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吃冰的拉肚子怎么办
吃冰后拉肚子可通过停止食用冰品、适当补水、调整饮食、腹部保暖来缓解,需观察症状变化,若未改善或出现严重脱水、高热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有其特殊注意事项。 一、停止继续食用冰品 当吃冰后出现拉肚子情况,首先要立即停止继续食用冰的食物或饮品,避免对胃肠道进一步刺激,让肠道有机会开始自我调整。 二、适当补充水分 原因:拉肚子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及时补充水分可预防脱水。可以饮用少量多次温开水,水温适宜(接近体温为宜,避免过冷刺激肠道),也可适当喝些淡盐水,补充流失的钠等电解质。 特殊人群:儿童拉肚子时水分流失快,更要注意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在水中加少量糖和盐制成口服补液盐,以补充能量和电解质;老年人吃冰后拉肚子,同样要注意补水,且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三、调整饮食 短期饮食选择:在拉肚子期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选择吃白粥、面条等。白粥容易消化,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肠道负担;面条煮得软烂些,也是不错的选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纤维多的蔬菜(如芹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拉肚子症状。 特殊人群:儿童吃冰后拉肚子,饮食调整需更精细,比如将白粥煮得更软烂,面条煮成细面;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调整要保证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可适当增加粥、软糊类食物。 四、腹部保暖 方法: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保持腹部温暖,有助于缓解肠道痉挛,减轻拉肚子症状。 特殊人群:儿童皮肤娇嫩,用热水袋时要注意隔层,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同样要注意热水袋与皮肤之间的隔层,避免低温烫伤,同时保暖时要注意全身保暖,因为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 五、观察症状变化 记录情况:密切观察拉肚子的次数、大便的性状等。如果拉肚子症状在采取上述措施后1-2天内逐渐缓解,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拉肚子次数频繁(如一天超过10次)、大便呈水样且伴有发热、腹痛加剧、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儿童拉肚子时,家长要更细致观察,比如儿童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有无哭闹不安等情况;老年人出现吃冰后拉肚子且症状不好转时,要警惕可能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如肠道慢性疾病等,需及时就医检查。 六、就医治疗(必要时) 就医指征:若经过上述处理后拉肚子仍无改善,或出现严重脱水表现(如眼窝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等)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 特殊人群:儿童拉肚子严重时,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身体耐受性差,容易出现严重后果;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下降,更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09-29 12:40:31 -
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有什么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有典型症状(反流相关的反酸、烧心,食管症状的吞咽困难、胸痛)、食管外症状(咽喉部的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呼吸道的咳嗽、哮喘)及其他表现(口腔的牙齿腐蚀、消化道外的睡眠障碍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需注意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 一、典型症状 1.反流相关症状 反酸:患者可感到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尤其是在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更容易发生。例如,夜间睡眠时可能因反流的胃酸刺激咽喉部而导致不适。这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无法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就会产生反酸症状。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通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与胃酸刺激食管黏膜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晰,需家长仔细观察其是否有异常的哭闹、拒食等表现。 2.食管症状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初期可能是间歇性发作,当病情加重时可呈持续性。这可能是由于食管炎导致食管痉挛或食管狭窄引起。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出现吞咽困难可能影响进食和生长发育,需及时关注;老年人出现吞咽困难则需警惕是否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部位,类似心绞痛。其机制可能是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经引起。在鉴别诊断时需要与心脏疾病相区分,因为两者症状有相似之处。 二、食管外症状 1.咽喉部症状 咽部异物感:患者感觉咽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是因为反流的胃酸等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咽喉部炎症等改变。对于有慢性咽炎病史的患者,若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症状,需考虑反流对咽喉部的影响。 声音嘶哑:长期反流可能损伤喉部黏膜,导致声音嘶哑。儿童若出现声音嘶哑且伴有反流相关表现,要排查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有关,因为儿童喉部发育尚不完善,反流刺激更易造成损伤。 2.呼吸道症状 咳嗽:表现为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反流物刺激气道可引起咳嗽反射。在老年人中,若长期有不明原因的咳嗽,需考虑反流性食管炎导致的呼吸道症状。儿童出现慢性咳嗽时,也不能忽视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要综合评估。 哮喘:反流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哮喘患者若伴有反流性食管炎,控制反流后哮喘症状可能得到改善。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时的治疗和管理需要兼顾两者的特点。 三、其他表现 1.口腔问题 牙齿腐蚀:长期反流的胃酸可腐蚀牙齿,导致牙齿釉质破坏,出现牙齿酸蚀症。尤其是儿童,正处于牙齿发育阶段,若患有反流性食管炎,更易出现牙齿问题,需注意口腔卫生并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2.消化道外表现 睡眠障碍:反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睡眠,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中频繁觉醒等。例如,夜间反流导致烧心、咳嗽等不适,使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老年人睡眠障碍可能加重其他基础疾病,儿童睡眠障碍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等。
2025-09-29 12:39:28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症状哪些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还有全身相关症状如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且并非所有感染者都有明显症状,个体症状表现有差异,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 腹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发胃部炎症,导致腹痛。炎症刺激胃黏膜及神经,可引起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部分患者疼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的关系也不恒定,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腹痛可能影响其进食和日常活动,而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影响生活质量。 腹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使胃排空延迟,从而出现腹胀症状。患者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少量食物就有饱腹感。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腹胀情况,而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本身较慢,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腹胀可能更为明显。 反酸、烧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引起反酸,即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腔,有酸味;烧心则是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烧灼感。这是因为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神经末梢。对于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更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而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会加重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使反酸、烧心症状更严重。 恶心、呕吐:炎症刺激胃黏膜,可引起恶心,严重时可导致呕吐。