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病毒性的发烧一般几天
病毒性发烧持续时间因病毒种类、感染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病毒性感冒多持续3-7天,不同病毒如流感病毒、肠道病毒致发烧时长有别,儿童和成人因体质等个体差异发烧持续时间不同,发烧超预期、过高或有严重伴随症状需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等护理。 不同病毒导致发烧的差异 流感病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烧,通常起病较急,体温可高达39-40℃,发烧一般会持续3-5天。不过,儿童、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烧时间可能会延长,而且病情相对更严重。 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发烧多持续3-5天;而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部分患儿发烧可能持续5-7天,甚至更长时间,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儿。 个体差异对发烧持续时间的影响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病毒性发烧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一般来说,体质较好的儿童感染常见病毒后,发烧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3-5天左右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体质较弱、有免疫缺陷的儿童,发烧时间可能会延长,并且容易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例如,一个2岁体质较好的儿童感染普通病毒引起发烧,可能3-4天体温就正常了;而一个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感染同一种病毒,发烧可能会持续1-2周甚至更久。 成人:成人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感染普通病毒性疾病后,发烧持续时间相对儿童可能稍短一些,多数在3-7天内体温可恢复正常。但如果成人本身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感染病毒后发烧时间可能会延长,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比如,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成人感染流感病毒,发烧可能会持续5-7天甚至更久,而且控制血糖不佳时,发烧更不易缓解。 特殊情况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当出现病毒性发烧时,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超过预期(如超过7天仍持续发烧)或者体温过高(儿童超过39℃,成人超过38.5℃持续不退),或者出现精神萎靡、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体温情况适当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盲目使用成人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20 13:44:07 -
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暑、内分泌紊乱。不同年龄人群发烧原因有差异,儿童多为感染性因素,老年人与多种因素相关,女性生理期有特殊情况,有基础疾病人群发烧需警惕。 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患者会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细菌在体内繁殖过程中会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使得体温升高。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可持续2-3周,同时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引发发烧。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除了发热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同时可伴有发热。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恶性肿瘤:例如白血病,患者会出现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癌性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肿瘤细胞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引起发热。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暴露过久,如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户外活动、从事高温作业等,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失衡,就会导致发烧,同时可能伴有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会出现低热、多汗、心慌、手抖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得机体产热增加,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不同年龄人群发烧的原因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时期,感染性因素更为常见,如各种病毒、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感染;而老年人发烧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了感染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性加重时也容易出现发烧情况。女性在生理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基础体温轻度升高,但一般属于正常生理波动范围;而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如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也可引起发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烧可能提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更加警惕,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感染且感染后更难控制。
2025-10-20 13:43:44 -
白蛋白球蛋白是什么意思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多种物质;球蛋白是具免疫功能的蛋白分不同类型有免疫及运输功能,血清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正常约为特定范围,肝脏疾病等会致该比值变化,新生儿白蛋白低于成人且γ球蛋白随年龄变化,老年人肝合成白蛋白可能减退,特殊生活方式和病史人群需关注相关指标变化。 一、白蛋白与球蛋白的基本定义 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正常成人血清中白蛋白浓度约为35~50g/L,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主要功能为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脂肪酸、胆红素等多种物质。球蛋白是一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约占血清蛋白的35%,由淋巴细胞产生,依据电泳迁移率不同分为α、β、γ等球蛋白,其中γ球蛋白主要为抗体,参与机体免疫防御。 二、白蛋白与球蛋白的生理功能 白蛋白: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约80%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由白蛋白维持,对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分布起关键作用。 2.运输功能:能结合并运输脂肪酸、胆红素、药物等多种物质,保障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正常代谢与转运。 球蛋白: 1.γ球蛋白(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识别并结合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抵御病原体入侵。 