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通大便有什么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通大便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使用开塞露、服用泻药等。但对于便秘严重或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意见,避免不良反应。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同时多喝水,保持肠道湿润。 2.适度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排便反射。 4.使用开塞露 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可以帮助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5.服用泻药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泻药,但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便秘严重的患者,或者有其他肠道疾病的患者,以上方法可能并不适用。在使用任何方法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同时,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该谨慎选择通便方法,避免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2025-05-12 10:57:39 -
喝柠檬草茶会拉稀吗
一般情况下,柠檬草茶不会导致拉稀,但孕妇、低血压患者、胃溃疡患者及过敏体质者应避免饮用,以免对自身及胎儿健康、血压、胃部或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饮用后若出现拉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饮用并咨询医生。 1.孕妇 柠檬草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该避免饮用柠檬草茶。 2.低血压患者 柠檬草茶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因此低血压患者应该避免饮用柠檬草茶,以免导致血压过低,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3.胃溃疡患者 柠檬草茶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的症状,因此胃溃疡患者应该避免饮用柠檬草茶。 4.过敏体质者 柠檬草茶中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者应该避免饮用柠檬草茶。 总之,饮用柠檬草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如果出现拉稀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停止饮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05-12 10:56:33 -
胃结石的症状及治疗
胃结石的症状多样,包括闷痛、胀痛、隐痛、灼痛、剧痛、绞痛等,还会有饱胀、早饱、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功能不良表现。 一、形成原因:主要是患者摄入的食物含大量鞣酸,会在胃内形成植物性结石,极少数人因进食怪癖会出现毛发性结石等。临床上常见于进食山楂或柿子后出现胃结石。 二、症状表现:患胃结石后会有上腹部疼痛,持续时间长且程度剧烈,餐后或空腹均可能出现,有些病人还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 三、治疗方法:可服用碳酸氢钠、莫沙必利、胃复安、依托必利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帮助排石。症状严重者可采取内镜下碎石治疗。若胃石较大内镜下无法击碎,或已出现肠穿孔,患者可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也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总之,胃结石会带来多种症状和不适,其形成原因多样,治疗方法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做好术后复查。
2025-05-12 10:55:27 -
食道痛什么原因
导致食道痛的原因有胃酸反流、感染、外伤、食道疾病等,不同原因导致的食道痛可能伴随不同的症状,长期或严重的食道痛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应关注并及时就医。 1.胃酸反流 胃酸反流到食道,会引起食道炎症和疼痛。 2.感染 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食道,可能导致疼痛。 3.外伤 吞食异物或剧烈呕吐等,可能导致食道损伤引起疼痛。 4.食道疾病 如食道炎、食道溃疡、食道癌等。 5.其他原因 某些药物、过敏反应、系统性疾病(如硬皮病)等也可能引起食道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原因导致的食道痛可能伴随不同的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呕吐、体重下降等。如果您长期或严重的食道痛,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接受适当的治疗。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服用药物者等,食道痛可能提示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应特别关注并及时就医。
2025-05-12 10:54:07 -
为什么以前的蛔虫病现在没有了
以前蛔虫病患病率高,现在几乎没有了,主要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改善、饮食习惯改变、医疗水平提高以及寄生虫防治工作加强。 1.卫生条件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了蛔虫病的传播机会。 2.饮食习惯改变 现在的饮食习惯更加健康,人们普遍食用经过加工和烹饪的食物,减少了食用生肉、生菜等容易感染蛔虫的食物的机会。 3.医疗水平提高 现在的医疗水平提高,人们能够及时就医,接受有效的治疗,减少了蛔虫病的传播和感染。 4.寄生虫防治工作加强 现在的寄生虫防治工作加强,政府和医疗机构更加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了对寄生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总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的改变、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寄生虫防治工作的加强,蛔虫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已经几乎消失。
2025-05-12 10: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