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有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药;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无效、病情严重者,需综合评估患者多方面因素。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尤其对于儿童,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成人则需注意三餐定时定量。 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15-20cm,这对减少夜间反流有帮助,儿童患者若有反流情况,也可采用类似的体位调整方式,但要确保舒适安全。 避免摄入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和饮品,如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等,不同年龄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例如儿童要避免过多食用高脂肪零食等。 二、药物治疗 促胃肠动力药: 这类药物可以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胆汁反流。常用的有多潘立酮等,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其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根据体重等情况考虑是否使用。 莫沙必利也是常用的促胃肠动力药,它通过兴奋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肠道动力,其作用机制明确,但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具体应用需遵循儿科或成人的用药规范。 胃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减轻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硫糖铝的剂型和剂量会有所不同,儿童使用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 铝碳酸镁能结合胆汁酸,还可保护胃黏膜,它在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方面有一定作用,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合适剂型和用量。 抑制胃酸分泌药: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为胃黏膜修复创造条件。但儿童患者使用需谨慎,要权衡利弊,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也可抑制胃酸分泌,不过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相对质子泵抑制剂较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有不同要求。 三、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手术的目的是通过重建抗反流屏障来减少胆汁反流,但其创伤和风险也需要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
2025-10-16 12:47:15 -
哺乳期便秘怎么办
哺乳期女性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产后早期及哺乳期常规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排便时避免干扰)、心理调节(缓解压力)来改善,若仍未改善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处理,需综合多方面措施改善便秘状况,确保自身健康与婴儿安全。 保证充足水分:哺乳期女性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不少于1500-2000毫升。水分能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可以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适度运动 产后早期运动:顺产的女性在产后身体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可尽早开始适量运动,比如产后1-2天就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像翻身、抬腿等,产后1周左右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室内缓慢走动。剖宫产的女性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可遵循医生建议逐步开展运动。 哺乳期常规运动:哺乳期女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每天可进行数次,每次15-30分钟,能促进肠道蠕动;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些适合哺乳期的瑜伽体式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动作。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肠道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肠道蠕动。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尽量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比如早餐后,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厕所待几分钟,养成排便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助于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 排便时避免干扰: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手机、看书等,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排便。 心理调节 缓解压力:哺乳期女性由于照顾婴儿等多方面原因,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研究发现,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仍未改善:哺乳期女性便秘情况持续不缓解时,不建议自行随意使用泻药等药物,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如果便秘严重到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可能会采取一些相对安全的方法来缓解便秘,比如使用开塞露等局部通便的方法,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哺乳期女性出现便秘情况时,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和调节心理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来改善便秘状况,同时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确保自身健康和婴儿的安全。
2025-10-16 12:45:37 -
腹泻脱水怎样补水
腹泻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补充水分,轻度腹泻脱水儿童和成人可分别按对应方式用口服补液盐Ⅲ等补充,中重度腹泻脱水多需静脉补液,会依个体情况配置补液,不同人群补液有注意事项,补水时机为出现脱水迹象时,量依腹泻程度和脱水纠正情况调整,通过尿量等评估补水是否充足。 对于轻度腹泻脱水的儿童,可选择口服补液盐Ⅲ,按照说明书配置后少量多次服用。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50-100ml的口服补液盐溶液。例如,一个体重10kg的儿童,轻度脱水时可在4-6小时内补充500-1000ml的口服补液盐溶液。对于成人轻度腹泻脱水,也可按类似原则补充口服补液盐,每次服用100-200ml,每隔几分钟服用一次。 不同年龄人群的口服补液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服用口服补液盐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凉或过热刺激胃肠道。可以使用小勺或者滴管慢慢喂服,对于不配合的幼儿,可少量多次喂服,保证补液量的摄入。 成人:成人服用口服补液盐相对较方便,但也要注意匀速服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引起呕吐,影响补液效果。 静脉补液 中重度腹泻脱水 当出现中重度腹泻脱水时,往往需要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会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等进行个体化配置。一般会补充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氯化钾溶液等。