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幽门梗阻的特征有哪些
幽门梗阻有呕吐、胃蠕动波、震水音、腹痛、脱水及营养不良等表现,呕吐多在下午或晚间、量大、含宿食无胆汁;上腹部可见胃蠕动波;空腹时上腹部有震水音;部分患者有上腹痛且进食后加重;儿童易脱水、影响生长发育,成年易消瘦、乏力、贫血等营养不良。 一、呕吐 特点:是幽门梗阻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在下午或晚间,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000-2000ml。呕吐物多为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这是因为幽门梗阻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排入肠道,胃长时间潴留,食物发酵、腐败后吐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胃容量较小,呕吐可能更为频繁且易导致脱水等情况,需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平衡;成年患者若长期呕吐,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 二、胃蠕动波 表现:患者上腹部可见胃蠕动波,自左肋下向右缓慢推进,有时可看到胃型。这是由于幽门梗阻时,胃收缩加强,从而出现胃蠕动波和胃型。儿童患者由于腹部脂肪相对较少,胃蠕动波可能更易被观察到;成年患者若体型较瘦,也可能较明显地看到胃蠕动波。 三、震水音 检查及意义:患者空腹时上腹部可听到震水音,这是因为胃内有大量液体及气体,当摇晃腹部时,液体和气体混合产生震水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患者,检查震水音都是判断幽门梗阻的一个辅助方法,但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四、腹痛 特点: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不一,可为胀痛、隐痛等。疼痛多在进食后加重,这是因为进食后胃的蠕动增加,而幽门梗阻时胃排空受阻,胃内压力升高,刺激胃黏膜及神经引起疼痛。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性质,但会表现出烦躁、拒食等情况;成年患者可较清楚描述腹痛特点,以便医生判断病情。 五、脱水及营养不良 儿童情况:儿童幽门梗阻时,由于频繁呕吐,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同时,长期呕吐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且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脱水和营养不良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需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补充营养。 成年情况:成年患者长期幽门梗阻,呕吐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严重时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全身水肿等情况。成年患者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延误治疗,所以更需要早期识别幽门梗阻的相关表现,及时就医。
2025-10-16 12:38:00 -
乙状结肠息肉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乙状结肠息肉是乙状结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病因与遗传、炎症、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多无症状或有便血等表现,治疗有内镜下治疗(高频电凝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治疗(癌变时的根治性手术)及定期随访,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治疗需各有考量。 乙状结肠息肉怎么办 内镜下治疗: 高频电凝切除术:对于较小的有蒂息肉,可通过内镜将高频电凝器导入,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从而切除息肉。这种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小、形态较规则的息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怀疑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可采用ESD。该方法是将黏膜下注射液注射到息肉周围黏膜下层,使病变与深层组织分离,然后用内镜下的电刀将息肉完整剥离。对于较大的乙状结肠息肉,尤其是那些宽度较大、累及范围较广的情况,ESD能更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减少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如果息肉已经发生癌变,且病变累及范围较广,可能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如乙状结肠切除术。手术会切除部分乙状结肠及周围可能受累的组织,并进行肠道吻合。这种情况多见于息肉恶变且病情较晚的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术后还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辅助化疗等后续治疗。 定期随访: 对于切除后的息肉,无论大小和病理类型,都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复查,以监测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以及切除部位是否有复发等情况。一般来说,术后3-6个月需要进行首次结肠镜复查,如果复查结果正常,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但具体间隔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息肉的病理性质、数量等由医生决定。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长期随访。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如果发现乙状结肠息肉,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身体损伤小的治疗方式,如内镜下较小息肉的切除等,且术后要密切关注恢复情况;老年患者患乙状结肠息肉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的耐受性,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术后也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生理期等因素对身体恢复的影响,男性患者也需根据自身整体健康状况配合治疗。
2025-10-16 12:35:30 -
胃肠功能紊乱有什么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有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痛(部位不固定、与进食有关、儿童表现特殊、有基础病者不典型)、腹胀(进食后加重、老年人更明显)、恶心呕吐(程度不同、青少年易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质地稀)或便秘(排便困难、次数少,老年人易加重);全身症状有疲劳乏力(因营养吸收受影响致能量不足)、失眠焦虑(通过神经-胃肠轴影响神经系统)。 一、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为脐周、上腹部等,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隐痛等。部分患者疼痛与进食有关,进食后可缓解或加重。例如,有些患者进食后胃肠蠕动紊乱,导致腹部胀痛,而有些患者在饥饿时出现隐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腹痛位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腹痛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表现不典型。 腹胀:患者自觉腹部胀满,外观可呈现腹部膨隆。进食后腹胀往往会加重,这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时,食物消化和排空受到影响,导致气体和食物在胃肠道内积聚。老年人胃肠蠕动本身相对缓慢,若存在胃肠功能紊乱,腹胀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较慢。 恶心呕吐: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严重时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含有胆汁。