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急性肠炎需充分休息并注意腹部保暖,急性期严重腹泻呕吐时暂禁食后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立即就医静脉补液,腹痛可局部热敷,严重腹泻遵医用药,细菌感染性肠炎遵医嘱用抗生素,儿童需密切观察脱水等表现,老年人补液要关注基础病并监测心肾功能,孕妇谨慎用药优先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方式及时补充水分营养。 一、一般处理 急性肠炎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让肠道功能得以恢复。同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加重肠道不适。 二、饮食调整 急性期:若腹泻、呕吐严重,需暂时禁食数小时,使肠道得到休息。之后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汤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及高纤维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 三、补液防治脱水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按说明书正确配制服用,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重度脱水:若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显著减少等严重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四、对症治疗 腹痛:可局部热敷腹部缓解,但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热敷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 腹泻:若腹泻严重,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止泻药物,但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避免自行用药。 感染性肠炎: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急性肠炎时,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情况,因儿童脱水耐受能力差,一旦出现少尿、精神萎靡、哭闹无泪等重度脱水表现或腹泻持续不缓解,应及时送医。 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肠炎时,需关注其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对补液的影响,补液过程中要监测心肾功能,调整补液速度与量,防止因补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等。 孕妇:孕妇患急性肠炎需谨慎用药,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及时补充水分与营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2025-10-16 11:58:38 -
快生了拉肚子跟水一样原因是什么
快生了拉肚子跟水一样可能由激素变化影响、饮食因素(不洁饮食、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子宫压迫肠道、肠道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孕妇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或伴其他不适要就医,还需注意饮食卫生和自身身体状况。 一、激素变化影响 临近分娩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肠道的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出现腹泻症状,像水一样的腹泻也可能由此引发。这种情况在孕期激素变化较为常见,临近分娩时激素波动更明显,对肠道的影响也会更突出。 二、饮食因素 1.不洁饮食:如果临近分娩时食用了不洁净的食物,比如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就容易引起肠道感染,出现腹泻且呈水样。在孕期,孕妇的饮食安全尤其重要,临近分娩时若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容易遭遇这种情况。 2.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部分孕妇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临近分娩时饮食结构改变或食用了以往未注意的过敏食物,也可能导致腹泻如水样。比如有的孕妇平时能吃的食物,临近分娩时食用却出现不适,可能就是过敏或不耐受引起。 三、子宫压迫肠道 随着胎儿逐渐下降进入骨盆,子宫会对肠道产生明显的压迫,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空,进而可能导致腹泻,表现为水样腹泻。这种情况在孕晚期尤其是临近分娩时较为常见,因为此时胎儿下降明显,对肠道的压迫加剧。 四、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且往往是水样便。在孕期,孕妇的免疫力相对特殊,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临近分娩时若接触到病毒,就可能引发肠道感染导致水样腹泻。 2.细菌感染:像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肠道,也会造成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腹泻水样的情况。临近分娩时,孕妇的身体状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可能增加细菌感染肠道的风险。 对于快生了出现水样腹泻的情况,孕妇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腹泻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同时,临近分娩时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2025-10-16 11:57:21 -
病毒性腹泻有哪些症状
病毒性腹泻由多种病毒引起,儿童患者起病急,先呕吐后腹泻,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伴发热、精神萎靡等,易脱水;成人患者以腹泻为主,伴腹痛、恶心等,有发热、乏力等,也有脱水风险;婴幼儿易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密切观察及时补液;老年人易引发其他并发症,要积极预防脱水及时治疗。 儿童患者 胃肠道症状:多数起病较急,先出现呕吐,一般呕吐次数不多,接着出现腹泻,大便次数频繁,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白色水样。 全身症状:可能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部分患儿还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容易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如果脱水严重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等精神状态改变。 成人患者 胃肠道症状:腹泻是主要症状,大便多为稀水样便,每日次数不等,可伴有腹痛,腹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为隐痛,有的为阵发性绞痛。也可能出现恶心症状,但呕吐相对儿童来说一般较轻。 全身症状:部分成人患者会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还可能伴有乏力、头晕等不适,同样存在脱水风险,脱水时可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严重脱水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方面的改变。