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经常拉稀怎么回事
经常拉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肠道感染(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长期用广谱抗生素、饮食不均衡、年龄等致菌群失衡)、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其他因素(气候因素如腹部着凉、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不同人群受这些因素影响出现经常拉稀的情况各有特点。 一、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在儿童群体中较为普遍,发病率较高。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也会导致经常拉稀。大肠杆菌感染可能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有关,患者除了腹泻外,还可能有腹痛、发热等表现;沙门氏菌感染则可能通过被污染的肉类、蛋类等传播,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 二、肠道菌群失调 1.原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饮食不均衡、年龄因素等都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例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有害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减少,从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经常拉稀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因各种因素出现菌群失调而拉稀。 2.表现:大便性状改变,可能为稀便、糊状便等,同时可能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 三、食物不耐受或过敏 1.乳糖不耐受:多见于一些人群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后,会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常见于儿童和一些成年人。例如,喝牛奶后出现经常拉稀的情况,很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 2.食物过敏:对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导致肠道功能异常而拉稀,如对海鲜、坚果等过敏。患者除了腹泻外,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呕吐等其他过敏症状。 四、肠道疾病 1.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经常出现拉稀的情况,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内脏高敏感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经常出现拉稀的情况,而且症状会在应激、饮食等因素影响下加重,尤其是一些生活方式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患肠易激综合征并出现经常拉稀的症状。 五、其他因素 1.气候因素:腹部着凉等气候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经常拉稀。尤其是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腹部容易受寒,从而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出现拉稀的情况。 2.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肠道,导致经常拉稀,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肠道蠕动,引起腹泻;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经常拉稀等消化道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更容易受这些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而出现经常拉稀的情况。
2025-09-29 13:15:04 -
胃病能吃南瓜吗
胃病患者能吃南瓜,南瓜富含营养成分且其果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但需注意烹饪方式选清淡的、控制食用量,不同个体及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胃病患者食用时也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儿童要确保南瓜熟透、控制量并观察反应,老年患者要注重烹饪软烂及严格控量等。 一、南瓜对胃病的益处 1.营养成分方面: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矿物质(如钾、镁等)以及膳食纤维。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对于改善胃肠功能有一定帮助。有研究表明,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以维持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环境,对胃部健康有间接的积极影响。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南瓜中的营养成分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从而间接促进胃部的修复和整体健康。 2.对胃黏膜的保护:南瓜含有一种特殊的果胶成分,这种果胶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刺激性食物等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例如,对于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南瓜的这一特性能够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侵蚀,为溃疡的愈合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一般来说,日常适量食用南瓜,这种果胶的保护作用可以长期发挥,有助于胃部的修复过程。 二、食用南瓜的注意事项 1.烹饪方式选择:胃病患者食用南瓜时,建议采用蒸煮等清淡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油腻的做法。因为油腻的烹饪方式会增加南瓜的脂肪含量,不易被胃部消化,可能会加重胃部的负担。例如,油炸后的南瓜口感油腻,进入胃部后需要更多的消化液来分解,对于本身消化功能就较弱的胃病患者来说,会使胃部消化压力增大。 2.食用量的控制:虽然南瓜对胃病有一定益处,但也不能过量食用。过量食用南瓜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胀气等不适症状。一般建议每餐食用南瓜的量控制在100-150克左右,具体可根据个人的胃部耐受情况进行调整。对于患有严重胃病,如胃动力不足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南瓜的摄入量,以免引起腹胀等不适。 3.个体差异:不同的胃病患者个体情况不同,对南瓜的耐受程度也有所差异。例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食用南瓜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南瓜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本身存在胃酸反流至食管的情况,过多的胃酸分泌可能会加重反流症状。