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拉肚子发低烧
拉肚子发低烧可能由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需关注拉肚子次数、粪便性状、低烧情况及伴随症状,通过饮食调整、休息保暖等非药物干预,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若出现频繁腹泻、持续高烧、严重腹痛呕吐、脱水表现或儿童异常情况等需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拉肚子发低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感染性因素较为常见,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此外,腹部受凉、饮食不当(食用不洁食物、过多进食生冷食物等)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对于儿童来说,还可能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有关;而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胃肠功能减退等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二、症状表现及监测 拉肚子情况: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能是稀便、水样便等。需观察每天腹泻的次数、粪便的颜色、气味、是否有黏液或脓血等。 低烧情况:体温一般在37.3℃-38℃之间,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通过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同时,还需关注患者是否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对于腹泻患者,应暂时调整饮食,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对于儿童,要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摄入,可适当饮用米汤、口服补液盐等防止脱水。老年人则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易于消化。 休息与保暖: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等温暖腹部,避免腹部再次受凉加重腹泻和不适。儿童和老年人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更要加强保暖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拉肚子发低烧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脱水,因为儿童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腹泻易导致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选用适合儿童的口服补液盐。同时,儿童的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拉肚子发低烧时要警惕可能出现的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送医就诊。在饮食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消化能力进行合理调整,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又易于消化吸收。 五、何时需就医 如果拉肚子频繁,每天排便次数在10次以上;低烧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8.5℃且持续时间较长;出现严重腹痛、呕吐不止、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精神烦躁或萎靡等);儿童出现嗜睡、哭闹不安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7 12:42:04 -
克痢痧与蒙脱石散哪种药物对治疗腹泻更有效
克痢痧为含白芷等中药的中成药能解毒辟秽理气止泻适用于痧气腹痛等但疗效受个体差异及病因影响,蒙脱石散可覆盖修复消化道黏膜对各种原因腹泻均有作用尤其适用于儿童且安全性高,需综合腹泻病因、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不能简单判定哪种更有效,若为感染性腹泻可能需搭配抗感染治疗再选相应止泻药,简单非感染性腹泻可据具体情况选但要循证合理选用。 一、克痢痧的作用机制与适用情况 克痢痧为中成药,其成分包含白芷、苍术、石菖蒲等多种中药,通过解毒辟秽、理气止泻发挥作用,适用于痧气腹痛、泄泻腹泻等情况,其对因暑湿邪气等引发的腹泻有一定调节肠道功能等作用,但疗效受个体差异及腹泻病因影响,不同患者使用后效果可能不同,比如部分因夏季暑湿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的患者可能会有症状改善,但对于其他复杂病因引起的腹泻,其效果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二、蒙脱石散的作用机制与适用情况 蒙脱石散主要通过覆盖消化道黏膜,与黏液蛋白结合,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均有作用,包括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从而止泻,对于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等都可发挥对症止泻效果,且因其几乎不进入血液循环,相对安全性较高,尤其适用于儿童腹泻等情况,能在不影响儿童肝肾功能等代谢的基础上起到止泻作用。 三、基于不同因素的比较分析 (一)年龄因素 儿童使用时,婴幼儿使用蒙脱石散更具优势,因为其几乎不进入血液循环,对婴幼儿肝肾功能影响小;而克痢痧对于儿童的适用性需谨慎评估,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克痢痧的成分代谢可能加重儿童肝肾负担,所以婴幼儿应优先考虑蒙脱石散。青少年及成年患者使用时,两者需根据具体腹泻病因等综合选择。 (二)生活方式因素 若因饮食不洁导致腹泻,两者的效果因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而有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蒙脱石散的吸附毒素作用更敏感,而部分患者可能对克痢痧的理气止泻作用更敏感,但都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三)病史因素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存在肝肾功能不全,使用蒙脱石散相对更安全,因为其不进入血液循环;而克痢痧需要经过肝肾代谢,可能加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肝肾负担,所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优先考虑蒙脱石散。总体而言,不能简单判定克痢痧与蒙脱石散哪种对治疗腹泻更有效,需综合腹泻病因、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比如感染性腹泻可能需要结合抗感染治疗,再搭配相应止泻药物,若为简单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蒙脱石散或克痢痧,但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依据患者实际状况合理选用。
2025-10-17 12:37:47 -
总放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屁增多可因饮食中摄入产气食物、进食过快吞入空气等饮食因素引发,也可由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消化系统问题导致,还与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疾病因素相关,某些药物可影响肠道功能致放屁增多,儿童因摄入产气食物或吞入空气及消化功能弱易放屁,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菌群变化易放屁,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因激素变化等易出现放屁增多。 一、饮食因素 1.产气食物摄入:某些食物本身易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如豆类富含低聚糖,人体缺乏相应消化酶,难以完全消化,进入肠道后经细菌发酵可产生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洋葱、大蒜等含有的硫化物,在肠道代谢过程中也会生成气体;碳酸饮料中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胃肠道后,会增加排气量。2.进食习惯影响:进食过快或边吃边说话时,会吸入较多空气,这些空气进入肠道后,会通过放屁的方式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问题 1.消化不良:当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分解不充分时,未消化的食物进入肠道后被细菌发酵,从而产生气体导致放屁增多。例如胃肠动力不足人群,食物在胃内排空时间延长,在肠道停留时间随之延长,进一步促进发酵产气增加。2.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有害菌过度繁殖时,其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规律等情况,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 三、疾病因素 1.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肠道敏感性增高,易出现腹痛、腹胀、放屁增多等症状,情绪紧张、压力大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2.