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展开
  • 大便是黑色说明在排毒吗

    大便黑色通常不是在排毒,可能由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引起,饮食因素如动物血、肝脏或深色食物,药物因素如铁剂、铋剂,疾病因素如上消化道出血(常呈柏油样黑便,可见于胃溃疡等)、肠道疾病等,发现大便黑色,排除饮食和药物因素或伴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治疗,不可误认是排毒而延误病情。 饮食因素: 动物血或肝脏摄入:如果近期食用了较多的动物血(如猪血、鸭血等)或动物肝脏,其中的铁元素在肠道内会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呈现黑色。例如,大量食用鸭血后,一般1-2天内大便可能会呈现黑色,这是正常的饮食相关现象,并非排毒。 某些深色食物:像蓝莓、桑葚等深色食物,也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黑,这是食物本身的色素引起的,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大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 药物因素: 铁剂: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服用后大便往往会变黑。这是因为铁剂在肠道内与硫化氢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一般在停止服用铁剂后,大便颜色会慢慢恢复。 铋剂:一些治疗溃疡等疾病的铋剂,也会使大便变黑,其原理是铋剂在肠道内发生反应产生黑色物质。 疾病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当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出血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铁元素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导致大便呈黑色,而且这种黑色大便往往呈现出像柏油样的光泽,质地黏稠。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例如,胃溃疡患者如果溃疡面出血,就可能出现黑便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导致黑便,可能是由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需要谨慎对待,及时诊断处理。 肠道疾病:某些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黑便,但相对上消化道出血来说较少见,比如肠道肿瘤等,也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如果发现大便黑色,首先要回忆近期的饮食、药物服用情况,如果排除了饮食和药物因素,或者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大便隐血试验、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是认为是在排毒而延误病情。

    2025-09-29 10:52:19
  • 升结肠0.8厘米是大的吗

    升结肠病变大小0.8厘米是否算大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从一般情况看相对较小,但要从病变性质、不同人群差异考虑,且发现后都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以制定后续诊疗计划,良性病变如息肉小于1厘米可考虑内镜下处理,恶性病变0.8厘米也需结合多因素评估,老年人群处理更谨慎,年轻人群可更积极但也需遵循规范,总之明确病变性质是制定精准诊疗方案的关键。 良性病变:如果是良性病变,如良性息肉等,0.8厘米的息肉相对不算大。一般来说,对于结肠息肉,小于1厘米的息肉有一定比例是可以通过内镜下较小创伤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等。但不同的良性病变还有其各自的特点,例如炎症性息肉等,其大小为0.8厘米时,需要结合炎症的程度等综合判断后续的处理方式等。 恶性病变:如果是恶性病变,0.8厘米的病灶相对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但也不能单纯以大小来完全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等,还需要结合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多方面因素。不过相对一些更大的恶性肿瘤病灶,0.8厘米的恶性病灶在肿瘤分期等方面可能处于相对较早的情况,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不同人群的差异考虑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于升结肠0.8厘米的病变,在评估和处理时需要更谨慎地考虑身体的耐受情况等。比如在考虑是否进行手术等有创操作时,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因为相对年轻人群,老年人耐受手术等操作的能力可能较差。 年轻人群:年轻人群如果发现升结肠0.8厘米的病变,相对来说身体状况可能更好一些,在处理上可能可以更积极一些,但也需要遵循医疗规范来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变性质后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 进一步检查的重要性 无论年龄、性别等因素如何,发现升结肠0.8厘米的病变后,都需要进一步通过结肠镜等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变的性质,例如进行活检等操作以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等。通过准确的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后,才能更精准地制定后续的诊疗计划,比如如果是良性息肉可以考虑内镜下处理等,如果是恶性病变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分期等情况来制定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2025-09-29 10:50:50
  • 减肥期间便秘怎么办