青少年由于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熬夜等,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腹泻或便秘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可为水样便等。胃肠功能紊乱时,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吸收功能失调,导致水分吸收减少,大便变稀。儿童腹泻可能会引起脱水等严重后果,需要特别关注,若儿童出现频繁腹泻,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退,本身就有便秘的潜在风险,若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症状会加重,长期便秘可能会引发其他肠道问题。 二、全身症状 疲劳乏力: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劳、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疲劳乏力症状更为突出。 失眠焦虑: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会通过神经-胃肠轴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例如,胃肠道的不适感觉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大脑的睡眠调节和情绪状态。年轻人群若长期处于高压力生活方式下,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后更易并发失眠焦虑等情况。
2025-10-16 12:34:37 -
急性肠胃炎几天能好
急性肠胃炎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受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治疗措施影响,儿童、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病情轻的1-3天恢复,重的需1-2周甚至更长,儿童要密切观察并清淡易消化饮食、腹部保暖,老年人要监测电解质、选温和易消化食物、注意休息。 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是由轻度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腹痛、腹泻,每日腹泻次数较少,这种情况下恢复相对较快,通常1-3天即可。但如果是由严重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可能伴有发热、脱水等症状,恢复时间就会延长,可能需要1-2周。 个体差异 年龄: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而且儿童急性肠胃炎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例如,幼儿患急性肠胃炎时恢复时间可能比成年人稍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在2-3天内病情就会加重。而成年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一般恢复时间在1周左右,但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恢复能力较强,急性肠胃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而患有慢性疾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的患者,身体的代谢和修复能力较差,急性肠胃炎恢复时间会受到影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 治疗措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以缩短恢复时间。例如,患者出现脱水症状时,及时进行补液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加快恢复。如果患者能在发病后立即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包括适当的止吐、止泻药物治疗等,恢复时间会明显缩短。如果患者自行用药不当或者延误治疗,恢复时间就会延长。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急性肠胃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腹泻次数和量、体温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儿童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如给予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因为儿童腹部更容易受凉加重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肠胃炎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差,而且容易出现并发症。要注意监测老年人的电解质情况,因为老年人腹泻呕吐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饮食上要选择温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软面条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家属要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旦有异常及时送医。
2025-10-16 12:31:34 -
严重拉肚子拉水怎么缓解
严重拉肚子拉水需及时采取措施,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自制糖盐水;调整饮食,婴幼儿按需调整,儿童及成人选清淡易消化食物;腹部保暖,用热水袋等热敷;若持续不缓解或伴高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婴幼儿、老年人更要重视及时就诊。 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原因:严重拉肚子拉水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需要重视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例如,婴幼儿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拉肚子拉水时更容易出现脱水,需格外关注。 具体方法:可以口服补液盐,它能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按照说明书冲调后服用。如果无法获取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制糖盐水,在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5克葡萄糖和1.75克盐(约半啤酒瓶盖的盐),少量多次饮用。 二、调整饮食 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同时增加喂养次数;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暂时停止添加新的辅食,可给予稀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儿童及成人:暂时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汤、软面条等。待腹泻症状有所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慢慢过渡。 三、腹部保暖 原因:腹部着凉可能会加重拉肚子的症状,对各年龄段人群的肠胃都有不良影响。 具体方法: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热敷时间每次15-20分钟,可根据情况多次热敷。对于婴幼儿,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热敷温度和方式,确保安全。 四、就医检查与治疗 原因:如果严重拉肚子拉水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高热、剧烈腹痛、便血等症状,可能是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病理性因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提示:婴幼儿身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变化较快,一旦出现严重拉肚子拉水的情况,更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及时就诊,防止出现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严重拉肚子拉水时要采取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整饮食、腹部保暖等措施,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025-10-16 12: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