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展开
  • 胃肠炎一定会腹泻吗

    胃肠炎不一定会腹泻,其由多种因素引起,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和成人表现各有特点,还常见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处理。 不同人群胃肠炎的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胃肠炎时,腹泻表现可能因年龄不同有差异。婴幼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感染胃肠炎后,除了腹泻,还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部分婴幼儿可能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为主要表现,不一定都会有典型腹泻症状。比如一些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患者,可能先出现呕吐,随后才出现腹泻,或者单纯呕吐而腹泻不显著。 成人:成人胃肠炎中,有的患者可能先有恶心、呕吐,之后才出现腹泻,也有部分成人胃肠炎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腹泻症状不突出。比如进食被细菌污染食物后引起的胃肠炎,有些成人患者首先感觉上腹部疼痛不适,伴随恶心,腹泻症状相对较轻。 胃肠炎的其他常见表现 腹痛: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胃肠炎,腹痛都是常见症状。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痉挛,从而引起腹痛。 恶心呕吐:如前面所说,很多胃肠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病毒感染相关的胃肠炎,呕吐可能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胃肠道受到刺激后,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内容物反流引起呕吐。 发热:感染性胃肠炎常伴有发热症状,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一种表现。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发热可能相对更明显些,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发热程度相对轻一些,但也有部分患者会有发热情况。 总之,胃肠炎不一定会腹泻,其临床表现多样,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在面对胃肠炎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7 10:36:51
  • 胃底腺主细胞分泌

    胃底腺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其分泌情况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胃部基础病史及特殊人群等因素影响,婴幼儿时期功能未完全成熟,儿童青少年渐完善,成年后稳定,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干扰,胃部基础病史者分泌功能受影响,老年人功能渐减退需注意饮食及胃部健康。 从年龄因素来看,婴幼儿时期胃底腺主细胞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其分泌胃蛋白酶原的量和活性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比如新生儿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不如成人,部分原因可能与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能力及后续转化为胃蛋白酶的效率有关。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胃底腺主细胞分泌功能逐渐完善,到成年后趋于稳定状态。 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基本功能,但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生活方式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可能会影响胃底腺主细胞的分泌功能。长期暴饮暴食会加重胃部负担,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进而可能干扰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正常过程;过度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胃底腺主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胃蛋白酶原分泌异常等情况。 对于有胃部基础病史的人群,例如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其胃底腺主细胞的分泌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处于炎症状态,可能会干扰胃底腺主细胞的正常分泌,导致胃蛋白酶原分泌量或活性异常,进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加重胃部不适症状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胃底腺主细胞的功能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能力下降,在饮食上需要更加注意选择易于消化的蛋白质食物,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同时要定期关注胃部健康状况,因为分泌功能的减退可能增加胃部疾病发生的风险等。

    2025-10-17 10:34:17
  • 肠胃炎可以喝茶吗

    肠胃炎患者能否喝茶分情况,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建议喝,缓解期或慢性患者可少量饮淡茶,儿童和老年肠胃炎患者更要谨慎,儿童急性发作期绝对不能喝,缓解期需遵医嘱少量饮极淡茶且观察反应,老年缓解期可少量饮淡茶但要注意量、种类和饮用后反应。 急性肠胃炎发作时,胃肠道处于较为敏感和脆弱的状态,此时一般不建议喝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成分,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加重肠胃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而且茶水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或加重肠胃的负担,所以急性肠胃炎发作期不适合喝茶。 肠胃炎缓解期或慢性肠胃炎患者 淡茶可少量饮用:当肠胃炎处于缓解期或者是慢性肠胃炎患者,可适量饮用淡茶。淡茶相对刺激性较小,适量饮用可能不会对胃肠道造成明显的刺激。例如,经过发酵的红茶,其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弱,慢性肠胃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量饮用淡红茶来补充水分等。但即使是在缓解期,也不宜大量饮茶,因为茶中的一些成分仍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要注意避免喝浓茶,浓茶中茶多酚等成分含量较高,容易刺激胃肠道。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肠胃炎患者: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肠胃炎时更要谨慎对待喝茶的问题。一般来说,儿童急性肠胃炎发作期绝对不能喝茶,缓解期也不建议随意喝茶,除非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是否可以少量饮用极淡的茶,而且要密切观察儿童饮用后的反应。 老年肠胃炎患者:老年肠胃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也会有所减退,在考虑是否喝茶时,同样要分阶段。急性发作期坚决不能喝茶,缓解期可以少量饮用淡茶,但要注意饮用的量和茶的种类,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饮用后胃肠道的反应,因为老年人可能对茶的刺激更为敏感,且身体的代谢等功能也有所下降,需要特别谨慎。

    2025-10-17 10:33:06
  • 胃炎三联疗法是哪三种药

    胃炎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两种抗生素方案,质子泵抑制剂可抑酸提pH增强抗生素杀菌作用,铋剂能护溃疡面促愈合且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如老年人需评估肝肾功能,儿童不首选,孕妇需谨慎,有药物过敏史者避用过敏抗生素。 胃炎三联疗法通常是指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方案,:一、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1.质子泵抑制剂常见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从而增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2.抗生素常用的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甲硝唑是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二、铋剂+两种抗生素1.铋剂常见的有枸橼酸铋钾等,铋剂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同时也有一定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2.抗生素同样多选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中的两种。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在使用胃炎三联疗法时需要更谨慎评估肝肾功能,因为药物都需要通过肝肾代谢,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儿童一般不首选三联疗法治疗胃炎,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承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更安全的方式;孕妇使用胃炎三联疗法需非常谨慎,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必须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权衡是否使用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组合;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要避免使用过敏的抗生素,比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就不能使用阿莫西林。

    2025-10-17 10:32:02
  • 吃米粉会便秘吗

    吃米粉是否会便秘分情况,一般人群正常吃通常不致便秘,婴幼儿若米粉冲调过稠或添加过多易消化不良致便秘,老年人长期大量吃精细米粉且膳食纤维和水摄入不足易致肠道蠕动慢引发便秘,要避免需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及适量食用米粉并关注排便情况。 米粉是一种常见的辅食或主食,其主要成分一般是大米等谷物。正常情况下,适量食用米粉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只要搭配合理,摄入足够水分和膳食纤维等,一般不会引发便秘。例如,正常饮食中同时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保证充足的饮水量,能够维持肠道正常蠕动,帮助食物顺利通过肠道,不会因单纯吃米粉而导致便秘。 特殊人群食用米粉可能增加便秘风险 婴幼儿: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如果米粉冲调过稠,或者一次性添加过多米粉,而婴幼儿自身肠道对食物的消化适应能力较弱,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可能引发便秘。比如,6-12月龄的婴幼儿刚开始添加米粉时,若米粉冲调过浓,其中的碳水化合物等成分超出了婴幼儿肠道的消化负荷,就可能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功能。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相对减弱,若长期大量食用精细的米粉,而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同时饮水较少,就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增加便秘的发生几率。例如,一些老年人日常饮食中米粉占比较大,且很少吃芹菜、菠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也不注意多喝水,就容易出现便秘情况。 要避免因吃米粉导致便秘,无论是一般人群还是特殊人群,都应注意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通过多吃蔬菜、水果等)和水分,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米粉,并关注肠道的消化和排便情况,如有不适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2025-10-17 10:31: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