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小腹疼想大便坠胀怎么回事
导致小腹疼想大便坠胀的原因多样,包括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肿瘤(直肠癌、结肠癌)、女性盆腔炎症性疾病以及少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累及肠道(如输尿管下段结石),不同疾病在年龄、性别、发病机制、生活方式及病史关联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肠道感染 (一)细菌性痢疾 1.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相对更易感染,性别差异不显著。 2.发病机制:志贺菌感染肠道后,侵袭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溃疡,导致小腹疼想大便坠胀感,同时伴有黏液脓血便等表现,多有不洁饮食史。 3.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易引发感染。 4.病史关联:既往无特殊病史,但近期有接触传染源风险时易发病。 (二)病毒性肠炎 1.年龄方面:儿童尤其常见,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 2.发病情况:病毒感染肠道后,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小腹疼想大便坠胀,常为水样便,可伴有发热等症状。 3.生活方式:在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易相互传播,生活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也可感染。 4.病史:既往健康儿童易患,有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史者可能病情更重。 二、肠易激综合征 1.年龄与性别:中青年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 2.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诱发,表现为小腹疼想大便坠胀,排便后症状可部分缓解,粪便性状多有改变,如腹泻型、便秘型或腹泻便秘交替型。 3.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可促使发病。 4.病史: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病史,但可能有长期精神心理方面的情绪波动史。 三、结直肠肿瘤 (一)直肠癌 1.年龄:中老年多见,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高。 2.发病情况:肿瘤生长刺激肠道,引起肠道狭窄、炎症等,出现小腹疼想大便坠胀,可伴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里急后重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消瘦等表现。 3.生活方式: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4.病史:既往有结直肠腺瘤等癌前病变病史者,发生直肠癌风险增加。 (二)结肠癌 1.年龄与性别:中老年多发,男性略多于女性。 2.发病机制:肿瘤生长导致肠道部分梗阻或炎症反应,出现小腹疼想大便坠胀,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部肿块等,晚期可有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3.生活方式:同样与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生活方式相关。 4.病史: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相关肠道疾病病史者,患病风险高。 四、盆腔炎症性疾病(女性) 1.年龄与性别: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 2.发病情况: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组织感染,如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出现小腹疼想大便坠胀,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出血等,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3.生活方式:不洁性生活、经期卫生不良等可增加发病风险。 4.病史: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盆腔炎病史等,再次发生盆腔炎症性疾病风险增加。 五、泌尿系统疾病累及肠道(少见情况) (一)输尿管下段结石 1.发病机制:输尿管下段结石刺激肠道神经,可反射性引起小腹疼想大便坠胀感,同时多伴有腰部或腹部绞痛、血尿等表现,疼痛较为剧烈。 2.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相对多见。 3.生活方式:饮水少、长期久坐等可能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4.病史:既往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者更易复发。
2025-09-29 13:41:33 -
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是什么意思
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是胃镜下胃黏膜无萎缩性改变但有活动性炎症的描述,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诊断靠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不同人群需依自身特点处理。 一、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的定义 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是胃镜下对胃黏膜炎症状态的一种描述。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没有萎缩性改变,而“伴活动”提示胃黏膜存在活动性炎症,意味着胃黏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炎症活动的表现。 二、病因方面的相关因素及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常见的病因。Hp可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损伤胃黏膜屏障;还可释放多种酶和毒素,引起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感染Hp的概率不同,儿童可能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感染,成年人也可因不良卫生习惯等感染。有Hp感染病史的人群患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的风险更高。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喜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等,都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炎症活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比如长期酗酒者胃黏膜损伤风险显著增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可能因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引发炎症活动。 其他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部分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的发生,不过相对Hp感染等因素占比相对较小。一些全身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胃的血液循环等间接导致胃黏膜炎症活动。 三、临床表现及相关特点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而成年患者症状相对更典型为上腹部的各种不适。