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展开
  • 反胃、恶心、想吐怎么办

    非药物干预需迅速转移至通风清新处避刺激,少量多次饮温水淡盐水后选清淡易消化食物,采取坐起或半卧位休息,通过深呼吸等放松身心,儿童呕吐时偏头清口鼻防误吸选易消化食物,孕妇避刺鼻气味少食多餐,老年人呕吐缓起防跌倒、呕吐后漱口选软烂食物且异常及时就诊。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环境调整:迅速转移至通风良好、气味清新的环境中,避免待在有油烟、异味等可能加重不适的场所,减少视觉、嗅觉等刺激因素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 2.饮食调节: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以补充因呕吐丢失的水分及电解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反胃感;待症状稍有缓解后,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高糖及刺激性强的食物,防止进一步刺激胃肠道。 3.体位调整:采取坐起或半卧位休息,避免平躺,防止呕吐物反流引发误吸风险,且有助于缓解胃肠道不适。 4.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因紧张焦虑情绪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例如缓慢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重复数次。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将儿童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避免误吸;选择儿童易消化的食物,如苹果泥、蒸蛋等,避免强行喂食加重不适,若频繁呕吐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等),需及时就医。 2.孕妇:孕期出现反胃、恶心、想吐时,应避免接触油烟等刺鼻气味,饮食以清淡、少食多餐为原则,可准备一些饼干、苏打饼干等在晨起或不适时食用,若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咨询产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3.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呕吐时需缓慢起身,防止跌倒受伤;呕吐后及时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上选择软烂、易吞咽的食物,如软面条、豆腐等,若反复呕吐或伴有腹痛、黑便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排查病因。

    2025-10-17 10:44:33
  • 如何治疗医院肠胃炎

    肠胃炎治疗包括充分休息以利恢复,急性期短期禁食后渐给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重度脱水静脉补液补充水分电解质等,细菌感染在医生评估下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用肠黏膜保护剂吸附病原体毒素及微生态调节剂调节菌群,儿童需重视补液防脱水不用成人药,老年人补液关注心脏功能用药兼顾基础病,孕妇用药谨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方式必要时遵医嘱用安全药并监测胎儿。 一、一般治疗 1.休息调整: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以利于身体恢复。 2.饮食管理:急性期可短期禁食,随后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及高纤维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二、补液治疗 1.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按说明书要求冲调服用,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2.重度脱水:若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显著减少等,需及时通过静脉途径补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三、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病毒感染所致肠胃炎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2.对症药物: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肠胃炎需格外重视补液,防止脱水,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补液时严格遵循儿科补液原则,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补液时需关注心脏功能,避免补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脏负担,药物使用需兼顾基础疾病,谨慎选择。 3.孕妇:孕妇肠胃炎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药物,密切监测胎儿状况。

    2025-10-17 10:43:20
  • 老打嗝怎么办

    打嗝由进食过快过饱或摄入过热过冷食物等生理性因素引起时可通过屏气法、少量多次饮水缓解,若频繁或持续不缓解可能与病理性因素相关需就医检查并针对病因治疗,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就医详细告知,儿童打嗝优先考虑生理性因素必要时就医,女性生理期打嗝需排查相关疾病持续不缓解也应就医。 一、生理性因素相关缓解方式 若打嗝由进食过快、过饱,或摄入过热、过冷食物等生理性因素引起,可尝试以下方法: 1.屏气法: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尽量坚持较长时间再缓慢呼出,重复数次,利用神经反射调节膈肌运动以缓解打嗝。 2.少量多次饮水:喝少量温水,分多次缓慢咽下,通过温热刺激及吞咽动作干扰膈肌的异常痉挛状态,可能改善打嗝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及应对措施 若打嗝频繁或持续不缓解,可能与病理性因素相关,如胃肠道疾病(胃炎、胃溃疡等)、膈肌病变等,需及时就医: 1.就医检查: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可明确胃部黏膜情况,排查是否存在胃部病变导致的打嗝;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可排查膈肌及胸腔内病变。 2.针对病因治疗:若确诊为胃肠道疾病引起,需根据具体疾病类型由医生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若为膈肌病变等其他病理性因素,也需遵循医生的专业诊疗建议进行针对性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就医时应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因为某些基础疾病可能与打嗝的发生相关,且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诊疗需更谨慎。 儿童:儿童打嗝一般优先考虑生理性因素,如饮食不当等,若需干预应避免随意采用成人方法,必要时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异常,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理。 女性生理期:若女性在生理期出现打嗝情况,需排查是否有相关妇科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同时注意生理期身体的整体状态,若打嗝持续不缓解也应及时就医。

    2025-10-17 10:41:59
  •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的症状有哪些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可引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相关表现,腹痛性质多样,腹胀因胃排空受阻致食物滞留产气引起,恶心呕吐是胃内压力升高所致,消化不良包括食欲减退和频繁嗳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呕吐需防脱水,孕妇要注意营养补充,老年人相关症状可能更明显。 一、腹痛 (一)疼痛特点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这是因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影响了胃内容物的正常排空,导致胃内压力变化,刺激神经引起疼痛。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成人能较明确指出疼痛部位。 二、腹胀 (一)腹胀表现 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是由于胃排空受阻,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不断发酵产气,从而引起腹胀。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若合并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腹胀可能更为明显;年轻人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等也可能加重腹胀症状。 三、恶心、呕吐 (一)发生机制 胃内食物不能正常通过幽门进入肠道,胃内压力升高,就会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有时可能含有少量胆汁。儿童发生呕吐时需特别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孕妇若出现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的恶心、呕吐,要注意营养补充,因为胎儿需要营养供应。 四、消化不良相关表现 (一)食欲减退 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因为胃内食物排空不畅,持续感觉饱腹,所以不想进食。不同性别在食欲减退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饮食习惯如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的人群更易出现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相关的消化不良及食欲减退。 (二)嗳气 患者会频繁出现嗳气现象,是胃内气体积聚后经食管排出的表现。老年人胃肠道蠕动慢,更容易出现嗳气症状,且可能因嗳气影响社交活动等,需关注其心理状态。

    2025-10-17 10:41:00
  • 吃多了胃难受怎么办

    吃多了胃难受时要注意休息与姿势调整,适当休息且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稍缓解后可进行轻缓运动如慢走;要少量饮水并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等难消化食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异常要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尤其需重视。 姿势: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以减少胃酸反流对食管的刺激,缓解胃部不适。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保持合适的姿势,防止因胃难受引发其他不适。 适度运动促进消化 轻缓运动:在胃难受症状稍缓解后,可以进行一些轻缓的运动,如慢走。慢走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也不宜过长。例如,每次慢走10-15分钟左右。儿童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短距离的慢走,不过要根据孩子的体力情况调整。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慢走前要咨询医生意见,避免因运动不当加重病情。 饮食调整 少量饮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稀释胃酸,缓解胃部的不适。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胃胀。对于婴幼儿,喂水时要少量多次,避免引起呕吐。 选择易消化食物: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小米粥有养胃的功效,面条容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对于儿童,可以适当增加粥类的摄入,如南瓜粥等。但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糯米制品等,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胃的消化负担。 就医情况 及时就诊:如果吃多了胃难受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呕血、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由于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尽快带孩子就医。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对不适的耐受能力较差,更要重视胃难受的情况,及时就诊排查是否有其他严重疾病。

    2025-10-17 10:39: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