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何婉儿主任医师(116)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何婉儿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展开
  • 手掌出现虚汗的原因是什么

    手掌出虚汗的因素有生理性的情绪紧张焦虑兴奋、剧烈运动,病理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多汗症及某些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儿童出现需观察伴随症状排查内分泌疾病等,成年人女性男性依伴随症状排查相关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要警惕低血糖或血糖波动需监测血糖。 一、生理性因素 1.情绪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兴奋等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会促使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手掌出现虚汗。例如,面临重要考试、公开演讲等情境时,很多人会出现手掌多汗现象。 2.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身体代谢加快,为了调节体温,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此时手掌等部位可能会出现虚汗。这是身体正常的生理调节反应,运动结束后一般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表现为多汗,其中手掌出虚汗是常见症状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手掌等部位多汗情况。 2.低血糖:当发生低血糖时,体内血糖水平急剧下降,会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出现多汗症状,手掌虚汗是其常见表现之一,同时还可能伴有心慌、手抖、饥饿感等症状。 3.多汗症:分为原发性多汗症和继发性多汗症。原发性多汗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亢奋导致的局部多汗,好发于手掌、足底等部位;继发性多汗症则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干扰正常的出汗调节机制,导致手掌出现异常虚汗。 4.其他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也可能影响汗腺的正常调节功能,从而引发手掌虚汗,但相对前几种情况发生率较低。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手掌出虚汗可能与紧张情绪、玩耍时过度兴奋等生理性因素有关,若为病理性因素导致,需警惕是否存在内分泌疾病等问题,家长应观察儿童伴随症状,如有无消瘦、烦躁等表现,必要时及时就医排查。 2.成年人:女性和男性在疾病发生率上无绝对特异性差异,但若手掌虚汗伴随月经紊乱、心慌等症状,女性需考虑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方面问题;男性若伴随性功能异常等情况,也需综合排查相关疾病。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手掌虚汗,需警惕低血糖或血糖波动等情况,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025-10-20 13:43:03
  • 乙肝患者是先出现肝痛还是先发热

    乙肝病情不同阶段下肝痛与发热先后情况有差异,病毒携带阶段症状无固定模式,发病初期有先发热后肝痛或先肝痛后发热情形,个体差异中年龄致儿童与成年表现不同,性别影响不显著但特殊时期有干扰,生活方式如酗酒等有影响,病史方面既往有基础肝病者发病时肝痛先出现,初发者可能先发热。 一、乙肝病情不同阶段下肝痛与发热的先后情况差异 1.乙肝病毒携带阶段:此阶段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若出现症状,肝痛与发热的先后顺序无固定模式。病毒对肝脏损伤较轻时,机体免疫反应未强烈激活,症状出现顺序不固定,可能先有轻微乏力等非特异表现,之后才可能出现肝区隐痛或体温轻度波动,这是因病毒对肝脏及机体影响较隐匿,免疫反应未主导性启动某一症状表现。 2.乙肝发病初期:当乙肝病毒大量复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时,部分患者可能先出现低热,因免疫细胞激活产生炎性介质致体温调节中枢波动,此时肝痛尚不明显;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先感肝区轻度胀痛不适,之后体温升高,此系个体免疫反应启动路径及肝脏受损程度差异所致,免疫反应率先激活体温调节环节则先发热,肝脏局部损伤先致感觉神经传导则先肝痛。 二、个体差异对肝痛与发热先后顺序的影响 1.年龄因素:儿童乙肝患者因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反应易波动,乙肝发病时可能体温变化更早被察觉,肝痛因表述不清或症状不典型较晚被发现;成年乙肝患者个体对疼痛等症状感知敏感度不同,有的先感知肝区不适,有的先出现体温异常,此由儿童与成年机体生理及感知能力差异决定。 2.性别因素:性别对乙肝患者肝痛与发热先后顺序影响不显著,但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机体整体状态变化可能干扰体温变化与肝痛关联,不过总体顺序仍主要由病情本身决定,因性别并非主导病情发展中症状出现顺序的关键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酗酒的乙肝患者肝脏基础损伤重,发病时肝痛表现相对突出,发热可能相对后出现;生活方式规律但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反应活跃的患者,可能先出现发热,此系酗酒加重肝脏损害致局部不适更早被感知,免疫活跃时发热先出现。 4.病史因素: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乙肝患者,肝脏对病毒耐受性不同,既往反复肝损伤者发病时肝痛先出现,因肝脏对再次损伤感知更敏感;既往无明显肝病表现的初发乙肝患者,可能先出现发热作为免疫应答早期表现,此由既往肝病病史导致肝脏对病情变化的反应性不同所致。

