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肠炎如何治疗
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因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严重程度选择,特殊人群需谨慎。 对于肠炎的治疗,通常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因治疗等。 原因: 1.一般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药物治疗:根据肠炎的类型和症状,使用不同的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止泻药、解痉药等。 3.对因治疗:如果肠炎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需要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严重的肠炎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进行静脉补液、营养支持等。同时,中医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如中药灌肠、针灸等。 需要注意的是,肠炎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慢性肠炎或反复发作的肠炎患者,更应注意长期治疗和预防。同时,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在治疗肠炎时需要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
2025-06-06 15:24:50 -
15天宝宝一天几次大便
15天的宝宝每天大便2-5次属于正常,但具体次数因人而异。若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状,无明显臭味且无其他异常,则属于正常。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性质改变或颜色异常等情况,家长需引起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宝宝的体质和喂养方式不同,所以大便的次数和性质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宝宝的大便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大便次数增多:如果宝宝的大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或者出现了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等异常情况,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大便性质改变:如果宝宝的大便变得干燥、硬结,或者出现了排便困难、腹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水分摄入不足、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大便颜色异常:如果宝宝的大便呈现出白色、黑色、绿色等异常颜色,可能是由于胆道闭锁、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总之,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大便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6-06 15:21:30 -
胃蛋白酶原1偏低40怎么回事
胃蛋白酶原I偏低(40ug/L),可能存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情况。通常胃蛋白酶原I的正常范围是70-200ug/L,若低于此值,则表明胃体或胃底黏膜出现萎缩或受损,进而引发胃部疾病,像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也可能是某些功能性疾病,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消化功能紊乱等。 一、对于症状较轻,考虑为功能性疾病的情况: 1.可以进行饮食调节,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饮食尽量精细。 2.平时要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压力。 3.多进行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以促进消化。 4.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生菌、双歧杆菌、健胃消食片、多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如果症状较为明显,则建议进行胃镜、幽门螺杆菌实验室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消化道状况,并根据病情程度进行治疗,切不可耽误病情。 总之,当发现胃蛋白酶原I偏低时,要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5-06-06 15:17:43 -
大便脓细胞是什么意思
大便脓细胞是指粪便中出现的白细胞,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性病变,可能是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导致,需就医并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大便脓细胞的出现通常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性病变,可能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导致的。此外,一些其他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缺血性肠炎等也可能出现大便脓细胞。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来综合判断大便脓细胞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通常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炎症性肠病,则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进行治疗。此外,还需要注意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对于出现大便脓细胞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肠道感染。
2025-06-06 15:14:20 -
助消化的药有什么
助消化药可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消化酶类、胃肠动力药、益生菌和中成药等,使用时需遵医嘱,同时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儿童消化不良应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1.消化酶类:如胰酶、胃蛋白酶等,可补充人体所需的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 2.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 3.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不良。 4.中成药:如保和丸、大山楂丸等,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助消化药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使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如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食物等。对于儿童,应避免使用过多的助消化药,尤其是含有咖啡因、酒精等成分的药物。如果儿童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6-06 15: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