例如,对于严重脱水伴有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医生会通过监测血生化指标来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特殊人群的静脉补液 儿童:儿童中重度腹泻脱水进行静脉补液时,要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因为儿童的心肺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善,过快的补液速度可能导致心衰等并发症。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精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老年人:老年人中重度腹泻脱水静脉补液时,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电解质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补液不当容易引发肺水肿、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等。 补水的时机和量的调整 时机 一旦发现有腹泻脱水的迹象,如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表现时,就应及时开始补水。对于腹泻患者,在每次腹泻后都应适当补充水分或补液盐,防止脱水进一步加重。 量的调整 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和脱水纠正情况不断调整补水的量。如果腹泻得到控制,脱水症状改善,口服补液量可逐渐减少;如果脱水仍在进展,可能需要增加静脉补液的量和速度。同时,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变化、尿量等指标来动态评估补水是否充足,一般尿量达到正常,说明补水基本充足。
2025-10-16 12:44:46 -
胃抽筋的疼是怎么回事
胃抽筋即胃痉挛,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吐等,常见原因有饮食因素(儿童食生冷、成人大量饮酒)、胃部疾病(胃溃疡、胃炎)、神经因素(精神紧张压力大)、其他因素(腹部受凉),与年龄关联上儿童因自身特点及易感染等常见,老人与胃肠衰退、慢病有关;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者易患;有胃部手术史者概率增加。 一、常见原因 饮食因素: 年龄较小的儿童若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等,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痉挛。因为儿童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寒冷刺激较为敏感。 成年人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痉挛发生。 胃部疾病: 患有胃溃疡的患者,胃黏膜存在溃疡面,当受到胃酸刺激时,容易引起胃痉挛。不同年龄的胃溃疡患者,发病机制相似,但儿童胃溃疡相对较少见,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处于炎症状态,也可能诱发胃痉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不规律、感染等是常见诱因。 神经因素: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的人群,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可能出现紊乱,影响胃部肌肉的正常运动,从而引发胃痉挛。各年龄段都可能因精神因素导致胃痉挛,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成年人更易受影响。 其他因素: 腹部受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后,胃肠道平滑肌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例如儿童在夜间睡眠时腹部保暖不当,就可能出现胃痉挛。 二、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联 年龄: 儿童胃痉挛相对常见,除上述饮食等因素外,其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疼痛的耐受和调节能力较弱,且容易因感染等引发胃部不适进而导致胃痉挛。而老年人胃痉挛可能与胃肠道功能衰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有关,比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可能因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道功能,增加胃痉挛发生风险。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段男女都可能发生胃痉挛,但不同年龄段引发胃痉挛的具体诱因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在生理期前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影响,但这并非绝对导致胃痉挛的特定性别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胃肠蠕动功能可能减弱,更容易出现胃痉挛。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作息不规律的成年人,胃痉挛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病史:有胃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胃肠道解剖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可能增加胃痉挛发生的概率。比如曾行胃部切除术的患者,胃的正常消化和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胃痉挛等不适。
2025-10-16 12:43:48 -
半夜胃痛怎么快速缓解
半夜出现胃痛时,成年人可采取半卧位、热敷胃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注意避免烫伤)、适量饮用温盐水(100-200毫升)等措施,若经常胃痛或伴严重症状需就医;儿童可抱起呈倾斜状态、用温毛巾热敷(时间5-10分钟)、饮用少量温盐水(10-50毫升),若伴其他症状或频繁发作需就医,若采取措施后仍不缓解或加重,无论成人儿童都应尽快就医做相关检查并针对性治疗。 一、调整体位 对于成年人:可以尝试取半卧位,将上半身适当垫高,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部受到的压力,缓解胃痛。因为平躺时胃酸可能更容易反流刺激胃黏膜,而半卧位有助于减少反流。 对于儿童:如果是儿童半夜胃痛,家长可以将孩子轻轻抱起,让孩子处于稍微倾斜的状态,避免孩子平躺在床上,同样是为了减少胃酸反流对胃部的刺激。 二、热敷胃部 对于成年人: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胃部,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一般维持15-20分钟左右。热敷能够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胃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对于儿童:儿童皮肤比较娇嫩,家长可以用温毛巾热敷,温度要更低一些,热敷时间也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皮肤的反应,避免出现烫伤情况。 三、适当饮水 对于成年人: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温盐水,大约100-200毫升。温盐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中和胃酸、稀释胃酸的作用,从而缓解胃痛。但要注意不要一次性饮用过多,以免引起呕吐等不适。 对于儿童:儿童的胃容量较小,一般饮用10-50毫升左右的温盐水即可,同样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导致不适。 四、排查病因及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成年人:如果经常出现半夜胃痛的情况,需要考虑是否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如果胃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另外,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半夜胃痛,比如晚餐过饱、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儿童:儿童半夜胃痛需要警惕是否有消化不良、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情况。如果孩子除了胃痛还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或者胃痛频繁发作,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儿童的病情变化可能比较快,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如果采取以上措施后胃痛仍无缓解甚至加重,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6 12: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