女性和男性在症状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可能因个体差异在对症状的耐受和描述上有不同。 体征情况:多数患者体检时无明显阳性体征,部分患者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四、诊断方法及相关指标意义 胃镜检查:是诊断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的重要手段。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活动的表现。通过胃镜还可钳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中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可明确炎症活动。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适用于各年龄人群,阳性提示有Hp感染;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同时明确是否有Hp感染及炎症情况,对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Hp感染引起,可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进行根除治疗,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规范,不同年龄人群用药有一定差异,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药物。对于非Hp感染因素引起的,需避免诱因,如停用不必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对症治疗:对于有反酸、腹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对症药物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比如抑酸剂可缓解反酸等症状,但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对肾功能等的影响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在治疗时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总之,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是胃黏膜有炎症活动的一种胃部疾病状态,明确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等相关情况,对于患者的正确诊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5-09-29 13:40:26 -
慢性胃炎能吃藕粉吗
慢性胃炎患者可适量食用藕粉,食用时需注意把控量、选择适宜温度及合理搭配,病情稳定期可较放心食用,急性发作期不宜大量食用,儿童和老年患者食用时各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量等,老年患者需关注消化及可能合并疾病的影响。 一、慢性胃炎患者食用藕粉的可行性 慢性胃炎患者通常可以适量食用藕粉。藕粉是一种易于消化的食物,其主要成分是淀粉,进入人体后可较快被分解为葡萄糖等供能物质,一般不会对胃黏膜造成明显刺激。从营养角度看,藕粉能为人体提供一定能量,且相对温和,适合慢性胃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作为一种辅助的营养补充食物。 二、食用藕粉的注意事项 1.食用量的把控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每次食用藕粉的量不宜过多。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50-100克左右。因为虽然藕粉容易消化,但一次性摄入过多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胃肠负担。例如,过量食用藕粉可能会导致胃部胀满不适等感觉。 可以分多次少量食用,这样既能保证身体获取足够的能量,又能减轻胃部的消化压力。 2.食用温度的选择 藕粉的食用温度要适中,不宜过烫或过冷。过烫的藕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的不适反应,比如灼热感等;而过冷的藕粉则可能导致胃部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一般建议将藕粉冲泡至37-40℃左右再食用,这个温度接近人体体温,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小。 3.搭配情况 慢性胃炎患者在食用藕粉时,可搭配一些温和的食物。例如,可以搭配少量的红枣、桂圆等具有健脾作用的食材一起食用。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桂圆也有一定的补益心脾作用,与藕粉搭配有助于增强营养且对胃部的刺激较小。但要注意避免搭配过于油腻、辛辣或刺激性强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藕粉的消化吸收,甚至加重胃部的不适症状。 三、不同病情阶段的食用差异 1.病情稳定期 在慢性胃炎病情稳定期,患者的胃部黏膜损伤相对较轻,消化功能也相对较好,此时可以较为放心地适量食用藕粉。例如,处于缓解期的慢性胃炎患者,除了正常食用藕粉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一些其他易消化的食物摄入,如小米粥等,进一步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2.急性发作期 当慢性胃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患者往往会有较为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呕吐、反酸等。此时不建议大量食用藕粉,因为即使藕粉相对温和,但在急性发作期胃部的消化功能进一步减弱,大量食用藕粉可能会加重胃部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缓解。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以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稀米汤等,待病情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并适量食用藕粉。 四、特殊人群的情况 1.儿童慢性胃炎患者 儿童慢性胃炎患者食用藕粉时更要注意适量。儿童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藕粉的消化能力有限。一般建议年龄较小的儿童(3-6岁)每次食用藕粉量控制在30-50克左右,并且要注意食用温度和搭配的合理性。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食用后的反应,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调整饮食。 2.老年慢性胃炎患者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减退,食用藕粉时除了注意上述一般事项外,还需更加谨慎。老年患者的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所以更要控制藕粉的食用量,并且要确保藕粉冲泡充分,以便于消化吸收。另外,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如果合并糖尿病,还需要注意藕粉的糖分对血糖的影响,可选择无糖或低糖的藕粉品种,并在食用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025-09-29 13:38:16 -
肚子一阵一阵的痛、腹泻的病因是什么