    2025-10-20 13:42:43
  • 退烧药交替吃间隔多久

    退烧药交替使用间隔一般为4-6小时,但需综合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因素确定,儿童、成人情况不同,不良生活方式、有肝肾功能或胃肠道疾病病史者需特殊考虑,特殊人群须遵医嘱调整。 一、不同退烧药交替使用的一般间隔时间 通常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时,间隔时间建议为4-6小时。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例,其常规的用药间隔是4-6小时,布洛芬同样也是4-6小时一次。这是因为这两种常用退烧药在体内发挥作用和代谢有一定规律,按照这样的间隔能较好地控制体温,又能避免药物过量等情况。 二、需考虑的相关因素及特殊人群情况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的肝肾功能还在发育中,在退烧药交替使用时更要严格遵循间隔时间。比如婴儿(3个月-1岁左右),由于其身体机能的特殊性,用药间隔更要精准把握在4-6小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婴儿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健康。 2.成人:成人相对儿童来说,肝肾功能相对成熟,但也需要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在医生建议下合理把控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的间隔,一般也是遵循4-6小时的大致间隔,但如果有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则需要调整。 (二)生活方式因素 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饮酒者,在使用退烧药交替时需要更谨慎。因为酒精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可能需要重新评估间隔时间,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等问题。而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按照常规的4-6小时间隔一般即可,但也需要关注用药后体温等反应。 (三)病史因素 1.有肝肾功能疾病病史者:本身肝肾功能就存在问题,在使用退烧药交替时,间隔时间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例如有慢性肝炎病史的患者,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布洛芬也部分通过肝脏代谢,所以需要适当延长间隔或者减少剂量等,这都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的肝功能情况来调整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的间隔,以防止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2.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布洛芬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有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退烧药交替时,间隔时间的把控除了考虑体温控制外,还要考虑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比如适当延长间隔或者配合保护胃肠道的药物等。 总之,退烧药交替吃间隔多久需要综合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一般常规情况是4-6小时,但特殊人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调整。

    2025-10-20 13:42:42
  • 心慌气短心里容易紧张该怎么办

    如果经常出现心慌气短、心里容易紧张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管理压力、应对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来缓解。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减少咖啡因摄入、戒烟限酒等。 1.就医检查:如果心慌气短、心里容易紧张的症状持续存在或频繁发生,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具体的原因。 2.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和健康脂肪。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晚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度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心理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或瑜伽。 减少咖啡因摄入:限制咖啡因的摄取,如咖啡、茶和巧克力,因为过量的咖啡因可能导致心慌和紧张。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因为它们对心血管健康有不利影响。 3.管理压力: 放松技巧:学习和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压力和疲劳。学会设定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 寻找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感受,寻求支持和理解。也可以考虑加入支持小组或咨询专业心理健康专家。 4.应对焦虑和恐慌: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焦虑反应。了解和挑战焦虑的想法,学会应对恐慌情绪。 暴露疗法: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渐暴露自己于引发焦虑的情境或事物,帮助减轻对它们的恐惧和紧张。 5.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可能会使用药物来缓解心慌气短和紧张的症状。这些药物可能包括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或其他特定的治疗药物。 6.心理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也可以帮助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人群,如患有心脏疾病、甲状腺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人,心慌气短和紧张可能是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的信号。因此,在采取任何自我管理措施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具体的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此外,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025-10-20 13:42:21
  • 体温表要量多久

    测量体温的时间因测量部位和体温计类型而异,一般口腔测量3分钟,腋窝测量10分钟,直肠测量3分钟。测量前需先消毒体温计并休息15-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热水等。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测量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与成年人相似,但需注意安抚情绪、保暖等。如对体温结果有疑问,可咨询医生。 1.口腔测量:将体温计的探头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测量3分钟后读数。这是最常用的测量体温的方法之一。 2.腋窝测量:先将腋窝汗液擦干,将体温计的探头放在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测量10分钟后读数。 3.直肠测量:让患者侧卧或俯卧,将体温计的探头轻轻插入直肠,深度约3-5厘米,测量3分钟后读数。这种方法通常在昏迷、儿童或无法配合口腔或腋窝测量的情况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体温前,应先将体温计的探头消毒,并在测量前休息15-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热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同时,不同体温计的测量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应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建议测量口腔或腋窝体温,测量时间为5-10分钟。如果体温超过37.5℃,则可能存在发热。但需要注意的是,体温的正常范围可能因个体差异和测量时间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解读体温结果时,应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其他症状进行判断。 对于儿童来说,测量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与成年人相似,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儿童的配合程度可能较低,口腔和腋窝测量可能会比较困难,此时可以考虑使用直肠测量。 2.在测量体温前,应先将体温计的探头消毒,并在测量前安抚儿童,避免其哭闹或乱动。 3.儿童的体温可能会比成年人略高,因此在解读体温结果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判断。 4.不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儿童的体温,因为这种体温计可能会对儿童造成辐射。 对于老年人、孕妇、体弱者等特殊人群,测量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与成年人相似,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这些人群的身体状况可能比较特殊,因此在测量体温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2.在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3.如果体温超过38.5℃,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总之,测量体温的时间应根据测量部位和体温计类型而定,同时需要注意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和个体差异。如果对体温的测量结果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5-10-20 13:42: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