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慢性胃炎可以使用哪些药物治疗
慢性胃炎患者可据情况用抑酸剂如奥美拉唑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来强效抑酸缓解胃酸过多症状,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损伤并促进修复,伴有腹胀等消化不良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促进胃肠蠕动,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则用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2种抗生素且用药时需考虑患者病史、药物过敏等情况及特殊人群状况。 一、抑酸剂 慢性胃炎患者若存在胃酸分泌过多情况,可使用抑酸剂。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常用类型,如奥美拉唑,其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从而发挥强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因胃酸过多导致的胃痛、反酸等症状,该类药物经大量临床研究验证其抑酸效果确切。 二、胃黏膜保护剂 此类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胃酸、幽门螺杆菌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例如铝碳酸镁,它能中和胃酸,同时吸附胆汁酸等,促进胃黏膜修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对胃黏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上腹不适等症状。 三、促胃肠动力药 当慢性胃炎患者伴有腹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它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缓解患者的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应谨慎权衡利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使用影响儿童健康。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物 若慢性胃炎患者经检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如上述奥美拉唑)+1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2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这种联合用药方案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从而改善慢性胃炎的病情,在用药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自身肝肾功能等状况。
2025-10-17 10:30:03 -
环形胰腺的病因
环形胰腺是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疾病,病因主要是胚胎发育时期胰腺原基融合异常及胰腺组织异常增生与分布,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原基融合,胚胎时期异常致出生后患病,无明确性别差异与生活方式直接关联,家族有先天性发育异常病史人群后代患病风险较高。 胰腺组织的异常增生与分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胰腺组织的正常分布和增生调控出现紊乱。正常胰腺组织是有序地分布在腹腔内的特定位置,而环形胰腺患者的胰腺组织异常地环绕十二指肠,这可能是由于在胰腺组织的增生和迁移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种异常的组织分布和增生可能影响到十二指肠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导致十二指肠梗阻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而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胚胎发育异常发生的具体机制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比如在胎儿时期的胚胎发育异常就直接导致了出生后环形胰腺的形成,而对于已经出生的患者,这种胚胎时期的异常已经固定下来,只是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因为身体的生长发育等因素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对于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来说,目前并没有发现性别差异与环形胰腺病因有直接关联,但在胚胎发育的遗传易感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在生活方式方面,目前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式因素会直接导致环形胰腺的发生,但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胚胎正常发育有一定的间接影响,比如孕妇在孕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营养摄入等有助于胚胎正常的发育过程,减少胚胎发育异常的风险,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这种风险,但这并不是直接导致环形胰腺的病因,而是通过影响胚胎整体发育环境间接起作用。对于有家族中有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史的人群,其后代发生环形胰腺等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疾病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需要在孕期加强监测等。
2025-10-17 10:28:19 -
脾脏触诊方法有哪两种
脾脏触诊有单手触诊法和双手触诊法。单手触诊法是患者仰卧、双腿屈曲,检查者位于右侧,四指并拢等操作,适用于一般情况好、能配合等患者;双手触诊法是患者仰卧、双腿屈曲,检查者左手放左腰部、右手放左上腹等操作,适用于脾脏肿大较明显、儿童、体型胖或腹部脂肪多、女性腹部脂肪厚及脾脏肿大明确的患者。 适用情况: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能够配合检查的患者,在大多数脾脏触诊中可首先尝试该方法,尤其对于脾脏轻度肿大且位置较表浅的情况较为适用。对于儿童患者,若其能够配合且腹部情况允许,也可采用单手触诊法,但需更加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对于女性患者,若腹部脂肪不是特别厚,单手触诊法也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病史无特殊限制(如无严重腹部疼痛等不适合触诊的情况)的患者,单手触诊法是常用的起始检查方法。 双手触诊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双腿屈曲,检查者左手绕过患者腹部前方,手掌置于患者左腰部第7-10肋处,将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部深处,随患者吸气时,双手共同协调配合,迎触脾缘。 适用情况:适用于脾脏肿大较明显的患者,尤其是脾脏位置较深时。对于儿童患者,若单手触诊法难以触及脾脏,可采用双手触诊法,通过左手的托举能更好地将脾脏引导至右手的触诊范围内。对于体型较胖、腹部脂肪较多的患者,双手触诊法利用左手从后方托起脾脏,可减少腹壁脂肪等因素的干扰,更有利于触及脾脏。对于女性患者,若腹部脂肪较厚,双手触诊法也能通过调整双手的位置和力度,更有效地触诊脾脏。对于有一定病史但脾脏肿大明确的患者,双手触诊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脾脏的大小、质地等情况。
2025-10-17 10:27:13 -
胃胀打嗝应如何处理
非药物干预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减少易产气食物、细嚼慢咽)、饭后适度轻度运动(不同人群注意运动方式)、深呼吸及按压内关穴(儿童按压力度适中)来缓解胃胀打嗝,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腹痛、呕吐等异常需就医,老年人要告知既往基础疾病,儿童要详述症状发展过程。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习惯:保持少食多餐的进食模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同时减少易产气食物的摄取,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此类食物易在胃肠道内产生气体,进而加重胃胀打嗝。进食时需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充分消化,减少气体生成。例如,每餐进食量控制在七八分饱,选择米饭、面食等易消化主食搭配清淡蔬菜。 2.适度运动:饭后可进行适度轻度运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气体排出,缓解胃胀打嗝。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不适。对于老年人,运动应结合自身身体状况选择温和方式,如慢走,同时要留意运动中的身体感受,避免因运动不当引发其他问题;儿童则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量轻松活动,如室内漫步等,但要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3.呼吸与穴位按压:通过深呼吸调整呼吸节奏,可缓解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胃胀打嗝。还可尝试按压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约2寸处,用拇指适当力度按压,每次按压几分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需注意儿童穴位按压时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不适。 二、需就医的情况 若胃胀打嗝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腹痛、呕吐、呕血、黑便、体重明显下降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不同人群就医时需注意相关要点,老年人需向医生详尽告知既往基础疾病情况,儿童要详细描述症状发生及发展过程等,以便医生精准判断病情并开展相应检查与治疗。
2025-10-17 10:26:11 -
发热伴有腹泻无力全身酸痛时能否服用洛夫沙星
发热伴有腹泻、无力、全身酸痛时需先明确病因,细菌感染相关疾病才评估喹诺酮类药物(如洛夫沙星)使用指征,病毒感染则无治疗作用,儿童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医生谨慎评估,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医生据肝肾功能指标调整用药,总体需由医生综合患者具体病情、病因、个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评估后权衡利弊决定是否使用洛夫沙星。 一、病因初步判断与洛夫沙星的适用前提 发热伴有腹泻、无力、全身酸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若为细菌感染相关疾病导致上述症状,需评估是否符合喹诺酮类药物(如洛夫沙星)的使用指征。但需先明确病因,细菌感染的确诊通常需结合血常规、病原学等检查,若为病毒感染(如常见的病毒性肠炎、病毒性感冒等),喹诺酮类药物无治疗作用。 二、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1.儿童:18岁以下人群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因该类药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应避免使用洛夫沙星,需寻找其他针对儿童的安全抗感染或对症治疗方案。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喹诺酮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并分泌至乳汁,可能对胎儿或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此类特殊人群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评估,优先选择对胎儿、乳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 3.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使用洛夫沙星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需医生根据具体肝肾功能指标调整用药或选择替代药物,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三、总体原则 发热伴有腹泻、无力、全身酸痛时是否能服用洛夫沙星需由医生综合患者具体病情、病因、个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判断,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必须在专业医疗人员评估后,依据循证医学依据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
2025-10-17 1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