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瑜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展开
  • 肠胃炎犯了怎么缓解疼

    肠胃炎发作时可通过休息与调整体位、腹部局部热敷和按摩、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调整饮食来缓解不适,若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高热等严重症状或特殊人群出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休息与体位调整 肠胃炎发作时应尽量多休息,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并将双腿适当抬高,这样有助于缓解腹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留意其舒适姿势,避免因不适而哭闹加剧身体的应激反应。 二、腹部局部护理 (一)热敷 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腹部,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一般水温保持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减轻疼痛。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接触皮肤的方式,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时更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 (二)按摩 适当地轻柔按摩腹部也可能有一定缓解疼痛的作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打圈按摩,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但如果是急性肠胃炎伴有剧烈呕吐、腹泻等严重症状时,应谨慎按摩,避免加重不适。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按摩时要更加轻柔,且需根据其反应调整力度。 三、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肠胃炎患者往往会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缓解因脱水等引起的腹部不适。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成人可以每次饮用100-200毫升,儿童则根据年龄适当减少饮用量,一般每次50-1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对于严重呕吐、腹泻无法口服补充的患者,可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四、饮食调整 (一)急性期饮食 在肠胃炎发作的急性期,应暂时禁食固体食物,可先少量饮用温水等。待呕吐、腹泻有所缓解后,可逐渐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藕粉、蒸蛋羹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疼痛加剧。儿童患者在急性期饮食调整更要谨慎,需根据其年龄和病情阶段逐步过渡饮食。 (二)恢复期饮食 随着病情逐渐好转,可慢慢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但仍要以易消化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肠胃炎引起的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高热、频繁呕吐、严重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大便带血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可能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止吐、止泻等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肠胃炎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更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人群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需要专业医疗干预来保障健康。

    2025-10-16 13:40:04
  • 12指肠炎症状

    12指肠炎有多种症状,腹痛表现为上腹部多样疼痛且具一定规律性,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消化不良有上腹部饱胀、早饱、恶心呕吐等表现,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黑便或便血因出血量不同有不同表现,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其他症状。 表现:多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其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部分患者可能在空腹时疼痛较为明显,进食后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无明显规律。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清晰,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腹痛情况;老年患者由于痛觉敏感性可能下降,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腹痛症状,比如长期熬夜、暴饮暴食的人群,12指肠炎导致腹痛的几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病史影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12指肠炎引发腹痛的可能性较大,且症状可能相对顽固。 消化不良 表现: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饱胀感、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饱胀感表现为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就有饱腹感,导致进食量减少。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消化不良可能还会伴有食欲减退,严重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老年患者消化不良可能合并有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症状相对更持久,且可能伴有体重下降等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消化不良症状,比如长期久坐不动的人,胃肠蠕动减慢,更易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等消化不良表现。 病史影响:有胃肠手术史的患者,胃肠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黑便或便血 表现:如果12指肠炎导致十二指肠黏膜出血,出血量较少时,粪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肉眼看不到明显黑便;当出血量较多时,粪便可呈黑色柏油样便;极少数情况下,出血较急且量较大时可能出现便血,表现为红色或暗红色血便。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出现黑便或便血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提示有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情况,因为儿童耐受力较差;老年患者出现黑便或便血,要警惕可能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肠道肿瘤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的生活方式可能会损伤胃肠黏膜,增加出血风险,从而更容易出现黑便或便血症状。 病史影响: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12指肠炎合并出血导致黑便或便血的可能性增加。 其他症状 消瘦:长期12指肠炎患者可能因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良等原因出现消瘦,体重逐渐下降。 贫血: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尤其是长期小量出血的患者,贫血可能逐渐加重。儿童长期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老年患者贫血会加重身体虚弱,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5-10-16 13:39:10
  • 肝硬化可以治好吗

