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37摄氏度算发烧吗
正常人体温因测量部位等有差异,腋下36.0℃-37.0℃、口腔36.3℃-37.2℃、直肠36.6℃-37.7℃为正常范围。37℃是否算发烧因测量部位和人群而异,腋下37℃一般不发烧,口腔37℃接近上限需结合情况,直肠37℃属正常;儿童3个月以上腋下37.5℃及以上、3个月以下婴儿直肠≥38℃算发烧,老年人腋下37.2℃及以上需关注,37℃时一般人群无不适可观察,儿童需观察精神等,老年人要关注有无不适并监测体温变化,有情况及时就医。 一、正常体温范围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约为36.3℃~37.2℃,直肠温度通常比口腔温度高0.3℃~0.5℃,即36.6℃~37.7℃,腋下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是36.0℃~37.0℃。不同个体之间体温会略有差异,且会受昼夜、年龄、性别、活动等因素影响。例如儿童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体温可能比成人略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期体温会轻度升高;剧烈运动、进食后体温也会有短暂升高,一般不超过1℃。 二、37摄氏度是否算发烧的判断 不同部位测量的情况 腋下测量:如果是腋下测量体温为37℃,一般不属于发烧,因为腋下正常体温范围是36.0℃~37.0℃,37℃在此范围内。 口腔测量:口腔测量时体温37℃则接近正常体温上限,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若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不属于发烧,但要注意是否是刚进食、运动等导致的短暂波动;若口腔测量体温达到37.3℃及以上则考虑为发烧。 直肠测量:直肠测量体温37℃属于正常范围,因为直肠正常体温范围是36.6℃~37.7℃,37℃在此区间内。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一般来说,3个月以上儿童腋下体温37.5℃及以上考虑发烧,3个月以下婴儿直肠温度≥38℃考虑可能发烧。如果儿童腋下体温37℃,需要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精神状态、是否有咳嗽、流涕等表现。因为儿童相对成人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体温,且自身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对于儿童37℃的体温要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一般来说,老年人腋下体温37.2℃及以上要关注是否发烧。如果老年人腋下测量体温37℃,要注意其基础体温情况,有些老年人基础体温偏低,37℃可能相对平时有升高,需结合有无不适症状来判断。比如有些老年人可能有慢性疾病,体温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与身体的病理状态相关,这时候需要进一步观察有无乏力、畏寒等表现。 三、37摄氏度时的应对措施 一般人群:如果是腋下测量体温37℃,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适当休息,保持室内通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即可。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上升趋势。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37℃体温时,要注意让儿童适当多饮水,穿着合适的衣物,不要过厚或过薄。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有无哭闹不安等表现。如果后续体温有上升趋势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腹泻等,应及时就医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37℃体温时,要关注其有无乏力、食欲减退等情况,保证老年人充足的休息,监测体温变化。如果老年人本身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注意维持原有的治疗和生活规律,若体温持续有变化或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可能比较隐匿,需要谨慎对待。
2025-10-20 15:52:08 -
熬夜会导致发烧吗
熬夜一般不直接致发烧但会削弱免疫力增感染风险引发发烧,不同人群熬夜后发烧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还可通过保持规律作息和增强自身免疫力来预防因熬夜导致发烧。 一、熬夜与发烧的关系 熬夜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发烧,但长期熬夜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而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引起发烧。 (一)熬夜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熬夜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长期熬夜可能导致白细胞的活性降低,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重要“战士”,其活性下降会使身体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减弱。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群相比睡眠充足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二)感染性疾病引发发烧 当人体因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后,就更容易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比如,感染了流感病毒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反应来对抗病毒,其中就包括体温调节中枢的变化,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烧症状;再如,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肺部,引发肺炎,也常常会伴随发烧的症状。 二、不同人群熬夜后发烧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因熬夜导致免疫力降低而发烧。儿童熬夜后若发烧,家长应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尽量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儿童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以对抗可能存在的感染。如果儿童体温超过38.5℃,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而不能自行盲目用药,尤其要避免给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退烧药物。 (二)成年人群 成年人偶尔熬夜后若发烧,首先要停止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来让身体恢复。如果是因轻度感染引起的低烧,可通过多喝温水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但如果发烧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体温持续升高,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三)老年人群 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熬夜后更易出现因免疫力下降引发感染而发烧的情况。老年人群发烧后,由于其身体耐受性较差,即使是轻度发烧也需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熬夜等生活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同时,老年人要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密切观察体温及身体其他症状的变化。 三、预防因熬夜导致发烧的措施 (一)保持规律作息 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儿童需要10-1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建议7-9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也应保证6-8小时左右的有效睡眠,避免长期熬夜。 (二)增强自身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来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以获取丰富的维生素C等,多吃瘦肉、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根据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儿童可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成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老年人可以进行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025-10-20 15:51:59 -
发低烧头疼怎么办
低烧指体温在37.3℃-38℃,头疼可能由感染(病毒、细菌)或非感染(环境、自身免疫病)因素引起。可通过休息(营造适宜环境保证充足睡眠)和物理降温(湿毛巾擦拭、用退热贴)缓解。要观察症状变化及伴随症状,儿童低烧头疼超2天不缓解、体温上升、出现抽搐等需立即就医,成年人经处理无改善、头疼剧烈、伴高热等严重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一、明确低烧及头疼的定义与可能原因 (一)低烧定义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之间。 (二)可能原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感染,病毒在体内繁殖,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低烧,同时刺激头部神经引起头疼。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引发低烧头疼,且儿童感染后可能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 细菌感染:如轻度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也会出现低烧头疼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细菌后的表现可能不同,成年人相对儿童可能症状表现相对典型但也需重视。 2.非感染因素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和头部血液循环,导致低烧头疼,例如在炎热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过低,成年人若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易出现,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更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情活动期可能出现低烧头疼,儿童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综合评估病情,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谨慎。