    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建立良好排便习惯来缓解便秘,若长时间未改善或伴随异常症状需就医评估,孕妇等特殊人群便秘更要谨慎就医。 具体做法: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每100克菠菜约含2.2克膳食纤维;水果可选择苹果,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2.4克膳食纤维;全谷物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像燕麦片,每100克含10.6克膳食纤维。减肥期间可合理搭配这些食物,保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25~30克左右,但要注意控制总热量,避免因过量摄入导致热量超标影响减肥效果。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原理: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软化,利于排出。 具体做法: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可以分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如果在减肥期间进行运动,还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比如成年人一般按这个量即可,而儿童则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保证水分摄入充足但不过量。 适度运动 原理: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具体做法:减肥期间可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以上,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100步左右;对于年轻人还可以进行慢跑,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老年人则适合打太极拳,每天练习30分钟左右。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原理:固定排便时间能让肠道形成生物钟,利于排便。 具体做法: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比如早餐后半小时,尝试去厕所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厕所待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其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引导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 就医评估 情况:如果通过以上非药物干预措施长时间仍无法改善便秘情况,或者便秘伴随腹痛、便血等异常症状时。 处理: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出现便秘情况更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评估,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方法缓解便秘,避免自行用药等不当处理对胎儿造成影响。

    2025-09-29 10:49:03
  • 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消化系统典型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规律、进食少量即饱胀因胃蠕动弱、频繁嗳气因胃排空问题、反酸因幽门括约肌失调,非典型或伴随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致体重下降、病程长消瘦因吸收差、因失血或吸收障碍致贫血需排查相关指标。 一、典型消化系统症状 1.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多数患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部分患者疼痛与进食相关,如进食后饱胀伴疼痛等,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以哭闹、拒食等间接方式体现腹部不适,需家长细致观察;成年女性在生理期时,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胃肠功能,使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敏感度有所不同; 2.饱胀感: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腹部饱胀,进食量较正常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胃黏膜炎症导致胃蠕动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老年人群胃肠功能本就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患慢性胃炎时饱胀感更易凸显; 3.嗳气:频繁出现嗳气现象,气体从胃内上升经口腔排出,是胃内气体积聚且因炎症影响胃正常排空,致使气体不能顺利排出而经食管排出,青少年若长期有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嗳气症状; 4.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感等,主要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所致,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压迫胃部,更易出现反酸情况。 二、非典型或伴随症状 1.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长期可导致体重下降等,儿童患者食欲不振会影响营养摄入进而阻碍生长发育,需根据儿童年龄提供适合的易消化且营养均衡的食物;成年男性若长期酗酒,会加重胃黏膜损伤,使食欲不振状况更严重; 2.消瘦: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会出现体重逐渐减轻,与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有关,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因基础代谢率降低,消瘦表现需密切关注,要定期监测体重并评估营养状态; 3.贫血:因长期慢性失血(如胃黏膜少量渗血)或营养吸收障碍等导致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女性患者本身有月经失血情况,患慢性胃炎时更易并发贫血,需排查血常规等贫血相关指标。

    2025-09-29 10:47:32
  • 大便黑色是不是癌症

    大便黑色不一定是癌症导致,常见非癌症因素有饮食(如食用含铁丰富食物等)和药物(如含铋剂药物),某些消化道癌症(如胃癌、结肠癌)也可致大便黑色呈柏油样便,但不能仅凭大便黑色诊断癌症,可通过病史询问、进一步检查(如胃镜、结肠镜、粪便隐血试验等)鉴别原因,不同人群出现大便黑色都应重视,需综合多因素分析判断及时明确原因。 饮食因素:食用过多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等,铁元素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可使大便变黑。例如大量食用菠菜等绿叶蔬菜,也可能因其中含有的植物色素等导致大便颜色改变。 药物因素: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出现大便黑色的情况,比如服用含铋剂的药物,像枸橼酸铋钾等,在体内代谢后可能使大便变黑。 癌症导致大便黑色的情况 某些消化道癌症可能会引起大便黑色,比如胃癌、结肠癌等。当癌症病灶表面发生糜烂、溃疡、出血时,血液随粪便排出,经过肠道内的化学反应后,大便就会呈现黑色,多表现为柏油样便,质地黏稠,形似柏油。但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大便黑色并不一定就是癌症,不能仅凭大便黑色这一症状就诊断为癌症。 如何鉴别大便黑色的原因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是否食用了特殊食物或药物;了解患者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史,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对于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进一步检查:如果怀疑大便黑色与疾病相关,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情况,排查是否有溃疡、肿瘤等病变;结肠镜检查可查看结肠、直肠的情况;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辅助判断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在面对大便黑色时都应引起重视。例如老年人群体,本身消化系统功能可能减退,出现大便黑色更应及时就医检查;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出现大便黑色,也需要谨慎对待,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总之,大便黑色只是一个症状表现,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癌症,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通过合理的检查等手段明确原因。

    2025-09-29 10:45: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