这类患者在食用南瓜后如果出现烧心等不适症状,应减少南瓜的食用量或暂停食用。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1.儿童胃病患者:儿童如果患有胃病,食用南瓜时同样需要注意。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较弱,在烹饪南瓜时要确保完全熟透,以便于消化。同时,儿童食用南瓜的量要根据年龄进行调整,一般3-6岁儿童每餐可食用50-100克左右的南瓜,6岁以上儿童可参考成人的适量范围但需更谨慎。例如,患有小儿胃炎的儿童,食用南瓜后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腹痛、腹胀等不适反应,若有应及时调整饮食。 2.老年胃病患者:老年人的胃肠功能相对减退,食用南瓜时要更加注重烹饪方式和食用量。老年胃病患者适合将南瓜煮得更软烂一些,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要根据自身的消化情况严格控制南瓜的摄入量,避免因食用不当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例如,患有老年胃溃疡的患者,食用南瓜后要留意胃部的反应,如出现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饮食方案。
2025-09-29 13:12:47 -
肚子肠子疼是怎么回事
肚子肠子疼可能由肠道痉挛、肠炎、肠梗阻、肠道寄生虫病、肠道肿瘤等引起,肠道痉挛成因有腹部受凉等,表现为阵发性肠子疼;肠炎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除肠子疼还伴腹泻等;肠梗阻分机械性和动力性,有呕吐等典型症状;肠道寄生虫病因不注意卫生感染,有消瘦等表现;肠道肿瘤与遗传等有关,有隐痛等表现,出现肠子疼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对应治疗,儿童和成年人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肠道痉挛 1.成因:多种因素可引发肠道痉挛,比如腹部受凉,寒冷刺激会使肠道蠕动异常;进食过多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刺激肠道导致痉挛;剧烈运动前未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肠道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等也可能诱发。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玩耍时腹部着凉等情况出现,成年人则可能因饮食不规律等原因。 2.表现:主要是肚子肠子部位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疼痛,疼痛程度不一,轻的可能只是隐隐不适,重的会较为剧烈,呈绞痛样。 二、肠炎 1.成因: 感染性肠炎: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都可能引起。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源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感染轮状病毒,成年人可能因食用不洁食物感染大肠杆菌等。生活方式上不注意饮食卫生是重要诱因。 非感染性肠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可引发肠炎,另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损伤导致肠炎,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2.表现:除了肚子肠子疼外,还可能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感染性肠炎可能还会有发热等表现。 三、肠梗阻 1.成因: 机械性肠梗阻:肠道内长有肿瘤、息肉等占位性病变会阻碍肠道内容物通过;肠道发生粘连,比如腹部手术史等可能导致肠粘连引发肠梗阻;肠套叠也是常见原因,儿童相对更易出现肠套叠导致的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可影响肠道蠕动导致动力性肠梗阻。 2.表现:除了肚子肠子疼,还会出现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症状,疼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病情严重时可能伴有腹胀等表现。 四、肠道寄生虫病 1.成因:不注意个人卫生,食用了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等导致感染。比如蛔虫、绦虫等寄生虫感染较为常见,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原因更容易感染。 2.表现:肚子肠子疼是常见症状之一,还可能伴有消瘦、营养不良、夜间磨牙等表现,不同寄生虫感染可能有各自相对特异的表现。 五、肠道肿瘤 1.成因: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比如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生,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2.表现: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出现肚子肠子部位的隐痛、胀痛等,还可能伴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贫血、体重减轻等表现。 当出现肚子肠子疼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等)、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等;对于成年人,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
2025-09-29 13:11:48 -
胰腺不舒服的症状
胰腺不舒服会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消瘦等表现,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在这些表现上各有特点,如儿童表述能力或病情变化有其特殊性,老年人表现可能不典型等,长期酗酒、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及有胆道疾病等病史会影响相关症状出现。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胰腺疾病引发腹痛时,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更难准确描述,需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如异常哭闹、拒动等;老年人胰腺疾病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加细致判断。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酗酒者胰腺受刺激易出现腹痛,因为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引起胰腺自身消化;高脂饮食者也可能增加胰腺负担导致腹痛。 病史影响:有胆道疾病病史者,如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容易引起胰胆管梗阻,进而引发胰腺炎症出现腹痛。 恶心、呕吐 具体表现:胰腺不舒服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警惕是否为胰腺问题,因其表达及病情变化较快;老年人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后果,需及时关注。 生活方式影响:暴饮暴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要考虑胰腺受累可能,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胰腺过度分泌。 