    肝硬化能否治好分情况,早期肝硬化若及时去除病因部分有可逆性,中晚期肝硬化肝脏结构功能严重改变难完全逆转,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等,影响预后的因素有病因、病情分期、患者自身状况,早期肝硬化有一定逆转可能,中晚期难完全治愈但规范治疗可控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若能及时去除病因,部分患者的肝脏病变有一定可逆性。例如,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早期肝硬化,若能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随着病毒复制得到控制,肝脏炎症减轻,早期的肝纤维化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部分患者肝脏功能可接近正常,达到临床缓解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治愈,因为肝脏已有的结构改变可能难以完全恢复到正常肝脏的完美状态。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若能严格戒酒,早期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也有改善的可能,肝功能也能有所提升。 二、中晚期肝硬化 1.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改变 中晚期肝硬化时,肝脏的正常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假小叶等典型病理改变,肝功能明显减退,会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此时肝脏的病变难以完全逆转到正常状态。例如,对于出现大量腹水的患者,虽然可以通过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手段缓解腹水症状,但肝脏本身的硬化状况无法根本改变。 2.治疗目标与管理 中晚期肝硬化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比如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通过内镜下套扎等治疗预防出血;对于肝性脑病,需注意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等综合处理。但总体而言,中晚期肝硬化难以像早期那样有较大程度的逆转恢复到正常肝脏功能状态。 影响肝硬化预后的因素 1.病因 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预后不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如果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预后相对较好;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如果继续饮酒,病情会迅速进展,预后较差。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预后有所差异。 2.病情分期 早期肝硬化比中晚期肝硬化预后好,早期发现并干预,肝脏逆转的可能性相对大;中晚期肝硬化即使积极治疗,也难以完全治愈,并发症的发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3.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较小、一般状况较好、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相对预后较好;而年龄较大、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肝硬化过程中面临更多风险,预后相对较差。例如老年肝硬化患者,同时有冠心病,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使用利尿剂时,需要更谨慎监测电解质等情况,因为可能因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问题。 总之,肝硬化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逆转可能,中晚期肝硬化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25-10-16 13:37:22
  • 得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这种病会自己好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会自己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所致,不同人群患病不治疗均有危害,如可致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促进愈合避免严重并发症。 一、原因分析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重要因素,它会破坏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的防御机制,若不进行治疗,幽门螺杆菌持续存在,溃疡难以自行愈合。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且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 2.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导致溃疡形成和持续的关键因素,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球部的黏膜能够抵御胃酸的侵蚀,但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就会打破这种平衡,若没有干预措施,胃酸持续刺激受损的黏膜,溃疡无法自行修复。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 1.儿童:儿童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若不治疗也不会自己好。儿童患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规律等有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其溃疡愈合需要通过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措施,否则溃疡会持续存在,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黏膜修复能力减弱,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若不进行治疗,溃疡自行愈合的可能性极低。同时,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也较高,幽门螺杆菌持续存在会加重溃疡的病情。 3.女性:女性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机制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一般也不会自行愈合。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孕期等,若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也需要进行规范治疗,否则溃疡不会自行好转,而且孕期的特殊情况可能会影响溃疡的治疗和预后。 4.男性:男性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样,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溃疡不会自己好。男性若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会进一步加重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的损伤,导致溃疡难以自行愈合。 三、不治疗的危害 1.出血:溃疡持续存在会导致黏膜下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轻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例如,有研究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若不治疗,约10%-20%会发生出血并发症。 2.穿孔:溃疡进一步发展可穿透肠壁,引起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3.幽门梗阻:溃疡反复发作可导致幽门管瘢痕性狭窄,引起幽门梗阻,患者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摄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总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会自己好,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规范的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等措施来促进溃疡的愈合,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025-10-16 13:36:22
  • 十二指肠憩室症状有哪些

    十二指肠憩室分为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无症状型多在体检等时偶然发现;有症状型包括腹痛(部位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进食后加重,空腹时减轻)、消化不良(有饱胀感、食欲减退、嗳气等,受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影响)、憩室炎(有较明显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免疫力低者易发生且症状重,与饮食卫生有关)、消化道出血(较少见,表现为黑便或呕血,不同年龄表现不同,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风险高)。 部分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憩室较小,未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影响,也未引发相关病理改变。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出现,一般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不大,若本身没有基础病史,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随访观察憩室变化情况。 有症状型 腹痛: 是较为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右,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钝痛或绞痛等。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憩室炎症、食物潴留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及周围神经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儿童患者腹痛可能表述不够准确,多以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变化可能会使腹痛感受有所不同。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腹痛可能会被原发病掩盖或加重。 进食后疼痛可能加重,因为进食会促进十二指肠蠕动,潴留于憩室内的食物等刺激会更明显;而空腹时疼痛可能相对减轻。 消化不良: 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食欲减退、嗳气等。这是由于憩室影响了十二指肠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排空不畅,消化酶的分泌和作用受到一定干扰。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进食不规律、高脂饮食等会加重消化不良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消化不良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除食欲减退外,还可能出现恶心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等情况,使消化不良症状更明显。有胃肠道动力障碍基础病史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往往更突出。 憩室炎: 若憩室内食物残渣积聚、细菌繁殖,可引发憩室炎,出现类似急性或慢性炎症的表现。患者会有较明显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能较重,可伴有发热(一般为低热,若感染严重可能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憩室炎更容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其自身防御能力相对较弱,感染不易控制。在生活方式上,不注意饮食卫生等会增加憩室炎发生风险。 消化道出血: 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表现为黑便或呕血。这是因为憩室炎症导致黏膜糜烂、溃疡,侵蚀血管引起出血。不同年龄人群消化道出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消化道出血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出血时可能更快出现休克等严重表现。有凝血功能障碍基础病史的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更高,且出血后不易止住。

    2025-10-16 13:34: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