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出现恶心、呕吐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成年人若频繁恶心、呕吐可能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有既往胃部疾病史的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此类症状加重的情况。 全身相关症状 食欲减退:由于胃部不适,如腹痛、腹胀等,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进食量减少。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儿童食欲减退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需要家长关注其营养摄入;成年人则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工作和生活状态,长期食欲减退还可能导致体重下降。有节食减肥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后食欲减退可能进一步影响体重控制计划。 消瘦:长期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会导致身体摄入的营养不足,从而出现消瘦。对于儿童,消瘦可能影响正常的生长曲线;成年人消瘦可能提示身体处于不健康状态,需要排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更易出现消瘦加重的情况。 乏力:身体长期处于不适状态,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可导致患者感到乏力,缺乏精力。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老年人乏力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增加跌倒等风险;儿童乏力可能影响其玩耍和学习等活动。有睡眠不足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后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都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有些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感染。而且不同个体的症状表现可能存在差异,若怀疑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9-29 12:38:15 -
陈皮治便秘怎么治疗比较好
陈皮对便秘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非主要常规药物,其可能通过调节胃肠道蠕动起作用,可搭配饮食(一般人群增膳食纤维、特殊人群注意食物特点)、运动(一般人群适度运动、特殊人群适度运动)辅助缓解便秘,使用时一般人群适量,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有基础疾病者需谨慎,严重或长期便秘不能仅靠陈皮,应及时就医正规诊治。 一、陈皮缓解便秘的可能机制 陈皮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对胃肠道蠕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陈皮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肠道的运动功能,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便秘情况,但这种作用相对较为温和。不过目前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来明确。 二、搭配其他方式辅助缓解便秘 1.饮食方面 对于一般人群: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像菠菜、芹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搭配适量饮用温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肠道蠕动,配合陈皮可能会更好地改善便秘状况。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每餐都有适量蔬菜,水果可以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食用。 对于特殊人群: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调整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蔬菜可以适当切碎煮烂,水果可以选择软质的。儿童则要注意避免过度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保证膳食纤维摄入的同时要根据年龄阶段合理搭配。 2.运动方面 一般人群: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也有助于胃肠道的蠕动。比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像散步、慢跑、瑜伽等。散步可以选择在饭后半小时左右,缓慢行走,每次20-30分钟,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特殊人群:老年人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儿童则可以在家长陪伴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活动,如玩耍时适当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运动过度导致身体不适。孕妇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量轻柔运动,如孕妇瑜伽等,但要避免剧烈颠簸等运动。 三、陈皮使用的注意事项 1.一般人群:单独使用陈皮来改善便秘时,要注意适量使用,过量可能会引起一些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2.特殊人群 孕妇:孕妇使用陈皮需要谨慎,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量等情况,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儿童不建议自行随意使用陈皮来治疗便秘,因为儿童的胃肠道等功能发育还不完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后再考虑是否可以辅助使用陈皮等相关方式,而且要注意避免过量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果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考虑使用陈皮辅助缓解便秘时,要先咨询医生,因为陈皮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需要评估是否会影响基础疾病的病情等。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便秘情况较为严重或长期不缓解,不能仅仅依靠陈皮,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是单纯依赖陈皮来解决便秘问题。
2025-09-29 12:37:32 -
浅表性胃炎如何就医
出现疑似浅表性胃炎症状可先考虑消化内科,有严重呕血黑便去急诊科;就医前要记录症状、回顾病史、准备资料;就诊时配合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就医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详说饮食生长等,老年要告知基础病和用药,女性孕期哺乳期要告知医生。 一、初步判断症状并选择科室 1.症状初步评估:若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疑似浅表性胃炎的症状时,可先考虑前往消化内科就医。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上述症状是其常见表现。 2.特殊情况考量:如果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的呕血、黑便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因为这种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为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二、就医前的准备 1.症状记录:详细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例如,记录腹痛是在进食后多久出现,每次持续多长时间等。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情。 2.病史回顾:向医生提供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胃部手术史、肝胆疾病史等。如果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情况,也需要告知医生,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浅表性胃炎。 3.准备相关资料:携带以往的胃镜检查报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等),以便医生参考。 三、就诊时的配合 1.医生问诊:医生会询问症状、病史等相关情况,要如实、详细地回答。比如医生问“您的腹痛与饮食有怎样的关联”,要准确描述是进食后加重还是缓解等情况。 2.体格检查: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腹部触诊等操作,要放松身体,按照医生要求配合。 3.辅助检查配合 胃镜检查:如果需要做胃镜检查,要了解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如检查前需空腹等。儿童进行胃镜检查时,要安抚好儿童情绪,告知检查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如尽量放松、按照医生指示呼吸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可能会进行呼气试验等幽门螺杆菌检测,要遵循检测的操作要求,确保结果准确。例如,呼气试验前要避免服用抗生素等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就医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浅表性胃炎就医时,家长要详细向医生说明儿童的饮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儿童用药禁忌较多,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家长要积极配合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所患疾病及目前的用药情况。医生在诊断浅表性胃炎时会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如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制定更合适的诊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对病情的表述不够清晰准确,家属要在一旁协助提供详细信息。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就医时,如果处于孕期或哺乳期,要及时告知医生,因为这会影响到检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医生会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或检查手段。
2025-09-29 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