2.α、β球蛋白:具有运输载体功能,如β球蛋白可运输脂质等物质。 三、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及临床意义 血清中白蛋白(A)与球蛋白(G)的比值(A/G)正常约为1.5~2.5:1。当机体出现病变时,该比值会发生变化: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可导致白蛋白降低,A/G比值减小甚至倒置,提示肝功能受损。 免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致球蛋白异常升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会使A/G比值改变,反映机体免疫状态异常。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 新生儿:白蛋白浓度低于成人,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婴儿期γ球蛋白含量较高,随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型球蛋白谱转化。 老年人: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可能减退,球蛋白水平也可能因免疫功能变化而有不同程度改变,需关注A/G比值变化以评估健康状况。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营养不良者易出现白蛋白降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人群可能存在球蛋白异常升高情况。 病史人群:有肝脏病史者需密切监测白蛋白合成情况;有免疫相关病史者要关注球蛋白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疾病进展或治疗效果。
2025-10-20 13:43:43 -
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hs-CRP正常值因检测方法、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而异,一般成人<3mg/L,儿童和老年人的hs-CRP正常值也有所不同,hs-CRP检测对感染、炎症、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一、hs-CRP正常值的参考范围 一般来说,成人hs-CRP正常值<3mg/L,不同检测方法的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和老年人的hs-CRP正常值也有所不同。 二、影响hs-CRP水平的因素 1.年龄:hs-CRP水平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较高,可能与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感染和炎症有关。 2.性别:女性hs-CRP水平略低于男性,但在怀孕期间会升高。 3.吸烟:吸烟会导致hs-CRP水平升高。 4.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会导致hs-CRP水平升高。 5.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会导致hs-CRP水平升高。 6.心血管疾病:hs-CRP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7.其他因素:如应激、手术、创伤、剧烈运动等会导致hs-CRP水平升高。 三、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1.辅助诊断:hs-CRP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炎症或心血管疾病等。 2.评估疾病严重程度:hs-CRP水平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3.预测心血管事件:hs-CRP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4.指导治疗:hs-CRP水平可以指导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 1.hs-CRP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炎症、药物等,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hs-CRP检测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3.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hs-CRP水平升高,如剧烈运动、应激等,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4.对于hs-CRP水平升高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hs-CRP是一种常用的炎症标志物,正常值因检测方法、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而异。hs-CRP检测对感染、炎症、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需注意hs-CRP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025-10-20 13:43:23 -
发烧怎么办怎样退烧快
不同人群发烧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要调节环境,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增减衣物,还需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婴幼儿物理降温是首选且忌酒精擦浴要密切观察,老年人降温要缓慢关注基础疾病,孕妇谨慎选降温方法需遵医嘱。 一、物理降温方法 1.温水擦浴: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例如,一项研究表明,温水擦浴可有效降低体温,且对皮肤刺激小。擦拭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患者着凉。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擦浴时力度要轻柔。 2.使用退热贴:适合各年龄段。退热贴中的凝胶含有挥发性物质,通过汽化吸热发挥降温作用。将退热贴贴在额头或太阳穴等部位,方便携带和使用,能起到一定的辅助降温效果。 二、环境调节 1.保持室内通风: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为宜,湿度保持在50%~60%。良好的通风可以使空气流通,有助于散热。对于儿童,要避免直接对着风口吹,防止受凉。 2.适当增减衣物: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减衣物。如果是低热,可适当减少衣物,利于散热;如果是寒战阶段,则要适当增添衣物。但对于婴幼儿,不能包裹得过于严实,要保证皮肤能够正常散热。 三、补充水分 1.多喝温开水:发热时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多喝温开水可以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通过排尿带走热量。各年龄段人群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儿童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喝太多引起呕吐。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发烧时物理降温是首选。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皮肤薄,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而且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一旦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嗜睡、拒食等,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发烧时,物理降温同样重要。同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降温措施时要缓慢进行,避免体温骤降引起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如果老年人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体温较高,要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孕妇:孕妇发烧时要谨慎选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的方式,如温水擦浴等。如果体温较高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影响。
2025-10-20 13:4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