体评估后综合判断。
2025-10-23 14:03:17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小儿肾病综合征有多种表现,早期常见水肿,从眼睑、颜面始,渐及全身,呈凹陷性,与蛋白尿程度相关且受体位影响;有尿量减少,需注意与其他原因鉴别,还有尿液泡沫增多;因蛋白丢失营养受影响致疲劳乏力;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部分早期可出现轻度血压升高,需定期监测血压。 影响因素:水肿程度可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与蛋白尿的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蛋白尿越多,水肿往往越明显。而且水肿会受患儿的体位影响,活动后水肿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比如行走后下肢水肿可能加重等。 尿液变化 尿量减少:部分患儿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这是由于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同时水肿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肾脏灌注减少,从而使尿量减少。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尿量减少相鉴别。对于小儿来说,正常尿量会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婴幼儿正常尿量为每天400-500ml,学龄前儿童为每天500-600ml,学龄儿童为每天600-800ml,若低于此范围需警惕尿量减少的情况。 尿液泡沫增多:尿液中出现较多泡沫也是常见表现之一。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从而产生较多泡沫,而且这些泡沫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消散。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尿液像啤酒样有很多泡沫,此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尿常规等。 疲劳乏力 发生机制: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机体营养状况受到影响,能量供应不足,患儿会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小儿原本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正常活动,当患有肾病综合征时,这种营养丢失导致的能量缺乏会使孩子表现出比平时更容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可能会变得不爱玩耍,容易困倦等。 食欲减退 原因及表现: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水肿等不适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另一方面与疾病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有关。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营养需求较高,食欲减退会进一步影响其营养摄入,不利于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孩子可能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进食量明显减少。 血压变化 早期可能的表现:部分小儿肾病综合征早期可能会出现血压轻度升高的情况,但也有很多患儿血压可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肾脏病变可能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引起血压升高。不过对于小儿来说,血压的正常范围也因年龄而异,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比如学龄前儿童正常血压收缩压为80-110mmHg,舒张压为50-70mmHg,学龄儿童收缩压为9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若超出此范围需进一步评估。
2025-10-23 14:03:16 -
什么是肌肉溶解症出现的原因
肌肉溶解症外在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创伤、药物、感染、极端温度,内在因素涉及遗传代谢病、代谢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运动需控强度时间、老人创伤后要评估肌肉、有遗传病史者需监测指标、自身免疫病患者要积极治原发病防肌肉溶解。 一、外在因素导致肌肉溶解症 1.剧烈运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过度健身等可使肌肉过度收缩,引发无氧代谢,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同时肌肉细胞膜受损,导致肌细胞内的肌红蛋白等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发肌肉溶解。例如,马拉松运动员长时间奔跑后较易出现此类情况。 2.创伤:挤压伤(如重物砸压身体某部位)、车祸、手术创伤等会直接造成肌肉组织损伤,使肌细胞破裂,细胞内的内容物释放入血,引发肌肉溶解。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诱发肌肉溶解,如他汀类降脂药,其可能通过干扰肌肉细胞的代谢过程,导致肌肉损伤;部分抗抑郁药、抗病毒药物等也存在引发肌肉溶解的风险,具体机制与药物对肌肉细胞的毒性作用相关。 4.感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间接导致肌肉炎症损伤,进而促使肌肉溶解发生,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影响肌肉细胞的稳定性。 5.极端温度:高温环境下,肌肉可能因过热出现痉挛、代谢紊乱等情况;低温环境中,肌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导致肌肉缺血损伤,增加肌肉溶解风险。 二、内在因素导致肌肉溶解症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可增加肌肉溶解的易感性,如磷酸化酶缺乏症等遗传性肌肉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肌肉代谢相关酶功能异常,使肌肉对损伤的耐受能力下降,易发生溶解。有此类遗传病史的家族成员需格外关注自身肌肉健康状况。 2.代谢紊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机体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影响肌肉细胞的内环境稳态,导致肌肉损伤;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肌肉代谢功能受影响,也可能增加肌肉溶解的风险。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肌肉组织,引起肌肉炎症、损伤,进而导致肌肉溶解,这类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异常是关键致病因素。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剧烈运动时应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因过度运动引发肌肉溶解;老年人肌肉功能相对较弱,若发生创伤等情况,更需及时评估肌肉状况,预防肌肉溶解;有遗传代谢病家族史的人群需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及肌肉相关指标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积极规范治疗原发病,密切关注肌肉状态,预防肌肉溶解的发生。
2025-10-23 14:03:15 -
狼疮性肾炎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狼疮性肾炎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多方面:肾功能正常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肾功能不全时适当限制且提高优质蛋白占比,儿童需在专业指导下调整;限制盐分摄入,每日3-5克以内;根据有无水肿、少尿等调整水分摄入,有水肿或少尿时限制;保证充足维生素摄入,多吃新鲜蔬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咖啡、浓茶,戒烟限酒。 一、蛋白质摄入方面 狼疮性肾炎患者若肾功能正常,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鸡蛋、牛奶等。研究表明,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蛋白质代谢。一般来说,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1-1.2克优质蛋白质。但如果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此时应选择低蛋白饮食,且优质蛋白占比要更高,可咨询医生制定个体化的蛋白质摄入方案。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谨慎调整,应在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保证既能满足生长需求,又不加重肾脏负担。 二、盐分摄入方面 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应控制在3-5克以内。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对于伴有水肿或高血压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尤为重要。比如,要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不同年龄段患者对盐分的耐受不同,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防止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 三、水分摄入方面 若患者没有明显水肿、少尿等情况,水分摄入可基本与常人相似,但要根据个体的尿量等情况调整。如果存在水肿或少尿,需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毫升左右。例如,若患者当日尿量为500毫升,那么当日进水量大约控制在1000毫升左右。儿童患者由于新陈代谢较快,且肾脏浓缩功能不完善,水分摄入的调整需更加精细,要密切观察尿量、水肿等情况来合理安排水分摄入。 四、维生素摄入方面 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麦面包、糙米等。维生素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肾脏的氧化应激损伤。不同年龄患者对蔬菜水果的摄入需求有差异,儿童患者要注意蔬菜水果的安全食用,避免误吸等情况,同时根据年龄调整食用量和种类。 五、避免刺激性食物 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间接影响肾脏功能。同时,要限制咖啡、浓茶的摄入,因为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对肾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肾脏损害,不利于狼疮性肾炎的病情控制。
2025-10-23 14: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