病史影响:有胰腺既往病史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要高度怀疑胰腺疾病复发或加重。 发热 具体表现:胰腺炎症时可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如为重症胰腺炎可能出现高热。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发热时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胰腺疾病引起的发热可能与其他感染导致的发热表现有相似处;老年人发热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需更谨慎评估,防止延误病情。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在胰腺受刺激时出现发热等炎症反应。 病史影响:有免疫性疾病病史者胰腺不舒服出现发热时,要考虑是否与自身免疫相关胰腺病变有关。 黄疸 具体表现:当胰腺疾病导致胰胆管梗阻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出现黄疸时胰腺疾病导致的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需全面排查病因;老年人出现黄疸要考虑多种可能,胰腺疾病是其中之一,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多,病情可能更复杂。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能增加胰腺疾病风险进而出现黄疸,因为这些生活方式易引发胰腺炎症导致胆管梗阻。 病史影响:有肝脏疾病病史者出现黄疸时,需鉴别是肝脏本身问题还是胰腺疾病导致的胆管梗阻引起的黄疸。 消瘦 具体表现:慢性胰腺疾病可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出现消瘦,患者体重逐渐下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消瘦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胰腺疾病可能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影响身高、体重增长;老年人消瘦可能是多种慢性疾病共同作用,胰腺疾病也是其中一个可能因素,需综合评估。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营养不良的生活方式易伴随胰腺功能受损,进而出现消瘦,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又可能加重胰腺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病史者出现消瘦要考虑是否合并胰腺病变,因为胰腺是分泌胰岛素等的重要器官,胰腺功能异常会影响血糖及营养代谢。
2025-09-29 13:10:28 -
便秘如何进行吃什么
改善肠道健康可通过摄入膳食纤维丰富食物(全谷物、蔬菜、水果)、富含油脂食物(坚果、食用油)、益生菌丰富食物(发酵类食物),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要保证膳食纤维摄入且防噎呛,老年人选易消化食物且控基础病相关食物摄入,孕妇要营养均衡、避辛辣油腻并适当活动。 一、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研究表明,每日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物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以燕麦为例,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0.6克,长期食用含有全谷物的食物能有效促进肠道健康。 蔬菜:像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菠菜,每100克菠菜含膳食纤维约2.2克,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不同种类蔬菜的膳食纤维含量虽有差异,但都对肠道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梨等。苹果中的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能软化粪便,促进排便。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果胶1.2克,每天吃1-2个苹果有助于缓解便秘。香蕉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湿度,促进肠道蠕动,不过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香蕉的摄入量。 二、富含油脂的食物 坚果:核桃、杏仁等坚果富含油脂,其中的油脂能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例如核桃,每100克核桃含脂肪约58.8克,适量食用坚果可以帮助粪便顺利通过肠道,但由于坚果热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一般每天吃5-10颗核桃较为适宜。 食用油:在烹饪中适量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这些油脂能在肠道中起到润滑作用,促进排便。不过要注意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以内,过量摄入油脂可能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三、益生菌丰富的食物 发酵类食物:酸奶是常见的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酸奶中的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不同品牌的酸奶益生菌含量有所不同,一般选择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酸奶,每天饮用100-150毫升左右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对于儿童来说,选择无糖或低糖的儿童酸奶较为合适,既能摄取益生菌又不会摄入过多糖分;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酸奶品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便秘时,在饮食上应保证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入,可通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来实现,但要注意避免给低龄儿童食用不易咀嚼和消化的大块食物,防止噎呛等意外发生。同时,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以适当增加粥类食物的摄入,如南瓜粥、红薯粥等,既容易消化又能提供一定的膳食纤维。但老年人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选择水果和粥类时要特别注意,比如南瓜粥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孕妇:孕妇便秘时,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注意食物的选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苹果等,但要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孕妇要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等,促进肠道蠕动,不过要注意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2025-09-29 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