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的人群,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表现为放屁多、腹胀、腹泻等症状。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放屁增多,比如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进而使肠道产气增多;还有一些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可能存在影响胃肠道功能的副作用,从而引起放屁增多。 五、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若过多摄入糖果、豆类等产气食物,或吃饭时嬉戏打闹导致吞入空气,易出现总放屁情况。且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因消化不良出现放屁多。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消化不良,同时肠道菌群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也更易出现菌群失调,导致总放屁。3.女性: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如月经前期激素变化可能使肠道敏感性增加,出现放屁增多;孕期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肠道,影响肠道蠕动,也会引起放屁增多。
2025-10-17 12:36:14 -
突然打嗝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突然打嗝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进食过快过饱、食用刺激性食物、吞咽空气等;病理性因素包含胃肠道疾病(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神经系统疾病(脑部病变)、药物副作用等,儿童打嗝多因进食不当,老年人突然打嗝需警惕病理性因素,特殊病史人群突然打嗝要重视原有疾病复发加重。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突然打嗝 1.进食相关因素: 进食过快过饱:当进食速度过快或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时,胃内会迅速积聚较多气体,刺激膈肌,引发打嗝。例如,快速吞咽大量食物或饮料时,同时会咽下较多空气,这些气体刺激膈肌收缩,从而导致打嗝。 食用刺激性食物:摄入过冷、过热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对膈肌产生短暂的刺激,引起膈肌不自主收缩,进而出现打嗝现象。比如食用刚从冰箱取出的冷饮后,膈肌可能因温度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打嗝。 吞咽空气:长时间嚼口香糖、吸烟、饮用碳酸饮料等行为,会使人体不自觉地吞咽较多空气,空气进入胃肠道后会刺激膈肌,引发打嗝。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突然打嗝 1.胃肠道疾病: 胃炎、胃溃疡:这类疾病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蠕动紊乱,气体在胃内积聚,刺激膈肌引发打嗝。例如,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受损,胃酸分泌异常,可能影响胃的排空,使气体潴留而诱发打嗝。 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能反射性地引起膈肌痉挛,导致打嗝。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同时可能伴随打嗝表现。 2.神经系统疾病: 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控制膈肌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膈肌异常收缩,引发打嗝。例如,脑干梗死可能干扰对膈肌运动的神经调节,从而出现频繁打嗝的症状。 3.其他病理性因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在服用后可能产生打嗝的副作用,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具体药物引发打嗝的机制与药物对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但一般在停药或调整用药后症状可能缓解。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儿童突然打嗝多与进食不当相关,如进食过急、过快或食用生冷食物等。家长需注意调整儿童的进食习惯,避免儿童在进食时嬉笑打闹,以防吞咽过多空气引发打嗝。 2.老年人:老年人突然打嗝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如胃肠道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典型,若频繁打嗝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的器质性病变。 3.特殊病史人群:有胃肠道疾病病史或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突然打嗝更应引起重视,可能是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的表现,需结合病史进一步评估病情,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10-17 12:34:51 -
主治医师什么是消化不良腹泻
消化不良腹泻由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饮食因素、疾病影响等致胃肠黏膜消化分解障碍营养吸收不良及肠道运动节律改变引发,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有未消化残渣次数增多等,诊断结合病史症状等检查,治疗分非药物干预(调整饮食、腹部保暖等)和针对病因处理(针对基础病、补充益生菌等,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成因 消化不良腹泻是指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的腹泻,同时伴有消化不良表现。其成因包括:1.胃肠动力异常:胃肠蠕动过快或过慢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如胃肠蠕动过快时,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未能充分消化吸收便排出体外;2.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干扰正常消化过程,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泻;3.饮食因素:进食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进食不规律,超出胃肠消化负荷,致使消化不良并出现腹泻,例如长期大量进食油炸食品;4.疾病影响:某些疾病如慢性胃炎、胆囊炎等,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腹泻。 二、病理机制 胃肠黏膜对食物的消化分解出现障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同时肠道运动节律改变,使得粪便形成异常,表现为腹泻。具体而言,正常情况下胃肠能将食物逐步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当出现病理情况时,这一分解过程受阻,且肠道运动失去正常节律,水分和未消化物质不能被合理重吸收与调配,最终引发腹泻并伴随消化不良症状。 三、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大便中可见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软或呈水样等表现。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除腹泻、消化不良外,还易出现食欲减退;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发生消化不良腹泻时更需警惕脱水等并发症;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胃肠功能紊乱,使消化不良腹泻症状更明显。 四、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诊断 需结合患者病史(如饮食情况、基础疾病史等)、症状表现,可能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以观察粪便中有无异常成分,或进行胃肠功能检查如胃肠镜等明确病因。 (二)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难消化食物,规律进食,如每日定时定量进餐;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刺激胃肠;2.针对病因处理:若由基础疾病导致,需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处理,如胆囊炎患者需针对胆囊炎症进行规范处理;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可在科学依据下适当考虑补充益生菌,但需遵循相关医学规范,避免不恰当使用。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重饮食卫生和合理喂养,避免因饮食不当加重病情;老年人则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预防脱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025-10-17 12:3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