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休息 1.环境要求:为自己或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22℃~25℃左右)的休息环境,对于儿童来说,要营造温馨且利于休息的空间,避免嘈杂和过强光线刺激。 2.休息时长: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7~9小时睡眠,儿童睡眠时间相对更长,婴儿可能需12~16小时,幼儿11~14小时,学龄儿童10小时左右,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缓解低烧头疼症状。 (二)物理降温 1.散热方式:对于低烧情况,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儿童皮肤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皮肤,成年人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辅助降温。 2.降温工具选择:还可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持续发挥降温作用,退热贴相对温和,儿童和成年人都适用。 三、观察与就医建议 (一)病情观察 1.症状变化:密切观察低烧和头疼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体温波动、头疼程度是否加重或减轻等。如果儿童低烧头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精神萎靡等情况,要高度重视;成年人若低烧头疼伴有视力模糊等异常表现也需留意。 2.其他伴随症状:关注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流涕、咽痛(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情况)、皮疹(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出疹情况)等,不同伴随症状可能提示不同病因。 (二)就医时机 1.儿童情况:儿童低烧头疼如果持续超过2天不缓解,或者体温有上升趋势(超过38℃),以及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一些严重疾病可能在儿童身上表现较为隐匿,需要及时得到专业诊治。 2.成年人情况:成年人低烧头疼如果经过休息和物理降温等处理后无改善,或者头疼剧烈难以忍受,或者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也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20 15:51:35 -
手脚冰凉发烧怎么治疗
手脚冰凉发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明确病因,采取一般治疗如保暖、补水、休息,针对发烧进行物理降温或及时就医评估,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以缓解症状、保障健康。 一、明确病因 手脚冰凉发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像感冒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病毒或细菌入侵人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烧,同时影响血液循环,出现手脚冰凉。 二、一般治疗措施 1.保暖措施 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注意保暖,婴儿需使用合适的被褥包裹,保持体温,但要避免过热。儿童手脚冰凉时,可以给孩子穿上合适的袜子、手套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保暖有助于缓解手脚冰凉。 成人则要根据环境温度添加衣物,保持身体温暖,比如穿上厚袜子、厚外套等,让身体处于相对温暖的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情况。 2.补充水分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发烧时身体会丢失较多水分,要适量补充水分。儿童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成人也应多喝温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也有利于散热,对缓解发烧和手脚冰凉有帮助。 3.休息 发烧时身体消耗较大,需要充足的休息。儿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成人也应减少活动量,卧床休息,让身体得到恢复,有利于身体对抗感染,缓解发烧及手脚冰凉症状。 三、针对发烧的处理 1.物理降温 对于儿童,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注意儿童皮肤娇嫩,擦拭时力度要轻柔。成人也可以用温水擦浴,还可以使用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帮助降温。 另外,儿童还可以适当减少衣物和被褥,帮助散热,但要避免着凉。成人也可以通过松开衣物等方式散热。 2.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体温较高(儿童超过38.5℃,成人超过38℃),或者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成人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头痛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发烧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手脚冰凉发烧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避免给儿童使用不适合的退烧方法,如滥用酒精擦浴等,因为儿童皮肤薄,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同时,要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保证儿童的饮食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人 老年人手脚冰凉发烧时,要特别注意保暖,但要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烧时要及时监测体温,若体温异常要及时就医。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因为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史。 3.孕妇 孕妇手脚冰凉发烧时要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的方式,如适当擦浴等。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因为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20 15:51:06 -
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发烧了怎么办
首先判断是否感染新冠及进行隔离,然后采用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观察体温及症状变化,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达及时就医指征时需及时就医。 一、自我评估与隔离 1.判断是否感染新冠:首先回忆自身是否有新冠相关危险因素接触史,如近期是否与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人员有密切接触等。同时观察自身症状,除了发烧外,新冠感染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新冠特有,普通感冒等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 2.进行隔离:如果怀疑感染新冠,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隔离环境应通风良好,尽量单独居住在一个房间,使用单独的卫生间等。 二、物理降温方法 1.适用于所有人群的基础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对于成人及年龄较大能配合的儿童,可以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左右。通过温水的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热量从而降温。例如有研究表明,温水擦浴可以有效降低体温,且相对安全。 使用退热贴:退热贴是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带走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较为适用,尤其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退热贴相对温和。 三、观察体温及症状变化 1.体温监测:使用体温计定时监测体温,成人可以选择腋下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等,儿童可以选择腋下或耳温枪等。一般建议每隔1-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趋势。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应及时就医。 2.症状观察:除了体温外,还要观察其他症状的变化情况,如咳嗽是否加重、是否出现新的症状等。对于儿童,还要特别关注精神状态,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异常精神状态,也需要及时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烧时物理降温更为重要,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一些药物使用需要谨慎。如儿童使用退热贴相对安全,温水擦浴时要注意避免冻伤儿童皮肤,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烧时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既不能包裹过严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也不能保暖不足。如果儿童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盲目使用药物降温。 2.老年人:老年人发烧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老年人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为身体虚弱而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如果老年人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如胸闷、心慌、血糖波动明显等,应尽快就医。 3.孕妇:孕妇发烧时物理降温是首选方法,如温水擦浴等。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孕妇发烧体温较高或持续不退,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胎动等。 五、及时就医指征 1.一般人群:如果发烧持续超过3天仍不退,或者体温超过39℃,或者除了发烧外还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呕吐不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特殊人群:儿童出现抽搐、囟门隆起等情况;老年人出现意识障碍、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孕妇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腹痛等情况,都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20 1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