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婴幼儿 婴幼儿自身调节能力差,发生病毒性腹泻时更容易出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为他们的体液总量相对较少,腹泻导致体液丢失后恢复能力弱。所以对于婴幼儿病毒性腹泻,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前囟等情况,一旦发现有脱水迹象应及时就医补液治疗。 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发生病毒性腹泻时,除了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等。因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血流速度减慢,容易诱发心绞痛、脑梗死等。所以老年人患病毒性腹泻时要更积极地预防脱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2025-10-16 11:54:29 -
结肠增生息肉会癌变吗
结肠增生息肉相对癌变可能性低,但并非绝对不癌变,其癌变风险与息肉大小、病理特征、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发现后需定期肠镜复查,有高危情况需及时处理。 一、增生息肉的特点 增生息肉是大肠息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组织学特点是腺体增生,细胞排列比较规则,细胞核无异型性等。一般来说,增生息肉生长较为缓慢,体积通常较小,多数直径在1厘米以下。 二、癌变风险因素 1.息肉大小:虽然增生息肉癌变几率低,但如果息肉较大,比如直径超过2厘米时,癌变的风险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较大的息肉其细胞增生等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利于正常细胞调控的变化。 2.病理特征: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增生息肉伴有一些不典型增生等情况,那么癌变风险也会相应提高。不典型增生意味着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常,向恶性转化的可能性增大。 3.患者个体因素 年龄:一般来说,中老年患者相对年轻患者癌变风险可能会稍高一些。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免疫系统等可能会有所衰退,对异常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等。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的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高脂饮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代谢,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肠道内环境改变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结肠息肉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 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炎症性肠病等肠道慢性疾病,那么合并结肠增生息肉后癌变风险也会升高。炎症性肠病会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反复损伤修复,这种慢性刺激环境可能促使息肉发生恶变。 三、监测与处理 对于发现结肠增生息肉的患者,通常需要定期进行肠镜复查,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如果息肉较小且没有特殊不良病理特征,可能间隔较长时间复查;如果有一些高危因素,可能需要缩短复查间隔。一旦发现息肉有增大、病理特征出现不良改变等情况,可能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等治疗措施。 总之,结肠增生息肉癌变概率相对较低,但需要根据具体的个体情况综合评估癌变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措施。
2025-10-16 11:52:34 -
慢性胰腺炎症状
慢性胰腺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腹痛,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相关,不同年龄表现有别;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致消化不良、体重减轻,与病程长短有关;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会出现糖尿病相关表现,病程长易出现;少数患者有黄疸(因胰头病变压迫胆管),部分患者有腹部包块(与炎症反复发作致组织增生、囊肿形成等有关)。 影响因素: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进食油腻食物、饮酒等可诱发疼痛发作。在病史方面,长期的胰腺炎症刺激会使腹痛更易出现且可能加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而以哭闹等方式提示腹部不适。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相关症状 消化不良: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胰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嗳气、腹泻等症状,粪便量多、有恶臭,外观呈灰白色、油腻状(因为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体重减轻:长期的消化不良会使患者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体重逐渐减轻,尤其在儿童患者中,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这与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病史中慢性胰腺炎的病程长短会影响体重减轻的程度。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相关症状 糖尿病相关表现:当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时,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患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视力改变等。在病史方面,慢性胰腺炎病程较长者更易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相关的糖尿病表现。 其他症状 黄疸:少数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多为胰头纤维化或假性囊肿压迫胆总管所致,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这与胰腺局部的病变情况有关,如存在胰头部位的病变累及胆管时容易出现黄疸。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触及包块,多为增大的胰腺或胰腺假性囊肿,其出现与胰腺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的组织增生、囊肿形成等有关。不同年龄患者腹部包块的特点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的包块需警惕是否为先天性或与胰腺炎相关的特殊情况。
2025-10-16 1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