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内营养、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营养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199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1997年起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儿科临床工作。从事小儿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小儿上消化道狭窄内镜治疗有丰富经验。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委员。
展开-
肚脐周围疼,老想放屁
肚脐周围疼且老想放屁可能与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炎症等有关。 1.消化不良 进食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大蒜等),或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可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过度发酵,产生较多气体,引起腹胀、腹痛、放屁等症状。 2.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可导致产气增多,引起腹胀、腹痛、放屁等症状。 3.肠道炎症 如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可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刺激肠道蠕动,引起腹痛、放屁等症状。 4.其他 如肠梗阻、腹部受凉等,也可导致肚脐周围疼、放屁等症状。 如果肚脐周围疼、老想放屁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现肚脐周围疼、老想放屁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05-19 15:33:46 -
胃脘痛的症状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其主要症状有疼痛性质、部位、时间、伴随症状和诱发因素的不同。 1.疼痛性质:胃脘痛的性质多样,可有胀痛、刺痛、隐痛、灼痛等。 2.疼痛部位:疼痛多位于上腹胃脘部,少数可出现在胁肋部、腹部、背部或胸部。 3.疼痛时间:疼痛发作时间有一定规律,如空腹时疼痛,或进食后疼痛,或夜间疼痛等。 4.伴随症状:胃脘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反酸、暖气吞酸等症状。 5.诱发因素:胃脘痛的发作常与饮食、情志、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胃脘痛的症状可能因病因、病情轻重、个体差异等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胃脘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2025-05-19 15:30:44 -
怀孕晚期怎么预防黄疸
怀孕晚期预防黄疸可从定期产检、注意饮食、保证休息、避免感染、谨慎用药、关注胎儿情况等方面入手,但这些方法也不能完全避免黄疸的发生,孕妇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 1.定期产检:怀孕晚期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2.注意饮食:孕妇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注意休息:孕妇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4.避免感染:孕妇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病毒和细菌,尤其是在怀孕后期。 5.注意药物使用:孕妇应该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6.注意胎儿情况:孕妇应该注意胎儿的胎动情况,如果出现胎动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预防黄疸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避免黄疸的发生。如果孕妇出现黄疸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5-05-19 15:27:27 -
孕妇便秘如何解决?有哪些方法
孕妇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紧张和使用开塞露等方法缓解,若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同时,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2.适量运动: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孕妇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 3.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去厕所,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 4.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放松心情,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于缓解便秘。 5.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等药物,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孕妇的情况都可能不同,如果便秘问题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更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同时,孕妇在孕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5-19 15:24:32 -
这几天拉屎颜色深褐色偏黑
大便颜色深褐色偏黑可能是饮食、药物、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疾病引起,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1.饮食因素 食用了较多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等,或服用了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都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黑。 2.上消化道出血 胃和十二指肠出血,血液经过胃酸和肠道细菌的作用,会变成黑色柏油样便。 3.下消化道出血 小肠、结肠、直肠等部位出血,出血量较少时,也会出现大便颜色发黑。 4.其他 某些疾病,如胃溃疡、肝硬化、胃癌等,也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黑。 如果发现大便颜色异常,尤其是长期如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胃镜、肠镜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史或长期服用药物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05-19 15: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