腹痛、腹泻可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饮食不当、食物过敏、肠道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气候变化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引起吸收障碍,出现腹泻,常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2.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高发,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流行。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腹泻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呕吐症状较为明显,可伴有腹痛、恶心、发热等。 (二)细菌感染 1.大肠杆菌:包括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产毒性大肠杆菌可产生肠毒素,刺激肠道分泌增加,引起腹泻,多为水样便,量较多;侵袭性大肠杆菌可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出现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等。 2.沙门菌:常通过食用被污染的肉类、蛋类等食物感染,患者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大便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婴幼儿感染后可能病情相对较重。 3.志贺菌:引起的菌痢,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饮食因素 1.饮食不当:婴幼儿添加辅食过快、过多,或突然改变饮食种类,如过早添加大量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可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泻、腹痛。成人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生冷食物、油腻食物,也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例如,大量食用冰镇西瓜后,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出现腹痛、腹泻。 2.食物过敏:部分人群对牛奶、海鲜等食物过敏,进食后可引起肠道过敏反应,出现腹泻、腹痛,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表现,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食物过敏相对更常见。 (二)肠道功能紊乱 1.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与精神因素、饮食不规律等有关,儿童和成人都可发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隐痛,腹泻为间断性,大便性状多无明显异常改变,但有时也可出现稀便。 2.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发病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症状可在应激状态下加重,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多为黏液便,排便后腹痛可缓解,部分患者也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 (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1.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可出现腹泻、腹痛,同时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同时伴有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表现。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引起肠道不良反应,导致腹泻、腹痛。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腹泻,腹痛程度不一,大便可呈稀糊状或水样。 (四)气候变化 气温突然变化,尤其是腹部受凉时,可引起胃肠蠕动加快,导致腹痛、腹泻。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寒冷季节,腹部保暖不当易出现这种情况。
2025-09-29 13:35:31 -
喝干柠檬片拉肚子怎么回事
柠檬片可能导致人拉肚子,原因包括个体差异因素(部分人胃肠道敏感)、柠檬片刺激性成分影响(酸性物质刺激、黄酮类等成分干扰)、食用方式与状态因素(空腹食用、食用温度不适)以及特殊人群情况(儿童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胃肠道疾病患者黏膜脆弱),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食用柠檬片。 一、个体差异因素 每个人的胃肠道功能存在差异,部分人群的胃肠道较为敏感,柠檬片中含有的柠檬酸等成分可能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5%-20%的人群属于高敏感胃肠道类型,他们对食物中某些成分的变化更为敏感,当摄入柠檬片后,就容易出现肠道蠕动异常的情况,进而导致拉肚子。对于这类人群,应根据自身胃肠道耐受情况谨慎食用柠檬片。 二、柠檬片的刺激性成分影响 1.酸性成分刺激 柠檬片含有较高浓度的柠檬酸等酸性物质,正常情况下,胃肠道会分泌相应的消化液来适应一般的食物刺激,但对于敏感人群或过量食用柠檬片时,过多的酸性物质会超过胃肠道的缓冲和适应能力。比如,一次性大量饮用泡有较多柠檬片的水,会使胃肠道内酸性环境急剧改变,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一般建议每天食用柠檬片的量控制在适量范围,避免过量摄入酸性成分。 2.黄酮类等成分影响 柠檬片中还含有黄酮类等其他成分,虽然其具体的致泻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有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可能会对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干扰。例如,可能影响肠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和水分吸收等过程。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柠檬片中的这些成分更容易诱发肠道的不适反应。 三、食用方式与状态因素 1.空腹食用影响 如果在空腹状态下食用柠檬片,由于胃部没有食物缓冲,酸性物质对胃黏膜和肠道的刺激会更加直接。空腹时胃内胃酸分泌相对较多,再加上柠檬片的酸性刺激,很容易引起胃肠道的应激反应,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而拉肚子。所以,建议不要空腹食用柠檬片,可以选择在饭后适量食用,减少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 2.食用温度因素 过凉的柠檬片食用后也可能刺激胃肠道。例如,从冰箱中取出直接食用的柠檬片,低温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进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因此,食用柠檬片时应注意保持合适的温度,避免过凉的柠檬片刺激胃肠道。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群体 儿童的胃肠道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为敏感。儿童食用柠檬片后出现拉肚子的概率可能更高。一方面,儿童对食物中成分的耐受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儿童的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所以,家长应谨慎给儿童食用柠檬片,如要食用,需控制好量且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避免儿童因食用柠檬片而出现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2.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肠道蠕动调节功能也有所减弱。老年人食用柠檬片后,更容易受到柠檬片中成分的影响而出现肠道蠕动异常导致拉肚子。老年人在食用柠檬片时应更加注意适量,并且关注自身食用后的反应,若出现拉肚子等不适,应及时调整饮食。 3.胃肠道疾病患者 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等患者,其胃肠道黏膜已经处于较为脆弱或敏感的状态。柠檬片的酸性等成分会进一步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腹泻等症状。这类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食用柠檬片,必要时避免食用。
2025-09-29 13: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